標籤:

太上感應篇彙編 第053集 黃柏霖警官 文字版

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五十三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播出:2013年12月29

以下文稿僅供內部學習參考,非官網發布,難免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大德批評指正,敬請不要流通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

大家好

今天我們研討太上感應篇

第19句 忠孝之七

請各位翻開課本172頁

第二大段 請看經文

宋司馬溫公為相

以身徇國 勤勵庶政

時已得疾

而青苗免役將官之法猶在

西夏未降

歎曰 四害未除

吾死不瞑目

賓客見其瘦

引諸葛食少事繁為戒

公曰 生死命也

為之益力 疾革

不復自覺 諄諄如夢中語

皆朝廷天下事也

好 我們就先到這裡

我們來看字句解說

這個司馬溫公

這個司馬溫公 就是司馬光

他是宋朝陝州夏縣人

他小時候就很聰穎好學

他的父親也是當官的

因為父親的庇蔭 做監主簿

那監主簿是一個官名

他在宋仁宗的時候當進士

那麼擔任諫官以及翰林學士

他極力反對王安石所行的新法

那麼他講一句

非常有名的這個話

就是『祖宗之法不可變』

那麼他以這個理由

他數次跟王安石辯論

他是宋神宗

他被改調 判西京御史臺

這是一個官名

那他退居洛陽十五年

那麼專修史書

就開始寫歷史啦

他開始寫歷史的書啦

那麼這樣其實可以講起來

他也是因禍得福

有時候官場得意跟失意

在世間人看起來

這個 啊  很好很好

賺很多錢 當很大的官

其實福之所至 禍之所伏

裡面潛伏的就是災禍啊

那禍之所至 福之所依啊

有時候是因禍得福啊

像我 末學在1994年

那麼第一次

也是算是被貶官吧

被調整職務

本來擔任督察工作

管理250個到300個警察

到後來被調整以後

被貶了以後

只管兩個人 連我三個人

那麼但是那時候呢

我沒有情何以堪四個字

那時候就剛好看到報紙

登一個啟示

那中國佛教會的

前任 以前的老會長

悟明長老

要在我們臺北縣近郊的海明寺

傳五戒跟菩薩戒

那就是我踏入五戒

跟菩薩戒的開始

是那一個因緣

那現在回想起來

那麼在這個將近十九年之間

差不多 不到十九年

十八年之間

回首前塵 其實是福報

不是災禍

如果我那個時候

沒有去受這個菩薩戒

今天也不會走上弘法利生

學習講經來利益眾生

這一條路

那時候如果給我一帆風順的話

我可能就一直往上爬

那擔任分局長啦 局長啦

那最後呢

還是終歸要離開那個舞臺

那可能離開那個舞臺

那心中就會很空洞

我們一般講就會很無聊

那常常找老朋友泡茶

要不然就是爬爬山啦

唱唱歌啦 看看戲啦

有很多都是這樣

我們以前有一個長官

他爬得非常地快

也非常地順遂

他也擔任分局長

後來擔任這個警監

警監是我們一個職務

就是最高階的

三線二星的職務

那麼我記得那時候

印象很深刻

他擔任那個高階警官

提早兩年退休

就到一個滿大的一個補習班

擔任主任

因為他跟那個補習班的父親

很要好

那父親 那個老闆

就說那你退下來好啦

到我這邊當安全室主任啦

那他也很高興啊

他等於領兩份薪水啊

那他本來高階警官退休

薪水就很高啊

最少有十萬塊臺幣啊

那再領一份薪水

一個月收入二十萬左右啊

但是我們講過

你有那個福報

要有那個德去支撐啊

你沒有那個德

那福不久遠啊

所以那個福是要德去召感哪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

以前老和尚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個中將

他的長官宣布說

他要升中將

他本來是少將

那明天要召見

前一天晚上很高興

跟朋友去吃飯喝酒

後來當天晚上

心臟病就死掉了

中將也沒當成啊

那我這個長官

當時我們大家其實也滿羨慕的

但是他退休不到兩年

也就是說他六十三歲退休

六十五歲而已啊

他原來去的那個公司的

跟他談好的那個老闆

年紀大了就退休啦

就換他兒子接班

那兒子跟我這位長官

那就是隔代啦

沒有感情啊

沒有感情的話

在對應跟互動方面

就顯得很冷漠啊

那我們這個長官就覺得說

這個少主 那不支持他

他也是這個覺得呢

很落寞啊

他後來就跟那個公司的這個

新的這個負責人 就辭職了

就辭職沒多久

他得了肺腺癌

那時候我在總局服務

那總局要到臺大醫院

中間會經過一個

二二八和平公園

那他就拿著到臺大醫院

去檢查肺腺癌

拿著肺腺癌的化療的藥

以及一些西藥

那就在這個和平公園

坐在那個椅子上

就在那邊哭泣

然後我們剛好有一個同仁

認識他

去公園那邊經過

就問他說

欸 老長官

你怎麼在這邊呢?

那你怎麼哭泣呢?

那他就跟我們那個同仁講

他說 為什麼會是我?

為什麼這個病是我呢?

為什麼輪到我呢?

為什麼我退休只有兩年

就要叫我走了呢?

他就變成很不甘願啊

人生這樣就變成空走一回啦

福報用完就要走啦

老和尚講的

『祿盡人亡』啊

祿就是福報啊

所以李炳南老居士跟我們講

福不可享啊 福不可享盡

勢不可用盡啊

福就是你福報不要用完啊

那我們福報要怎麼辦呢?

我們去幫助眾生

去利益眾生

去幫助苦難的人

那麼你這個福報就變成

造福跟培福啦

那勢不可用盡

你權力很大

那終究會貶墮

貶墮 貶墜啊

你終是會有這個歸於

平淡的時候啊

那你那時候怎麼辦呢?

所以我們要怎麼樣呢?

我們要聽佛陀的話

我們要福慧雙修

有福報很好

你學佛修行 要開智慧

那沒有福報不行

所以要福慧雙修

所以這個司馬光

他因為這樣退居洛陽

這個官場 將近十五年

等於避開了這個是非啊

他才可以靜下心來

好好修心養性

讓自己的智慧能夠流露出來

他才有辦法

編這個資治通鑑啊

他寫這本歷史的書

到現在我們還在看啊

他的名字

跟中國的傳統文化長存啊

所以他這樣做是對的啊

所以當時他專修這個

史書的撰述

他就絕口不再論時事了

那宋哲宗起來的時候

太皇太后高氏臨朝

她又把他找出來啦

又請他擔任左僕射

左僕射是一個官的名稱

主持朝政

那後來她就怎麼樣呢

她用范純仁

范純仁是誰呢?

她重用范純仁 

范純仁就是范仲淹的兒子

老和尚也有講過

印光大師也有講過

范仲淹的福報用八百年

都是積德的這個之家

積善之家

那麼這個司馬光

後來他在相位

就做八個月而已啊

就往生啦

皇帝贈他太師

然後追贈他叫溫國公

所以我們叫司馬溫公

就這樣來的

事實上他是司馬光

但是他後來死後

皇帝給他追贈的這個名號

叫作文正

那宋英宗起來的時候

又繼續叫人

來續修這個資治通鑑

宋神宗就把這個名字

改成資治通鑑

所以寫這個歷史的事情

是司馬光

可是名字把它改下去

是宋神宗 改資治通鑑

他留有溫國文正公文集

那麼我想各位常常會在看到

司馬光家訓

他『積金以遺子孫

子孫未必能守

積書以遺子孫

子孫未必能讀

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

以為子孫百年長久之計』

我們所謂的富不過三代

你怎麼樣可以

保持那個福德呢?

這個家可以忠厚傳家

源遠流長呢?

這怎麼辦呢? 就是積陰德

你留錢給子孫

那子孫不一定給你守啊

子孫如果比你強

那你留錢給他做什麼?

他可能賺得比你還多啊

那子孫如果比你差

那麼你留錢給他

剛好給他揮霍殆盡

剛好給他造業

我們這裡就有發生

這種案子啊

我相信其他地方

也都一樣啊

我們某一個企業家

也是大型的企業的一個董事啊

他兒子也是美國ABC

留學回來的啊

那回來以後不做事啊

就靠著他爸爸的餘蔭啊

每天就是 每天就是吃喝啊

玩樂啊 香車啊  美人啊

然後就是因為淫慾過度

淫蕩過度

後來因為這個涉及

很多的酒店跟夜店的這個

他非法的調戲這些女子

後來被警方給他逮捕啊

那後來也判刑啦

那我們最近就看了一個報導

有一位富家少爺

父母親很疼他

就買了一部跑車給他

賓士的跑車 我們講說朋馳

那有一天就是酒醉飯飽啊

喝了一點酒以後

帶了這個女子 在半夜的時候

經過南部的一個路口

把人給撞死了 還逃逸呢

後來整個輿論撻伐 千夫所指

最後 最近被判刑入獄了

這個叫什麼?

積金遺子孫 子孫未必能守啊

那積書遺子孫 給子孫呢

子孫未必能讀啊

每一個人過去生的福德因緣

都不一樣啊

你這一世如果薰習佛法

勤修戒定慧 聽經聞法

那麼你來生他世

乘願再來

那你一定很會讀書

因為什麼?

你過去生有法布施

你助印經典 流通光盤

護持三寶 那你來生他世

你如果是在世間法來講的話

你讀書一定很順遂

小學 中學  高中  大學

甚至博士 碩士都可能

但是因為你有薰習佛法

有皈依三寶

有種下這個金剛種子

將來 來生他世

你乘願再來 你因緣到

你就馬上從世間法

轉成出世間法

也許你是一個博士

但是你這個博士

卻是來教因果 來教佛法

這個蔡禮旭老師

就是一個例子啊

定弘法師就是一個例子啊

他還沒有出家前

就鍾茂森博士啊

教金融學的 教經濟的啊

你看他時間一到

他自然而然會去

親近淨空老法師

在美國的時候

他在美國的時候

他讀博士的時候

他就會去親近

不管是達拉斯等地

老法師在那邊弘法的時候

他就會去那邊聽經聞法

他就找到他的師父啦

他前世的師父啦

定弘法師也常講說

他過去生有好幾世

跟淨空法師有師徒關係啊

找到啦

你看 這一世

他能夠在師父

把他帶去這個暢懷和尚那邊

剃度出家 他現出家相

他又在老和尚旁邊啦

所以經典上給我們講

唯有菩提道 唯有菩提道上

才會永遠在一起

那個叫法親眷屬

除了菩提道以外 因緣盡了

你還是跳脫不了成住壞空

跳脫不了生老死別

你還是要分開

我們所謂的

八苦裡面的愛別離

所以我們想說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所以你書留給子孫

子孫就不見得會給你讀啊

不要說是光書啦

你叫他讀個 聽個佛經

他都不願意啊

你說念佛很好呢

他說念佛是你們好

我怎麼會覺得很好?

現在很多學佛人

也有這種苦惱啊

常常跟我講 實在是

老師 我們家好難度哦

爸爸媽媽不好度

公公婆婆不好度

丈夫不好度

小孩不好度

只有她能度

其他統統不能度啊

是不是這樣?

是這樣 很多啊

總在遇緣的不同嘛

他緣還沒有到啊

他善根很淺薄啊

所以我們要必須幫他累積啊

所以我們有一個志工來

我就跟他這樣教

我說你來當志工

你要回去的時候

或在早晚課

在這邊早晚課的時候

你就迴向給他

你跟佛菩薩講

你說我今天來擔任志工

我把這個福報

我送給某某人

希望當他的福德資糧

他給你錢

你就把他的錢拿去布施

用他的名義去布施

不管去助印經典 護持三寶

護持三寶 都可以

那就是為他種善根

所以司馬光他這個家訓

大家都琅琅上口

那司馬光他還有一個故事

他從小聰明伶俐 有一次

他跟一群小朋友捉迷藏

我相信各位都聽過這個故事

那麼一個孩子 小孩子

不小心掉進水缸裡啊

那麼其他孩子都嚇跑了

只有司馬光 急中生智

搬起一塊大石頭

砸破那個水缸 讓水流出來

那位小朋友 小孩子就得救了

你從這個地方

就可以看出他的胸襟

他的度量 他的禪定功夫

小時候就可以看得出來

過去生有修啊

他有智慧啊

你看他知道用石頭

去把那個水缸打破啊

所以他從小就顯現出

那一種大將之風

我們講說菩薩的性格

他想要去救人啊

救人就是菩薩啊

而且他臨危不亂

那為什麼臨危不亂呢?

他有定功啊

不會驚慌失措啊

這個我以前

小時候的時候

我爸爸就認識一個

後來在臺灣來講

擔任像監察委員

就是有一點像諫官

我們常常講的這個諫官

御史諫官

那麼這位監察委員

他因為

我爸爸以前有一個小廟嘛

他擔任這個小廟的住持嘛

那我記得在我小時候

大概是幾十年前

那個時候如果能夠開

那時候的吉普車

就很不得了

那時候都是走路的

走路 騎腳踏車

腳踏車就很好了

那騎摩托車就很高級啦

那不要講說汽車啦

那麼他那時候他就是開吉普車

美國的吉普車

但是我那時候我也不會羨慕

他那時候就是很喜歡我

我們三兄弟 三姐妹

他就跟我爸爸講說

我喜歡這個老二 我想把他

因為他沒有生兒子嘛

他就想把我抱去當兒子

可是我就是不願意

離開我爸爸媽媽

所以我就是

跟我爸爸媽媽有因緣

我跟他緣深

我才會到後來

他們臨終的時候

我度他們皈依三寶

那度他們呢

希望能夠求生極樂世界

那麼他那時候

他那時候 來的時候

都會買一點糖果給我吃

那時候臺灣根本沒有美國蘋果

那時候我們就覺得

美國蘋果很好吃

現在是很普遍啦

我在那個小時候 小學的時候

就吃過美國蘋果

就他送的

那麼他有一次在吃飯的時候

因為他來 我們都很高興

等於是貴客嘛

那我爸爸媽媽就會

準備得很豐富的飯菜

招待他們

那我們小孩子都不能過去

我們在旁邊先看

那小時候要吃個

吃個那種好吃的肉

都不容易啊

那小時候 小孩子的時候

家裡很窮

他就用筷子啊

他就用筷子把我戳我的眼睛

看我會不會怕?

可是我眼睛連眨都不眨

他就戳我的眼睛

那我就是不眨

不眨 我就一直看著他

那後來他就跟我爸爸講

他說這一個將來會當官

他後來

因為他也是一個修行人

他就說這個將來會當官

而且官位還不小 可以帶兵

就被他料中了

所以這個就是什麼?

這個就是說

這個你從司馬光

司馬光小時候的這個行為

你就可以看出

從三歲看八十啦

那為什麼這樣?

他過去生修來的啊

這是他的福報啊

他過去生有修行

所以他這一世

才會有這個定功啊

過去生有薰習 親近善法

至少他也可能會親近儒家

或者親近佛家

所以這一世才會有這個智慧啊

所以他寫的這個資治通鑑

你看這個永垂千古啊

它是司馬光所編的

長篇的 等於一種依照年度

把它排下來的史書

這叫作編年體

這種按照時序一年接著一年

寫下來的史書呢

可以讓讀者對歷史

有個整體的認識

效果超過史記

超過漢書之類的紀傳體

那麼史記是誰作的呢

我們順便提一下

史記 它叫太史公書

後世稱為史記

它全名 原名叫作太史公書

它是中國西漢的時候

歷史學家司馬遷

誒 他們兩個只差一個字啊

司馬遷 司馬光

司馬遷所編寫的

一本歷史的著作

史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

中文古典典籍中之一

後來有漢書

跟後漢書 三國志

合稱為前四史

那麼史記有多少分量呢?

它有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老和尚也提過的二十四史

這個序號 書名  作者

都在裡面

那漢書呢 漢書又稱前漢書

因為後來有後漢書

這個漢書是前漢書

是由中國漢朝時候

東漢的時候

歷史學家班固編撰的

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

二十四史之一

那麼漢書是繼史記之後

我國古代的一本重要的著作

所以這三本等於是歷史

那麼歷史本身就是個借鏡

所以你要當一個領導

要管理一個政府

管理一個朝代

管理一個政府機關

那麼如果能夠去看資治通鑑

如果能去看史記

如果能去看漢書

我相信對你的領導管理

會有幫助

我們叫作鑑古知今嘛

現在是比較好啦

有群書治要啦

那麼馬來西亞漢學院

它每年都編一本360句出來

這遵照老法師的指示

每年都一本啊

所以現在人真的是很幸福啊

所以這個是有關司馬光

司馬溫公我們在這邊

做這樣的一個說明

那接下來我們看下面這個

以身徇國

這個徇呢

徇就是為國家利益而捐出生命

跟那個殉職的殉是同一個意思

那庶政 勤勵庶政

這個庶政就是各種政務

好 再往下看這個

青苗免役將官之法

這個青苗免役將官之法

是王安石的變法之一

那個青苗法 它是一種

照解釋上講

它叫常平給斂法

以及這個常平斂散法

為宋朝王安石

推行的新法之一

他這個法 是以各路

各路就是各地區的

常平 廣惠倉

這都是糧倉啦

所積的錢糧為本

那麼在春夏兩季

青黃不接的時候

它出貸給民眾

那麼春天貸 夏天收

那麼夏天貸 秋天收

那麼每期的收息兩分

那麼這個是一種古代

政府機構

對農民的一種照顧

那免役法呢

它是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之一

他將這個差役

因為以前可能判刑的時候

會判這個服勞役

我們稱它叫徭役

那麼將這個差役

他改為什麼?

雇役 僱用的雇

所以你應該服勞役

你不能服呢 那你要付錢

那由當役人 當役人戶

按等第出錢

官府募人代服徭役

這個叫作免役法

那麼第三個將官法

是當時王安石

改革部隊的一種方法

它是一種想要強兵的一種措施

他把部隊精簡

然後把老弱的汰換掉

合併軍營

他在北方的部隊裡面

他挑一百個將官

每一個將官 每一個將

他都有一個正將

那讓他掌

他選什麼人呢?

選這個武藝較高的

作戰經驗較多的武官充任

他專門管訓練

那在東南的淮東 淮西

跟浙西 浙東等設十三將

那這個將

就變成部隊裡面

軍隊裡面編制的基本單位

就是一個類似我們現在講

一個軍 一個師  一個營

這個意思了

那將呢 是一個部隊的編組

基本單位

那麼這個正將以下

他設副將 部將跟隊將

這個叫將兵法

那麼這三個法都是

王安石推出的

那西夏呢 西夏是一個朝代

他叫党項拓跋氏所建的

它本名叫大夏

也稱白上國

宋朝的人稱它叫西夏

它最盛的時候

它管了二十二個州

包括今天的寧夏

陝西北部 甘肅西北部

青海東北部

內蒙古一帶的地區

它前後跟遼朝 金朝

宋朝鼎立

那部分的政治制度

仿照這個宋朝

它也有自己的文字

也有漢文的典籍 也很流通

它也常常跟宋朝 跟遼朝

跟金朝發生戰爭

它最後被蒙古所滅

總共經過十個皇帝

時間是一百九十年

這是一個西夏 一個國

那接下來看最後一行

這個食少事繁

食少事繁就是每日吃飯很少

可是處理的事情很多

形容他身體衰弱

不堪承受繁重的任務

那這句成語從哪裡出來呢?

它從晉書出來的

晉書宣帝紀 它是這樣

我們如果看三國演義的話

我們就會看到

當時的這個蜀漢

曹操魏 還有東吳孫權

這個三國的一些的朝代的事情

那當時在曹操的座下

也有一位軍師叫作司馬懿

那時候諸葛孔明常常率部隊

跟曹操這邊的部隊

有發生戰爭嘛

所以如果你看三國演義的話

就好像兩個軍師呢

互相在鬥智

那司馬懿呢 司馬懿當時就

這個地方就講說

諸葛亮就派使節去這個魏國

那這個使節到了以後

這個帝是指司馬懿

那時候他還沒有稱帝啦

那司馬懿呢

那時候真正稱帝

是他的孫子司馬炎

那麼這個司馬懿

就問這個諸葛亮的使者說

諸葛公起居何如?

就他的目前的生活怎麼樣?

食可幾許米?

他大概飯吃多少?

所以你看 他們這個

試探虛實裡面 就知道說

嗯 你能不能撐多久?

我在看那個三國

大陸拍的那個三國演義

那個過年的時候

我想說看那個精華篇

因為我沒有全部看

我就看得覺得

那個真的演得太入神了

它把那個司馬懿的那種

老謀深算的那個樣子

全部演得很活 你知道

那個諸葛亮的使者回答說

三 四升啊

以前古代計算單位

我們現在講一公升 一公升

古代叫升跟合

那個升跟合 十升成一斗

十升才一斗

所以那個升跟合呢

合作的合

它是指數量很少

那他使節就回答說 三  四升

哦 那這樣就很少啦

很少了喔

那接下來 司馬懿就問他說

那他怎麼處理公務呢?

次問政事

那個使節回答說

二十罰已上 皆自省覽

什麼意思呢?

因為古代當官的

還要負責法律審判

司法案件的審判

那打二十板的 他自己要看

這就事必躬親啦 很累啦

二十罰 就是打二十板以上的

諸葛亮自己親自看啊

那麼這個司馬懿

就告訴旁邊的人說了

諸葛孔明其能久乎?

他說他可以撐多久呢?

竟如其言

後來諸葛孔明就是

後來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這是為國 等於是為國捐軀啦

那這個司馬懿

他字仲達

曹操的父子非常重用他

但是你們如果看影片的話

曹操要往生的時候

特別交代他兒子曹丕啊

說你什麼都可以

就是要防這個司馬懿啊

要防這個司馬懿啊

但是沒有他又不行啊

這真的是共業啊

他沒有司馬懿又不行啊

結果曹操把這個地位

交給這個曹丕啊

那曹丕就任這個司馬懿

當大將軍

輪到曹芳的時候呢

就任這個司馬懿當丞相

可是他跟有一個人合不太來

就是曹爽 他們就一起當這個

一樣類似丞相的工作

那時候呢 司馬懿就派人

把曹爽殺了

正式就取代了他了

他自己本身也不當皇帝

就用他的孫子司馬炎

代魏稱帝 國號晉朝

就這樣開始了

三國時代就結束了

那後來是因為

這個司馬炎追稱他叫宣帝

是這樣來的

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看

這個諸葛亮也好

或是司馬光也好

食少事繁 這個在我們這個

我的經歷裡面

我自己本身來講

也見過這種同仁

或是朋友 這真的是

等於講他是

司馬光他是為國

憂國憂民哪

我記得以前

我們臺北有一個善導寺

現在還在 在火車站旁邊

那善導寺蓋得很大

那善導寺以前那個住持

叫道安法師 老和尚也認識他

老和尚以前

曾經也在那邊結緣過

這個道安法師

我聽說他是練不倒單的

但是他這個法師很慈悲

我聽我老師跟我講

他說這個道安法師呢

信徒有十幾萬人

早期的時候 早期的時候

佛教不像現在這麼興盛

那有十幾萬人就不簡單了

這道安法師雖然是修不倒單

不倒單就是

他晚上不要躺在床舖上

他盤腿 盤腿一坐

他就入定了

廣欽老和尚也是不倒單啊

真正不倒單的功夫的人呢

的修行者呢 他是在定中

他讓他的四大充分的休息

所以練不倒單

他是很清楚 很明白

那我們躺下去就是不省人事啊

那就不是不倒單哪

人家他不倒單的修行者

是很清楚 很明白的

結果他 這位道安法師

很慈悲啊 信徒有求必應

所以他白天他忙著接見信徒

因為信徒都會帶女兒啦

帶孫子啦來見師父

那他又不忍心跟他拒絕

每一次侍者擋下來

侍者只要一擋下來

道安法師就講話說 哎呀

人家他好不容易見到我

他就是要來親近三寶

那就是要聽聽師父

給他幾句開示

你何必這樣把他擋住呢?

好啦 侍者  老和尚一講話

侍者也不好意思擋啦

白天忙著接見信徒 跟他開示

晚上呢 還要回答一些問題

還要寫一些書 寫一些文章

最後呢 

他就往生了 積勞成疾

那我們臺灣有一個

南部有一個法官叫王傳村

王傳村已經往生了

他是法官示現的哦

他有編寫一本

文昌帝君陰騭文的

一個簡易解釋

我也是很佩服他

我早期都看他這本書

薄薄地 他非常地認真

尤其對太上感應篇啦

對文昌帝君陰騭文

他非常有興趣

到處去演講 到處去說法

然後到處 去整理這些資料

那最後我聽說

他也是積勞成疾

那留下一個基金會交給他老母

後來現在在幫他經營

還有運作 所以不簡單啊

很多菩薩他們都是為眾生

像司馬光是為國忘軀啊

那要怎麼樣呢?

定弘法師也跟我們

在這邊講經也講過

老和尚跟我們講

我們眾生妄想多

所以事實上是一個能量的消耗

我們是一個能量的消耗

所以我們要吃得很多

事實上你真正修行好的人

他事實上營養不需要那麼多

他少量營養就夠了

為什麼?

因為他妄想少

那我們現在因為妄想多

所以我們吃得很多

那好像突然間

又好像覺得很餓

因為能量耗光了

老和尚講 妄想太多了

所以這個修行人

他有定功

我們講說禪悅為食

你看定弘法師以前也是

一日三餐啊

那他到正覺精舍來以後

他就改了 他早餐也不吃了

那隻剩下中餐一餐

日中一食啊

他真正落實佛陀那個時代的

日中一食啊

他晚餐也不吃了

所以變成什麼?

那是習氣的問題

那是執著的問題

那因為定弘法師

都在精進用功嘛

那隨時這個心

都安住在定中嘛

那妄想就比較少

那自然而然就不會覺得很餓

能量又消耗得少

那這個我從哪裡

可以看得出來呢?

從我們講堂舉辦佛一

跟八關齋戒

我就可以感受得出來

像很慚愧 末學就本身

就會有吃晚餐的習慣

可是很奇怪哦

每一次打八關齋戒的時候

跟佛一的時候

那天晚上不吃沒有關係

也不會餓 也不會餓

一直到天亮的時候

明相出來的時候

才開始用第二天的早餐

那就表示什麼?

齋戒的功能 讓我們心清淨

加上我們的願力

我們願力

持八關齋戒的圓滿功德

所以願力就可以

把我們這個習氣

把我們這個毛病

降伏住了 那自然而然

你在持戒的這個時間裡面

就不想要去吃東西

所以確實 佛陀跟我們講

以戒為師 沒有錯

就必須要靠戒

來降伏我們的煩惱

來降伏我們的習氣

那這個 就是以身徇國

我們這邊

還有這個食少事繁

我們在這邊做這樣一個說明

那再下來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

下面的這一個

疾革 這個疾革

結果隔不了多久

他就沒有什麼

沒有什麼自覺了

那後來他司馬光要往生的時候

諄諄地 一直諄諄教誨交代

那我們把這個白話

我們來說明一下

那宋朝的司馬光 他當宰相

他很勤政愛民 以身徇國

由於過度的勞累

當時他的身體已經生病了

而王安石當時所實施的

青苗法 免役法跟將官法

這個法還在

那麼當時那個西夏國

也沒有投降 向宋朝投降

所以當時司馬溫公

他就歎息的說了

他說這個四個害沒有排除

我死不瞑目

他還是心心念念的

牽掛著國家 國家大事啦

那麼來探病的賓客

看他這麼瘦 身體日益消瘦

就引用當時諸葛亮

食少事繁 命不長久的

這個前例

來提醒司馬溫公說

你要引以為戒啊

你要為國保重啊

希望他好好保重

那司馬溫公回答說

他說 生死乃命中註定

毋須掛慮 疾革就是

反而更加的認真處理公務

到病入膏肓的時候

不能自覺 已經不省人事了

連在夢中 夢話中

就是喃喃自語中

他還很誠誠懇懇地

關心的就是國家大事

那這一段裡面

我們就來跟各位探討說

司馬光講 司馬光說

生死命也

我想這個生死命也

我們常常講說

生死由命 富貴在天

對不對?

這是我們一般俗人講的

所以一般來講的話

對生死也好 對命理來講

都比較偏向宿命

那佛法呢 是佛陀的教育

是佛法的教育

所以我這一段講完以後

就來跟各位分析說

生死真的是像司馬光講的

命中註定嗎?

是真的命中註定嗎?

那這個在還沒有分析以前

我們先來瞭解

佛陀為什麼到世間來說法?

我們講說佛陀說法四十九年

三藏十二部經典

講經三百餘會

佛陀為什麼到這個娑婆世界來

示現八千次呢?

他究竟為了什麼?

他為什麼?

淨飯王 要把王位留給他

佛陀不要

他去修行六年 菩提樹下證果

佛陀究竟為了什麼呢?

那我們就去看佛陀最後

往生前 滅度前

佛陀講的妙法蓮華經

我們一般講叫

大乘妙法蓮華經

我們看法華經裡面的

方便品第二

『佛陀說 諸佛以無數方便

種種因緣 譬喻  言辭

演說諸法』

佛陀他很慈悲

你看他講華嚴時

華嚴時太深了

那二乘人以下如聾如啞

沒有辦法契入那個境界嘛

華嚴經的境界

是法身大士的境界

法身大士是破根本無明

一品以上的

二乘人 法執還沒有破

他怎麼有辦法契入

那個華嚴境界呢?

所以如聾如啞

那人天更不用講了

所以佛陀後來才覺得說

因為大梵天王給他請求

所以佛陀到鹿野苑

去度五比丘

從最簡單的因緣果報開始說起

就講十二因緣 四聖諦

那就是這個阿含時

講十二年 那後來

就講這個方等時八年

再來就講般若時 講二十二年

光講般若就講二十二年

四十九年的說法

般若將近佔一半 二十二年

那最後七年講法華經

那麼在法華經的

方便品第二裡面

佛陀已經把他這一世

到人間成佛 他的目的

他的因緣講出來了

他說 過去諸佛來到這個世間

用無數的方便法

像我們現在講

放生啦 朝山啦

懺悔啦 拜懺啦

等等這些方便法門

眾生有八萬四千個煩惱

佛就有八萬四千個法門

那麼這些種種的方便

種種的因緣

或者佛陀在法華經裡面用

譬喻說 比如說佛陀都說

佛陀在法華經裡面講

佛陀用一個長者

這個很富有的一個長者

那這個找到他

流浪在外的一個兒子

最後要把這整個的家產給他

所以請那一位流浪在外的那個

他的兒子回來當長工

他還不相信說

這些寶都是他的

所以像這種就是一種譬喻

佛陀不斷的在說

比如說 在法華經裡面講

他說三界呢 就像火宅一樣

火宅就是房子快燒起來了

或者是三車

(牛車 羊車 鹿車) 這三車

他會說言詞的比喻

演說諸法

那麼佛陀所講說

叫我們契進去的

這個地方 法華經裡面講

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那這個叫作什麼?

叫你契進去啊

唯有諸佛乃能知之啊

所以佛陀說

『諸佛世尊 唯以一大事因緣故

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開佛知見

使得清淨故

示眾生佛之知見

悟佛知見 入佛知見』

那我們一般來講就是

開示悟入佛知佛見

像我們現在接觸淨土法門

『如來所以興出世

唯說彌陀本願海』

我們會親近淨土法門

淨土法門就是佛度我們的

究極方便的

徑中徑的一種方法

它教我們什麼?

教我們離開生死輪迴

那麼開啟這個因緣

我們就親近老法師

我們來薰習這個淨土法門

那淨空老法師

就在講經說法裡面

跟我們不斷的開示

這叫開啟眾生的佛知佛見

我們慢慢這樣薰習以後

我們慢慢就知道說

誒 我們的毛病在哪裡

我們的習氣在哪裡

我們的執著在哪裡

那老法師示現給你看

他也是一個普通軍人出家

他當生成就了

就是開示悟入佛知佛見

佛陀做得到

佛陀做得到的 眾生做得到的

佛陀才說

眾生做不到 佛陀不說

那佛陀做得到

老法師也做到了

我們看蔡禮旭老師啦

定弘法師啦 等等這些

還有劉素雲居士 也做到啦

開示 示就是示現

那麼悟呢?

讓你悟入這個心性

那入呢?

就是入這個

我們這個本有的

清淨的這個覺性

這叫開示悟入

所以這一段裡面

如何去瞭解說

剛才司馬光講的

他說 生死命也

生死乃命中註定的

那我就引用

老法師對這一段的開示

老法師說

第一個 老法師說

諸佛菩薩永遠住一真法界

諸佛菩薩他示現在人間

示現在六道

諸佛菩薩所住的是一真法界

而我們看到他是住在六道啊

因為他到我們世間來成佛啊

所以我們看他好像是

住在六道裡面啊

那實際上他是住一真法界

為什麼呢?

老法師說

他住在六道裡面

他在六道裡面

他一塵不染 清淨自在

他給六道眾生 六道的凡夫

示現最佳的榜樣

他說 那才叫真正的利益眾生

真正的在度眾生

他說 你度眾生

沒有智慧 沒有德能

不懂得觀機

那麼美其名說度眾生

實際上都在造業

他說

造業哪有不墮落的道理?

他說縱然貪得這數十年

的物質的享受

名聞利養 那後果呢

就不堪設想

所以我們剛才聽到

老法師這樣的開示說

諸佛菩薩他們住一真法界

為什麼諸佛菩薩

住一真法界呢?

因為諸佛菩薩

他們六根接觸六塵

他一樣跟我們生活

跟我們一樣的

挑柴 運水  吃飯

你像六祖大師

他一樣在僧團裡面

一千多人的僧團裡面

他在這個大寮舂米

那麼當時那麼多的這個

五祖弘忍大師的弟子

一樣 老和尚講說

六祖大師他從來也沒有去

打一個 弘忍大師的禪七

也沒有進入這個法堂

聽過一堂法

甚至他也沒有真正這樣

跟他們那些弟子

聽五祖弘忍大師的開示

他說沒有 但是同樣在

這個五祖弘忍大師的座下

他在大寮工作 舂米

可是他住在一真法界啊

同樣在一個僧團裡面

他是住在一真法界啊

這是最好的一個比喻啊

你吃飯 六祖大師也吃飯啊

你休息 六祖大師也休息啦

你工作 六祖大師也工作啊

可是六祖大師卻是能夠在

還沒有到他師父那邊去的時候

他挑柴到客棧去的時候

那客人在誦金剛經的時候

誦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他身心脫落了 他契入境界了

為什麼呢?

因為六祖大師已經悟了嘛

悟入了嘛

我們剛才講開示悟入

他已經悟入了嘛

法華經裡面那四個步驟

開 示  悟 

眾生佛知佛見

六祖大師已經悟入了 契入了

我們所謂的明心見性

他我執破了 法執破了

他無明也破了

他沒有妄想 分別  執著了

所以老法師說

諸佛菩薩住一真法界

六祖大師就是住一真法界

那如果你貪瞋癡很重

你活在這個人間

你一樣在這邊

也許你在參加共修

但是你的貪瞋癡很重

那你是住三惡道啊

那如果你喜歡持五戒

你持得很好

可是你出離心不夠

那麼你就是在人法界

那如果你有持五戒十善

你持上品的五戒十善

你非常地精進的在修十善

但是你的出離心也沒有

那你是住在

六道裡面的天法界啊

那如果是說

你在這個世間生活

你也在行善

可是你的嫉妒心很強

你是住在人間的修羅法界啊

那雖然說你住在這個臺北市

住在這個生活圈裡面

外面很亂 外面很嘈雜

可是你出離心很強

你覺得輪迴生死很苦

像我今天看到一個

我今天看到一個新聞報導

有時我常講過說

我們這種工作就是

有時候都會接觸這種新聞報導

要稍微注意一下

那我就看到一個

才三十幾歳的一個女生

她跟她男朋友吵架

那這位女生本身

也小有一點福報

開了一臺進口的休旅車

那大概是她那男朋友不理她

還是怎麼樣 喝了一點酒

喝了一點酒以後

在電話中就吵起來

那吵起來以後

她希望他來見她

男朋友不跟她見

她就在我們這個臺北近郊

大概是一氣之下還是怎麼樣

還是說突然間一個恍神失控

整部車就撞到安全島

就整個火燒車 就燒死了

等警察來的時候

已經變成一堆白骨了

如果你在臺北這個世間裡面

你看到這種生死無常

生命無常

誒 你就會警惕了

你說 哎呀

生死輪迴很恐怖

你想要出離

那你就精進的

苦 集  滅 

世間為什麼會苦?

貪瞋癡感召來的

這就世間因果 苦 

集就是貪瞋癡感召來的

那如何離開這個八苦?

生 老  病  死 求不得

愛別離 怨憎會  五陰熾盛

那你就必須要後面的 滅 

依八正道 『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你依念佛法門 你依無量壽經

你依淨土大經解

聽老法師開示 一門深入

來求出離 希望帶業往生

那麼你不斷的用功

來滅掉自己的煩惱

滅掉自己的毛病習氣

最後你六根接觸六塵

你不再起貪瞋癡了

你至少貪瞋癡雖然沒有斷

但是你貪瞋癡的

習氣毛病不現行

被你這個念佛功夫伏住了

有些人他聽科註

他聽播經機的科註

他一天聽八小時

或者他無量壽經唸三部

每天都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每天就是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

誒 他把煩惱伏住了

他自己慢慢地

這個情緒愈來愈少

毛病習氣愈來愈少 

他已經對於外面的這樣的一個

五欲六塵的東西

他慢慢伏住了

心比較能夠定下來

不會被外境影響了

外境也影響不了他了

他功夫 有一點功夫了

功夫成片了

最後他臨命終的時候

預知時至 往生極樂

他就出離了

那如果你沒有發菩提心

你沒有發廣大心

你自己這樣從四聖諦去悟入

他可能是小乘的 初果

二果 三果  四果的聖人

那這樣就是你出離六道了

剛才講說 佛菩薩住一真法界

那在我們這個人法界裡面

就有各種不同的法界

那還有再上去

還有辟支佛 六度菩薩

還有佛 一真法界

那這是老和尚講說

佛菩薩他是住一真法界

那麼第二點

老和尚跟我們開示

剛才講說 司馬溫公說

生死命也

這是司馬溫公說的

這儒家的說法

老和尚怎麼說呢?

老和尚說本無生死啊

老和尚說我們一定要明瞭

生命是永恆的

絕對不是說死了就了了

死了就了了

人家說一死百了

老和尚說不是

死了以後就沒完沒了

為什麼?

因為萬般將不去

唯有業隨身哪

你帶業去受報啊

那將來因果相續跟循環哪

所以老法師說

絕對不是說死了就了了

他說死了就了了

那這個事情就好辦

老法師說 死了就不得了

他說這是事實的真相

而且是真話

他說學佛的人知道沒有生死

聽清楚喔

老法師說 學佛的人

知道沒有生死

因為我們覺性沒有生死嘛

那生死是怎麼一回事呢?

老法師說

我們生活時空的轉變

他說現在的科學家證實

這個世間有無數度的維次

我們講維次空間

確確實實可以肯定的

至少有十一種

不同的維次空間

所謂的三度空間

我們講三維空間

四維空間 五維次空間

到十一維次的空間

那麼也可以稱為

十一度的空間

那這是已經被證實了

在理論上講

空間維次是無限的

這個說法

跟我們佛家講的相同

佛家他不講維次

佛家他講法界

法界無量無邊

十法界 這是真的

我記得以前我一個朋友

做建設公司的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

他做建築的

那他滿孝順的 他母親生病

他就到我們新北市的這個

新莊這邊有個地藏庵

去拜地藏王

那麼是希望為他母親祈福

那麼那一次他跟我講

他去那邊地藏庵

去拜地藏王的時候

他出來以後

他馬上就聽到一個聽音

那個聲音就是我們一般民間

臺灣的習俗裡面

民間如果有人往生的時候

就會聽到那種嗩吶的聲音

嗩吶是一種

像北管跟南管音樂裡面

它有一種叫嗩吶 長長地

那是臺灣的一個民俗活動裡面

常常會吹那種嗩吶的聲音

在臺灣的習俗裡面

有人往生的時候

都會聽到這種嗩吶的聲音

那他當時就是

還在地藏庵的時候

拜完地藏王菩薩 出來的時候

他就聽到那個嗩吶的聲音

那絕對不是巧合說

剛好他可能在那邊馬路旁邊

有人剛好有喪葬隊伍經過

不是 不是

那不同維次空間哪

他聽到了 就是比如說

地獄或是鬼道的維次空間

他聽到了

這個就是我們人法界的

空間裡面 你契進去了

你可能看不到

但是祂看得到你 祂看得到你

我上次講說

為什麼說老和尚

講這個維次空間

我們一定要相信

我們這個地方是六道雜居地

我們講

有時候會講五道雜居地

如果講五道雜居地

它是沒有單獨排修羅道

他修羅道在人法界

在鬼道法界等等

把修羅法界散在其他法界

如果是講六道呢

就是把這個修羅法界

算一個法界

我為什麼說

我為什麼說

你只要有那個因緣

你就會去招感或者相應

我一個朋友陳師兄

他也常常來跟我們參加

地藏經共修

那他早期的時候呢

他那時候不太精進學佛

那因為我以前在新北市

那個三峽長壽山帶共修

帶佛一共修 帶十年

那時候我教他讀經

讀地藏經

他也不讀啊

他一直要等到他太太死掉

往生的時候

他才開始正式走入佛門

那他以前就是一般

一般所謂迷信型的那種學佛人

那剛好長壽山

那個願興老菩薩 老居士

本身定功不錯

在那個年代

還有很多方便法來度眾生

他是真的有點功夫

那位老菩薩

淨空法師在講

種善因得善果裡面

這個張德聲師兄

有跟他提這位老菩薩

就是願興老居士 在長壽山

他是坐化的 

張德聲師兄有跟老法師提過

這個願興老居士的事蹟

修行的事蹟

老和尚在種善因得善果裡面

也讚歎過他

所以我們現在講這個

陳班長陳居士

就是跟這個願興老居士在一起

願興老居士只要出去幫人家

因為早期的這個修行人哪

多多少少懂一點風水學

臺灣的習俗 就會找他去看看

哎呀 師父

你看我家的格局好不好啊

那我什麼時候工廠才會賺錢哪

那我什麼時候才會發達啊

就問這些問題

那師父他 老師父他很方便

老菩薩他很慈悲

他會先給他方便法

欸 對呀  怎麼樣怎麼樣

然後再度他行善

然後再度他學佛

他是真的有功夫哦

我還沒有去長壽山哪

我還沒有去長壽山的時候

人家介紹我去

我剛好是什麼呢?

我搬了一箱金剛經

到承天禪寺去

承天禪寺剛好跟長壽山是隔壁

那廣欽老和尚呢

是出家眾的一個典範

那麼願興老居士呢

剛好是一個在家眾的典範

他們兩個剛好是隔一座山

那麼聽說廣欽老和尚

也曾經去過

去跟這個老居士也見過面

我那時候

我就是帶了一箱的金剛經

到承天禪寺跟人家結緣

那蓮友就跟我講了

他說 欸  他說 師兄

我帶你到這個後山這邊

去見一位老居士

他說元亨堂的這個願興老居士

那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

我在旁邊看

他在幫人家算命

那我就覺得說

佛寺怎麼可以算命呢?

我起心動念了

他知道了 我叫他說

他知道我已經起心動念了

我因為起什麼呢?

我說他怎麼可以幫人家算命呢?

我說老居士 老菩薩

你幫我算個命好不好?

哎呀 你不用算了

我是第一次跟他這樣見面

那麼第二次呢

我送他一個蓮花地毯

就是蒲團 舖在蒲團上面的

還有一個西方極樂圖

還有給他一個供養

這是第二次 那第三次呢

就他要往生了

我一九九六年見到他

那一九九七年的時候

的二月

他就示現要往生了

那時候因為他那個地方

並不是說念佛風氣很盛

我是去把它

打下十年的念佛風氣

那後來他的學生就告訴他說

師父你帶我們念佛好不好?

他就跟他講

他說不用啊 有人要來帶了

你看 他知道啦

他說有人要來帶啦 就是我啊

我後來去幫他顧了十年

把他那個道場穩住十年

不然他道場就

因為他一往生以後

弟子可能就會

可能就會來爭取這個領導權嘛

那裡面就可能會紛紛擾擾

我這十年把它淨化

就把它穩住了

他說有人會來帶啦

那後來就是他往生的時候

是悟明長老給他封棺的

中國佛教會的會長

那給他主持這個告別式

是廣元長老

臺灣的佛教界的一個大老

廣元長老

那他是坐化的

在一個千年的檜木裡面

他弟子供養的

他的學生供養的

那後來要找人刻啊

你要坐化

裡面要刻一個蓮花座啊

蓮花座跟那個福龕哪

結果雕刻師是誰呢?

雕刻師就是幫廣欽老和尚

要荼毘的時候

雕刻那個福龕

的那個雕刻師

住在高雄

那臺北這些他的弟子

要供養這個千年檜木

就必須找一個雕刻師會刻蓮花

一個大蓮花跟那個福龕哪

就跑去高雄找這位

曾經幫廣欽老和尚

福龕雕刻過的這個老師傅嘛

結果他們

這個願興老師父的弟子

第二天到高雄去的時候呢

前一天晚上那個雕刻師

就見到願興老師父啦

願興老師父跟他講了

夢中就跟他講

明天有人會來找你啊

你就去幫他雕刻一下

是這樣的

所以我剛才講說

我們那個蓮友陳居士 陳班長

就是跟著他

那老菩薩在的時候

可以給他靠啊

結果老菩薩往生的時候呢

這位陳居士整個事業大敗啊

那他的工廠呢

他的工廠 為什麼?

因為他買一個房子

在新莊 三層樓

那當時呢

他這個房子買下來的時候

所以有時候這個東西

我們要知道因果

那前面那一個呢

前面那一個屋主有跟他借錢

跟我們這個陳居士借錢

陳居士那個時候

還沒有完全學佛

所以他還不知道這個因果

他有借錢給他

那後來他還不起的時候

他硬是要把房子買下來

那對方有求他啊

他說你不要

你比銀行法拍金額

稍微高一點給我好不好?

比如說他跟他借一千萬來講

那銀行要拍賣一千三百萬

那他有拜託他說

那你一千五百萬

幫我買下來好不好?

兩百萬給我東山再起的機會

那我們這個陳居士

怎麼樣都不肯哪

他說不 不 

我要把你一千萬要回來

那等於要回來以後

就馬上賺了五百萬了嘛

後來那個前任的屋主

後來就因為這樣就自殺了

自殺以後呢 後來他那個房子

就被他買過來了

對不對?

因為欠他錢嘛

一千萬欠他錢嘛

後來就鬧鬼啊

就住得不安寧啊

這陳居士那時候

在長壽山叫我說

黃警官你去幫我捉鬼好不好?

我說我不會捉鬼

我只會帶共修念佛

我什麼都不會

我怎麼樣都不去

他叫我去 我就是不去

後來他就是有一次啊

有一次他 他太太本身是癌症

拖了很久的癌症

後來都沒有發作

因為這樣的一個打擊

為什麼打擊呢?

他後來開始事業就不順了

自從那個房子買下來以後

他事業就不順了

他整個訂單就沒有

他整個工廠就被銀行查封了

後來他的房子也被拍賣

所以因果循環

後來買他這個房子的

也是他的朋友

反過來變成他跟他的朋友講說

你再多兩三百萬幫我買下來

好不好?

讓我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你看因果馬上兌現給你

這叫現世報

你馬上可以看得到的現世報

那他的太太受不了這個打擊

就到那個地藏庵哪

就去拜拜 大概祈福

我當時去那邊

拜地藏菩薩的時候

我有看到她 我嚇了一跳

為什麼?

她整個臉色都不一樣

因為我以前在共修的時候

見過她嘛

她也常常跟我們共修嘛

那我看她整個臉色不對

隔沒多久她就死掉了

死了以後

就沒有家可以回去了

新莊的家已經被銀行拍賣了

銀行要追討這個債務

他就躲起來啦

所以就沒有地方可以去啊

所以他太太的大體

就放在我們板橋殯儀館

最後怎麼樣呢?

最後就是我帶蓮友去給她助念

到板橋殯儀館跟她助念

然後為她說法 安慰她

跟她講五家共有的道理

那發願 教她求生極樂世界

念佛求生極樂世界

那當時他很可憐

他沒有辦法辦喪事

後來我就送他一個骨灰罈

然後他親朋好友都不敢通知

告別式 他說為什麼?

他說他現在很落魄

一毛錢都沒有

為了怕銀行討債

他還跟他父子

他兒子在銀行工作

還暫時脫離父子關係

落魄到這種程度啊

那後來在殯儀館裡面

我跟他講說 你不要洩氣

我幫你 你告別式的時候

我請所有蓮友來莊嚴

那後來我們還是把他

我送他骨灰罈以後

還把他告別式做好

他太太火化完了以後

他自己就躲在三峽

一個小小的地方 在那邊

因為他本身是賣布

做布的 紡織的

他就慢慢地

一小塊一小塊的布

再重新在賣

那我就告訴他

他後來是怎麼樣才真正去學佛

下決心要學佛呢?

他就有一天晚上作夢

他太太往生的時候

他太太來找他

旁邊來兩個人押著 很兇

然後他太太就是一臉憂愁

他醒來以後 他就說

奇怪 怎麼差那麼多?

以前他老師父 就是他的師父

就是那個願興老居士

往生的時候 來看他的時候

旁邊站著兩個護法

他說人家修得好的

旁邊兩位護法

我太太修得不好

旁邊兩個押著

他就發願誦一百零八部

地藏經給他太太

誦完以後 他太太在夢中

再給他出現的時候呢

穿著海青

帶了一百零八顆的念珠

滿臉笑容 就是因為這樣

他開始不斷的這樣修地藏經

他現在也好啦 他東山再起啦

改變命運啦

工廠又重新開始啦

那銀行的債也還完了

又好了

這是一個很完整的

一個因果教育

所以老法師說

老法師說我們這個

有十一度的維次空間

他說我們以前有講過啊

他說天臺大師講

每一個法界有十法界

我們講說四聖六凡

就十法界

那每一個法界又有十法界

比如說我們人法界

人法界裡面有福報很大的

像人天 過著人天生活的

那是人間的天人嘛

那我們人法界裡面也有

三餐不繼的 生活像鬼道一樣

或者貪心貪欲很重的

餓鬼法界啊

我們人間也有地獄法界啊

比如說加護病房 比如說監獄

那就是地獄法界啊

那我們人間也有人面獸心哪

不孝父母 殺害父母的啊

比畜生還不如的啊

人間的畜生法界啊

那人間就有三惡道啦

那人間也有做得很圓滿的

人法界啊

可是人間裡面也有喜歡做善事

可是也很會嫉妒人家的

修羅法界啊

那人間也有福報很大的啊

比如說 我們說首富

臺灣的首富

他自己有噴射機啊

他全世界都有他的房子啊

他過的就像天人的生活啊

人間的天人 天法界

那人間就有六道了

那在這個人間裡面

也有修得很好的

可能是證果的 初果的聖人

或是四果的阿羅漢 也有啊

只是你不知道

你肉眼看不到啊

他搞不好就已經證果

的阿羅漢哪

那人間就有聲聞 阿羅漢

人間也有修十二因緣的

辟支佛啊

那人間也有菩薩啊

你看說道證法師

人間的菩薩啊

劉素雲居士 人間的菩薩啊

對不對?

陳大惠居士 人間的菩薩啊

人間的菩薩法界

那人間也有佛啊

老法師講阿彌陀經

專講阿彌陀經 無量壽經科註

淨空法師就是

人間的阿彌陀佛啊

那人間就有十法界啊

所以每一個法界都有十法界

十乘十 一百啊

那每一個法界又有

上次我們提過的

『性 相  體  力 作  因 

果 報  本末究竟』

性 相  體  力 作  因 

果 報  本末究竟

就是十如是啦

『相如是 性如是  體如是

力如是 作如是  因如是

果如是 緣如是  報如是

究竟本末如是』

就是十如是

那一百個法界裡面

乘以十如是 那就一千啦

那叫百界千如

那麼老法師說

每一個法界又有一百個法界

重重無盡

他說科學家講的

無限的維次意思

跟佛家講的 佛家講法界

那維次是科學家講的名詞

所以老法師說

生死只是我們生活空間

維次的轉變

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這個事實

你對生死就不會恐懼了

只是你換一個生活環境而已啊

那你會很自在啊

你不會恐怖啊

可是維次的轉變呢

有轉變好的

有轉變比現在生活還更差的

你不能不知

所以老法師說

有修行的人 有修養的人

善心的人 他愈轉愈好

他今生結束了以後

他可能往生淨土

他可能往生天法界

那就是愈轉愈好了

他就來生到天道去了

那就轉好啦

在天道裡面 佛家講的

天有二十八層天

欲界六層天 色界十八層天

無色界四層天

你轉到哪一層天去

這個在三界之內

三界之外

還有聲聞 緣覺

菩薩 佛啊

那愈轉愈殊勝啊

但是如果說你貪生怕死

你對死亡恐怖

這個事情就麻煩了

那就愈轉愈差了

有一次我跟一個蓮友講

那他常常跟我講說

他度不動他媽媽

那我說你本身已經學佛了

你就要用各種方便法

度媽媽學佛 念佛是種善根

那他媽媽常常跟他講一句話

她說 哎呀  你們念佛就好

我不用念啦

將來老的時候

我再跟你們一起念啦

有些人就是這樣啊

你叫他平常念佛

他也不念佛啊

他說反正到時候

你會給我助念啊

那你怎麼知道我一定會在呢?

對不對?

你找得到我

一定會跟你助念呢?

結果我那個蓮友啊

他的媽媽往生就是措手不及

那平常也不念佛

這樣渾渾過日子啊

就那一次

前幾年剛好要過年的時候

那年關過不了

就送到我們臺北

這個萬芳醫院去

她業障現前嘛

所以她中風嘛

中風以後

她整個眼睛張不開嘛

那麼到那邊

因為她習性也很重啊

她會掙扎會反抗啊

所以她去的時候

她馬上 兩個手跟兩個腳

就被綁起來

被醫院綁起來 綁在床舖上

那馬上就插管 為什麼?

因為肺部功能不行了

她中風啊 結果我去那邊

他叫我去跟他媽媽關懷開示啊

因為她在那邊掙扎

那個手在那邊拉來拉去的時候

腳在那邊抖動的時候

根本你跟她講什麼法

都聽不進去啊

所以在那個地方

那個磁場很不好

你怎麼說她都聽不進去

她只有這樣說 你把我

你把我手放了

你讓我醒過(解開)來是最好的

一樣的道理啊 這是什麼?

她那個對死亡的恐怖

老和尚說這個就是麻煩啦

她就會愈轉愈差啦

那可能就會轉到畜生道

轉到餓鬼道啦

那如果惡業很重的話

就轉到地獄道去了

所以老法師說

沒有生死 是真話

只是生活時空的轉變

問題是

你轉到哪一個時空去啊

你是轉到天人的時空呢?

還是三惡道的時空呢?

所以老法師說

諸佛菩薩得大自在

佛在經論裡面 這些道理

事實真相講得太多太多

我們要細心去體會

那在這個地方 老法師又說

他說如果你得

你如果得大自在

他說什麼自在呢?

他說我們唸過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應

三十二應 他說就是大自在

那三十二應身

隨類化身 隨機示現

他這個轉變 已經作得了主

這就是大自在

那我們今天轉變

自己作不了主

作得了主 作不了主

平常你六根接觸六塵

你眼見色 耳聞聲

問你自己就知道了

如果你習氣馬上現前

你情緒馬上起來

你轉不了這個人事境界

你轉不了這個苦境

或者對這個樂境來的時候

你轉不了的時候

你就是在境界裡面

你作不了主 老和尚說

順境不起貪 逆境不起瞋

是鼓勵我們的話

事實上我們每一次順境來

我們都起貪

逆境來 我們都起瞋

稍微不如意 不順心

馬上無明火就起來了

沒有功夫啊 沒有功夫啊

那沒有功夫就是作不了主

那作不了主就不能得大自在

你不能得大自在

你怎麼有辦法像觀世音菩薩

三十二應身呢?

所以自己做得了主的 誰作主?

你到時候只有隨業流轉

你的習氣在作主

你的情緒在作主

你的毛病在作主

那就是說你平常

可能你拜佛功夫不夠

你懺悔功夫不夠

你聽經還聽不夠

你的習氣毛病還很重

你觀照能力不夠

那這是真的

那六道凡夫呢?

隨業流轉

我們起心動念都是造業

那造善業 得善果報

三善道受身

就轉到三善道去了

造惡業 轉到三惡道

轉變不自在

他說諸佛菩薩

為什麼轉變自在呢?

說實在話 盡忠盡孝

所以最後我要跟各位分享說

這一個司馬光說 生死命也

那我們已經剛才

聽過老法師這樣的開示

本無生死

諸佛菩薩住一真法界

那可是呢

我們還是住六道法界啊

我們還是住

有時候會住修羅法界啊

有時候住人法界

搞不好

四聖我們一個都沒摸到啊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那如何來了這個生死煩惱?

既然我們學到司馬光這一段

那司馬溫公到最後

他還是沒有辦法

雖然他憂國憂民

但是呢? 奈何呢?

這個生死無常已經到了

所以他就變成怎麼樣?

他最後離開的時候

他不復自覺啊

諄諄如夢中語

他還是掛念這個朝廷的事啊

所以三時繫念裡面

跟我們提過這句話

中峰禪師跟我們講

十萬餘程不隔塵

休將迷悟自疏親

剎那念盡恆沙佛

便是蓮華國裡人

那麼這一部分

告訴我們就是 合塵背覺

十萬餘程是什麼?

十萬餘程是十萬億佛國度

那十萬億是什麼呢?

就是我們無量無邊的

毛病習氣嘛

那煩惱即菩提啊

所以你無量無邊的

這個毛病習氣 的過錯呢

這些煩惱就是塵哪

你放下這個執著

那菩提就現出來了

那休將迷悟自疏親哪

我們對於五欲六塵很熟悉

對於戒定慧我們很生疏啊

這是休將迷悟自疏親啊

那麼剎那念盡恆沙佛

你念到功夫成片

這個四相都空了

四相都空了就是

剎那念盡恆沙佛

沒有四相

沒有我相 沒有人相

沒有眾生相 沒有壽者相

那便是蓮華國裡人啦

所以呢 我們雖然說

每一個人都有這個覺性

就是何期自性 本自清淨

古德講 真心智慧是寂照的

不是生起的

但是我們凡夫

為什麼會有煩惱?

因為我們一生起

我們一碰到境界來的時候

我們一生起

我們就落入心意識

像我們凡夫

一接觸外面的色塵

我們就會產生喜歡

心裡馬上就動了

那你沒有修行或沒有功夫的人

他心起 起心動念了

他起心了 他不知道

因為我們習慣在什麼?

在生起的當中

我們生起了感情的情識作用

那是因為我們心很粗

我們不曉得

心的情識已經生起來了

比如說我們的情緒

我們的喜怒哀樂

我們的貪欲心

我們的瞋心

我們的無明煩惱

已經生起來了

可是我們心很粗

我們沒有見到 所以呢

你不曉得心情識已經生起了

所以境緣一來的時候

你就會產生痛苦爭吵跟煩惱

那當然接下來

就造下身口意的惡業啦

那我們入佛門是要做什麼?

我們入佛門

我們念佛是要做什麼?

我們是借修行來薰習

佛所說的聖言量

像我們現在在薰習太上感應篇

我們讀無量壽經 我們念佛

我們就是在薰習佛說的聖言量

那我們開始的時候

就是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你這樣一點一滴的累積

一點一滴的累積 你會慢慢

你將來你會發現

你的情緒已經波動

你會看得到

你的毛病起來了

你也會觀照得到

你已經情緒生起來了

你會看得到 這叫什麼?

你已經發覺有錯誤

這就自覺啦

那這個時候你覺得的時候

你就會起懺悔心

你的七聖財裡面

那個慚愧財就起來了

那個就開始會懺悔

那你就會警覺到自己的過失

所以當你以後

你在念佛的時候

你在讀誦經典的時候

你在生活的時候

如果你碰到境緣來的時候

你情緒已經波動了

不是叫你捨掉那個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

不是捨掉心的作用

你該做的事還是要做

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

該說的話還是要說

不是叫你捨掉那個作用

而是捨掉那個情識

你捨掉那個情識

你要有方法對治

比如說古德跟我們講說

你要悟那個空性

其實悟空性是不容易的

老法師講 般若經裡面講

畢竟空 無所有  不可得

這個境界非常高

一般人是 坦白講

他根性不是很利 他做不到

那我覺得有一個方法

最笨的方法 定弘法師講的

你念佛一天最少一萬聲

照黃念祖老居士的標準

一萬聲佛號

你一天拜一千拜的佛

你學那個黃忠昌

黃忠昌最少也是拜千拜以上的

或者你三百 六百

老法師講的

一天最少讀三十部經

看你能趕得出來趕不出來?

定弘法師說

最快速度三十分鐘的話

一天三十部可以趕得出來

那如果再用另外一個方法

你用老法師的方法

師承 依古德為師

或者說你現在

你用老法師的無量壽經

的這個大經解的科註

你反覆的聽

老法師講 叫我們反覆的聽

你如果這樣去修的時候

你用三年到五年

那個功夫就出來了

味道就出來了

這個時候

你那個功夫一出來的時候

你那個慢慢就會跟空性相應

什麼叫空性?

你就比較容易放下那個執著

你那個執著跟分別

就比較會放得下來

因為你跟空性相應了

你慢慢地

你就貪瞋癡慢疑

這個習氣就淡薄了

那習氣毛病

不斷的懺悔改過

不斷的減少 那麼你那個

將來碰到境緣的時候

那個情緒 情識的分別執著

那個波動的時候

你馬上一觀照以後

它就會愈來

次數會愈來愈少

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要這樣

明白自己的本心

如果你不是這樣去做

雖然你有佛心

有本具的智慧

但是你碰到境緣 迷了

就起自私 起貪了

那個我執跟有我就出來了

那有我就有法

那麼你的正報身心 依報世界

就把你困住了

那你不知道說

正報身心跟依報世界

是你心的作用啊

所以你不斷這樣去觀照以後

這樣慢慢地借假修真

到最後你功夫成片的時候

煩惱就粘不上了

那麼到最後

能觀之智跟所觀之境雙亡

你就見到父母未生前

本來的面目了

如果你能夠像六祖大師

這樣的境界的話

那麼他就可以做到

像佛陀的境界

生死即涅槃哪

我們講說生死自在啊

那如果你能夠證到

生死自在的時候

那就也沒有生死跟沒有涅槃了

那只有欣求極樂的心了

那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做到

三時繫念裡面的那個境界

我心即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即是我心啦

那就沒有恐怖顛倒

那你的生死就了了

那是今天因為提到

司馬溫公這一段

我們特別這一段

分析得特別比較長一點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看這一段

魏高宗謂群臣曰

君父一也 父有過

子不作書於眾中諫之

而於私室屏處諫者

不欲彰父之惡也 如高允者

朕有過 未嘗不面言

至有朕所不堪者 朕知其過

而天下不知 可不謂忠乎

高允一片忠誠 不獨激烈者不能

亦諷諭者所不及也 可為諫法

那麼這一段就是

我們直接來把它解釋這一個

魏高宗這一段

魏高宗是

主要是北魏文成帝

北魏文成帝

是北魏的皇帝

他是鮮卑族

他是太武帝的長孫

因為宦官宗愛殺了太武帝

他另外立這個南安王拓跋余

結果後來

這個宦官宗愛又殺了余

那尚書源賀等殺了宗愛

立濬為文成帝 年十三歲即位

由陸麗跟劉尼等輔政

那就是這裡講的魏高宗

就是北魏文成帝

那因為太武帝他長期的用兵

所以國家虛耗很多

那這個魏高宗即位以後

他還不錯

他給民眾與民休息政策

他對內重視農業

減免雜稅 設酒禁

改進這個吏治

懲治這個貪官

而且恢復佛教 釋放奴婢

而且令這個皇族王公諸候

以及士民之家

不得與百工 伎巧卑姓通婚

那對外跟南朝劉宋通好

在位十四年 他廟號叫高宗

那我們來直接看這個白話

魏高宗告訴群臣說

對待君王跟父親

都是同一個道理

父親有過 做兒子的

不可在大庭廣眾面前

披露來勸諫 這個很重要

就是說不能夠在大庭廣眾面前

批評父親的罪過

父親就是有過的話

你也要做到弟子規裡面講的

親有過 諫使更

諫不入 悅復諫

這個就是你

這個我們講說父子有親裡面

你所要做到的

那怎麼樣呢?

要在私室裡面

遠離眾人的地方來進諫

這目的是什麼呢?

不想要張揚父親的罪惡

不欲彰父之惡

是要父親改過

那麼魏高宗

就稱讚他這個大臣高允

他說高允這個人

我有過錯 朕有過

他都當著我的面來告訴我

來勸諫

至有所 至朕有所不堪

可能高允講得很直接啦

他說到朕有時候會聽了很不堪

不能忍受為止

那麼我知道

朕知道自己的過錯

但是天下人不知啊

就是說高允

他是私底下單獨對皇帝來說

他不在上朝的時候來說

他說這不就是忠了嗎?

他說高允一片忠誠的心

那不是那一些

採取比較激烈手段的人

所能夠比的

不獨激烈者不能

亦諷諭者所不及

那諷諭可能就是在後面批評的

他雖然表面上不說

但是在後面有批評的這些官員

這個就是講這個

魏高宗跟高允的這個對話

那我想在群書治要裡面

也有這麼一段 大舜說

舜說 予違汝弼  汝無面從

退有後言 故治國之道

勸之使諫 宣之使言

然後君明察而治情通矣

這大舜說

如果我有過失

你們就輔助糾正我

你們不要當面聽從我

背後又去議論

所以治理國家的方法

要鼓勵人民進諫

要引導人民敢於講實話

這樣的話

君主就能夠明察真偽

而通曉治亂的真實情況

那這個不容易啊

一個人能夠虛懷若谷

接受別人的批評

那表示這個人他我執很淡

他執著很輕

所以你跟他勸諫 他容易接受

但是有時候就不行

像淨空老法師就說過

他說李炳南老居士在臺中蓮社

在教學生的時候

那就有些學生就不能夠受

那李老居士就不說

他說 不跟他結惡緣

他說 這種他的善根還不夠

他根機還不夠

你跟他講 只有增加惡緣

那有些可以教的呢

可以栽培的呢

那麼李老師就要求特別嚴格

這個就是當時淨空老法師

也有提到這一段

那我們再看這一段的經文

宋蘇昞上章論國事

竄饒州 行過洛  館尹焞所

頗以遷貶為意

焞曰 當季明上書時

為國計耶 為身計耶

若為國家計 當欣然赴饒州

若為進取計 則饒州之貶

猶為輕典 昞遂渙然

張可菴曰 士子為官

若有固功名 求容悅之心

則一事做不出 誠哉言也

這個蘇昞他是宋朝人

世人稱他叫武功先生

他跟張載學儒學

他是張載門下

很優秀的一位讀書人

那後來呢

他也跟隨著程頤跟程顥

宋哲宗的時候

他擔任這個邠州的教授

後來因為他上書

跟當局意見不合

所以他被列為元祐黨人

所以他才被貶到饒州去了

那這個竄呢

這個竄就是放逐的意思

饒州在今天的江西省

館 這個館呢

館就是暫時寓居或者留宿

借宿一晚 這個叫作館的意思

那尹焞呢

這個尹焞是宋朝河南人

他也曾經跟隨過程頤

但是他當時去參加考試的時候

他看到試題裡面提到說

誅元祐諸臣議

因為剛才講說元祐黨人嘛

就是後來這個蘇昞

被當成元祐黨人

因為可能有一群朝廷的這些

比較講真話的

他們被稱為元祐黨人嘛

所以當時這個試題的題目

就說應該要去誅殺這些元祐的

這些諸臣的這個議案

結果這個尹焞

他很有志氣 他不答而出

而且終身不應試 不應舉

那在宋欽宗的時候 靖康年初

因為他老師的推薦

所以他到京城去

那皇帝賜給他叫和靖處士

那宋高宗的時候

他上書力斥跟金議和

那另外再看看這個

一七三頁的

第七行遷 這個遷就是

遷貶的意思是說

官員被降職 被流放

那季明呢 季明是蘇昞的字

我們古代讀書人都有名跟字

那是蘇昞的字

那輕典呢

最後一個

輕典是指條文簡約

處罰從寬的法律

再翻過來 渙然

一七四頁的第一行

渙然呢 形容疑慮  積鬱等消除

那張可菴也是這個

這個是明朝蘇州人哪

不是宋朝的喔

那我們來看這個內容

宋朝的蘇昞

因為上書談論國家大事

不但沒有被朝廷採納

卻遭到放逐到饒州

就江西的鄱陽縣

當路過洛陽的時候

他寄宿在尹焞的家中

對於被放逐的事

他非常地在意

尹焞就問他啦

他說當時你要上書的時候

是為國家大事呢?

還是為你自己本身呢?

這叫為公或是為私呢?

如果你是為了國家大事

你應該要欣然赴饒州上任哪

如果是為了自身的進退打算

那被流放到饒州

還算是很輕的處罰

蘇昞聽了以後

心中才紓解釋懷

那麼張可菴說

如果讀書人當官

只為了保有功名

心存求媚於人的話

那麼就做不出一件有意義的事

這句話很實在

那麼以上 我們今天

這個探討這三段

也都是在忠的範圍

那麼剛才講到司馬光

他是等於說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他為了國政

他最後也把自己的這個生死

他就放下了

那麼他這個忠呢

也是真正算是一個

非常盡忠的一個典範

那麼魏高宗這個呢

那這個高允是跟魏高宗

是一個

把他列在這裡面

那麼他這一種就是

不欲彰這個皇帝的惡

那這一種忠呢

那也把他列出來

那最後這個蘇昞呢

他上章論國事

這個地方其實是一個忠的考驗

所以尹焞就跟他講說

你如果是為了國家

被遷貶到饒州去呢

那這樣的話

你應該欣然赴任

這是怎麼樣?

這是叫這個蘇昞

去觀照自己這一念心

他是自私自利呢?

還是為國為民?

如果是大公無私

老和尚講 忠是大中至正

不偏不倚啊

如果是為自己的話 那就邪啦

那如果是為公的話

那是為國家的 是正的

所以這個地方

它也把他列出來

那麼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如果有講得不妥之處

請各位同修大德批評指教

阿彌陀佛!

(以上文稿僅供內部學習參考,由於水準有限,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大德批評指正。感恩頂禮!)

來源:http://www.ganyingpian.com/index.php/jiangjie/dinghonghuibian/dinghongwenzijiangjie/1227-gypwzb-s-53


推薦閱讀: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鍾茂森博士主講(第十二集)
My Life In Art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八二集)
肩胛骨解剖結構抽記卡(文字版)
唯美文字:活著,就要善待自己。 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 你來,我熱情相擁。 你走,我坦然放手! 不屬於我的東西,我不要。 不是真心給我的東西,我不稀罕。

TAG: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