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是如如不動的文件夾【修身養性】

嘎瑪仁波切:我們已經輪迴太久了嘎瑪仁波切:我們已經輪迴太久了嘎瑪仁波切:我們已經輪迴太久了2016年02月01日 10:02 昌列寺收藏本文。雖然有些是在苦中作樂,得到短暫快樂,但是永久看是沒有快樂的,特別我們現在正是在享受福報的時候,當我們所享受的福報用完以後,接下來,善報用完肯定就是惡報,善的福報用完了就是不善業力的成熟,痛苦的延續。嘎瑪仁波切(祖古顏班-希...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6 17:45嘎瑪仁波切:為自己的嘴安一條拉鏈嘎瑪仁波切:為自己的嘴安一條拉鏈嘎瑪仁波切:為自己的嘴安一條拉鏈。來到寺廟,只要稍微約束一下你自己,管好你的這張嘴,用拉鏈把它拉回去,除了念經打開之外,其他是非的話少說一點,綺語的話少說一點。嘎瑪仁波切(祖古顏班-希熱將參):自幼跟隨大堪布土登·曲吉扎巴仁波切學習,具語言及翻譯才華,精通顯密教理,獲上師頒授「堪布」...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6 17:41願力決定此生使命願力決定此生使命嘎瑪仁波切:願力決定此生使命2016年01月20日 10:02 昌列寺 收藏本文。這個不是我隨便吹牛,有一年,我們在馬來西亞傳法,千禧年那天,開示完了以後有提問的,突然有個人舉手提問,我不知道他問什麼,居士跟我說:「嘎瑪仁波切,你華語為什麼講得這麼好?」我還沒來得及思考就脫口而出:「我前世華人來的嘛。」嘎瑪仁波切(...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6 17:38嘎瑪仁波切:重複是修行唯一的訣竅嘎瑪仁波切:重複是修行唯一的訣竅嘎瑪仁波切:重複是修行唯一的訣竅2016年02月19日 10:10 昌列寺 收藏本文 根據別人的經驗成就自己的經驗。在家居士不要拘泥於言教,學習一些基本理論知識,你又不是要去當三藏法師跟人家講經說法,所以不用要求自己精通三藏,學一些歷代傳承上師總結的佛法精華,再加上師父們傳授的修行經驗,就可以了。...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6 17:36嘎瑪仁波切:佛教的慈悲沒有敵人嘎瑪仁波切:佛教的慈悲沒有敵人嘎瑪仁波切:佛教的慈悲沒有敵人。所以慈悲這兩個字是其他任何宗教所不具備的,所以只有佛教徒才能夠把他的這種愛擴大到,愛所有跟他同信仰的人,更愛跟他不同信仰的人,愛跟他一樣的人類,更愛其他所有一切如母有情眾生,因為每次我們在發菩提心的時候,想到的是別的眾生,六道一切眾生,這種慈悲為懷的思想是...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6 17:34佛教永遠要走中道斷四邊佛教永遠要走中道斷四邊嘎瑪仁波切:佛教永遠要走中道斷四邊2016年04月06日 11:42 昌列寺 收藏本文 自動播放佛教永遠要走中道斷四邊。沒了,因為靈魂離開它的房子了,就像我們離開自己的房子,跑到這兒來的時候,你的房子還在那兒,但是你到這兒來了,那房子現在變成是空的了,房子就像人的屍體一樣,換了一個房子,換到這個大殿裡面來...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6 17:32「佛度有緣人」怎樣算是「有緣」「佛度有緣人」怎樣算是「有緣」「佛度有緣人」怎樣算是「有緣」2016年04月19日 11:00 菩薩在線 收藏本文 智慧與真理的追求。佛法中的有緣人,指的就是聞、思、修佛法機緣已經成熟的人。佛又不是什麼萬能的主宰者和創造者,否則他不如直接把我們變成佛豈不痛快省事?佛有三不能,第一佛不能替眾生轉定業,第二是佛不能渡無緣之人,第三是...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6 17:28惟覺長老:頓悟與漸修而佛法的真理,指的是人人本具的這念心,這念心從過去、現在乃至未來始終都存在,不隨著時間、空間而變動。舉例而言,喝茶時,動了「想喝茶」這一念心,在伸手拿茶杯,「想喝茶」的這念心就滅掉了。繼之「拿茶杯」這念心現前,拿起茶杯將水送到口中一喝,感覺非常喜悅,「拿茶杯」這念心又滅掉了,「喜悅的心」便現前。想要運用這念心,要先悟...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6 17:24比智慧還重要的經典思維比智慧還重要的經典思維。逆向思維,又稱反向思維,是指從反面(對立面)提出問題和思索問題的思維過程,是以逆常規的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立體思維的意思是:從點到線、從直線到平面、從平面到立體,開發創新思維,需要有不斷突破自我、不斷突破思維局限和思維障礙的精神。靈感思維是知識、信息等要素,經過大腦潛能意識思維激活...閱10  轉4  評0  公眾公開  16-04-25 18:58如何放下眷屬因此,一個學佛的人,對於眷屬要能放得下。佛陀說:「到沒有死過人的人家,索取吉祥草一把,自然可以令子復生。」於是老母沿家拜訪,見人就問:「府上曾經死過人嗎?」眾人皆回答:「祖先以來,都有死過。」如此經過數十家,家家都死過人,因此老母得不到吉祥草,悵然而歸,告知佛陀,佛陀開示道:「自有人類以來,有生必有死,生死乃自然之理,...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5 11:34不飢不飽比喻修行差別不飢不飽比喻修行差別不飢不飽比喻修行差別2016年03月18日 10:20 靈隱寺 我有話說(1人參與) 收藏本文 不認為自己有智慧才是最高的智慧,才是源源不絕的智慧。「終日吃飯不道飽」則比喻已經開悟、已見佛性的人,吃、喝、睡、醒都在佛性中,佛性就是他自己,但他不認為自己已饜足、從此不需要佛性了。佛說:「我的智慧跟你的不同,我的智慧...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5 11:23迷的背後是什麼修行就是不斷掃除內在塵垢的過程。有人迷得很深,塵垢深厚,簡直烏雲密布,堅不可摧,即佛教所說的鈍根;而有人迷得尚淺,塵垢很薄,只需稍加點撥,智慧光芒很容易透射出來,即佛教所說的利根。每天不斷清掃心地,使塵垢越來越薄,最終迥脫根塵,撥雲見日。此外,佛教還特別針對上根利智者,安立了頓悟的修行。因為他們本身的塵垢很薄,輕輕一...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5 11:00念佛貴在調心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有什麼心,必現什麼境,所謂「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私心是我慢心,暴躁是我慢心,耍小性子是我慢心,不能和合眾,不能互相團結,是我慢心。……心既沒有,就也沒有「無心」,也就是說,「有」心不可得,「無」心也不可得。我能念的是法界心,念...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5 10:52生命的成長靠逆境磨鍊吾人生命的成長,要靠許多的逆境來磨鍊;當逆境來的時候,正是我們愈挫愈勇的時刻。所謂逆境,從兒童開始,寒暑的冷熱,身體的病痛;及至進入社會,各種的欺詐瞞騙、聲色誘惑,甚至失業、失戀、貧困、冤枉、委屈等,時時都有逆境。現代的年輕人,因為承受不了逆境的挫折,通過不了逆境的關卡,遇到逆境就想逃避,就想後退,遇到逆境就忘記初心...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5 10:48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5 10:47:勿懷勝負心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並且把這件事情告訴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去把這兩個人請到講堂來。當兩人來到佛前,向佛陀禮座之後,佛陀就問:「你們是不是彼討論要共誦經唄,比賽什麼人最勝最妙?」佛陀開示道 :「難道你們不曾聽我說過嗎? 如果比丘懷有勝負心、競爭心,與外道梵志有什麼不同呢?佛陀的法有降伏、有教化,諸比丘在受法的時候,...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5 10:44一任清風送白雲因緣,可分為佛法的「正因緣」,以及外道的「邪因緣」、「無因緣」三種。「邪因緣」指一切法從時、方、梵天等而生,因為古印度人相信一切萬物皆由大梵天王創造,有個造物主的觀念,此即邪因緣說。曾國藩有云:「古來成大事者,半是天緣湊泊,半是勉強遷就。」真正了解因緣的人,更懂得把握因緣、創造因緣,時時刻刻都要珍惜,當下看似失敗的果...閱2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5 10:43遠觀山有色「遠觀山有色」,從表面上來看,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不過當我們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時候,大概是在距離用功得力的程度還很遙遠的時候;也就是說,參禪還沒有得到力量,離開得力的境界還很遠的時候,所看到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如果你肯繼續用功,那麼用功到相當力量的時候,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這就是「遠觀山有色」的程...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5 10:42禪修的第一個條件我們往往只看到禪師們開悟後:「事事無礙,如意自在。手把豬頭,口誦凈戒。趁出淫房,未還酒債。十字街頭,解開布袋。」等等瀟洒不拘的情景,覺得戒律、因果完全是束縛我們明心見性,開悟成佛的枷鎖。因果規律在他們開悟的人身上,並不是不按因果的發展規律發展了。而是因為開了悟的人,明白了因果的發展規律,掌握了因果的發展規律。應該知道...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5 10:37健康幸福的「馭心術」我們有兩種心態。尤其從大乘佛教的理念中,可以明白負面心態的過患和對治方法。2500多年來,佛教的各種「馭心術」像如意寶一般,不管你想得到什麼,都能讓你滿願而歸。健康的「馭心術」健康,與心密不可分,身體的健康離不開心理的健康。成功的「馭心術」幸福的「馭心術」人人都在尋求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麼?它是一種得到滿足的心態,有時候...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5 10:30巨贊法師:怎樣了生死了生死這一句話,在佛教界內流行著,重視著,幾乎沒有一個佛教徒不用以回答「為什麼學佛」的問語。我以為應該先問什麼是生死呢,生死明白了,「了」起來才有步驟,才可措手是。我因馬先生的一個學生的介紹而去見他,講到生死,他劈口就問什麼是生死?生死在舉是下是處,舉是下是處是生死。生死在待人接物處,待人接物處是生死。生死在舉心動念...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5 10:25逆境,是上帝幫你淘汰競爭者的地方逆境,是上帝幫你淘汰競爭者的地方 引導語:柏拉圖說:「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逆境,是上帝幫你淘汰競爭者的地方。我們要學會在逆境中看到生活的美。我要做一個樂觀向上,不退縮不屈不饒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戰的人。8、沒有哪種教育能及得上逆境。我們推牆十下,牆不會倒;我們推牆百下,牆也不會倒;我們推牆千下萬...閱5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4 15:55上帝只掌握一半上帝只掌握一半.等你年老的時候,回首往事,就會發覺,命運有一半在你手裡,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裡。你一生的全部就在於:運用你手裡所擁有的去獲取上帝所掌握的。上帝只負責創造你和毀滅你,不負責打造你。在你得意忘形的時候,別忘了上帝手裡還有一半的命運。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一半去獲取上帝手中的一半。這就是命運的一生;閱2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24 15:39值得銘記一生的勵志名言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聰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五類特別需要感激的人:替你承擔責任挨板子的人;替你清理善後掃尾巴的人;替你整理現場裝門面的人;替你考慮利害關係敲警鐘的人;替你完成瑣碎工作常跑腿的人。人際交往十六字訣:以事為引,互惠互利,循序漸進,交人交心。閱4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6-04-23 18:50戰勝敵人一萬次,不如戰勝自己一次戰勝敵人一萬次,不如戰勝自己一次 引導語:往往年輕時用健康換財富,老時再用財富換健康。十二、 人的一生:選對伴侶幸福一生;選對老師智慧一生;選對環境快樂一生;選對行業成就一生。二十二、 不識貨,半世苦;不識人,一世苦。二十七、 人與人差別非常小,差別在思維方式,小小的差別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編後語: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閱56  轉9  評0  公眾公開  16-04-23 18:48人生是一場修行,50句很有感觸的人生感悟人生是一場修行,50句很有感觸的人生感悟 引導語:學會從容吧!14.如果愛情是婚姻的基石,那麼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就不會成為一座危房。22.在你走進婚姻殿堂之前,請想清楚,你的婚姻目的是不是幸福,如果是,就不要把婚姻當作獲取權利與金錢的工具。29.不可能每個人都能過上那種奢華的生活,但你可以擁有一個平淡的人生,一個溫暖的家。47...閱24  轉2  評0  公眾公開  16-04-23 17:54[精]解開人類生死輪迴之謎解開人類生死輪迴之謎。有學問的哲人學者,開始對人類的生死問題提出了意見,知道如果生死為人類之大事,既有生,就一定有死。近來一位出身耶魯大學的醫學博士,名布萊恩·魏斯 (Brian L.Weise)的美國醫師,擔任過耶魯大學精神科主治醫師,邁阿密大學精神藥物研究部主任,在匹茲堡大學教過書,現任西奈山醫學中心精神科主任,曾發表三十七...閱4995  轉253  評0  公眾公開  16-04-18 18:37修養的最高境界修養的最高境界修養的最高境界。4、不要強加於人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 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 人生三種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回歸自然 5、不要取笑別人 損害他人人格,快樂一時,傷害一生 生命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閱128  轉14  評0  公眾公開  16-04-18 16:53卻 病 十 法我國古代醫學更是強調七情六慾對養生的影響,認為「百病從心生」,所謂「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藥醫。心境靜時身亦靜,心生還是病生時。」現在人們也逐漸認識並承認許多疾病確實與喜怒哀愁等七情六慾有莫大的關係。風露謹防,嗜欲淡泊,八也:有這樣一首養生詩:「坐卧防風入腦後,腦內入風人不壽。亦不醉飽卧風中,風留五內成災咎。」<...閱20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6-04-15 18:30冶煉心藥,從打坐開始冶煉心藥,從打坐開始。打坐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練經絡,可以練聲音,但是最終的歸宿卻只有一個,那就是把新鮮氣血引到丹田這一塊。打坐時,很多人腿盤不上,有的因為筋骨僵硬,有的因為關節酸痛,這些就是經絡不通的地方。打坐的目的有很多,有的人是為了練盤腿,有些人是為了靜心,還有些人是為了通經絡。關於打坐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練經絡,...閱6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15 14:01感悟隨緣感悟隨緣。佛教講緣,萬物因緣生,萬物因緣滅。世間萬象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其實,人生本身就是一大因緣。人們往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隨緣,乃是一種如法的生活態度。在你認為正確且值得的事情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促成因緣。「生命誠可貴,愛情價太高。」何必為一結束的因緣而斷送寶貴的生命?先儒講:凡事當盡人事...閱25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6-04-14 18:00不懂經文的意思,是否可讀,有用嗎?不二法門,如何理解答:大家注意啊,不要講話了啊,不懂經文的意思,是否可讀,太可讀了,佛講了,讀經文的時候,不可思不可議,你怎麼能理解佛的意思呢,佛講經的時候在禪定當中講的。這是真正的慈悲,迴向給誰了,迴向給整個宇宙了,大千世界了,不是佛不是菩薩,而是所有的一切,所有的一切包不包括佛菩薩啊,肯定包括了,是不是,你分佛菩薩,佛菩薩是怎麼來...閱6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14 17:54佛教是科學且超越科學其次我們對科學和佛教之間也要擺明態度,佛教是科學的,但不一定科學都是佛學的,佛教是釋迦牟尼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理,證得的實相,而科學呢,卻還是在不斷摸索前進的東西,有的是後一個理論推翻前一個論斷,將來的理論或許會推翻現在的論斷,而我們佛教的理論,從來不會變,佛陀時代是這樣提,2500多年過去了,現在還是這樣提,並且還沒人能...閱3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6-04-14 17:11名人 科學家與佛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在世界宗教中,只有佛教是切實地以系統理性的分析來考察生活中的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據實證的宗教。只要日月繼續存在,只要人類繼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佛教就會一直延續下去。釋迦牟尼佛是智慧之...閱2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14 16:57如來是真語者:現代科學的注釋如來是真語者:現代科學的注釋本文鏈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308914?佛經是釋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講的。西方著名物理學家卡普拉,在他的《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中說道:「《大方廣佛華嚴經》與現代物理學理論有驚人的相似性。例如:人皆有佛性,生佛不二、生佛宛然等難明之旨,若以磁性喻佛性,以磁鐵喻佛,以未經...閱30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6-04-13 18:00怎樣獲得平靜人都是很有福報的,有福報的才能當人,但很多人不珍惜生命,只有下了地獄才知道:「哎喲,我後悔了!我怎麼跑到這兒來了?」那個時候才知道就晚了。找平衡等於理解世界,找到因果就是覺悟的法門,定能生慧,善也能生慧,這個慧就是斷因果、找規律、找真理,所以佛是真理的覺悟者。咱們講的自然力平衡法則也就是研究因果,這是最好的方法,最簡...閱10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6-04-13 14:56意業、心業、口業意業、心業、口業。除了意業、心業、還有口業。到中級講因果:「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因果法則,是亘古不變的真理,如日月,照古也照今。把自己的心管好,要安住自己的心。所以要經常清理心靈垃圾,清理到一定程度,不僅所有的疾病能消退,而且會給你帶來很多潛能,是自主的功能,能自度也能救人的功能,不是魔態的功能。閱8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12 18:36拿人當什麼?拿人當什麼?4.拿人當什麼。要拿人不當人,那當什麼?(一)要把人當佛。(二)把人當作是自己的鏡子,別人有什麼缺點拿來反省自己。同時看人人都是我的化身,「眾生皆我相」。(三)把每個人都當作自然力的安排,千萬別把人當魔。如果你把最難容忍的人當好人,那麼你的佛性就出來了,佛就是把魔當成佛修來的。記住這個人罵你,是自然力的安排...閱2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12 18:23修心的人就是變命的人修心的人就是變命的人。一切命運隨心而轉,命是由心生的。我們今天學的就是反參——修心法——改變命運,同時治療疾病,一舉兩得。很多高級領導都是修心的人,他能忍。真理講的是心,不能離心找身外的原因。有不染之心才能有不染之身,讓自己成為命運的主人。苦海無邊,找不到真理之門,他若真把過去的亢奮心懺悔了不至於這麼大悲傷。閱4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12 18:13人生三界——忍、持、悟人生三界——忍、持、悟。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生命的旅程太短,世間的精彩太多,持有什麼,不持有什麼,都不是人生過程的關鍵,關鍵是選擇。選擇,是人生過程中最精彩也最具有誘惑的課題;當選擇的命題被完成之後,所選擇事物的結果於個體的生命來說,雖然影響可能很大,但已不是生命的個體所能完全左右的了,所以也就無足輕重了。人生關鍵...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12 17:11原來這才是對佛的真正供養阿難問道:「那怎樣才算是真正的供養如來呢?」釋迦牟尼佛回答說:「只有能夠受持正法,實踐正法,隨戒、隨法而行的,才算是真正的供養如來!」原來,供養如來佛,不是供養他多少金錢和物質,而是供養者能夠在聽聞正法之後,嚴格要求自己,按照正法法理的要求去歸正自己,不斷堅持修鍊和提高自己的心性,最終達到佛陀要求的境界,這才是佛最喜...閱3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12 11:24師徒二人談心事師父:因為佛不是打坐成佛的,佛也不讀經。徒兒:佛是怎麼成佛的?師父:佛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成佛。師父:佛天天在想如何把自己的真心施捨,如何讓別人好,如何讓世界、讓大家都得道。徒兒:所以我天天想著成佛,就成不了佛,是因為我在要求得到。師父:是啊,佛沒有想的事情你都想了。佛想的事情,你卻不想也不做,能成佛嗎?師父:你知道什...閱2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12 11:12若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例如有的父母脾氣暴躁,有的父母厚此薄彼,有的父母愚笨貧窮,有的父母觀念落後,有的父母身體不健全,特別是父母年老了,頭腦不好用了,髒了、臭了、屎尿都拉床上了、脾氣更壞了等等。那麼,選擇伴侶的人,一定要把是否有孝心放在第一位,男孩對父母是否有責任感,女孩對父母是否溫順,對父母是索取還是報恩。胸懷大志的人,首先要從容得下自...閱2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12 11:06心小不容螻蟻 胸闊能納百川心小不容螻蟻 胸闊能納百川心小不容螻蟻 胸闊能納百川活著,就是一種心態,你若覺得快樂,幸福無處不在;不奢求,心易安;心小不容螻蟻,胸闊能納百川。人與人交往,更多的不是改變對方,而是接受對方,如果光想著改變對方,那不是生活,那是戰爭。閱2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12 11:02路要讓一步 味須減三分路要讓一步 味須減三分。路要讓一步 味須減三分。[原文]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時,要留出三分讓給別人吃;這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最安全的方法。所以生活在大集體中,只有相互謙讓友愛,才能避免糾紛、得到快樂。————明心寶訓系列之《菜根譚》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12 10:54改變命運的黃金法則---行善積德改變命運的黃金法則---行善積德。(二)大富: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不去偷盜,所以施者將來能感應到大富的果報;(三)端正: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心平氣和,所以施者將來能感應到長相端莊的果報;(四)尊貴: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會信仰佛法,歸依三寶,所以施者將來能感應到尊貴和有名望的果報;(五)聰明: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12 10:49磨鍊心志二十四字,離苦得樂超越生死:磨鍊心志二十四字,離苦得樂超越生死:六、 習莫牽: 習莫牽,勿總是被自己的壞習氣毛病牽著鼻子走。唯識宗以習氣為種子之異名。習氣又分名言習氣、我執習氣、有支習氣三種。此處所言習氣主要指有支習氣中的惡習氣,即我們自身所作惡業熏於阿賴耶識而成之種子,此類種子即是後世遭受惡報之原因。眾生好比笨牛,習氣好比牛鼻上的繩索,若無空...閱4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6-04-12 10:45施飯的不同功德施飯的不同功德。佛言: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12 10:42與人相處的主張(感恩、感謝、感化、感動)可惜很多人不僅以佛法度量人,並且以世間的道德標準來要求人,卻不能以身作則,如此不但不能以佛法幫助自己,又怎能對別人有助益呢?經典中告訴我們,修行大乘佛法的菩薩要到了八地以上,才成為無學;「四感」就是要我們感化自己、感動他人、感謝順逆緣、感恩奉獻,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學習地藏菩薩的大願心,如此就能夠經得起苦難,而且...閱3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6-04-12 10:39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是什麼?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是什麼?「定」是真正的福報,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不被境界轉,在境界中如如不動,這種人有福!福報現前不能享,福報要用來供養一切苦難眾生!福報給眾生享,不要自己享,這樣福報就永遠享不盡;福報給眾生享,是真正的福報!經云:「親手布施,誠誠懇懇,福報最大。」 有許多人發心印經,印經是修大福報!
推薦閱讀:

蔣介石與戒色
修身養性箴言,國學知識寶典!
來開好運的修身養性
修身養性喝花茶
《素書》悟道:吉莫吉於知足,苦莫苦於多怨

TAG:修身 | 修身養性 | 文件 | 文件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