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男(中國男人格調必備秘籍)

 

品味·男(中國男人格調必備秘籍)

中國首部男性品位指南,中國男人格調必備秘籍。上海男人,香港生活經歷,國際化眼光,為千萬主流男性提供最權威的奢侈品體味,最經典的生活方式品評。

從內在涵養到外在裝飾,從領結打法到皮鞋花紋;從職業形象定位到國際頂端品牌推介與試用評價,作者以10年精密物品使用經驗,奢侈品消費經歷,給你呈現屬於東方男人的英倫摹本。本書高端而典雅的視角,重新啟發英倫生活模板。堪稱男人打理聖經讀本,系男人成就自身品位的不二參考,女人成就男人品位的寶典讀物。

作者簡介

張翼軫 CFA(特許金融分析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碩士,對消費主義社會和流行文化有深刻洞察,不遺餘力地推介對於經歷時間考驗的真正品味。是十數份主流媒體的生活方式和品味欄目的專欄作家

男人小處不可隨便 穿著無疑算得上是一門專業技術,但顯然,大多數男人都是門外漢。既然是門外漢,那自然只能在實踐中摸索著成長,而那些以「會穿衣」聞名的高手自然成為模仿的對象。穿衣高手,現實生活中固然不少,不過顯然更多人還是將目光聚焦在演藝明星身上,尤其是他們走紅毯時的穿著,希望能夠從中偷師,把握住最新的時尚潮流,以便未來用在自己身上。

只可惜,若你對自己的男性角色有所要求,希望做一個紳士,這種學法絕對不是件穩妥靠譜的事情。

需知,我們常人穿衣,那是紅花還需綠葉襯。衣服說到底,不過是為了烘托本人的氣質,尤其是像西服,衣襟與領帶構成的三角形跑道,就是為了讓對面來人的視線能夠聚焦到自己的臉上,使對方能有深刻印象;但明星就不同了,臉都是大眾熟識的臉,要不是整容,那張臉還真難以成為媒體的焦點,於是乎人就退化成衣架子,必須依靠衣著來吸引眼球、來博鏡頭。正因為兩者穿衣的基本訴求大相徑庭,所以下面談到的很多明星著裝慣例,絕不適合我等普通人:

1. 花哨的西服。這年頭,像走紅毯這樣的關鍵場合,男明星大多還是會選擇西服作為基本的行頭。當然,與普通西服的低調莊重不同,男明星的西服,要麼是選用絲絨這樣閃光的面料,要麼就是圖案很活潑,再不濟學習蔡康永在肩上豎只玩具鳥也算是別出心裁的做法。明星如此,實屬無奈,畢竟面對那麼多鏡頭,若是西服絲毫沒有可圈可點之處,那第二日是別想博報紙版面了。是的,西服之於男明星,那是「戲服」,所以誇張無所謂,甚至輕浮些都是常態。但是對於普通人,西服是「制服」,是提升男性穩重感和主流定位的道具,若是也搞得如此花哨,那效果無疑是背道而馳,只有扣分沒有加分。

2. 墨鏡。墨鏡,尤其是誇張的墨鏡,不僅女明星愛戴,男明星也是。一副夠酷的墨鏡絕對是人群中搶眼球的法寶。即使是比較低調的墨鏡,好歹也可以學習王家衛,多一點文藝腔。但是,普通人要是也學明星,在室內沒太陽的場合戴個墨鏡,就有點誇張了。畢竟,人與人的交往,眼神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工具,而一戴上墨鏡,這最重要的工具無疑就「自毀長城」了。對明星而言,墨鏡可以掩蓋眼神,在鏡頭前構成一種特殊的疏離感;但是對普通人來說,卻是人際交往的大忌諱。

3. 零零碎碎的掛件配飾。明星,尤其是年輕的男明星,身上往往「雜碎」飾品不少。譬如耳釘耳環, n多個戒指,甚至有的領帶上還要掛點金屬飾物。沒辦法,樸素的還叫明星么?電視機的出現決定了明星得走視覺系的道路,而每人在鏡頭前有限的曝光時間就決定了飾物必須突兀吸引人才行。但是,普通人則不同。一個男人,衣著的最高境界,當是不假外物,衣服只能夠襯托氣質而不能喧賓奪主,任何讓人覺得突兀的零碎飾品都要不得。相反,普通人更該追求的是「低調的華麗」,讓人在不經意間有驚鴻一瞥的效果 要做到這一點,袖扣是值得多花功夫大投資的項目。

4. 一身白。白西裝白西褲白領帶白皮鞋,這樣一身白的穿法,嚴格來說也勉強能算入正裝西服的穿法,再加上其強調整潔的風格以及絕對晃眼的視覺效果,一向是很多男明星的心頭好。那普通人該不該也學個一身白呢?想法很好,但卻有操作難度。需知,白色可是極不耐髒的顏色,稍微有點污漬,那一身白的整潔效果可就打水漂了。對明星而言,只要能夠支撐過鏡頭前的那一小會兒時間便算大功告成,更何況鏡頭若是距離遠,很多小細節也看不真切,所以穿起來並無大礙。但是我們普通人則不同了,不但需要維持的時間長,而且都是與人近距離接觸,很容易被挑出毛病來,這一身白的風險可想而知。若你願意「靚衣險中求」那大可一試,否則還是避開的好。

5. 過於前衛的混搭。明星明星,必須追趕潮流,即使是「惡趣味」也得追。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穿法,比如西裝下面穿短褲露出毛茸茸的兩條腿,譬如赤膊套西服,諸如此類。只要偶爾在時裝表演上能看到的,不少明星都敢追捧一番 即使如此浪潮半個月後就過去了 反正明星常常換行頭,而且本身就以奇裝異服聞名,旁人很快就遺忘了。但是,普通人若是偶爾來一次如此驚世駭俗的穿法,恐怕是要被周遭的朋友和同事念叨上好久,如此風險,不可忽視。

是的,明星穿著,最大的特色就是用大量出挑的視覺效果來吸引人們的視線,至於他們的臉氣質和穿著的細節,反而就無足輕重了,這顯然不是男人該追求的效果。一個真正的男人,絕不是廉價連續劇的主角,一眼就讓人覺得很「man」,而是應該將男人氣場滲透在毛孔中,在點滴細節中慢慢揮發慢慢體現。一個紳士,有時需要的只是精緻但又平淡的大模樣,如此才能讓他的細節得到自然的體現。而這種平淡下的細節,也正是本書孜孜不倦追求的東西。

 穿衣識男人

佛教老法師愛說「相由心生」,我卻更相信「衣由心生」。一張臉是爹媽給的,後天變化總歸有限;而衣著卻完全是個人的自由選擇。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捧著錫蘭紅茶,看著街頭來來往往的男女,從他們的衣著上猜測他們的職業、性情乃至愛情,無疑是一件令身心都愉悅的事情 當然,我更愛揣摩男人的衣著。雖然在當下的這個社會,「just for beauty」從來不是男性衣著的核心概念,男人的衣服往往因滿足各自的不同需求而不夠「好看」,但也恰恰是這種多元化的穿衣目的,反而使得男性衣著更有「看頭」,揣摩起來更有趣味 尤其當這個男人端坐在你面前,你可以仔細觀察他的小動作,可以用言語旁敲側擊的時候。

細節的魔鬼

  西諺說「魔鬼在細節之中」,所以有經驗的老手,品評男人的衣著會從他的皮鞋入手。如果他能夠把最容易臟又不太引人注目的皮鞋打理得乾淨得體,那麼其他方面自然不會太差。如果你關心的只是面前這個男人的衣著品味,那麼上述方法絕對是金玉良言。可如果你希望透過男人的穿著看出更多東西,那麼首先就要判斷你面前的這個男人究竟是不是一個講究穿著的男人。

  在玩「看男人猜身份」的遊戲時,我很喜歡拿一張香港富豪劉鑾雄的照片去考別人,照片上劉鑾雄穿著一件極其普通的藍色夾克,拎著一個碩大的LV皮包,再加上他的長相,絕大多數人都會以為他是江浙暴富的民營企業家,而不會想到他是香港的風雲人物,而且還是大美人李嘉欣、關之琳的前緋聞男友。

  所以,在「以衣取人」之前,還請先確認他是個注意衣著的男人。要判斷這一點,自然也就考量你的功力,不過一般來說,如果你能在一個男人的身上看到一種上下協調的風格時,那麼至少可以判斷他的衣著是經過選擇而非胡亂搭配的;當然如果你還能發現這個男人時不時在關注自己的衣服是否移位或者有污損時,那就可進一步斷定眼前這個男人的衣著搭配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而非由母親、太太或者女友全權打理。

  好了,現在可以進入戲肉,看衣識男人了。

  西服是絕大多數男人的制服,雖然在外行眼中西服是如此的千篇一律,可是只要你略具慧眼,便可從看似差不多的西服中,發現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秘密。當然,你首先要學會分辨英式西服和歐陸式西服的區別英式西服更像是一種傳承的工具,它讓你穿起來和你的家族、你的企業保持一致,歐陸西服則強調個體,使西服成為個性的張揚。如果說英國或者歐陸人選擇西服類型帶有先天的局限,那麼中國人對西服款式類型的選擇,則暴露了其究竟更認同崇尚規則秩序的英式文化,還是崇尚個性自由的歐陸文化。

  西服之內,自然是襯衫。在中國,一個只穿白色或者藍色襯衫的男人無疑是乏味的。雖然這樣的搭配永遠不會錯,但是也永遠不會出彩,襯衫西服搭配是如此,為人恐怕亦如此。當然,如果他的襯衫過於誇張,除非他是個藝人,否則我只能說隱藏在其衣著之後的是一顆表現慾望過於強烈的心靈。所以,身著粉紅或者淡黃這兩種經典襯衫色的男人最討我喜歡,不過亦不失。

  順著襯衫袖子看下去,記得額外注意他是否有使用袖扣。袖扣可謂是除了領帶以外,男人西服體系下唯一富於變化的配件。一個使用袖扣的男人無疑是注重細節的,他們懂得如何表現卻又不失低調。而袖扣的花樣則更是一個小平台,反映出他希望表現給外人知曉的信息。當然,比起袖扣的花樣,我卻更愛看他袖扣的質地。偏好金屬質地袖扣的男人往往比較積極主動,而偏好寶石或者玉石類袖扣的男人則要內斂許多,至於極少數愛用絲質袖球的男人,那股斯文氣恐怕已經在他們的骨子中瀰漫了。

  注意完袖扣,有機會的話,務必走近一些,看看這個男人西裝的用料。雖然好的西裝,合身剪裁最重要,可是要分辨出千多塊上海老師傅的手工和上萬美金名師的作品,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你有這能力,恐怕能夠知道的也不過是眼前這個男人的經濟能力。但是用料就完全不同了,優質的料子一目了然,一摸那更是一清二楚。只有真正注意細節、將穿著西服作為享受的男人才會對用料格外注重。當然,對於那些偏愛類似scable摻雜黃金、鑽石或者其他名貴寶石粉末布料的男人,恐怕還是避而遠之的好,喜歡這種所謂名貴布料的男人終歸逃不脫好大喜功的嫌疑。

  記住,無論你面前男人的西服如何得體,用料如何上乘,永遠不要開口問他「買的」是什麼牌子。你要做的是通過衣著看穿面前的男人,而不是去暴露自我。萬一對面的男人說出一個少為人知的品牌,或者乾脆告訴你是由他相熟的裁縫定製的話,你這糗可就大了 當然,如果你對[Savile Row]薩維爾街(世界最頂級西服手工縫製聖地)或者紐約第五大道上的頂尖西服定製店了如指掌的話,倒是可以一試。

  當然,如果面前的男人主動要和你提起,那你不妨順便一聽。可不要給他說的品牌或者價格嚇倒,你大可輕描淡寫地問一下他穿的皮鞋是哪家「做」的。如果他告訴你不過是一雙「成鞋」的話,那你便立刻知道他的底細了 無論他的西服多麼名貴,但是對於關係到合腳與否的皮鞋卻馬虎地訴諸「成鞋」,這樣的男人好極也有限。反之,如果你遇到一個穿著定製皮鞋的男人,則可能是撿到了一塊寶 對皮鞋的關注充分反映了這個男人對於最實在東西的關注程度,而這是一個可靠男人的關鍵要素 即使他的西服如何不合身或者不協調,那也不過是小毛病而已。

男人穿衣眾生相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男人是不穿西服的。沒有了西裝這個標準化配件,我們無需費心觀察小細節,只要從他們的穿衣風格上便可以對他們的內心做出揣測。當然,對於男裝的幾大基本走向還是要了解一下的。

Sloane Ranger英國上流社會中衣著時髦的傳統女子:來自英國倫敦區的穿衣風格,當然在美國西部也可以找到不少的同盟者。他們的衣著強調持久 無一例外都是經典款式,用料上乘、做工優良。走這種風格的男人雖然缺乏新鮮感,但卻是可靠的。因為他們知道什麼是「好」的,而且不會因周圍的潮流而改變自己的觀念;與此同時,衣著的質量也決定了他們的消費能力絕不可低估。在國內不容易看到這種風格的男人,偶爾看到你甚至會覺得他們枯燥得有些土,可是別走了寶,在中國會這麼穿的,多半是海外浸濡多年而且有足夠經濟實力的「藍籌股」。

  Preppy:這是[Sloane Ranger] 在美國長青藤名校中的變種。相比 Sloane Ranger,這種穿著略微多了一些造作,在風格上過分注重整潔,少了一份自然,而且喜歡使用鮮艷明快的色系。這種穿著的男人一般年歲不大,屬於心智還未完全成熟的階段,雖然也不錯,但是終究多了幾分浮躁。

 日式街頭:包括韓式肥大版風格和黑人累贅版風格。這無疑是當下讀Milk成長的年輕人的一大潮流。對於十六七歲的男孩子,這樣的打扮不是什麼問題,但如果步入成年還過分鐘愛這樣的風格,那恐怕不是件好事。過於稀鬆隨便的服飾,無疑是不願接受約束、紀律性不強的表現;繁瑣的飾品說明表達能力的欠缺,無法用簡單的細節表現自己的內心;至於各類誇張的細節,那更是代表著內心虛弱、渴望被人注重的需求。

  牌子黨:如果一個男人的衣著始終限於幾個品牌,而且是那些所謂大牌的話,這樣的男子往往不太靠譜。雖然時尚品牌爭奇鬥豔,風格各不相同,但不同的風格往往代表的只是審美觀的不同。緊盯幾個大牌的穿衣哲學,要麼是這個男人的審美觀過於另類,衣服實在不好找;要麼就是反映了此人決斷力不強,需要依靠品牌來幫助挑選;另外,總是緊盯大牌,無疑表明此人缺乏信心,需要靠品牌服裝來抬高身價。

  定製族:襯衫、西裝、皮鞋,如果一個男人全身上下的穿戴都是定做的,他無疑是個格外注重自我、不願意與他人相同的個性男。這樣的男人,性格無疑是吸引人的,畢竟這年頭真正有自信有自我的男人並不算太多。但是如果這個男人個性到要把自己名字的縮寫綉在襯衫或者皮鞋上,那恐怕就有些自戀的嫌疑了。過於自戀的男人往往會有一種鶴立雞群的心態,未必好打交道。

衣當服對

  打量男人的衣著,雖然可以完全當做一種樂趣,但我想更多的女人會將其作為考量未來伴侶的重要手段。

  兩個衣著風格南轅北轍的男女是否可以走到一起?世事當然無絕對,但我卻會說,很難。

  古人說門當戶對,我卻說穿著也要「衣當服對」。雖然時下流行美女配野獸,或者恐龍配王子,可是「金童玉女」卻是人們千古不變的美好願望。「金玉其外」,金和玉指的便是男女的外表,自然也包括了衣著。

  兩個衣著風格截然不同的男女,他們不同的恐怕不僅僅是穿衣風格或者審美觀。「衣由心生」,他們的性格、愛好、階層、圈子恐怕都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說穿衣風格是可以依靠彼此犧牲互相來調和的話,那麼其他東西的調和恐怕就不是如此容易的事情了。

  想像一下吧,當「街頭妹」和「西裝友」開始戀愛的時候,一切是多麼的不協調。即使「西裝友」可以脫下西服穿上寬鬆休閑的牛仔褲,但是仍舊無法和「街頭妹」一起討論哪家的刺青店手藝好一些、最近倫敦上演的歌劇究竟如何;同樣,即使「街頭妹」可以穿上禮服出席ball場,也同樣不可能在一群「西裝友」討論哪個海域的生蚝更可口的時候插嘴說家附近路邊攤的蚝仔煎也不錯。

  是的,衣著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審美問題。它的背後,是性格的問題、階層的問題、人際圈子的問題。衣著的不協調,有時就是一切的不協調,黛安娜尚且離婚收場,又更何況你呢?

  所以,睜大你的眼睛,仔細審視面前男人的衣著。選對衣著才會嫁對郎。

 是恤衫不是襯衫 

恤衫的前世今生

  恤衫,是香港對於shirt的叫法,採取的是音譯的方法;而在內地,則更多地稱之為襯衫。之所以這裡要取恤衫而舍襯衫,就在於「襯衫」這個具有內衣含義的辭彙已經跟不上當代shirt外衣化的最新發展了,為了不局限我們的目光和思維,所以在本文中將以恤衫來指稱本文談論的對象。

  恤衫,作為西方現代服飾中的重要一種,追述其發源,無疑要回到古羅馬。在那個時代,羅馬人的上身穿著一般由兩件緊身短上衣(托尼卡,tunica)組成,裡面的那件被稱為「內側的托尼卡」,也被稱為「斯布庫拉」,外面的那件則被稱為「外側的托尼卡」。從服裝發展的角度來看,兩件緊身短上衣的穿法比起用一塊布包裹身體的褶衣來是前進了一大步,同時也造成了內衣與外衣的分化。而shirt正是延續了「斯布庫拉」,作為內衣逐漸發展起來的。

      回首恤衫的發展史,20世紀也許不是一個熱鬧的時代,似乎除了前開襟和紐扣領以外,恤衫的款式就沒有什麼太大的發展了。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的是,伴隨著20世紀末casual friday的興起,恤衫外衣化的熱潮開始興起,並且成為恤衫發展不可阻擋的新趨勢,伴隨著這個趨勢,對恤衫的顏色和圖案的應用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

  還記得在文章之初,我們提及的恤衫是作為內衣發展起來的嗎?事實上,在之後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上,絕大多數時候恤衫都中規中矩地擔任著內衣的角色 直到今天,在一些正裝品牌的產品圖冊中也會發現恤衫是被歸在內衣這個大類中的。事實上直到20世紀30年代之前,恤衫還是只能被作為內衣來穿著的,那個時代如果你單單穿一件恤衫而出入正式場合,就和今天女性上身只穿一個胸罩那麼失禮。既然只是內衣,那麼恤衫需要強調的主要就是穿著的舒適性,這也是昔日麻質恤衫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沒有比麻布更好的貼身感覺了,純棉都比不上。

    在西裝、襯衫、領帶一件都不能少的時代,這樣的恤衫配置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白色和藍色作為比較保險的顏色,雖然不會為西服和領帶錦上添花,但是一般情況下也決不會出現顏色搭配的問題;而素色更是避免了西服、襯衫、領帶三者花紋搭配的高難度問題 很多男士連西服和領帶的花紋搭配都還沒有掌握,要是再加上襯衫的花紋,豈不是要了他們的命?

  但是隨著casual friday興起,拿掉領帶,穿上夾克和牛仔褲,舊有的恤衫、領帶、西服三位一體的組合不再存在了,在少了領帶這個可以大翻花樣的配件之後,如果仍舊堅持素色尤其是白色藍色恤衫的選擇偏好,那麼無疑過分單調了一些。是的,恤衫不再是領帶的背景,而應該成為causal風格中的重要組成元素了,甚至應該成為獨當一面的角色 要做到這一點,色彩和圖案的極大豐富無疑是必不可少的。有了新的需求,就有了更加漂亮的恤衫,而更加漂亮的恤衫又刺激了顧客對此的需求,如此互動,恤衫終於逐漸告別昔日純粹的內衣角色,走上了外衣化的道路。

  今時今日,單單穿一件恤衫走在大街上,相信不再會有奇異的目光投向你了。

恤衫解剖課

  恤衫的製作並不複雜,至少比起西裝的200多道工序來,70多道工序實在是簡單了許多。但是簡單不等於無趣,如果恤衫是你的親密夥伴的話,那麼你就應該知道,一件好的恤衫,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細節,這些細節不僅決定了它們的身價,也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值得玩味的地方。現在,就讓我來給大家解剖一下恤衫,尤其是一件好的恤衫的細節問題吧!

  在解剖之前,先要說明的是,我們解剖的對象,是正裝恤衫 不是禮服恤衫,也不是休閑恤衫,而是與西裝搭配的恤衫。

面面俱到

  面料毫無疑問是一件恤衫的根基,面料不但決定了恤衫與你肌膚親密接觸的感覺,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恤衫給人的第一印象。

  雖然被用來製作恤衫的面料有很多,但是一般來說,用於正裝恤衫的面料除了全麻和全棉以外,就不用作另外的考慮了。

全麻(100% linen):雖然這幾年在很多小資讀物上都能看到小資們竭盡全力地渲染自己身上的純棉白恤衫,但是千萬不要因此就給欺騙了。這樣的言論只能暴露小資們的局限,因為任何一個懂得穿恤衫的人都應該知道,麻才是恤衫的最好搭檔 從古羅馬時期開始就是如此了。之前我們說過,恤衫是作為內衣出現的,所以其使用的面料與皮膚的觸覺好壞就成為一個決定性因素,而在這一點上,麻有著天然的優勢。麻纖維是天然的束纖維,這種獨特的結構使其有著非麻類纖維無法比擬的優點,比其他衣料更能減少人體的出汗,吸水速度比綢緞、人造絲織品,甚至比棉布快幾倍,與皮膚接觸即形成毛細現象,是皮膚的延伸。亞麻的這種天然的透氣性、吸濕性、清爽性和排汗性,使其成為自由呼吸的紡織品,常溫下能使人體室感溫度下降4 ~8 ,被稱為「天然空調」。當然,麻也有其先天的缺陷,那就是易皺,穿上幾十分鐘之後就會褶痕累累。關於此點,在那個奢侈的時代,不少名流都留下了關於麻質恤衫的名言。

19世紀最著名的花花公子寶隆?布蘭麥(Beau Brummel)如是說:如果你擁有許多高級的亞麻恤衫,一定要用農村式的洗滌法(Fine linen, plenty of it, and country washing);而當時以英國最佳穿著者著稱的朱利安?皮爾帕門則驕傲地說「我每星期都把恤衫運到巴黎送洗」;作家R T 沙迪亞則認為「身為紳士,一天必須準備兩件恤衫」。當然,你也可以保留甚至追求那種皺皺的感覺,因為這幾乎成為麻質衣服的標誌性特徵了 不用害怕有人把你當做忘記換衣服的大邋遢,真正懂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你是一個講究衣著的人,一個知道衣服是為了自己穿的人,至於那些看不出這些的人,我想你也不會去care他們的意見吧。雖然現在要買到一件麻質恤衫不是容易的事情,至少在一些廉價品牌中你不要指望能找到;但是對於那些真正致力於製造好的服裝的品牌來說,麻質恤衫並不難找。一般來說,以Irish Linen為上佳的選擇。

  全棉(100% cotton):比起一些合成面料來,棉布並不算好打理的面料,否則也不會有免燙全棉技術的出現,但是比起麻布來,棉布絕對要容易處理許多。而且棉布的紡織技術也更成熟一些,可以呈現更多的面料效果,所以毫無疑問,全棉面料已經成為正裝恤衫的主流選擇了。當然,並不是只要全棉就足夠了,在小資們還只知道渲染全棉恤衫的時候,作為一個真正懂得穿著的人,你應該知道判斷怎樣的全棉面料是真正好的。從原料來說,埃及棉(egyptian cotton)、海島棉(sea lsland cotton)和美國西南部出產的比馬棉(pima cotton)是上佳的選擇,相信前兩種已經是名聲赫赫了,而比馬棉在美國棉業協會的全力推廣下也逐漸受到了人們的認可;從生產廠商來說,也有幾家專門出產高檔面料的廠商受到了普遍的認可,比如Thomas Mason、Alumo、Albini、Testa幾家都是不錯的選擇。一般來說使用這些品牌布料的恤衫都會以一定方式告訴你,如果是定製恤衫,自然會在面料手冊中就標明每一塊布的品牌;如果是成衣的話,那麼可能會在前開襟的位置釘上一塊布料的專有商標;當然,決定恤衫面料好壞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還是其紡織的技術指標,也就是支數和股數。支數相信知道的人不少,一般來說好的恤衫採用的布料以100支以上的為佳,最高220支亦有;至於股數,可能知道的人就要少一些了,通常採用雙股紡織的面料要比單股的更加柔軟,觸感更佳。當然,我們都不是面料專家,未必能夠通過觸摸就判斷出恤衫使用的面料的具體支數或者股數,但是不少採用高支雙股的恤衫會有專門的標籤標明技術指標,類似「2×2 120」或者「2 ply 120」就表示其使用的是120支雙股的面料。如果恤衫上沒有標明的話,也可以向salesman詢問。

獨領風騷

  恤衫有趣味的細節有不少,但是如果要選擇最重要的,那無疑就是領子了。對於正裝恤衫來說,領子的作用就是和領帶一起構成一個黃金三角,並且通過這個三角引導別人的視線停留在你的臉上。

  正是因為擔負著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領子也是恤衫中變化最多的一個部分。

  從是否摺疊來說,恤衫的領子可以分成立領、翻領和燕子領。因為需要打領帶,所以正裝恤衫一般都是翻領,立領更多用於休閑恤衫上,而燕子領則幾乎是禮服恤衫的專屬領型。

  從領寬和領長上來分變化就更多,常見的分法有標準領、短領、長領、寬領,又衍生出超短領、超寬領、超長領等。這些不同的領型沒有好壞之分,主要是要與穿著者的臉型搭配合適。由於領型一定程度上擔任了臉型框架的任務,臉型過長的人就要努力使其臉看上去略微短一些,那麼寬領就比較合適了;而對於臉型過寬的人就要使其臉看上去略微長一些,那麼尖領就會起到比較好的修型作用。當然,也有不少有個性的人喜歡反其道而行之,比如經典電影《亂世佳人》中的萊斯利?霍華德(Leslie Howard)臉型比較窄,理應採用寬領,但是他卻使用長領來強化其瘦長的臉型,反而獨有風味。

  在這裡需要補充一下關於領寬與領帶打法的關係。一般來說寬領搭配大結(比如溫莎結)、窄領搭配小結(比如平結)比較適宜。如果你有足夠的自信,也可以嘗試一下相反的搭配,比如查爾斯王子在用寬領修飾瘦長臉型的時候,反而喜歡使用比較小的平結,其平結下的漣漪恰到好處也另有一番風味。

  從顏色上來看,可以分成同色領和異色領。同色領是最常見的,也就是領子和軀幹用的是同色的面料。而異色領其實稱之為白色領也可以,因為異色領只會使用白色來製作領子部分 當然白恤衫就不可能存在異色領了。一般來說,異色領也會搭配異色袖口,這兩者是一個整體,我們也稱之為傳教士領 傳教士的制服就是深色底加上純白的領口和袖口。也有少數不採用異色袖口的,則被稱為半異色領。雖然不是規定,不過傳統上使用異色領的恤衫,一般以粉紅+白或者淡藍+白的倫敦豎條紋(即兩種不同顏色條紋等寬間隔)布搭配為多。當然如果能夠搭配法式袖口,效果就更棒了。

 作為正裝的恤衫,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堅挺的領子。而這個依靠布料本身的質地很難做到,所以就需要額外的輔助配件 領尖撐。是的,仔細摸一下你的領子,裡面是否有一根長長的,而且逐漸變尖的硬片,那個就是領尖撐,一般是用塑料片製作的。一件好的恤衫,其領尖撐應該是可以取出來的,因為領尖撐雖然可以幫助塑造一個筆挺的領型,但是同時在洗滌和熨燙的時候也會造成不必要的磨損。如果是可脫卸式的話,就可以避免上述的問題。當然,因為領尖撐是可脫卸的,所以就存在遺失的問題,一家好的正裝恤衫製作商應該會隨恤衫提供額外的領尖撐做備用(就像備用紐扣一樣),或者提供領尖撐的零售。

恤衫裡面穿什麼?

  這其實本來應該不是問題。因為恤衫本來就是作為內衣而出現的,內衣裡面當然不再需要內衣了。

  時代在發展,恤衫作為服裝的定位也逐漸外化,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在裡面穿起了內衣 不少文章尤其建議那些用料考究的高級恤衫裡面要穿內衣,因為可以利用內衣來保護恤衫,避免與肌膚接觸的磨損。對於這樣的說法,我是不同意的。說到底,我們之所以追求利用更好的面料製作的恤衫,無外乎就是為了追求與肌膚更好的觸感,可是一旦穿了內衣之後,再好的面料又有何意義呢?難道僅僅是為了給其他人看,證明自己懂得挑選面料的好壞嗎?更何況,我相信那些真正開始追求穿著質感的男士,是願意為此多付出一些代價的,不會為了節省而本末倒置。

  當然,我明白對於那些買高級恤衫還有些心疼的入門者而言,恤衫裡面穿內衣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那麼就請務必選擇一件好的專門為恤衫而準備的長袖內衣 不要背心也不要短袖內衣,它們都會讓你的肩部和上臂部分出現不必要的突出。是的,一件專門為恤衫而準備的長袖內衣是不同於普通的長袖內衣的。第一,其領口比較低,確保你即使解開前襟的第一粒紐扣,也不會露出裡面的內衣;第二,其袖長比普通的長袖內衣略微短一些,以確保從恤衫袖口的空隙中不會看到內衣。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會為恤衫的穿著者考慮如此周到,不過至少HOM提供了這樣的選擇,值得推薦。

恤衫袖口的露出

  「穿西服時襯衫的袖口要露出西服袖口」,這個穿著規則伴隨媒體的大肆宣傳,總算成了我們這些並不習慣穿西服的東方人的常識。不過穿著規則這個東西,知易行難,同樣是露,要露得好看並不容易。要穿好,首先就必須追溯其起源,只有知道了為什麼要露,才能夠根據露的原因,做到露得好看。

  為什麼恤衫袖口要露出來,理由大致可以分成兩派,功能派和美學派。

  先來說功能派,筆者之前已經說過了,恤衫從誕生以來一直是作為內衣存在的。內衣的價值在哪裡,就在於隔離皮膚與外衣之間的摩擦,保護外衣的衣料。西裝作為男士差不多最為昂貴的服裝投資之一,其用的材料較為昂貴,所以需要其配套的內衣 也就是恤衫來保護。為了保證西裝的袖口能夠得到最好的保護,保險的方法就是讓恤衫的袖子比西服長,讓恤衫從西服袖口中露出,徹底隔絕西服袖口與皮膚的摩擦,起到保護作用。

  至於美學派,現代的觀點很簡單,恤衫的袖口露出西服袖口,這種兩截的表現形式有利於使手臂顯得更加修長,使男士西裝穿得更加有型。當然,這只是現代派觀點,其實如果追溯美學派的理由,其歷史比現代西服出現得還早。之前說過,在恤衫袖口還使用扎繩的時代,各種花哨的扎法使得如此漂亮的袖口隱藏起來是不道德的,所以就會安排袖口露出外衣若干厘米,讓漂亮的袖口得到充分的展示。而當西服和恤衫走到了一起之後,恤衫的這條穿著規則也被保留了下來,長此以往便成了穿著西服的重要規則。

   如果說功能派的理由只是覺得恤衫要露,那麼美學派的觀點則能夠為我們考慮恤衫露出西服多少提供參考。雖然不少穿衣指導建議大家恤衫露出1厘米或者1 5厘米,但是筆者並不完全認同這種簡單的規則。事實上,如果看過西方嚴謹的穿衣指導書,你就應該知道,普通袖口恤衫和法式袖口的恤衫需要露出的長度是不一樣的,前者一般建議是1/2英寸,後者則建議是3/4英寸。其實數字並不是關鍵,明白普通袖口恤衫和法式袖口的恤衫露出長度不一樣才是關鍵。

  那麼究竟應該露出多少呢?筆者這裡不給出固定的數字,而是給出露出效果的指導。首先,當你雙臂自然下垂的時候,肯定要保證恤衫的袖口露出西服袖口,但是露出的程度以不露出恤衫袖口的紐扣為宜。當然,傳統說的1厘米或者1/2英寸之類的尺寸都能夠保證這一點。其實自然下垂時候的露出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這並不是手臂最常見的狀態,如果你仔細留意過男性雜誌上的照片,就會發現最常見的一個pose是手臂自然彎曲,有點接近托住下巴的姿勢,這個動作下恤衫袖口的露出才是重要的一個細節。此時恤衫袖口應該露出多少呢?筆者個人意見是普通恤衫應該以不露出恤衫紐扣為宜,但是法式袖口的恤衫一定要以露出袖扣為準。之前我們已經說過美學派的觀點,恤衫袖口的露出是為了展示美麗的袖口,法式袖口搭配漂亮的袖扣,作為男性少數的飾品,當然應當露出給人看;至於普通恤衫的普通紐扣,沒有什麼美觀可言,藏拙不露也罷。

恤衫袖口的露出只是一個小細節,但是考慮到成功男士絕大多數特寫照片能夠展現的也不過是臉、領、領帶、袖口等少數幾個部分,所以對於恤衫袖口露出這個細節實在不可不留意,這是能讓你的特寫照片變得更好的一個關鍵細節。

白恤衫

白恤衫可謂最常見的一種恤衫了,甚至是不少男士衣櫃中的主力裝備。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有兩點。

  第一個原因,恐怕是所謂的「白領情結」。是的,白色比起其他顏色都要容易臟,不容易打理,對於那些生產第一線的產業工人來說,白恤衫不會是好的選擇,而更多成為管理者的選擇。長此以往就出現了「白領」與「藍領」的區別。為了體現自己是白領,或者不是白領卻想讓自己看起來像個白領,越來越多的人將「白恤衫」作為一種身份的標誌。

  第二個原因,應該是來自穿著美學的簡化需求。大量的男裝穿著指導書會建議大家準備白恤衫,因為無論與何種顏色和紋理的西服和領帶搭配,白恤衫都不會出錯。

  對於以上兩點原因,我都不贊成。第一點其實應該已經不是主要問題了,當所有的人都穿上白恤衫之後,其身份標誌的作用也就失去了,因此穿不穿白恤衫也就毫無意義了。我相信讓大多數人對於白恤衫戀戀不捨的,恐怕還是出於第二點原因吧。是的,白恤衫與何種顏色和紋理的西服和領帶搭配都不會出現不恰當的問題,但是問題就在於 任何時候都不會錯的顏色,也就意味著任何時候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一個對於穿著美學有所追求的人,應該努力尋找一件合適顏色、合適紋理的恤衫來實現效果最優化,而不應該偷懶地訴諸白恤衫。

  白恤衫本應是一種專用的恤衫,一種作為禮服恤衫與黑色禮服搭配的恤衫,只有在與黑色禮服搭配的場合,才能散發出最耀眼的光芒。除此以外,其他場合還是穿上其他顏色或有紋理的恤衫為好

  拉不掉的領帶揮不去的style  怎想到,拉掉領帶解放脖頸竟然成了新風尚。歷峰(Richemont)旗下的中裝奢侈品牌上海灘(Shanghai Tang)發起了中華立領協會,旨在鼓勵不帶領帶的時尚新潮流。作為時尚中裝的代表,立領是上海灘服裝的重要標識,而立領服裝自然是不能戴領帶的,因此由上海灘發起這樣的倡議,自然不是全無私心的。不過上海灘敢於提出倡議,自然也是由於大環境下的確有可能產生這樣的潮流。

  從政界、商界到時尚界,環保是這些年來永恆的主題。越來越多的國家、企業開始限制溫度過低的製冷空調,以減少能源的無謂消耗。炎炎夏日,男士們之所以能夠體面地恤衫、領帶、西服一個都不少,自然全靠溫度夠低的冷氣。如今冷氣溫度調高,再這麼個三件套,無疑就有些坐不住了。於是拉掉領帶乃至脫去西服辦公,成為辦公室時尚的新潮流,甚至連香港立法會這樣嚴肅莊重的場地,也開始基於環保原因,允許尊敬的立委們不用在夏日穿得那麼「保暖」了。

  於是乎,有預測者認為:領帶將會成為地球變暖的犧牲品,逐漸從我們的衣著文化中消失。預測這東西,的確可以大膽些,畢竟是前瞻性的。50年前還有未來學家預測今時今日人類已經移民火星,有了智能機器人了呢。但領帶是否真會因地球變暖而消失,至少我是持懷疑態度的。

領帶這東西,從實用角度來看,實在是個廢物。說廢物其實還不貼切,領帶不但無功,而且還是個惹事精。吃飯時稍有不慎,領帶粘上了吃的 尤其是領帶掉進湯里,那絕對是糗事一樁。所以我們才常能見到男士將領帶塞入襯衣後才開始大快朵頤。這樣雖然是方便了,不過形象卻實在是差了許多。所以如何在戴著領帶的前提下吃飯,是許多西方男孩成長中的必修課 當然也有不少人因此棄領帶,改投領結的懷抱。曾經有一段時間,領帶夾大行其道。這東西的好處就在於可以讓領帶服服帖帖地待在襯衫上,而不會在類似場合惹麻煩,又比把領帶塞入襯衫里來得體面。不過這東西一用,領帶頓時少了幾許飄逸,再加上這幾年smart business流行,過於嚴謹的領帶夾就和更早年風行的領針一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了。當然,戴對、戴好領帶,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於接觸西式服裝沒多少年的新生代國人而言。回首看看十幾年前甚至幾年前那些風雲人物穿西服的樣子,領帶千奇百怪的問題會讓你忍俊不禁。

  打領帶是一件說難不難、說容易不容易的事情。但凡穿西服的國人,打領帶總是會的。不過這個會,實在也是會得有限。你問他們會多少種打領帶的方法,恐怕絕大多數人的答案是「一種」,而且這一種要麼是溫莎結要麼是半溫莎結 視教授當事人打領帶者本身會的那一種打法而定。他們甚少意識到不同的領帶打法,不僅可以反映打領帶者當時的心情,可以適應不同襯衫的領型,而且也是打好不同領帶的關鍵。沒錯,不同廠家不同地域生產的領帶有長有短,如果以同一種打法去打,那麼最後出來的效果必然是千差萬別的。要想把不同長短的領帶都打得像模像樣,利用不同的打法來調節長度就至關重要了 不過,不少男士永遠系一根領帶穿一套西服,利用打法來適應領帶的奧妙,他們是沒有機會去領會的。

前文也說了,不同領帶的打法,用處都有不同。溫莎結或者半溫莎結尺寸較大,對於寬領恤衫無疑相得益彰,但若配上窄領恤衫,那可就彆扭得很了。若你的臉型偏大,還要配上寬領襯衫和碩大無比的溫莎結領帶,效果會很卡通。只可惜,懂得因臉型而選領型的國人本來就少,能進而體會領帶打法與臉型關係的就更罕見了。拋開美學因素不談,不少人的溫莎結或半溫莎結領帶,實在是沉悶得可以。誠然,因為打法,這兩種領結是最對稱最平衡的,以對稱的標準來看,很令人賞心悅目。但是,正裝本來就已經夠正式了,如果連領帶這個小點綴都一樣沉悶,那整體效果可想而知。就像圖章雕刻要講究「透氣」一樣,四手結那天然歪斜的領結反而讓嚴肅的西服多了一些趣味,比起一味的對稱來要有看頭得多。所幸,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眾人物意識到了這一點,歪斜的四手結也可以在他們身上看到了。

  當然,打領帶光控制好領結部分是遠遠不夠的,領帶的整體長度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標準的領帶打法,垂下來的領帶尖部應該恰好落在皮帶縱向的中線位置,無論是高過抑或低過皮帶,都是不合適的。只可惜,隨便瀏覽幾張商業巨子身穿西服的照片,領帶長度控制得正好的實在是不多。常打領帶的朋友會同意:控制領帶的長短不容易,即使你能用不同的打法調節。我等升斗小民領帶打得長或短一些是小事,但那些商業巨子這樣,可就影響企業形象了。你問怎麼辦,當然是只有定製這一條道路。現在有錢人一多,西服、襯衫定製在媒體的疲勞轟炸下已經不新鮮了,但男裝的高級階段,首先是連領帶也應當定製才對。別看老布希像個農民,當年因為形象不佳輸給了風度翩翩的柯林頓,那更多是個人先天因素的欠缺,他在衣著上可絕對不馬虎,連領帶都是在Marinella of Naples定製的 也唯有定製的領帶可以確保根據你習慣的打法調節長度,領帶尖能輕鬆落在該落的位置上。

男人的終極制服 禮服

禮服是男性的終極制服。一方面,禮服和其他制服一樣可以讓一個平平無奇的男人立刻變得溫文爾雅充滿紳士風度;而另一方面,禮服和其他制服一樣,有著嚴格的穿著規定,如果犯錯便會貽笑大方。

  怎樣保證在不同的場合穿對禮服呢?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見風使舵」。按照慣例,在你收到的邀請函上會有當日活動的服裝要求,只要讀懂對應的dress code就可以保證絕不會穿錯,即使對方邀請函上沒有寫,你也大可致電詢問 不要害羞,對方沒有寫明服裝要求是他們疏於考慮,你主動詢問是對邀請方的尊重。

  Dress code一般僅是針對男性的著裝,女性的著裝要求需要按照男士的進行類推。Dress code根據不同的場合可能會有相當大的差別,最最沒有要求自然是causal,之上是coat and tie,只要求上裝系領帶,無須西裝。如果寫的是informal,其實也就是business suit,即在正規商業場合穿的西服。在business suit之上,就進入禮服的要求了,大致有white tie,morning coat和black tie三種。

  所謂white tie,其實核心就是tailcoat,也就是燕尾服,許多國人喜歡稱其為大晚禮服。說到tailcoat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著名花花公子George Bryan Brummell,事實上燕尾服從那個時代迄今幾乎沒有什麼大的改動。雖然從來不扣上,但是前襟兩邊各有三粒紐扣以及背後有兩粒紐扣就是當時遺留下來的傳統。一件得體的燕尾服,燕尾的部分應該略高於膝蓋,領子必須是帶有領絹(facing silk)、劍領(peaked lapel)的設計。而且white tie除了燕尾服之外,其他的配件也有嚴格要求。比如馬甲,應當是白色,習慣上以單排三粒紐扣居多,其長度絕對不可超過燕尾服的前襟。至於恤衫,必須是採用飛翼領,同時搭配白色的領結(bow tie),而恤衫的袖口必須是上漿的單折袖(而非傳統的法式雙疊袖)且使用袖扣,如果同時搭配上漿的硬片前襟則更佳。至於下身長褲,除了必須採用無翻邊設計,褲子的兩側還應當各有兩條筆直的豎條,而且採用的材料與燕尾服的領絹應當相同。禮服的穿著是一門學問,尤其是對於國人而言,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們需要穿著西式禮服的場合實在太少。但是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這卻又是我們繞不過去的一步,所以只能在穿著中學習,多看看此中老手的裝扮,慢慢偷師了。  

Style始於足下Wanna know if a guy is well dressed? Look down 」20世紀60年代,美國權威男性雜誌Esquire的時尚專欄作家George Frazier如是說。而這句名言伴隨著著名男性著裝大師Alan Flusser在其一系列經典作品中的反覆引用而路人皆知。如今翻閱任何一本教授男性穿著的指導書,都能看到這句名言的各種衍生版本,毫無疑問,鞋子尤其是皮鞋之於男性正裝的決定作用已經成為了一種共識。

    在筆者看來,鞋子作為整個服飾環節最底下、最接近地面的一個部分,是最容易為地面的污濁、灰塵所弄污的,也因此是最不容易保持整潔的一個環節。如果一個男人連最容易髒的鞋子都能保持著一塵不染 當然這也與環境的整潔有關,所以我們中國的男性就更加任重道遠了 那麼其對於服飾細節的注意程度可想而知,服飾的其他部分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是的,男人腳下的鞋子在某種程度上就體現了一個男人對於完美主義的追求,而這種追求對於sytle的塑造,對於事業的成功,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 style始於足下。那麼,且讓我們來談談皮鞋。

皮鞋之構造篇

  皮鞋皮鞋,顧名思義就是用皮革製作的鞋子。在皮鞋的早期發展史上,這實在是一個百分之一百正確的叫法,因為早期的皮鞋不過是用一張皮革把腳給包裹起來,無論是鞋面還是鞋底,都是用皮革製成的。而現代意義上的皮鞋用其他質料製成鞋底、鞋跟,不過是16世紀之後的事情。

  一隻皮鞋主要由可以體現皮鞋裝飾作用的鞋面、側面的滾邊、體現皮鞋作為走路工具功能的鞋底(包括本底和本底上面的中底)以及鞋跟組成。當然需要額外說明一下的就是,大多數皮鞋,尤其是較為正式的皮鞋,都是由一塊鞋面製作而成,並沒有側面滾邊的設計。一般而言,沒有滾邊的設計可能感覺上更加正式一些,當然並非絕對,還是要看具體的款式而定。

  即使是現代的皮鞋,鞋底和鞋跟可能由非皮革的材料製成,但是鞋面和滾邊必定是用皮革來製成的。而不同皮革的選用,正是眾多皮鞋的差異之處。

  說是皮革,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從動物身上取下的叫「皮」,而經過加工成為製造原料之後才稱其為「革」。當然,對於我們這些普通消費者而言,「皮」還是「革」的叫法沒有什麼差別,按照個人喜好稱呼便是了。

  雖然統稱為皮革,可是來自於不同的動物身上,其所具有的特性就千差萬別了。時下皮鞋常見的皮革來源大致有以下幾種:

  牛皮:這幾乎是在皮鞋製造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皮革。牛剛剛生下來的時候是牛仔,大一點了叫牛犢,成年了就是成牛了。因為成熟度不同,所以不同年齡的牛身上取下的皮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根據取皮牛的年齡的不同,牛皮又被分為四種。第一種是仔牛皮(calf),又稱小牛革,是牛皮中最細緻光滑的,取自出生後6個月之內的小牛仔;第二種是犢牛皮(kip),取自出生6個月至2年左右的牛犢,比仔牛皮稍厚,紋路相當細緻美麗;取自2歲以上成年牛的皮自然就是成牛皮了,其中取自母牛的皮革稱為cow,而取自3~6歲閹割過的公牛身上的皮革就稱為steer,前者比較細緻且薄,後者則厚度比較平均。一般而言,成年牛的皮不如幼年牛的來得光滑柔軟,所以一般需要有表面磨光的額外步驟,甚至會將其上下分為兩層。因此它一般被當做質量較差的皮革對待,較少出現在高級皮鞋上

從全球範圍來看,比較好的牛皮出產地在美國,美國有大量純粹為了取皮而飼養的牛,皮革的質量有更好的保證。但是目前美國對於牛皮的加工工藝還不夠到位,美國出產的牛皮一般都要運到歐洲進行深加工之後,才能成為高級皮鞋的原料。

  豬皮:應該說是僅次於牛皮,使用頻率第二高的皮革種類了。與牛皮主要用來做鞋面不同,豬皮耐磨性更強,所以除了鞋面,包括鞋墊、襯裡等部位都能勝任。

  馬皮:取自馬臀部的皮革,比起牛革來更加柔軟,更加光滑。其中在西班牙哥多華(Cordoba)地區出產的皮革最為有名,被稱之為「科爾多皮(cordovan)」,這種皮革有著紅褐色的光亮質感,一般用於最高級也是最昂貴的皮鞋的製作。而且由於這種皮革相當耐用,如果保養得當,一雙用科爾多皮製作的鞋子可以穿上很長的時間,穿個十幾年甚至半個世紀都不奇怪。在歷史上,關於科爾多皮有一個著名的典故,當年哥倫布向西班牙女皇獻上科爾多皮革,才獲得了覲見的機會,也因此獲得了西班牙女皇的資助,開始了其偉大的航行。誇張一點說,沒有當年的那塊科爾多皮革,可能發現新大陸就要推遲不少年,整個世界歷史都會因此改寫。

  羊皮:又分為普通羊和山羊的皮,後者比普通羊皮漂亮且稍硬。和牛皮一樣,山羊的年齡影響了其皮質的好壞。幼年山羊的皮稱為kid,紋路細緻而且具有獨特的光澤,不過一個重大的缺點就是容易擦傷,所以在皮鞋的製作中主要用於高級皮鞋及定製皮鞋,而普通中下檔次的皮鞋則以取自成年山羊的皮(goat)為主。

  當然,即使是同一塊動物的皮,經過不同的加工工藝,還是會成為完全不同的皮革製品的。除了我們常見的那種光滑的皮革以外,另一大類就是起毛皮革。

  鹿皮毫無疑問是最純正的起毛皮革,以至於今天「鹿皮」(buck)已經不再單單是特指取自鹿身上的皮革,而是成為所有起毛皮革的總稱了。當然,那些通過研磨技術而得到天鵝絨質感的起毛皮革,還有另外一個叫法,那就是仿麂皮(suede)。雖然suede主要指以山羊皮加工而成的起毛皮革,但其他皮革比如牛皮加工而成的起毛皮革也可以用suede的叫法。這種人工加工的起毛技術最早來自瑞典,事實上,suede這個詞正是法語中瑞典一詞的同音詞。

 皮鞋之風格要談皮鞋的風格,那麼首先就要從歷史角度來說皮鞋的三大流派:傳統義大利式、傳統英國式和現代式。說是三大流派,其實主要是義大利式和英國式的兩極對比。眾所周知,英國和義大利兩國的氣候環境非常不一樣,因而人們對於皮鞋也有不同的要求。英國環境濕冷,昔日道路狀況也不盡如人意,就導致英國製作的皮鞋以堅固耐用為主要的取向,看上去顯得會感覺比較大個,比較沉重;而與此不同,義大利的氣候宜人,所以對於皮鞋這方面的功能需求比較低,導致製作出來的皮鞋用料輕薄,使整個腳型看上去顯得比較小,比較輕巧。鞋子是如此,西服也是如此,義大利式的西服和英國式的西服一對比,同樣可以發現與兩國生產的皮鞋一樣的取向,這也就意味著義大利風格的西服與義大利風格的皮鞋搭配,英國風格的西服與英國風格的皮鞋搭配都是上佳而且保險的選擇。如果你非要來一個混搭,效果如何筆者可就無法保證了。至於義大利式和英國式孰優孰劣,只從功能來討論,可能英國式更適合北方的消費者,而義大利式更適合南方的消費者。不過一旦拋開功能,涉及品味,那就只能看哪種風格更對你的胃口了,在這個問題上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至於所謂的現代式皮鞋,和西服的第三種風格 美式西服一樣,主要是在美國發展成熟的,其風格主要就是對於英式和義大利式兩種風格做了一個折中,和現代的服裝比較容易搭配。當然,成也折中,敗也折中。喜歡的人覺得這種風格不走極端,可是不喜歡的人卻覺得這種風格喪失個性。雖然筆者知道許多講究穿著,尤其是講究穿著傳統、重視style勝過fashion的人都堅持選擇傳統的義大利式或者英國式皮鞋,而頗為看不起沒有多少年歷史的現代式風格的皮鞋,不過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就是,除了發源自英國和義大利的老牌廠商再加上其他國家的一些高級皮鞋製造商之外,大多數皮鞋,尤其是中低檔的皮鞋都是採取了中庸的現代式設計,不求特別出彩,只求穿著搭配上不容易出錯。

    一般而言,皮鞋可以分為牛津鞋(oxford)和slip on兩種大類,slip on本意是「滑入」的意思,可是作為皮鞋的種類似乎沒有一個比較好的中文譯法,所以有人稱之為無鞋帶淺口鞋。這種叫法倒是直接說出了兩類皮鞋的根本區別,那就是有無鞋帶。

  先來說說牛津鞋,既然是有鞋帶的設計,自然需要有用來打孔的鞋翼,而兩片鞋翼是否將鞋舌給遮住,又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流派,一種是blucher lacing,並沒有完全將鞋舌給遮住;而另一種完全遮住的則被稱為balmoral lacing,一般認為後者比前者更為正式,風格上更為dressier。

  當然,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放回到鞋面上,就會發現牛津鞋這個大類有以下幾個主力成員:

  素麵鞋(plain toe),顧名思義也就是鞋面毫無任何裝飾的設計,可謂是皮鞋的基本款式。其設計雖然簡潔,可是有些單調,少了一些玩味。所以在此基礎上才發展出了其他幾種設計。

  橫飾鞋(plain cap toe,或稱為straight tip)。這種款式和素麵鞋最大的區別就是在鞋頭的部分增加了一條簡單的橫飾,可別小看了這條簡單的橫飾,它使皮鞋的鞋面立時多了幾分古典的味道。甚至不少比較傳統的人始終堅持只有balmoral iacing樣式的黑色橫飾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牛津鞋,其他的牛津鞋不過是沾了這個名字的光而已。也正是這個原因,橫飾鞋在搭配上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款式,不但搭配正裝西服沒有問題,連搭配禮服都問題不大。

  翼紋鞋(wing tip),除了將橫飾鞋那條簡單的橫飾變化為W型的翼紋之外,翼紋鞋的另外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鞋頭部分有大量裝飾性的鞋孔。本來鞋孔是農夫為了透氣而進行的實用性設計,之後卻裝飾性越來越重,並在16世紀成為翼紋鞋的一個重要特質。長期以來,翼紋鞋都是商人所喜愛的皮鞋款式,這使得翼紋鞋帶有過重的商業氣息,作為現代商業正裝的搭配自然是完美的,可是無論向上搭配禮服或者向下搭配休閑風格的服裝便多少味道不對了。

  鞍形鞋(saddle),這種設計在皮鞋鞋背的地方增加了一條帶狀的皮革,由於這條帶狀皮革像馬鞍一樣橫跨蓋住鞋背,所以被稱為鞍形鞋。雖然最早的鞍形鞋不過是將製作剩下的皮革廢物利用,以此來增加皮鞋的玩味,可是真正讓鞍形鞋為許多人所鍾愛的恐怕還是雙色鞍形鞋的設計,白色的鞋面加上棕色的鞍形皮革,比起純色的皮鞋更具玩味。這種風格的皮鞋早年特別為常青藤名校的學生所喜愛,而今則可算是高爾夫鞋的經典風格。

  說完牛津鞋大類中的幾個代表性款式,就要來說另一個大類slip on了。曾經看到過一些文章談西服與鞋子的搭配,認為只有有鞋帶的皮鞋才能夠搭配正規的西裝,這樣的說法對了大半,但是卻並非完全正確,因為無鞋帶的slip on可算是一個成員很廣泛的大類,而且差別極大。

  之所以會讓不少人產生無鞋帶的皮鞋不適合搭配西裝的印象,恐怕是受slip on中的中堅力量包鞋(loafer,國內很多人也習慣稱之為船鞋)所影響吧。的確,這是一種絕對不適合和正規西裝搭配的皮鞋種類。只要我們知道loafer除了指那種皮鞋外,英文原意是懶人、流浪者的話,就會明白這樣的皮鞋款式的確是不適合和西裝湊到一塊去的。這種鞋子可謂是美國對於皮鞋款式的一大貢獻,最早流行於美國東部的校園,由於loafer免去了系鞋帶和松鞋帶的步驟,不需花費太多的力氣就可以穿上和脫下,所以當時被作為周末選擇的皮鞋款式。因此,loafer與casual的服裝風格是最好的搭配,雖然現在有不少人勇敢地將loafer與正裝西服搭配在一起穿著,但是筆者建議你除非有足夠的自信可以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否則這樣的搭配還是不要嘗試的好。

  其實,在slip on大家族中,除了loafer這個異類外,其他的幾個種類都相當正式,應該說比起牛津鞋大家族來,是更加正式的款式,不少是禮服服飾搭配的主力軍。

  穗飾鞋(tassel slip on),這種款式起源於早期歐洲的宮廷,因為在鞋舌的地方有皮革做的穗狀裝飾而得名,可算是一種相當有貴族品味的款式了,也因此在20世紀40年代之後成了燕尾服的最佳搭配,直至現在都是各類禮服的最佳搭配。不過由於近幾十年大量休閑風格的穗飾鞋出現,再加上與其頗為相似的包鞋的混淆,許多人將穗飾鞋當做是與包鞋一樣非正式的皮鞋款式,認為這種款式是否能夠進入嚴肅的辦公室、成為正裝西服的搭配還是問題。雖然筆者認為這樣的誤解有些可笑,不過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看法有比較大的市場,所以比較保險的建議是只在與禮服搭配的情況下選用這種款式,畢竟在商業正裝西服方面,有大量其他的選擇

  僧侶扣鞋(monk strap),這種款式使用了橫向皮革的系帶,是一種歷史非常悠久的設計。在鞋帶設計尚未出現的時候,這種皮帶扣的設計幾乎是一統天下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採用僧侶扣款式的是非常正式的皮鞋,主要用來搭配正裝西服,而且似乎英國的商人更為喜歡這種風格。

  歌劇舞鞋(opera pumps,也被稱為formal pump)。不要理解錯誤了,這可不是讓你出演歌劇或者跳舞時穿的皮鞋,而是讓你去觀摩歌舞劇的時候穿的皮鞋款式。這麼一說,相信你也就明白了這種採用拋光黑色皮革,鞋面有絲質蝴蝶結裝飾的皮鞋是屬於和禮服搭配的款式。

皮鞋之選購保養篇

  皮鞋是用來穿的,所以一雙質料再高級、工藝再精湛的皮鞋,如果不合腳,那也只是一堆廢物。一雙合腳的皮鞋,首先是選購而來的,要確保其很快就能夠合腳地步行;但一雙終身合腳的皮鞋是靠保養出來的,以確保皮鞋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不會變形走樣。所以,本篇就先來談選購,其次來談保養。

  古人做大事之前,必要沐浴焚香,擇吉時而動。選購一雙皮鞋雖然不至於那麼隆重,不過在一些步驟上卻是有異曲同工之妙。要確認你購買皮鞋時穿的襪子就是你以後準備用來搭配那雙鞋子的那種襪子,這樣才能夠避免因為襪子的厚度而使本來合腳的皮鞋變得不合腳。除此以外,最佳的挑選皮鞋的時間是傍晚。因為人的腳在早上起床的時候比較小,而到了傍晚,因為一天的血液循環充血的緣故,腳的長度會變長大約5毫米,而寬度上則會增加差不多1厘米,可不要小看這樣的變化,一旦尺寸不合適你的腳就會吃苦頭。所以傍晚買鞋,可以確保你最後不會因為腳變大而穿小鞋。如果一定要在早上買鞋,那麼就要預留出晚上變大的尺寸

 給男人爭面子 讓我們開始這次男士皮膚健康之旅,讓我們通過科學的保養手段使自己的臉看起來更健康。記住,你呈現給別人的是健康的「面子」,別人也會給你「面子」。

皮膚的分類

  油性、中性、乾性再加上敏感性皮膚,在大多數皮膚保養品的宣傳資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上述的皮膚分類方法,當然某些可能會再增加諸如極油、中性偏油這樣的過渡分類來顯示自己的分類細緻。

  不能說這樣的分類毫無益處,至少它對於絕大多數對皮膚缺乏了解的普通消費者是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的,但是這樣的簡單分類是遠遠不夠的,只會使你無法正確認識自身皮膚的狀態,從而更好地對症下藥。

  在下面你看到的皮膚分類方法會與常見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筆者甚至不準備把皮膚硬性地分成幾類,因為這樣傳統的區分方法根本沒有很好的量化可操作性,你可以告訴我一個中性偏油的皮膚和一個油性的皮膚究竟區別在哪裡嗎?所以,筆者接下來只會告訴你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去認識你的皮膚。

  首先要糾正的一個概念,就是傳統分類方法把皮膚的「油」和「水」狀態的混淆。你看傳統分類方法,一端是油性,描述的是油脂分泌比較旺盛;而另一端卻是乾性,描述的是皮膚比較缺乏水分,這樣的分類顯然有問題。事實上,油脂分泌旺盛的皮膚也會遇到缺水的問題;而油脂分泌較少的皮膚未必一定會缺水,所以你如果翻閱一些嚴謹的皮膚學教材,就會發現,它們都建議將皮膚的「水」和「油」狀態區別來考慮。

  先來說「油」的問題,比較不同人的皮膚就會發現,有些人整天都是油光滿面的,即使洗臉洗去了那些油脂,很快也會打回原型;而有些人臉上幾乎無法用肉眼發現有油脂的分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別,歸根結底就是負責分泌油脂的皮脂腺旺盛與否。而決定皮脂腺是否旺盛的因素其實有很多,從內部來說,先天的遺傳因子固然是決定因素,後天的荷爾蒙也很重要。從皮膚的構造來說,額頭和鼻子組成的T字區域往往是油脂分泌旺盛的部分,而雙頰組成的U字區域則未必。有的人是混合型皮膚,就是因為他們T字和U字區域油脂分泌的狀況有很大差距。從外界因素來說,氣溫的升高會極大程度地刺激油脂腺的分泌,而攝入含碘較多的食物也會刺激油脂腺的分泌。所以,與其硬性區分你是不是屬於油性皮膚,還不如注意一下當下你的皮膚分泌油脂是不是過多,尤其是與平常的你相比是不是分泌過多更為有建設性。

  接下來說「水」的問題,皮膚水分含量的多少直接決定了皮膚的外觀。正常情況下,角質層的含水量應該在10%左右,如果低於這個水平就是缺水的皮膚了,這樣的皮膚往往顏色暗淡、乾燥、蛻皮,甚至有細小褶皺,而就個人的主觀感受來說,過分乾燥的皮膚多會伴隨乾燥、緊繃的感覺。毫無疑問,油脂分泌較多的皮膚,油脂可以幫助防止水分的蒸發,所以有一定的優勢,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對於防止水分蒸發,保護皮膚處於正常含水狀態的並不是皮膚外面的油脂,而是皮膚細胞與細胞之間的油脂,如果細胞間的油脂因為外界的因素受到破壞的話,就很容易出現缺水的狀況。

  除了「水」和「油」這兩個最基本的問題之外,敏感和暗瘡也是皮膚常見的問題,在這裡需要額外再補充一下。

  先來說敏感,這其實是一個很不嚴謹的說法,因為迄今醫學界也沒有對所謂的「敏感性」皮膚給出一個嚴格的定義。一般來說,我們常說的所謂敏感,其實包括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 「刺激」和「過敏」。這兩者的癥狀比較像,比如都有發紅、發熱、刺痛等皮膚反應,可是背後的原理卻完全不同。什麼是刺激,比如你皮膚的傷口接觸到酒精,就會感到痛,這就是酒精對皮膚的刺激,每個人都會有類似的感覺。而過敏其實是一種免疫系統的反應,是我們免疫系統對於某種外來物質的反應,但是並非每個人的免疫系統都會針對同一個物質作出一樣的反應,比如花粉會導致一些人產生過敏性鼻炎,眼淚鼻涕一把,可是對於大多數人卻毫無作用,這就是前者對於花粉過敏。說到這裡,相信你應該明白了,我們皮膚的刺激反應其實是一種大眾性的反應,每個人都會有,只不過有的人皮膚抵抗其他物質的侵入能力好一些,所以不太有感覺,而有的人皮膚受損容易使得其他成分的侵入,狀況就會比較嚴重;而與此相反,過敏反應是一種個體性的反應,同一種物質,你可能過敏,但是我卻未必過敏;同一個人可能對這個物質過敏,卻對另外一個物質不過敏,可謂因人而異。

  至於暗瘡,我相信這是困擾許多人的一個皮膚問題,因為它是對於皮膚美觀的最大殺手。暗瘡的形成和分類並不簡單,下面會有專門的部分談到暗瘡的問題,這裡就不再啰嗦了。

  把握好皮膚「油」、「水」的狀態,是否容易敏感,是否經常有暗瘡的困擾,大致就可以幫你了解皮膚的狀況和問題了,而這之後,就是結合下面清潔、暗瘡、保濕、防晒四大章節,教你學會結合自己的皮膚狀況選擇合適的皮膚保養產品了。

  但是,在進入下一個部分之前,筆者要再次提醒你的就是,上述所說到的都只是一種「狀態」,既然是狀態,那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伴隨著我們人體的自然衰老以及四季的更替而出現變化,年紀越大,四季越鮮明,這種變化就會越大越明顯。所以,我們必須時不時檢視一下最近的皮膚狀況,對症下藥,切不能墨守成規,對於自己皮膚狀況的判斷不能也來個五十年不變!

潔面篇

  無論男士還是女士的皮膚護理,正確的清潔過程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前面說過了,我們的皮膚之上有一層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而這層油脂非常容易沾染灰塵,而且與空氣長期接觸之後會氧化變質,不但會使皮膚有異味且看起來灰暗沒有光澤,而且對於皮膚也沒有好處。所以,每天清除沾染的灰塵以及變質的皮脂對於皮膚保養相當關鍵。

  經常聽說一些男士從來不用任何清潔臉部皮膚的產品,每天最多用熱水洗一下便算搞定了。面對如此的懶惰行為,筆者總會問他們是否洗澡也只是用水沖一下,從來不使用任何沐浴產品。他們沒有一個人的回答是從來不使用沐浴產品,所以接下來我就會質問他們:有衣服遮蓋的身體部分你尚且知道需要使用專門的清潔用品,為什麼暴露在空氣之中風吹雨打的臉部皮膚光用熱水清潔就夠了呢?

  當然,另一個極端便是一些人用清洗身體甚至清洗衣服的普通肥皂來清潔臉部的皮膚。殊不知,普通肥皂的清潔能力對於我們的臉來說實在是過分了一些。從製造原理上來說,普通肥皂是由油脂加氫氧化鈉混合製成,所以肥皂是一種強鹼性的清潔產品,pH值可以達到9~10。前面已經說過了,人臉上的皮膚正常處於弱酸性,如果使用強鹼性的肥皂,就會改變皮膚表面的酸鹼環境,對皮膚的新陳代謝會有相當負面的影響。除此以外,強鹼性的肥皂清潔能力過強,也容易將皮膚細胞與細胞之間的油脂清洗掉,而這就是導致皮膚乾燥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我們要選擇使用專門為皮膚清潔而研製的、以界面活性劑為原料的潔面產品。

  也許你會問什麼是界面活性劑,簡單點來說就是一端是親水因子,另一端是親油因子的化學成分,利用它的親油端和皮脂結合

,親水端和水結合,便可以將臉上的油脂洗去。當然,不同的潔面產品使用的界面活性劑成分也並不相同,事實上決定一款潔面產品好壞的,是選用的界面活性劑的好壞以及使用量的多少。

  那麼怎樣的界面活性劑是上佳之選呢?主要應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是刺激性,另一個是清潔能力。先來說刺激性,我們經常在廣告中看到一些針對嬰兒無淚配方的洗髮產品,這些無淚配方產品的奧妙就在於選用了低刺激性甚至無刺激性的界面活性劑作為清潔成分,這樣就不會刺激眼黏膜導致刺痛。嬰兒洗髮水如此,潔面產品也是如此,雖然男性的皮膚比較厚,但是刺激這種有害無利的反應還是能免則免,所以低刺激性也就是吻合性,永遠應該是潔面產品的第一考慮。

  接下來說清潔能力,前面已經說了普通肥皂就是因為清潔能力過強為我們所放棄,所以一款好的潔面產品選用的應該是清潔能力適中的界面活性劑,既不能清潔能力太強過度去油脂,也不能清潔能力太弱導致清潔不幹凈。

暗瘡篇許多男士對於自己的面子問題並不太重視,他們可以容忍油光滿面,可以容忍皮膚乾燥沒有光澤,甚至可以容忍皮膚的過早衰老,可是我相信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會對暗瘡無動於衷 除非是對於這個問題已經徹底絕望了。是的,暗瘡是那麼明顯,甚至有些扎眼,我們的完美臉部形象往往會因為小小的一顆暗瘡而前功盡棄,更不要說滿臉暗瘡像月球環形山那樣了。所以,對於暗瘡絕不可坐視不管。

  要想讓暗瘡早日離你而去,首先就要了解什麼是暗瘡,才能夠對症下藥。

  痤瘡(acne)可以分為四類:開口粉刺(黑頭)、閉口粉刺(白頭)、膿瘡和囊腫,從發生原理來說各有不同。

  皮脂腺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要明白痤瘡(acne)的發生原理,就少不了要和它打交道。一方面,皮脂腺不斷向外分泌皮脂;另一方面,皮脂腺內部新陳代謝脫落的死細胞也隨之被排出。當然,這是指正常情況下,如果皮膚的角質層出現問題,應該及時脫落的死細胞卻仍舊停留在角質層的話,就會導致角質化過度,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就是皮脂腺被堵塞,皮脂和皮脂腺內的死細胞不能及時地被排出,就只能堆積在皮脂腺內,於是就導致了粉刺的發生,無論是開口的還是閉口的。

  那麼開口粉刺和閉口粉刺有什麼區別呢?其實主要就是一個毛孔大小的問題,如果毛孔較大,那麼堆積的皮脂和死細胞就會和外界的空氣接觸,發生氧化反應,變成了黑色,那就是黑頭,也就是開口粉刺了。與此相反,如果毛孔較小,那麼因為接觸到的空氣較少,粉刺就還保持原始的顏色,也就是白頭,即閉口粉刺。從美觀上來說,無疑黑頭更加令人厭惡,因為黑色過於明顯,但是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因為其是黑頭 也就意味著與空氣接觸,所以皮脂腺內的厭氧性細菌就不容易作怪,也不容易導致發炎,進而演變成膿瘡。

  膿瘡可以是由白頭或者黑頭髮炎後演變過來的,也可以是直接受到細菌的感染而導致發炎的。既然發炎,那麼自然人體內的白細胞要發揮戰鬥的功能,而我們看到的白色的膿就是它們與細菌戰鬥的結果。如果嚴重的話,還會因為毛孔壁的破裂,導致堆積的皮脂、死細胞還有細菌擴散到附近的組織,那麼膿瘡的面積就會比較大了。

  至於囊腫,原理和膿瘡其實差不多,不過其發炎的位置比較深,一般在表皮層以下,能看到的往往就是大個的突起。

  以上便是各類暗瘡產生的原理,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油脂分泌多的人雖然有暗瘡的可能會多一些,但並不是說只有皮膚油脂分泌旺盛的人才會患上暗瘡,相反許多成年的暗瘡患者,尤其是女性,皮膚油脂分泌往往並不旺盛。說到底,暗瘡是一個油脂分泌和角質代謝的雙重問題。

  那麼臉上長了暗瘡該怎麼辦呢?去醫院,向有經驗的皮膚科醫生求援!這是筆者建議的最佳選擇。當然,除此以外,配合使用一些含有特殊成分的護膚品,也可以起到輔助的功效 記住,暗瘡是一種皮膚疾病,護膚品只能是輔助的角色。下面,筆者就簡單介紹一下護膚品中常見的針對暗瘡問題的成分。

  Salicylic acid(水楊酸)。這是一種阿司匹林的衍生物,可以抗菌,更重要的是具有促進角質代謝的作用,可以避免過度角質化的問題,從而防止暗瘡的產生。與水楊酸有相似功效的還有AHA(果酸),不過水楊酸是脂溶性的,而果酸是水溶性的,所以水楊酸針對毛孔中的油脂效果會更好一些,在減少粉刺方面的功效要明顯超過果酸。在許多產品中都可以發現salicylic acid的蹤影,但是濃度非常低,在0 5%以下,只是充當防腐劑殺菌的作用。要想對暗瘡有一定的作用,濃度以0 5%以上為宜,當然效果比較好的是1%甚至護膚品允許的最高2%的濃度。由於水楊酸在美國被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作為管製成分,所以美國出品的護膚品上都強制標明水楊酸的濃度,我們很容易了解到它在某款產品中的具體含量。要提醒大家的是,使用含有高濃度水楊酸的產品,接觸皮膚之後多會有刺痛的感覺,不用緊張,這正是水楊酸在發揮作用的表現。此外,無論是水楊酸還是果酸,因為具有加速角質脫落的功效,會降低皮膚對於紫外線的抵抗能力,所以一定要配合使用防晒產品。

  Benzoyl peroxide(過氧化苯甲醯)。這也是最常出現在護膚品中針對暗瘡的成分,和水楊酸分庭抗禮。就功效而言,benzoyl peroxide同樣具有殺菌和去角質的功效,一般使用的濃度多為2 5%、5%或者最高10%。Benzoyl peroxide同樣被FDA作為管製成分,需要強制列明濃度,所以含有benzoyl peroxide產品的具體濃度很容易得知。當然,濃度越高對於皮膚的刺激性也越大,2 5%的較為溫和,除非屬於細菌感染相當嚴重的暗瘡,才應該考慮換用更高的濃度。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人會對這個成分有過敏反應,或者容易產生接觸性皮炎,所以對於皮膚較敏感的人士,含有這個成分的產品應當盡量避免。

  Triclosan(三氯沙)。這其實是一種消毒成分,而且使用後最多可以預防細菌感染長達12個小時,由於沒有刺激性,所以在醫療上長期被作為清潔劑使用,如今也有不少針對暗瘡皮膚的潔面產品會添加這個成分。當然,由於這只是一種消毒成分,所以僅能夠用來預防細菌感染性的暗瘡,而對於粉刺則毫無作用。

  Sulfur(硫黃),這也是一款殺菌成分。即使是皮膚科醫生,有不少也喜歡以硫黃搭配水楊酸用作暗瘡的治療藥物。的確,硫黃具有傑出的殺菌效果,並且使暗瘡的傷口乾燥蛻皮,有利於暗瘡的好轉。但是也正因如此,硫黃只可以作為治療暗瘡的藥物,而不適合用作預防。筆者知道不少暗瘡患者喜歡拿硫黃皂來洗臉,雖然對於暗瘡的確有一定的效果,可是卻會導致皮膚過度乾燥,得不償失。

  Retinol,這是一種維生素A醇。和維生素A酸是近親,而後者是被皮膚科醫生廣泛用來治療暗瘡的主要用藥,除了具有類似水楊酸或者果酸那樣加速角質代謝的作用以外,還可以減少油脂的分泌,對於暗瘡問題可謂真正的雙管齊下。不過由於維生素A酸屬於藥品,不可以使用在護膚品中,所以大量針對暗瘡問題的護膚品都選用了具有類似功效、而且刺激性更低的Retinol作為替代。一般來說,一款產品retinol的濃度至少應該有0 04%到0 07%,當然有一些以retinol為主打成分的產品,濃度可以高於0 1%甚至1%以上。可惜的是,由於retinol不屬於FDA的管製成分,一般含有這個成分的護膚品不會標明其濃度,所以我們作為消費者就不太容易得知了。當然,筆者也發現不少意圖將retinol作為賣點的護膚產品,會在其宣傳資料中大方地標明濃度,讀者平常可多加留意。

  以上是針對暗瘡的護膚品中常見的成分。其實,對於受暗瘡困擾的讀者來說,除了注意選用有輔助作用的成分以外,更要注意的是避免護膚品中含有刺激暗瘡的成分,許多產品會做這方面的測試,如果含有的成分不會刺激暗瘡,就會以non comedogenic或者won t clog pores作為說明。如果在你使用的產品上沒有看到上述的字樣,也可以在下述網址http://www zerozits com/Articles/acnedetect htm查閱,裡面標明了各類成分的致暗瘡程度和刺激程度,數值越小則越安全。讀者可以將你使用產品的成分,尤其是排名較靠前的成分與致暗瘡程度表對照,如果有高危的成分,就應當避免使用了。

膚科醫生求助、使用合適的針對暗瘡的護膚品輔助治療以外,平時的飲食和休息同樣要注意。雖然一般的皮膚科醫生只強調含碘食物會刺激油脂分泌,應當避免食用,但是美國密歇根大學的Perricon教授 《紐約時報》圖書暢銷榜圖書The Perricone Prescription的作者 則強調飲食的重要性,除了傳統的多喝水,多吃含有維生素C、E這些抗氧化成分的食物以外,他還格外強調要控制高糖分食物的攝取,因為高糖分會大大增加暗瘡的產生,尤其是發紅髮炎的癥狀。受到暗瘡困擾的患者也可以根據他的意見,結合http://lowcarbdiets about com/od/whattoeat/a/glycem icindlist htm的糖分含量表,盡量選取低糖分的食物,從另一個角度來緩解暗瘡的癥狀。

   
推薦閱讀:

12生肖2011下半年改運秘籍
90%的人忽略了它,這才是秋冬出彩秘籍!
走後門:秘籍抹殺了遊戲樂趣?
性質量翻倍的5大食療秘籍
鐵口直斷秘籍----八字原命局鐵口24

TAG:中國 | 品味 | 人格 | 格調 | 中國男人 | 秘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