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理論及模式背景

 教練技術的對象是人,是人的心態與信念!                           

練技術作為一種管理技術運用在企業管理當中是現代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決定的。學習並掌握好教練技術是對傳統管理技術的有效補充。為此我們需要清晰地了解教練技術產生的背景、它與傳統管理技術之間的

差異等基本概念。

管理模式背景

MBO(目標管理)模式在70年代以前,市場處於戰後的復甦期,當時全球企業的使命就是儘可能地大規模地生產以滿足社會需求的巨大缺口,在這個時期對於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效率: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面生產出能滿足最基本需求的儘可能多的產品!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對於企業來說,最有效的管理模式是「下命令與高度控制」,以此來實現大規模生產的標準化。

TQM/ISO(全面品質管理)模式在進入80-90年代後,市場發展開始日趨成熟,由需求主導型的賣方市場開始整體向品質主導型的買方市場轉化。市場的主要任務已經開始超越滿足基本的需求,消費者開始對產品的品質有了更多的要求與選擇。為此,企業最有效的管理模式就是「全面品質管理」,用來確保再從單一走向多元化的複雜生產過程中,最大限度的保證產品的質量,滿足市場的需求。

COACHING(教練)模式在進入90年代後期、21世紀之際,消費市場又一次在發生著變革,市場不再只是滿足於品質、品牌,更多地追求新創意、新體驗,人們消費的不再是生活必需品、高質量的用品,消費觀念正在開始向時尚消費、體驗消費轉變。這個時候,教練型管理就有了廣泛的應用空間。市場的需求對於企業來說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命令、掌控或是品質管理可以解決,現在需要的是企業有最大的創意、創新,而這些是要靠「激勵、激發、挑戰」來實現!有效的這些管理手段就是「教練型管理」,在這樣的背景下,現代企業開始面臨的情況是過去從來沒有遇到過的,這些問題大致包括:

 

      市場激烈的競爭

      內部和外部客戶的要求提高

      市場中的變化迅速

      全球化,企業改組

      減低成本

      沒有優秀人才

   

我們都知道,這些問題的根源還是在「人」上。因此現代企業的管理,需要我們所有的管理者將我們的管理焦點集中在我們的員工隊伍身上。而教練技術的對象就是每一個「人」,不是那些政策、條例、產品……是真正「以人為本」的管理技術。

 

而人會出現「死火」的原因是面對「改變」。當我們面對改變的時候,人很容易關註失去什麼、焦點在損失上,而不是將焦點放在機遇、學習、提升上。但現代社會變化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沒有人可以迴避改變的挑戰。因此,企業人面對改變的態度基本上已經決定了企業的生存力、競爭力。人面對改變有2個模式:

 

      批判—抗拒、否定

      啟發—接受、學習

 

  作為教練,我們的工作其實就是要將因為面對改變而死火的客戶對改變的態度由批判轉向啟發。只有企業上下所有人都將每一次改變都看成是一次學習的機會,不斷學習、主動激發創意,企業才能真正「以人為本」地健康發展。這個工作就是教練技術最大的價值。

 

 什麼時候教練

   作為教練型領導,我們需要知道在什麼時候運用教練技術最有效果。而採用教練還是採用顧問引導或是指令、授權,不是由領導自身的喜好來決定的,是由員工、客戶的狀態決定的。

 

      低意願、低技能→指令

      低意願、高技能→教練(心態)

      高意願、低技能→引導、顧問(技巧)

      高意願、高技能→授權

 

我們在管理上最終的目標就是把每一個員工都培養到可以(授權)的位置上,發揮最大的價值。


推薦閱讀:

【伊斯蘭教研究】從「效忠與拒絕」理論探析當代伊斯蘭 極端主義產生的根源
三墓理論的應用
圓天命理論八字模型
座向錯定,風水理論再好,也會莫知所從!

TAG:理論 | 教練 | 背景 |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