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女人武則天(二)
其次,為了擺脫李唐王朝的影響,以恐懼王皇后﹑簫淑妃的冤魂為由,不願意住在長安,而將東都洛陽改稱神都,以此作為未來的京都。
第三,追封武氏家族的五代祖先,以光耀門庭。 第四,將唐朝官員的名稱全部改換,如尚書省改為文昌台,中書省改稱鳳閣,門下省改作鸞台等。由此,武則天為登基當女皇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 就在她大張旗鼓地進行一系列改朝換代的行動之際,許多大唐舊臣和文人學士站出來表示反對。684年九月,被武則天貶謫的柳州司馬徐敬業(此人是李勣,又叫徐世勣的孫子)等人,在揚州起兵,公開反武。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作《討武曌檄》為之大造輿論,揚州造反隊伍迅速擴大到十多萬人。武則天調集30萬大軍,以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從洛陽出發前去平叛,僅用40天時間,便將10萬叛軍消滅,使武則天安然度過了這場政治危機。在武則天忙於揚州平叛之時,宰相裴炎趁機要挾她,想扶持李旦親政,裴炎被武則天殺掉。到了685年,外廷的宰相全部換成了她的親信。武則天為了登基,大造輿論。公元688年,她的侄子武承嗣進獻了一塊刻有「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白石,詭稱得自洛水,顯得很神秘。接著睿宗李旦又率群臣給母親上奠號「聖母聖皇」,還獻上了象徵皇權的神皇三璽(玉璽)。689年,改元永昌。僧人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武媚娘的情人)﹑法明等編寫了《大雲經》,經書中稱,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應取代李唐稱帝。這些事情顯然是武則天在背後一手操縱的,引起了李唐宗室的極大憤慨。韓王(李淵的第十一子)首先發難,接著許多李氏宗族響應。但老謀深算﹑地位鞏固的武則天輕而易舉地平息了這些叛亂。
載初元年(公元690年)重陽節,67歲的武則天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她自稱「神聖皇帝」,建立大周王朝,改元天授,睿宗李旦成了皇嗣,太子李成器也變成了皇太孫。又在洛陽立武氏七廟為太廟,追尊周文王姬發為始祖文皇帝,自已的祖輩﹑父輩也都追尊為帝。其中父親武士彟被追尊為太祖孝明高皇帝,武氏一族子弟也紛紛封王。 聖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當太子,幾次使人對武后說:「自古天子沒有以異姓當做繼承人的。」武則天猶豫未決,狄仁傑對武后說:「姑侄之與母子,哪個比較親近?陛下立兒子,那麼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麼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又勸武則天召還李顯。從此,武則天沒有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的心思,於是召被流放外地達15年之久(683-698年)的李顯回洛陽,皇嗣李旦請求遜位於廬陵王,於是武則天立李顯為皇太子,命為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率兵出擊突厥。武則天解決了繼承人的問題後,已經沒有什麼棘手的問題需要解決了,她志得意滿,加上年齡增長,開始耽於享樂。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后。二人常傅朱粉、穿著華麗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爭著追捧他們,甚至為他們執鞭牽馬。當時武則天已經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暮年,老病纏身的她長時間不能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將二張兄弟當做耳目,二張兄弟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僅跟大臣結怨,也使得武則天回歸李唐、傳位太子的形勢發生逆轉,引起了政局的複雜化,武則天母子、君臣關係也因此空前緊張起來。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卧床不起,只有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謀反,於是發動兵變,率禁軍五百餘人,沖入宮中,殺死二張兄弟,隨即包圍武則天寢宮,要求武則天退位,史稱神龍革命。武則天被迫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李顯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周一朝結束,唐朝復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恢復以神都為東都。
705年神龍政變後,恢復了李顯的帝位,他作了五年的糊塗皇帝,根本控制不了朝廷複雜的局面,710年被喪心病狂的韋後和安樂公主毒死。可惜韋後竄位陰謀沒有得逞,李旦的兒子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剷除韋後一黨,將李旦重新推上皇位,李旦立李隆基為皇太子。後來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反目,712年李旦將皇位傳給李隆基,即唐玄宗,自己作太上皇。713年六月,李隆基迅速撲滅了太平公主一黨的勢力,完全控制了局勢。716年李旦去世,終年55歲。李隆基雄才偉略,從混亂的宮廷中掘起,創下了唐朝歷史上最繁榮的「開元盛世」。而他晚年沉迷酒色,又遭遇了唐朝歷史上最嚴重的安史之亂,唐朝也因此由盛轉衰,逐漸走向末路。
推薦閱讀:
※皇帝有三宮六院,武則天有控鶴府
※模範君臣武則天、狄仁傑實際上「同床異夢」,二人其實各懷心思
※進退兩難的武則天---作者:易中天
※成功的敘述性詭計,要意外,更要合理
※李旦和李顯:難兄難弟間的權利絞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