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到底是狼爸將夢想強加給孩子?還是因材施教的素質教育?

《摔跤吧!爸爸》快下線了。再不說點啥就來不及啦。

關於這部影片,爭議最大的就是:爸爸辛格到底是狼爸還是慈父?他的這種暴君式的教育方式,是否值得更多家長借鑒?

前幾天,獨立教師、資深奶爸、圖書策劃人蔡朝陽老師和新京報書評周刊主編塗志剛(塗塗)在蔡老師的個人微信公眾號「噪音」(eken_1919)中開撕,課長特別選取其中的精彩觀點碰撞供大家圍觀。不過你們放心,兩位老師撕完後很快就手拉手吃烤餃子去啦!

影片簡介

一位父親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後,開始寄希望於自己的兒子能幫自己贏得世界級金牌,卻沒想到妻子只給他生了四個女兒。他本以為夢想就此破滅,直到某天忽然發現,自己有兩個女兒遺傳了自己的天賦——和鄰居男孩打架從來沒輸過,每次都是對方鼻青臉腫,自己像沒事人一樣,於是,他決定開始訓練女兒。

他的妻子並不支持——在印度,有誰願意娶個摔跤手做老婆?兩人再三考慮、協商,最終決定以一年為限,兩個女兒得換掉裙子、剪掉長發,按照摔跤手的標準接受訓練……最終,女兒不負眾望,贏得一個又一個冠軍,成功激勵了印度千千萬萬女性……

是暴君獨裁?還是天才教育?

蔡朝陽老師:父權獨裁,為自己的夢想,強迫女兒練摔跤

這個電影所反映的教育觀念是值得商榷的。這個片子,在各種電影網站都得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分。不過,你歪著腦袋想想,你難道不是因為這個電影裡面渲染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價值觀,跟你一直被教育被灌輸的那一套價值觀出奇地吻合,而給高分的嗎?

這個電影在中國得到如此好評的重要的原因,就是,無非印證了那些我們耳熟能詳,已經經由催眠而進入中國人集體無意識的,傳統雞湯的勵志名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現在吃苦,是為了你以後好……以及,這句每個人都聽過的話:現在你還不懂,爸爸媽媽這樣做是為了你好……

但是,這不科學。這是一個充滿了父權獨裁的,狂妄自大的,帶著蒙昧主義色彩的電影。即便有一萬個牽強的理由,比如不想讓女兒14歲就嫁人啊之類的,我們也不能否認這個事實:這位爸爸,是為他自己的摔跤夢,而逼迫兩個女兒練摔跤的。

塗志剛老師:父親不是暴君,這是個天才教育問題

我不覺得這個爸爸是暴君,因為他懂得放棄。他確實想要兒子,好繼承自己的夢想。但在四個女兒來了之後,他收起金牌,事實上放棄了這一切。

假設他有一個兒子,卻像侄子一樣弱不禁風,他會堅持那個夢想嗎?我認為他同樣不會,因為他是個專業人士,知道怎樣的人才適合摔跤運動。事實上,他讓女兒去練摔跤,不是因為瘋狂,而是因為他發現了兩個女兒可能的天才。同樣,他沒有讓小女兒練摔跤,倒是陪著她背誦英語單詞。他用了強大的父性威權去訓練兩個女兒,那麼這種威權有邊界嗎?有,一年。他說,一年之後如果證明我錯了,就永遠放棄。

這裡的錯,包含兩種可能,第一是他的女兒沒有天才,不合適練摔跤,第二是她們不願意,因為不願意,就沒法真正成為高手。那麼他需要確定她們的天才,還要給自己的女兒找到內在的驅動力。

擊倒一個男陪練取笑他是假把式的快感,一個權威父親的讚賞,以及,吉塔第一場比賽失敗之後的安慰,都是他在這個教育過程中給孩子內在驅動的努力。有可能,一個在一年之後孩子們認同這項運動的鏡頭,在政治上會更正確,但藝術家可以選擇不說出這句話。當吉塔用自己的摔跤擊敗父親的時候,她對這項運動的熱愛與理解已經清清楚楚。

發散一點說,這裡牽涉到的教育問題,不是一個日常家庭教育問題,而是一個天才教育問題。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可能有天才,不是你認為有就有,而是至少全國冠軍這個級別的專業認證認為孩子有,這時候應該怎樣教育?這個爸爸看似暴力和嚴厲,其實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里,呵護和發展了孩子的專業熱情與可能性。

父親的指導到底專業不專業?

蔡朝陽老師:農夫父親不專業

當然這位父親曾是全國冠軍,但是,過去那麼多年,他那一套老經驗,又怎麼能和國家體育學院的專業教練比呢?怎麼跟得上現代競技體育的發展呢。這就相當於是民科,和皇家科學院的院士對比啊,怎麼可能呢?我對此高度懷疑,並認為這就是電影里蒙昧主義最嚴重的地方。一個邊遠山區的中年男人,沒有互聯網,甚至開始連電話也沒有,完全沒有足夠的信息資源,竟可以指導女兒在賽場上的世界級比賽。這個導向很不對,是導向蒙昧主義。

 

我不懂摔跤怎麼樣,但是我知道歐洲足球聯賽的教練是怎麼弄的,大數據啊,現代體育理論啊,先進的技戰術和打法啊,以及,對一個運動員身體狀況的精確了解啊,這都是很專業,很科學的事情。一個農夫,在錄像廳看了一晚上視頻,就可以來指手畫腳,成為世界冠軍的指導者?尤其是片中對國家隊教練的醜化,我覺得這裡有蒙昧與文明的對立。當然可以有個案,有偶然,但作為一種價值導向,這樣的蒙昧主義是值得警惕的。

塗塗老師:父親是專業的

需要指出這個農夫是個專業人士,他不僅僅是曾經的全國冠軍,還在地方上參與摔跤教育,受到尊重。最重要的是,作為教練,他熟悉自己的選手,確定他們的天才。而官僚系統裡面,既有優秀的專業教練,也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庸才,遇到怎樣的教練完全靠運氣。

更何況,即便最專業的教練,還有一個和運動員的匹配問題。在爸爸那裡,他的女兒是特殊的一個,是摔跤的天才,他們之間有十年訓練的理解和默契,那麼,他能給自己的女兒最恰當的指導,是符合專業精神的。相反,體制化的訓練體系,反倒經常給運動員帶來傷害,這樣的例子我們這裡不要太多了。

如果沒拿金牌,父親還會為女兒驕傲嗎

蔡朝陽老師:父親是狼爸

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注意到兩個細節。第一個細節是在英聯邦運動會的摔跤決賽之前,爸爸跟女兒說,如果你是亞軍,你會被遺忘。第二個細節是女兒拿到了金牌之後,爸爸說,女兒,你是我的驕傲。

 

我的疑惑在於,第一,你是享受摔跤這一運動呢,還是僅僅為了奪取一塊金牌?當然,這個細節我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金牌是一種承認,畢竟,人還是要追求卓越的嘛。功利的講,儘管銀牌也是承認,但我們只記得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叫阿姆斯特朗,卻不記得第二個踏上月球的人吧。但我始終遺憾的是,整部電影,爸爸都沒有關心並詢問過一句:孩子,你真的享受這一運動嗎?

 

但第二個疑惑更加強烈,女兒拿了世界冠軍,這個時候,這位父親才有史以來第一次說出了這句話:女兒,你是我的驕傲。但我的質疑就是,如果你的女兒沒有成為世界冠軍,你還會為她驕傲嗎?

塗志剛老師:父親是教女兒獨立、抵抗這個權威的世界

父親說,你是我的驕傲,當然驕傲金牌,更驕傲于吉塔自己選擇了怎麼去打比賽。金牌很重要,因為競技體育的享受,就是擊敗強大的對手。但相比於金牌,發現自我和支撐起自我,更重要。支撐起自我之後,能為世界做點什麼,更重要。

爸爸說,你為那兩個小女孩,千千萬萬小女孩,贏得金牌,給她們快樂和夢想,就是這個意思。這個父親,一直在努力教自己的孩子獨立,教她懂得抵抗這個威權的世界,也教自己的孩子尊重土地,愛那個由和自己一樣的普通人構成的印度。所以他不是暴君,不是狼爸,是一個人格完整的人。

父親的威權問題

蔡朝陽老師:家長專制的父權

除了蒙昧主義,還有家長專制的父權。表現在對女兒長發的去留上。在影片中,長發是個最有象徵性的物件,這是是否服從父權的象徵。少年時,屈服於父權的強力,而被迫剪去,忍受被嘲笑。進了國家運動學院後,在隊友的影響下,大女兒開始變得追尋潮流了,但我認為這是女兒的權利。養長頭髮和塗指甲油,這跟摔跤技術沒有一毛錢的關係,而恰恰是大女兒自我發現的開端。也就是說,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女兒才第一次發現了自我,而不僅僅是爸爸的摔跤工具。但可惜,不久,由於一系列的失敗,她最終倒向了一向以來所依賴的父權。這後一次,父權沒有用強力,但父權加強了其存在感。

 

縱觀整個電影,爸爸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爸爸有說一不二的權威,有金口玉言的能耐。即便女兒摔倒了爸爸,實現了精神弒父的過程,但最後還是要向爸爸認錯,最後還是爸爸的權威得到了更進一步的鞏固。即是說,這個電影跟阿米爾汗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完全不一樣。《三傻》頌揚了個人自由,而《摔跤》,強化了父權意識。何其矛盾乃爾。

塗志剛老師:父親可以有威權

我覺得,父親也可以有威權,前提是這個威權有邊界。事實上,成人怎麼可能對兒童沒有威權呢,關鍵是自我對這個威權的控制,以及,成人禮之後的放手。

父親在吉塔進入體育學院之後,再也沒有主動介入這個孩子的訓練與比賽與生活,不正是一种放手嗎?哪怕被女兒擊倒,哪怕女兒一次次失敗,他也選擇一聲不吭。吉塔擊倒父親,當然是一種精神上的弒父,是一種象徵。但這並不是一次真正的成長,因為她只是引入了一個外界的權威,來擊倒之前的權威。

真正的成長儀式,是父親這個精神支柱不在場時候的決賽。攻和守是一個戰術選擇,聽父親的還是聽教練的,是一個戲劇衝突。父親最終教會吉塔的,是在賽場上自己做決定。

在教育層面,我真正覺得遺憾的,是二女兒巴比塔,她一直活在姐姐的影子里,甚至沒有得到父親足夠的注視。可能正因為如此,她選擇了忠於父親的方法,她可以贏得一場場的比賽,但她的自我覺醒之路,又會是怎樣的呢。是啊,不該無視孩子的哭泣,剪掉她們的頭髮,那一刻,有一些東西被打碎了。但生命,有時候就是要你做出選擇啊。無論選擇攻或者守,都可能是不對的,你只能為你的每一次選擇,承擔後果。

爸爸是個勇敢的人,他也教會了孩子勇敢,這很好啊。可能有一點前現代,這個爸爸也缺少思想資源和教育資源,但這並不指向蒙昧。具體來說,估計沒有人會看了這個電影就去剪孩子的頭髮,但勇敢和對勇敢的傳承,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如何與孩子討論這部電影?

蔡朝陽老師:我這樣和兒子聊《摔跤吧!爸爸》

當然,其實在評價這個電影之前,我們需要考慮到印度的社會現實,這是由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了解了大多數印度女性的人生命運,就可以知道這部電影對印度尚不平等的女性的重要價值。就這一點社會意義而言,我們確實可以從這位父親的立場,去理解那些逼迫是為了什麼。

電影看完,我百感交集、矛盾重重,跟菜蟲(蔡老師的兒子)走出影院,跟他說了四點:

1、印度的女孩子14歲就要嫁人,這個時候相當於你還在讀初一。所以這個勵志的片子,帶給了印度的窮苦孩子以極大的感動和動力。這是必須肯定的。

2、要在某一個事業上有所成就,必須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艱苦的努力的,但首先是你自己必須喜歡這一事情,享受這一過程。

3、爸爸不會強迫你去實現爸爸未竟的理想。爸爸的理想,爸爸自己會去實現,而你,有你自己的任務要去完成。你在追尋自己的理想的時候,爸爸也會是你最堅定的支持者。

4、不管你將來成有沒有成就,不管你是否成為冠軍,是否能拿金牌,你始終是爸爸媽媽的驕傲。

 

最後還有一點沒說,但有必要寫出來,因為育兒是一個互相建構,彼此塑造的過程。孩子誠然被父母所塑造,孩子也同時重塑了父母。所以我們身為父母,不是賜予了孩子什麼美妙的前程,而是,因為有孩子,才有了重新的自我發現的可能。至於孩子將來的成就,看他自己的內力覺醒了。

怎麼樣?看完兩位老師的這場電影辯論會,你支持誰?你的觀點又是什麼?咱們留言區見!

文章最後,為您推薦

阿米爾·汗的其他經典作品,非常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觀看

 

向填鴨式教育宣戰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

「即使是馬戲團的獅子,也會因為怕鞭打而學會坐在椅子上,但你們會說這是『訓練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

 

附上播放鏈接:

http://www.iqiyi.com/dianying/20120618/f0faf21d5f12f65e.html

 

 

要打破對特殊人群偏見的

《地球上的星星》

「所羅門島上的土著們耕種土地的時候,他們並不砍樹,他們只是圍著樹喊叫,怒罵,並且詛咒,一段時間後,樹自然就凋謝枯萎了。」

 

附上播放鏈接:

http://www.iqiyi.com/w_19rrbrrtu1.html

 

 拷問宗教禁忌話題的

《我的個神啊》

「你說你們是神的子民,可是,當一個孩子遇到困難,去求爸爸幫助的時候,爸爸會讓你先建一所廟,再來幫助你么?」

 

附上播放鏈接:

http://www.iqiyi.com/v_19rrog5754.html?vfm=2008_aldbd

圖文編輯:小石頭

版權聲明:本文主要內容來源於蔡朝陽老師的微信公眾號「噪音」(eken_1919)兩篇文章《如果你的女兒沒拿金牌?》;《這不是一個狼爸的樣板,而是一個因材施教的素質教育案例》內觀點。完整文章請進入蔡老師的公眾號內閱讀。


推薦閱讀:

聽說知乎文章是用來掛人的?
原來你是這樣的愛梓教育,從加盟到開業我都經歷了什麼,還沒加盟的一定要看!
為什麼上課能聽懂、看書能看懂,但做題、考試卻不一定行?-談理解的4個層級
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
青少年兒童如何在家培養編程能力

TAG:教育 | 孩子 | 素質 | 夢想 | 摔跤吧!爸爸 | 摔跤 | 素質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