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福音:別再把天聊死了,一招讓你不再尬聊!
「每一場尬聊的背後,都有一個自戀的靈魂」
如果你在一場聊天中聽到了以下這些句子,你可能遇到了一次尬聊。
審問型:在聊天中從頭到尾一直使用問句。
典型例句:你好。 吃了嗎? 在幹嘛? 你多大? 照片是你嗎? 你在哪裡上班啊? 有男朋友嗎? 怎麼還不睡? 有空一起出來玩。
沉默是金型:問一句答一句,對話在一個回合內直接結束。
典型例句:嗯。是啊。不知道。隨便。我都可以。你喜歡就好。
尷尬型:尷尬的笑話,從自己角度出發的評價與話題,往往不小心就踩到了對方的話題雷區。
典型例句:發個自拍我看看。
我不太喜歡女人穿高跟鞋。
要加班的人都是因為工作效率不高。
只要參與過陌生人社交場合,你遲早會遇上一場尬聊,很多人都在使用這些錯誤的聊天打開方式。
01
如何才能擁有一場愉快的聊天?
《所謂會說話,就是會換位思考》的作者卡洛琳·塔格特(Caroline Taggart)認為,聊天就像一場放鬆的沙灘排球,一個好的球手似乎本能地知道如何傳球。他們會拋出讓對方容易接到的球,也會在球掉在地上的時候輕鬆地拋出第二個球。
所以,尬聊者缺乏了從對方的角度去開啟一場愉快的聊天的能力。他們在聊天過程中一直只關注「我」自己,卻忽視了對方的需求與感受。
英國人往往用談論天氣開啟一場談話。這是一個所有人都感興趣、也足夠安全的話題;另外,當聊天中出現尷尬的空白時也可以用來轉移令人不自在的話題。
由此可見,英國人對聊天的基本準則是,輕鬆愉快——所有人都有興趣加入,以及安全——別冒犯到對方。
02
如何開始一場愉快的談話?
卡洛琳認為優秀的談話者是那些真正對別人感興趣,並且以了解別人生活為樂的人。他們會在聊天中換位思考對方的需求,將重點放在了解對方、啟發對方更深程度地參與聊天。
聊天前的準備工作
1、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一些專家說第一印象的形成只需不到30秒,也有專家說需要2分鐘。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第一印象一但形成,就很難再改變了。
a、檢查髮型、儀容和衣著。
b、一旦走進聚會房間,就不要再糾結自己的外表,準備好自信的微笑。
c、注意肢體語言。歪頭、聳肩這些小動作會泄漏你的情緒,影響別人對你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d、眼神交流很重要,但要適度。
2、提前準備好幾個備用話題,在不知道如何開啟談話或者陷入沉默的時候使用。
a、空閑時間,自己真正喜歡做什麼?
b、最近讀了什麼好玩的或令人發笑的東西?
c、孩子做了那些懵懂的事情?或寵物做了那些讓人發笑的事情?
d、假期去那裡比較好玩?
………………
聊天中的談話原則
1、使用開放式話題開啟對話:開放式話題是那些不能簡單地用「是」或「不是」回答的問題,給對方留下繼續往下說的機會。
a、在自我介紹和談話中留下促進談話的線索,給對方一個接下來可以和你聊些什麼的線索。
b、從身邊尋找話題,對某種事情、處境「共享的不滿」與「共享的熱情」是縮短聊天雙方距離的好辦法。
c、不要長時間地停留在同一個話題上,這會讓雙方都索然無味。
d、如果你鼓勵對方談了他們自己以及他們熱衷的事情,他們就會相信你真的是一個有趣的人,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和你聊天讓他們很開心,聊天內容都是關於他們自己的。
2、良好的傾聽。
a、在別人的話中領會別人的暗示,找到他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感知對方的情緒。
b、避開敏感話題:比如會冒犯到別人、讓人感覺尷尬或者悲傷的話題。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所有人都和你一樣
除了這些通用的聊天原則之外,卡洛琳·塔格特還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列出了在溝通中應該要注意的事項。比如,與孩子聊天的時候應該低下身體保持與對方視線平齊,與青少年聊天的時候要把對方視為成年人進行一場認真的談話。
03
這本書對誰有用?
《所謂會說話,就是會換位思考》是一本典型的英式談話禮儀小冊子。它適用於對社交場合懷有恐懼的人,了解如何與陌生人——比如在公司晚宴、參加全是陌生人的朋友婚宴、與網友初次約會中——開啟一場輕鬆愉快的聊天。
書裡面並沒有什麼深刻的大道理或者複雜的技巧。作者以淺顯的語言針對各個社交場景分享了她的觀點與一些小訣竅,標題《所謂會說話,就是會換位思考》已經很好地概括了書本的核心信息。有一定社交經驗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本書有點太「淺」了。
書中有一句話打動了我,「不要在別人面前炫耀你獲得了優秀成績的兒子,這可能會讓孩子考砸了的媽媽覺得尷尬」。
這體現了一種我們所缺乏的分寸感。
我們普遍活在缺乏分寸感的社交環境中。孩子從小在「媽媽生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這類「逗」小孩子的玩笑中長大。然後,他們被家長拉出來一一比較,比成績比工作比房子。也難怪當他們進入社會後,已經不懂得如何開啟一場輕鬆愉快、不抬高自己也不貶低別人的聊天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