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期末】「古代世界政治,思想制度必考複習提綱」,需要的轉了吧!

 古代世界政治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1古代希臘的政治制度一、形成的條件1、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寬鬆自由的社會環境,並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觀念。2、小國寡民的城邦,公民有較多機會直接參与城邦的公共事務。3、高素質的希臘公民二、民主政治確立的過程⒈梭倫改革:公元前594年。①經濟上,梭倫頒布「解負令」,使那些因貴族盤剝而淪為債務奴隸的人重獲自由,並實行一系列措施促進工商業的發展。②政治上,他按財產多寡將雅典自由民分為4個等級,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級不享有擔任政府官職和參選「四百人會議"的權利。;由4個部落各選100人組成「四百人會議",作為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設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審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訴。⒉克利斯提尼改革:標誌著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⒊伯里克利執政時代: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是希臘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民主政治主要表現在:①除十將軍以外,各級官職向所有公民開放,並都以抽籤方式產生;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機構「公民大會"、「五百人會議」和由民眾組成的「陪審法庭"擁有最充分的權力,「公民大會」成為事實上的國家最高權力機構,每個公民在會上都有發言權和表決權;③「五百人會議」的每個成員都有機會擔當公民大會的輪值主席,執掌國家最高權力;④為保證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級公民能積极參加國家政治事務,國家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津貼。三、雅典民主制的原則 :人民主權和輪番而治。四、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積極意義:開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局 限 性:①就其民主的範圍而言,廣大的奴隸、外邦移民、婦女沒有政治權利②就其性質而言,是一種頗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適用於小國寡民的城邦。③抽籤選舉和輪流坐莊的參政方式,意味著素養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國家管理權,這很可能會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和誤用。2古羅馬的法律一、分類1、成文法與習慣法。① 習慣法:② 成文法:背景:平民和貴族鬥爭。 誕生的標誌:《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特權,保護了平民利益。2、公民法、萬民法。(公民法與萬民法的主要區別是適用範圍)① 公民法: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係。(注重形式,程序繁瑣,側重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② 萬民法:適用於羅馬統治範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背景:羅馬對外擴張,版圖擴展 目的:解決民族矛盾與經濟問題特點:簡潔靈活且實用有效,注重調節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3、自然法:法律觀念;「自然法之父」西塞羅,人類自然平等的思想,標誌羅馬法學的高度成熟。二、影響1、對羅馬:維繫和穩定了羅馬帝國的統治。①公民法:公民地位提高,激發和調動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參政的積極性②萬民法:理順各種利益關係,鞏固羅馬政權,促進了社會穩定和帝國境內各民族的共同發展2、對後世:是歐洲大陸法系的起源和基礎。羅馬法是世界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後世影響最廣的古代法律。 所蘊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觀念,具有永恆的價值。古代世界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3 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一、智者運動(公元前5世紀中葉)1、人文精神的含義:指歐洲開始於古希臘的一種文化傳統。簡單地說,就是關心人,尤其是關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價值,尤其是尊重人作為精神存在的價值。2、智者學派:(西方人文精神的濫觴)1、產生背景:①經濟基礎:古希臘工商業的興起和繁榮②政治條件:雅典民主政治發達,平民地位提高③個人主義的成長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2、代表人物:普羅塔戈拉(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先驅)3、主要觀點:「人是萬物的尺度」4、評 價:① 首次把人置於世界的中心,是人類自我意識第一次覺醒②完全從個人角度和利益出發,忽視道德,追求功利三、蘇格拉底:①全部興趣集中於道德哲學。他反對智者忽視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張。但在強調人類的理性、否認絕對權威方面,他與智者是一致的②「知識即美德」,強調知識的作用,即知德合一;③認識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發現了「自我」,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四、亞里士多德:――古典哲學集大成者(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名言:「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最大哲學成就:創立了邏輯學】領域成 就哲學確定了哲學的研究對象;肯定客觀世界的真實性;生物學動植物分類等;物理學具體事物是由形式和質料組成;邏輯學三段論倫理學中庸之道4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一、文藝復興(14~17世紀)1、實 質:把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 (矛頭:基督教教會)2、性質:資產階級的新文化運動2、表現形式: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核心)的表現形式是從肯定人的慾望和歌頌自然的人性開始的。3、主要成就:①義大利但丁----《神曲》;②義大利薄伽丘--自中世紀以來,歐洲文學第一次用現實主義的筆法描寫了如此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有人把《十日談》和但丁的《神曲》並列,稱之為「人曲」。《十日談》諷刺的基督教會的虛偽和腐敗,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貴族的等級觀念,再次提出的人類平等的思想:以生動的語言謳歌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③義大利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義」之父④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⑤英國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莎士比亞的作品,刻畫了複雜的人類內心世界,歌頌了人間的仁愛和友誼,提升了人性的高尚與尊嚴。5、歷史意義:①打擊了天主教的神學統治,是歐洲歷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②促進了宗教改革的出現。③為歐洲近代自然科學和文藝的發展創造了條件。④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二、歐洲宗教改革(16世紀)1、歷史背景: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羅馬天主教的束縛。②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極大地衝擊了天主教的精神獨裁。③天主教會對歐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壓榨,使天主教會與人們矛盾的加深。2、興 起:首先興起於德意志地區。3、馬丁.路德宗教改革①導 火 線:羅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贖罪券」②開始標誌:發表《九十五條論綱》③改革主張:? 「因信稱義」、「信仰得救」路德指出,人的靈魂的得救無須教士作為中介,而要靠自己虔誠的信仰。(這實際上否認了教皇的權威。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路德主張人人有權閱讀《聖經》和理解《聖經》,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溝通,與上帝直接對話。路德強調,《聖經》代表著理性,代表著思想自由。4、新教和舊教相比主要有如下變化:①神職人員用民族語言代替拉丁語主持教堂禮拜;②否認教皇和神職人員的權威,不承認他們是通向天國的鑰匙的掌管者;③廢除了修道院制度,堅持教士有結婚的權利;④簡化了宗教禮儀,剷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間的隔閡;否定了教會高於國家的思想,認為教會應從屬於國家。5、意義宗教改革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和更內在的心靈角度,傳播和發展了文藝復興以來復甦了的人文主義,它將西歐人從長期的基督教神權統治中解放出來,為啟蒙運動的到來做了思想上的準備。批判神權統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主要訴求。5啟蒙運動(17~18世紀)一、歷史背景:①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的深入發展、②近代科學的興起、③新航路的開闢和英、法等中央集權民族國家形成,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及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二、主要內容:1、核心內容: 「理性主義」(強調凡事要以人的思維即科學方法去判斷,而不是依賴天意或神的旨意)2、具體內容:他們崇尚理性,肯定客觀世界的規律性;提倡科學,重視知識,反對愚昧;提倡「天賦人權」和「自由、平等、博愛」。三、代表人物及其主張:興起:霍布斯(英國)《利維坦》反對君權神授,認為每個人都有天賦的自然權利;國家是人們通過社會契約建立起來的。伏爾泰(法國)《哲學通信》①提倡自然學說,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神權,認為天賦人權,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權利;②局限性:不反對財產上的不平等,贊成實行「開明專制」孟德斯鳩(法國)《論法的精神》①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天賦人權,認為政權屬於全體人民,系統地提出三權分立的原則,相互獨立而又相互監督;②體現人民主權的原則,為近代資本主義國家政治體制建立奠定的理論基礎.盧梭:浪漫主意的創始人(法國)《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①人生而自由②倡導「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反對封建王權,描繪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政體的藍圖③論述了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以狄德羅為代表的百科全書派《百科全書》宣揚理性和科學,反對迷信和專制,認為人人享有與生來俱有的自然權利,包括財產權、生命權和自由權;人民是主權所有者。康德(德國)道出了啟蒙運動的真諦:①人是自由平等的②國家應該代表公民的公意,公民應當把自己的主張看成是公民的一個部分③人類最終走向永久的和平四、性質和意義:性質:資產階級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歐洲又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意義:①歐洲又一次思想解放運動②打擊了封建主義、教權主義,構建了未來社會政治制度的設想,為推翻歐洲封建專制制度的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和輿論上的準備(如北美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等)③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思想武器。④豐富和發展了人文精神的內涵影響:①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時期以來人文精神進一步發展的結果;②啟蒙思想家以理性作為思想的武器,將鬥爭矛頭直指封建主義,為推翻歐洲封建專制制度的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和輿論上的準備;③啟蒙思想家反對宗教迷信,提倡科學,希望用理性的光輝映照出一個民主科學的光明的時代五.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①啟蒙運動時期的人文主義以人類的共同屬性為前提,指出人類社會應該滿足人對自由和平等的要求。它是文藝復興以來人文精神進一步發展的結果。人們已從對人的崇拜發展到對理性的崇拜②由提倡人性到崇尚理性;集中批判封建專制制度;並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按照資產階級利益建構政治制度,從而使啟蒙運動比文藝復興更為徹底,更具鮮明的政治革命性質。③啟蒙運動給人類留下深遠影響的還有充滿個性的浪漫主義。[浪漫主義]的創始人是法國平民思想家盧梭。盧梭是啟蒙運動中最激進的思想家。他認為崇拜理性,把理性視為人類行為和真理的嚮導是不可靠的。理性有它的用處,但就生活中的很多問題而言,依靠情感、聽任本能和情緒辦事更可靠、更經常。盧梭認為,人類天性本善,原始人是「高貴的野蠻人」,原始社會最美好,知識的進步有害於人類的幸福。廣義的浪漫主義是指一種傾向和態度:它宣揚人的感情至上。浪漫主義思潮的積極意義在於:①它指出了人類理性的局限性,揭示了科學對人類的生活是一把「雙刃劍」的道理。②豐富和發展了西方人文精神。(浪漫主義對西方人文精神的貢獻和影響是:①它極大地豐富了人文精神的內涵,凸顯了人的情感和個性;②它把人從冷冰冰的理性原則的統治下解放出來,讓人重新體會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③它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密切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幫助人類重新確立了對自然的尊重態度;④它讓人們對不同文明保持一種寬容的心態。)浪漫主義帶來的消極影響是:它使個人主義膨脹,為張揚個性而造成混亂和無序;排斥和拒絕現代科技;文學作品中充滿了無病呻吟,生活中情感泛濫,等等。知識聯繫:1、明清之際的思想批評與歐洲啟蒙運動比較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歐洲的啟蒙運動政治條件封建專制統治空前強化,封建統治仍十分穩固,還未形成資產階級力量進入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封建統治風雨飄搖,資產階級力量迅速壯大。經濟條件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緩慢,受到封建制度束縛。歐洲重商主義和殖民掠奪政策加速了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展思想條件明清之際程朱理學成為官方哲學,八股取士和大興文字獄使中國封建傳統文化仍占統治地位。歐洲的文藝復興使資產階級文化迅速傳播,為啟蒙運動奠定基礎。性質本質上仍屬於封建思想的範疇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運動地位沒有成為當時思想的主流思想是17、18世紀歐洲的主流思想內容中國的思想家抨擊君主專制,提倡注重實際,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確提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批判封建制度,並為資本主義設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影響明清之際的民主思想對當時的封建專制起了一定的衝擊作用,但無法動搖封建統治的理論基礎,沒有推動中國社會的變革與轉型。極大地推動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推動了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對後來亞洲的民族民主運動也起了鼓舞作用。2、啟蒙運動對近代中國影響例舉:①康有為、梁啟超等接受啟蒙思想中君主立憲等主張,宣傳維新思想,進行戊戌變法,推動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②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用啟蒙思想中的天賦人權、主權在民、民主共和、三權分立等思想,通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③陳獨秀等新文化運動領導人宣揚民主、科學,對傳統道德和觀念進行猛烈衝擊,極大解放的中國人民思想。易錯警示:文藝復興發生在14~16世紀的資本主義萌芽時期;而啟蒙運動發生在17~18世紀資本主義在全世界進一步發展的時期。文藝復興把鬥爭的矛頭主要指向基督教會,強調人文主義;啟蒙運動把鬥爭的矛頭既指向基督教會,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強調理性。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主要抨擊的是教會的權威,沒有涉及君主專制。而啟蒙運動抨擊了君主專制。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反對的是封建的教會與宗教思想,並不是放棄基督教。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的繼承與發展。啟蒙運動更具廣泛性,更加深得人心,其主張亦從純理論上升到制度構建
推薦閱讀:

遇見未來
請問我這位同學文章的水平怎麼樣?
娜拉出走以後怎麼辦?
一個可以被反的烏托邦,還是烏托邦嗎?

TAG:政治 | 世界 | 思想 | 制度 | 古代 | 世界政治 | 複習 | 期末 | 提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