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台釣時應注意的五大要素
台釣法的優點被大多數釣友所認可,將它所運用到複雜多變的野釣環境中雖有點難度,但是仍然有越來越多的釣友開始在休閑野釣中使用此種辦法。野外水域與養殖魚塘區別較大,新手如果能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那麼,在野釣時,是同樣可以充分發揮台釣法的長處的。
一、準確找底
台釣法對找底要求很高,但是野外水域水底多坎坷不平,如果找底不準就會直接影響釣效。釣者每次拋竿要盡量將餌料準確地送到目標點,可以將釣者對面的某一物體作為參照物,讓釣者與參照物呈一條直線。拋竿入水時要注意鉤餌在這條直線上落點的準確距離,不妨藉助壓竿稍入水回拖主線的時候,竿稍入水有多長,來判斷落點的距離。經常這樣練習才能保證準確地找底。
當水底有枯枝爛葉或水生植物時,鉤餌到底後往往會陷入其中,被遮擋的釣餌魚兒難以發現。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適當增加鉤距。比如平時我們釣鯽魚常常定兩三個鉤距,這時我們可以增至4到5個鉤距,這樣可以避免鉤餌下沉後被雜物遮蔽。
二、準確判定對象魚
野外水域中魚的種類繁雜,如果不明確主要的對象魚是什麼,我們的用餌就會不準確。所以當我們到達釣場,首先就要了解魚的種類。不妨請教當地居民或常垂釣於此的釣友。也可以從魚星上來判別,魚星是魚在運動、呼吸以及覓食過程中泛起的氣泡,這種氣泡不會僅固定在一處,大小不一,魚兒不同、水深不同,氣泡也有區別。
鯽魚往往同時冒出兩三個大小一致的氣泡,鯉魚的魚星細密成群,並重視連續移動,水淺時還能發現水體被魚攪渾的情況。
草魚產生的氣泡比鯽魚大一點,但是不均勻,要麼零星幾個、要麼成串地冒出來。
鰱、鱅群冒出的魚星比較密集且大小不均,常常成團連片。
鯿魚的小而零散、單泡多。翹嘴魚會不斷冒出黃豆大小的單個小泡,它們也喜歡群游,當我們看見連續冒出很多單泡時,就是翹嘴群進窩了。我們確定了主要的魚種之後,自然會對口使用餌料了,所以出釣前需要備多種類型的魚餌。
三、野魚大小不一,如何配置釣組
野魚大小不一,配置釣組相對困難。靈敏度配置高了,碰到大魚就會折鉤斷線,大鉤粗線上場,靈敏度又不高。所以我們到達某個釣場,也需要向別人請教一下對象魚大致的體型狀況。
如果垂釣重量在50~500克大小的鯽魚,建議主線0.6至0.8號,子線0.3至0.4號,2至4號袖鉤。如果對象魚是鯉魚,建議配1至2號主線、0.6至1號子線,伊勢尼粗條4-6號鉤。氣溫較低的時節,釣組可偏小一點,氣溫較高的時節,釣組就偏大一點。
竿子的調性需要根據釣手的熟練情況來選擇,一般高手都能用小鉤細線釣獲大魚,所以要根據釣手自身的情況來選擇,除此之外,遛魚的技術也要牢牢掌握。大致判斷出了魚的體型大小之後,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用餌,小魚喜歡腥味、霧化的餌料,大魚喜香愛素愛顆粒,掌握了這種一般性的規律,用餌才會相對準確。
四、如何釣流水與淺水
1、釣流水。
可以釣平水,首先不在連接環上拴子線,離底時增減鉛皮讓漂尖齊平水面。掛雙餌上推浮漂,露出確定的目數,讓鉛墜輕輕觸底,鉤餌與子線平躺在水底。再就是跑鉛釣法,將控制鉛皮座的上太空豆往上移動五至八厘米,使主線能滑動於鉛皮座中。魚兒咬鉤時,訊號會直接傳給浮漂而不驚動鉛皮,這種釣法是極鈍的。
2、釣淺水。
水深在1米以內,可用較小的水皮漂配上短而細的子線,一般10厘米左右就能適應淺水。這種小漂吃鉛少,如果遇上颳風,可以用肚子較大的棗核型短身浮漂,抗風性能不錯。
五、避免小雜魚鬧窩
野外水域小雜魚非常多,常用的應對辦法有:
(1)搓餌趨於大和硬。這樣做可以降低下沉時的霧化速度,較好地避開小雜魚攔截餌料。釣餌沉底後小魚也無從下口,給大魚吃餌留下了可能。
(2)調靈釣鈍。直接讓雙餌平躺於水底,小雜魚即使鬧鉤也不會有明顯的訊號傳出,這樣做中魚率很高。
(3)活用跑鉛。用重鉛加快鉤餌下沉,避開小雜魚中途攔截。
(4)能夜釣則夜釣。小雜魚夜晚活動不活躍,用夜釣來避開它們的騷擾。
用台釣法來野釣,雖然麻煩多,但我們總能找到好的方法來解決,相信會有更多喜歡野釣的釣友加入到台釣大軍中來。
推薦閱讀:
※野外如何預防及救治蛇傷
※野外常見的傷病的防治
※轉 非常好的野外釣魚經驗
※地質、植物、動物等科研工作者,在野外考察時是否會配槍?
※防狼噴霧劑對狼群有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