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帝王風水之謎
袁世凱故居位於河南省項城市東南
袁世凱故居
據袁世凱研究專家考證,袁寨的房子是袁保中和袁重三多次研討易經、風水後,請高手勘定基址,於清咸豐七年(1857)建,次年落成,袁氏家人入住,一年後,袁世凱在此出生並在這裡度過了他的童年。
袁氏故居坐子向午,既有風水的講究,又符合當地的習俗。
中國地處北半球,大部分陸地位於北回歸線以北,房屋坐北朝南,不僅利於採光,還可避北風。清末何光廷在《地學指正》中云:「平陽原不畏風,然有陰陽之別,向東向南所受者溫風、暖風,謂之陽風,則無妨。向西向北所受者涼風、寒風,謂之陰風,宜有近案遮攔,否則風吹骨寒,主家道敗衰丁稀。」中原大地,沃野千里,房屋建造多為南北向,村民最大限度地獲取和利用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資源。
對於袁寨風水,有一首詩讚得好:「南至谷河北至沙(河),西到洪命(洪命河)東至閘(閘子湖即菱角湖),此地有靈德和義,地靈水清聚精英」。說的是袁寨的南方一里許有條谷河,北方13里處有條沙河,東邊10里有個閘子湖,西邊不到4里有洪命河。
這個原石氏莊園,明末仕宦之家,只不過是一座「山寨」版王宅。風水上雖有不凡之處,但要說大富大貴,該出帝王,則實在有嘩眾取寵之嫌。經歷了200多年,王朝更替,石氏衰落,袁氏中興。家大業大、人丁旺盛的袁氏一族,原來的房子已住不下了。他們相中的這一莊園,風水雖不差,但絕無帝王之氣——若然此地真有帝王之氣,著實也輪不到袁氏享有,中國歷史早就改寫,多了一位姓石的皇帝了。
陽基位置與陰宅之穴迥然不同。陽基「喜地勢寬平,局面闊大,前不破碎,坐得方正,枕山襟水,或左山右水」;「陽宅之穴場,宜鋪氈展席,明堂宜寬暢大聚,案山宜遠,分合宜寬,蓋鋪展則穴場闊大,寬聚則容納百川,案山遠則土牛唇厚,分合寬則界水不纏身」(林枚撰《陽宅會心集》卷上「陽宅總論」)。《堪輿完孝錄》認為:山隨水行,水界山住,水隨山轉,山防水去。《山洋指迷》將水的吉凶歸納為「八美八丑」。
「風水」裡面「水」佔一半,因此,凡入一局之中,未看山,先看水,以水尋龍。水是龍的血脈,兩水之中必有山,故水會即龍盡,水交則龍止。水飛走即生氣散,水融注則內氣聚。水深處民多富,水淺處民多貧。水聚處民多稠,水散處民多離。流來的水要屈曲繞抱,流去的水要盤桓,匯聚的水要悠揚,澄凝。
從袁寨周邊原有的形態看,此處得水是十分明顯的。風水理論認為,平原中以水為龍,以得水為先,以水定龍穴。三河一湖環繞袁寨四周,既悠揚、澄凝,又盤桓匯聚,湖水聚氣,這裡確實算得上是一處上好的居宅之所。但要說其「貴不可言」,則又缺乏大富貴地必備的某些要素。
本已得水的故居,袁氏唯恐不足,又在房子四周加掘了三道護城河,使河道相互貫通環繞。開始,這主要是考慮安全因素,出於有效防止捻軍襲擊的需要。發跡以後頗有勢力的袁家,為了使寨子固若金湯,遇上兵荒馬亂的意外變故時,便于堅守防禦,因此修築了寨堡、炮樓。加掘護城河,不排除還有另外一層考慮,即通過仿照都城的構造,增加寨子的霸氣,使袁府周圍再呈得水環繞之吉象,風水好上加好,庇佑子孫富貴綿綿不絕。
袁世凱故居原貌(錄自袁世凱故居陳列室)
現在已無從得知三道護城河加掘的確切時間。只是如此一來,防禦的功能是實現了,風水上的預期就不是那麼回事,變得吉凶參半,禍福難料了。
房子四周,適當疏通水道,于吉利方位引房內之水與房外之田湖、河溪相交相通,這是應當而且有益的。但是,房外深挖廣掘,存百害而無一利。若一定所需,亦必順勢而為,慎重行事。袁寨挖地取水,不深掘不足以成河,不成河不賴以防禦,且有三重之多,時日一久,河道終成淤塞之溝渠,一時不清淤,就臭氣熏天。即使是真龍大結,也勢必傷龍泄氣。觀袁寨所為,本無王氣,卻要仿皇城帝都,掘人為之環城河,顯為過貪之舉,顧此失彼。
陰陽二宅,必須先弄清其龍穴貴賤、結作大小、象形等基本問題,再行風水改造之事,若隨意改變地貌,極易轉吉為凶。袁世凱故居,一座常見的平原寨堡,本是一處上好的陽宅,卻在風水改造上弄巧成拙,留給了我們一個反面的例證。這也說明,風水本天成,豈可強求之。按主觀願望人為地改造風水,逆大自然而動,往往事與願違,反受其害。
袁世凱祖墳 河南省項城縣高寺鎮袁閣村東北的一個小土坡上,清代以來埋葬著袁世凱眾多的祖先。
袁世凱祖墳
子午至尊 百年興衰 袁氏祖墳採取集葬的形式,墓群圈地而建,佔地500平方米。43座墳一律坐北朝南,與故居同為子午向,取南北至尊之義。
在古代,人們視南為至尊,而視北為失敗、臣服的象徵,因此帝座和宮殿均取子午線的正南方向,坐北朝南。風水術中亦以南北子午線為至尊之向。然而,在地域廣闊的中國,祖上風水出自南方的帝王,作為其風水之根的陰陽宅朝向大多視情而定,不盡合此規理。因此,出現北方多符,南方常背,南北有別的有趣現象。
自古以來,子午線的至尊地位一直得到風水師們的廣泛尊重,南北有別的現象尚不足以推翻這一基於事實之上得出的結論。但如同人的出生不能只是依據十二生肖來判斷吉凶禍福,必須結合年、月、日、時四柱綜合分析的道理一樣,光憑陰陽宅的朝向是無法確定某一龍穴的有無及貴賤的。命理中,無論哪種生肖屬相,既有大吉,亦有大凶;二十四山中無論哪種山向,既有貴至王侯的尊崇顯赫,也有貧寒百姓中的賤如草芥。堪輿實踐證明,那種只有帝王才配享用子午至尊之向的說法是荒謬的。子午線並非是皇家的專利,平民也可使用;同理,墳墓朝向使用了子午至尊之向,即使龍真穴的,也不見得就能位居至尊。從風水角度看,王侯將相只能因龍而定,絕非因向而定,甚至因向定龍。
歸結到一點:龍的貴賤是龍脈的根本,只能由龍的出身決定。龍穴是否成立是第一位的,朝向從屬於龍穴的有無。貴龍必有自然之向,龍穴朝向對龍的貴賤及龍穴成立與否並無直接影響。
南距長江300多公里的項城縣高寺鎮袁閣村,地形開闊,地貌簡單,千百年來一直沿襲著中國北方的風俗習慣。在風水上締造袁氏家族數代顯赫的功臣——袁世凱曾祖父袁耀東,就靜靜地安睡在村東北那片不起眼的墳地里,居尊位,於乾隆年間悄然下葬。
風水術中的斂葬大事,有是否「納金」之說。要想墓穴發富發貴,要求被埋葬者出生年份與龍穴坐向必須相符,否則就為不納金,不主吉凶或有凶無吉。何為相符?具體方法為:查明下葬者出生年之干支,從納音五行中判明屬性,與龍穴本身山龍所屬五行相生、比和、或人(屍)克山龍為相合,宜葬;山龍克人(屍),葬之不宜。比如:故去之人出生年納音為金,則山龍屬金為比和,屬水、土為相生,屬木為人(屍)克山龍,均可;只有山龍為火,為不宜葬。
表面上看,「納金」之說確有理論依據,但細究卻又不然,事實多有不符。後述之毛澤東祖上真龍大結,就實為山龍克人(屍),與此相悖。因此,合則最好,不合亦不可深泥,應視情而定。
集葬地雖然墳連一片,但其中也有主次之分。集葬時一般按照主人的願望安排具體位置及順序,若多輩集葬,平行排列,則宜長者在後,晚輩居前,晚輩的頭頂著長輩的腳,左右間隔、前後距離酌定。集葬地除了主穴外,其餘多為陪葬而不主吉凶。祖先集葬一處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集葬地已經被確認為吉地,暫時沒有更好的墳地,或客觀上不具備分葬條件不得已而為之。當然,民間也有另外一種情況,後代為圖拜祭方便而將原來分葬多處的祖先骸骨集中起來,葬於一處。
祖先集葬一地的做法,民間較為少見。有條件的人家,除了夫妻外,一般不採取集葬的形式。因為那樣會被認為是沒有新風水接續,對後代的發展是一件不利的事情。
袁氏祖墳原來頗具規模。為了表達對先祖葬地的重視,袁甲三之子袁保恆在墳塋四周種滿柏樹。袁世凱發跡後,更是明令予以保護,四周建起一米多高的圍牆,就像一處壁壘森嚴的領地。上世紀50年代,「竊國大盜」的祖墳進入剷除之列,圍牆連墳全毀。好在袁閣村上千人,一個袁姓,一個祖宗,墳塋毀表不掘里。由於年久不事修繕,現存墳塋規模已明顯不復當日,墳包低矮,雜草叢生。
對於種樹,古人深有研究,十分注意其不同的功用。比如,明代《陽宅十書》認為:「東種桃柳(益馬),西種梔榆,南種梅棗(益牛),北禁種杏。」又有:「中門有槐,富跚三世,宅後有榆,百鬼不近。宅東有杏凶,宅北有李、宅西有桃皆為淫邪,門庭前喜種雙棗,四畔有竹木青翠則進財。」
中國人喜歡種植柏樹。柏樹象徵莊重、肅穆。松柏常青,「青」代表年輕,松柏堅韌不拔,象徵了千古不朽的精神。在墓地種植柏樹,寄託著生者對死者的懷念。據《博物志》記載,墓地栽種柏樹是從秦代開始的。在人們的默默拜祭中,柏樹就有了神秘的色彩和神奇的傳說。如今遍種楊樹的袁氏祖墳,全無當初種滿柏樹的氣氛。
據說,當時陳州府人稱「寬五」的風
可以看出,
而事實上,袁氏祖墳「貴不可言」確實應驗了——因為出了個大總統袁世凱。「出帝王」的預言也不為過,只是曇花一現,打了折扣。這是為什麼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