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到什麼時候才適合結婚?:婚前你們該談些羞羞的事情
編者按:
從古至今,婚前教育似乎都沒有收到足夠的重視,到底交往到什麼程度才結婚?到底一個什麼樣的人值得我們託付終身?估計多數人跟小編一樣,糊裡糊塗,沒法給出一個答案。這個時候,很多人會說靠感覺,那麼,「感覺」是什麼?什麼樣的感覺?感覺會不會讓我們犯錯?
作者在《交往到什麼時候才適合結婚?丨結婚前你該思考這些問題》給我們提示了婚前需要思考的一些問題,而除了那些以外,我們還需要做的,就是培養起兩個人處理差異的能力,以及共同商量一些婚前的規則,還有一些讓中國人難以啟齒的羞羞的事。具體是什麼呢?▼▼▼
文:麗瑗丨壹心理專欄作者
在我們對彼此的原生家庭都有一定的了解後,我們去試著理解對方也就變得相對容易了些。接下來,你需要將那些了解落實到以下情境去練習自己的觀察,並在不斷的實踐中調整彼此,相互適應。
首先,是行為習慣。
如果你的未婚夫一回家就把一雙鞋子往左踢一隻往右踢一隻,而你是一個規矩的一進家門就放在鞋櫃里的人,那可想而知婚後,在孩子抱著你的腿哭、油鍋冒煙、樓下快遞還在按門鈴的時候,遇到這個情景你會有多麼的火大。而當你了解對方的這個動作完全是從原生家庭習得的以後,你不會因為對方的這個動作就是給你故意找茬甚至是不愛你的表現,他只是下意識的重複了20-30年的一個習慣,至於為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
不久之前,我與女伴聊天時,同時說到一個好玩的現象,就是我們的先生都會在家庭爭吵中,大聲地說一句:「你看看你,都不給我做早飯!」當然,爭吵過去後,先生會來解釋說知道你也很辛苦,吵架只是吵架,並不是真正要求你來做早飯。但等到下次爭吵發生時,同樣的話又被拋了出來。
其實,放在中國家庭的生活背景去看,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從小習慣於一早睜開眼,就吃到了媽媽燒得早飯,而同為女性的我們並沒有覺得自己沒做有什麼不對,但男性就會在早上吃不到早飯時將那個憤怒投射到同為女性的我們身上,也就是把我們當作了自己的母親。關於這樣類似的問題,很多新婚幾年的夫妻幾乎都會遇到。往往解決方案是等孩子出生後,女人升級為媽媽後,不得不為自己的孩子燒早飯,這個問題才能解決。
建議在行為習慣方面,兩個人可以各自列個清單,將自己在每一個時間段內的習慣是什麼記錄下來並彼此討論。
當然,如果你們在婚前能有一段時間的同處,類似的現象就會發現的早,並且在你看過這篇文章以後,我希望你能將這些觀察拿出來當作一個現象來討論一下,當然,不建議你帶著任何情緒來討論這些觀察,且把它當作一件有趣的事來討論。當你的伴侶在一些好玩的觀察的帶動下,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以及背後的原生家庭時,他也會對你有了更深的了解,並且會避免之後的婚姻相處中所帶來的潛在衝突。
在彼此了解行為習慣後,接下來你們要勇於面對一些讓你們覺得害羞的事:對性的感覺和對金錢的安排,這兩件在中國人不准許被拿到檯面上討論的事。
至於准夫婦在婚前是否要討論彼此的性經歷,是自己要把握的事。我在這裡提出這一點的意義在於,我的一位婚姻治療師的朋友告訴我,她所接手的八成的婚姻危機個案中其中又有八成與性關係不和諧有關,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些不和諧從婚姻一開始就有,而且夫妻間從不就此展開討論和溝通更談不上去改善,而成為最終導致婚姻走向死路的原因。那為什麼我們不從一開始就正面這個問題呢?
基於我們的社會很少有這方面的知識普及,我們更需要在家庭這樣私密的空間里對此展開深入的討論。我不想科普性知識,只想在這裡強調伴侶之間對性話題的討論是何等的重要。如果你真的愛對方,肯定想給他(她)一樣美妙的經歷,也想讓對方給到你。實際上,輕鬆的氛圍下,換位思考的傾聽就變得尤為重要。
繁體字「聽」,王在耳朵下面就意味著要放下自己的王者之心,所以我們在傾聽另一伴時不能帶著評判之心去聽,比如「他想要這個姿勢,肯定是有過很多性經歷吧」。傾聽是要把把自己放空,當你們真實地談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時,對方只會不斷的滿足你。你們甚至可以每隔半月或一個月就把這個話題拿出來討論:「我該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會讓你感覺更好?」
如果你們在這方面都保持沉默,就如大多數婚姻不幸福的女性,婚後將之做為完成任務,並可能壓抑自己去偽裝迎合男方,相信我,用不了多久,你對婚姻的不滿會通過另一種形式發泄和表達出來。
接下來一個話題,也是許多人會本能性迴避的。中國人認為談錢傷感情,於是很多人在沒有確定好家庭財務規則後就進入了婚姻,想想原生家庭所給我們帶來的習性衝突,並且在婚前沒有達到一致規則的動力下,婚後再談錢,更傷感情!
一般單身的時候,可能收入僅夠維持生活必需,但兩個人在一起時,好像「有點錢」就帶來了煩惱。如果沒有就此事先形成計劃,那財務問題就可能成為夫妻問題的戰場。夫妻之間很可能就為了這個問題大罵對方的冷血、自私,從而傷心傷財的離開婚姻。
如果在婚前就制定好規則和計劃,比如是否要由一人管理全家的財務,或者每人各交百分之多少進公共基金,完全取決於雙方的協商一致。由於中國家庭歷來的邊界不清,很多夫妻婚後的爭吵都在於給對方父母的錢與給自己父母的錢沒有一碗水端平,這點上,要明確規則是列入共同基金還是列入自己的私人支出。
建議準備步入婚姻的伴侶們多向結婚多年的夫妻們討教,會有哪些可能的支出在婚後要共同面對,這樣你們的財務計劃會更科學更現實。
無論是哪種理財方式,在婚前都要確定好:
1、財務公開。因為一旦進入婚姻,就是兩個人共同的事,錢在誰那兒不重要,重要的是兩個人需要為了這個家共同作財務計劃;
2、公平。雙方要達成共識,誰都不能在對方不同意的情況下去購買大件商品或者接濟自己的原生家庭,即使你用的是所謂的「自己的錢」。還是這句話,婚後就沒有什麼財產是絕對屬於自己的。與另一伴商量討論,正面溝通,才是正確的路,否則這必然會為之後的危機製造隱患。
其實以上的這些,歸納總結,無非就是在訓練准伴侶能有「我們」的意識,而漸漸淡化「我」的思想。在婚後,「我們」就是最重要的關係,這樣的關係超越了「我」與原生家庭的關係,甚至「我」與未來子女的關係。只有夫妻關係的穩固,才是一個家庭甚至幾代家庭的定海神針。而這個定海神針,從婚前就把它扶正吧。
——THE END——
推薦閱讀:
※相親?結婚?先看看以下面相,不然到時候後悔已晚,追悔莫及!
※從結婚1年到30年,夫妻經歷這7個時期,婚姻不再受威脅
※哪些日子結婚對女人不吉利?
※十二字結婚對聯集錦 (共3篇)
※精準預測:你什麼時候會結婚,對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