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聞藝術-印象收藏「世界名畫展示與評論」
印象派大師莫奈,「夏季」,1874年。整個畫面色彩和諧,色調淡雅;近處草地上樹蔭的陰影,遠景被風吹彎的樹冠,天上柳絮般的浮雲,甚是生動;更精彩的是能夠感覺到灼烈的日頭、燥熱的空氣。畫作使觀者充分感受到慵懶平和的生活氣息,展現了莫奈出色的空間感和韻律感。
巴黎畫派大師莫迪里阿尼,「女孩頭像」,女孩橢圓形的臉頰、修長的脖頸、溜肩,甜美而樸實的女性形象流露出嫻雅的風情;具有立體派風格的鼻子和嘴唇小巧精緻,而那雙標誌性的沒有瞳孔的雙眼更是透出迷茫的傷感;他將雕塑中的量感與線條的韻味結合起來,使畫面充滿了優雅、寧靜和成熟的美感。
法國巴比松大師柯羅,「河邊孩童」,均衡的構圖、和諧的色彩、理性的層次、簡練的細節,無不表現出古典主義特徵;而理想性的取景、人物形象的脫俗、色彩在明亮優美的灰色中的統一,又體現出浪漫主義情懷;畫作時空定位很模糊,跪坐著女孩的粉紅長裙,點亮了畫面,有一種幻想般的美,展現出優雅的意境。
十八世紀法國藝評家狄德羅認為:素描賦生物以形體,色彩賦生物以生命。只有藝術大師才善於評論素描,但人人都可以評論色彩。好素描畫家不缺少,大色彩畫家不多,就是那種能表現大自然的色調和一些照得很亮的物體,並且能使他的畫協調的畫家。這話經歷一百年後被印象派實現(莫奈,「吉維尼的乾草堆」)
印象派大師畢沙羅,「推獨輪車的農婦,蓬圖瓦茲」,1874年。該作所描繪的只是鄉村裡隨處可見的景色,甚至可以是在中國,農婦的面目也模糊不清,迷人的是色彩:晴空的紫藍,薄雲的乳白,屋頂的紅橙,青草的黃綠,雜而不亂,艷而不俗;他的用色厚膩濃重,有樸實的質感,而布滿畫面的光線是產生美的根源。印象派畫家滿懷著陽光帶給人們的喜悅和生活的歡樂,專心致志、充滿激情地觀察天空、大海、鄉村、城市和人群,確認油畫必須使用明亮的色彩,也肯定了中產階級這一當時的新興階層的文化生活需求和權利。(印象派大師莫奈,「聖安德雷斯的帆船賽」)印象派大師雷諾阿有個「怪」習慣,一般的人都是通過觀察別人的眼睛來迅速了解對方,他卻喜歡觀察手,並且根據手的動作來判斷陌生人:「這個人你看他是怎麼打開香煙盒的...一個缺乏修養的人...那個女孩她的手放在桌上的姿態很優雅...是個好姑娘。」[呵呵]這個好習慣讓他的人物畫生動了許多(「餐後」)印象派大師梵高是真正具有使命感的藝術家,推崇藝術應當關心現實問題,探索如何喚醒良知改造世界,為了表現強烈情感,可以不對現實作如實反映;他的色彩、透視、形體和比例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與世界之間的一種極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實的關係,因此畫作充滿了真誠的人性美(「夕陽下的播種者」,1888年)印象派大師畢沙羅,「盧昂大橋,日落」,1896年。夕陽燦爛輝煌,將代表工業化時代的滾滾白煙渲染得如彩霞般絢麗,橋上車水馬龍,充滿蓬勃生機;逆光下堅實的形與顫動的光影相互對比又巧妙融合,視感和諧;無論哪個方面看,印象派都是最陽光的,給人希望,促人奮進,也許這就是它廣受大眾歡迎的根本原因。
印象派大師莫里索,「布吉瓦的碼頭」,畫作設色清透秀雅,筆觸流暢靈動,宛如天生麗質的妙齡少女,素顏可人,充滿女性柔美的韻味。有意思的是莫里索的水面,看不到水波的粼光,只依稀可辨藍色屋頂的倒影,生動傳神,成為她標誌性的技法。法國野獸派大師馬蒂斯,「敞開的窗,科利烏爾」,1905年。該作色彩絢麗單純,冷暖色相間並置,使畫面保持著微妙的視覺平衡,可以感受到一種理性的激情;室內和窗戶是大面積的薄塗色塊,而室外的景物以厚堆的色點為主,色彩則完全不受固有色的束縛,表現出強烈的純繪畫的趣味性,具有很好的裝飾效果。維也納分離派大師克里姆特,「向日葵」,1907年,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藏。他的後期作品一般採用方形構圖,色彩絢麗明快,並受東方藝術的影響追求一種平面性的裝飾效果,這種風格也被稱為」裝飾象徵主義「;畫中的樹葉花朵描繪得工整細密,繁而不亂,紅綠藍黃等對比色搭配得錯落有致,充滿優美的音樂韻味。德國表現主義大師馬爾克,「放牧的馬群(紅色的馬)」,1911年。他喜歡描繪動物,特別擅長刻畫馬;他畫的馬並不是人們觀賞的對象,而是具有獨立內在精神的審美主體,近前的兩位怡然自得地踱步、飲水,後面的似乎不屑於他們的短視,扭頭遠眺;高明度高彩度的紅綠、藍黃對比色明快愉悅,表達出強烈的情感。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審美的體現。因此,欣賞印象派畫作時,不必過於執著其繪畫技巧的展現,可以放鬆心情,進入藝術家構建的超時空世界,循著他的目光,分享他的喜悅,感受大自然的風和日麗、鳥語花香,進行一次愉快的視覺之旅。(印象派大師莫奈,「燕麥和罌粟」)。
印象派大師雷諾阿,「彈鋼琴的少女」,色彩斑斕的地毯等背景映襯下,一襲白裙的少女和通體漆黑的鋼琴顯得格外醒目,產生寧靜和諧的觀感;少女身體動人的曲線,衣裙上裝飾的黑色絲帶,結合姑娘雙手輕按琴鍵的姿態,彷彿聽見了優美的旋律。欣賞此畫時配上鋼琴曲「少女的祈禱」是再合適不過的。後印象派大師高更,「瑪麗亞禮讚」,瑪麗亞化身為裹著紅色長裙、散發赤足的塔希提婦女,耶穌則是坐在她肩頭的小男孩,頭頂的光環就是神聖身份的標示;中部兩個女子雙手合十,作祈禱狀;左側的小樹苗擋住了另一位少女,只露出了她的腳。整個畫面色彩斑斕、絢麗多姿,宗教題材也散發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印象派大師莫奈,「乾草堆」系列,共有24幅。該系列是他對同一事物在一天不同光線下的色彩變化的一種探索,在兩年多的時間裡他不辭辛勞地用畫筆記錄了光線在乾草堆上產生的豐富而奇妙的色彩影像。他認為「這樣就可以獲得自然的某一方面的真實印象,而不是一幅由人工組成的圖畫。」後印象派大師高更認為:一個畫家在觀察景物準備作畫時,不該只審慎地記取景物的模樣,而是應該記取與他思想感受相符合的景象。然後,畫家應該結合各方面的因素而創造一個新的形象。這個形象必須是完全真實,絕無似是而非的跡象。這種形象就是象徵主義(「海邊的少女」,1889年,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藏)。
印象派大師莫奈在描繪陽光普照下的樹木花草、波光帆影等一類題材時,採用了快速的逗點狀短筆觸,這種筆觸能夠真實記錄他觀察到的每一個明暗層次,在畫面上形成一層由顫動的小圓點和小筆觸所組成的活潑的肌理,充分再現光感強烈的氛圍。這逐漸成為印象派標誌性的獨特技法(「花園裡莫奈一家」,1875年)。後印象派大師梵高疾急奔放的筆觸,使濃厚、明亮的色彩充滿強烈的力感,表現內心情緒的不安,他這種突破性的嘗試,使繪畫的個性得以充分展現。(「在醫院內」,1889年,美國洛杉磯哈默美術館藏。)後印象派大師梵高以明亮、鮮艷和火辣的色彩,以特具動感的、連續不斷和急速流動的筆觸,構成他繪畫的特色。他以一種幾乎難以控制的激情作畫。鮮艷的、對比強烈的大塊色彩的分割、精鍊而優美的線條、濃厚的裝飾性構圖等藝術手法,在他的作品中,有著非常直接的體現。(「盛開的果園」,1888年)。後印象派大師勞特累克,「紅磨坊的舞會」,畫面氣氛熱烈,雜而不亂;女舞者正抖動寬大的裙子,將腿高高地踢起,不時露出裙子底下的燈籠褲,這種明顯帶有色情意味的舞蹈是當時酒吧非常流行且被正派人士認為是不道德的康康舞,這與前景神情淡然、目不斜視的盛裝女郞產生的對比使畫面充滿了戲劇性的張力。印象派大師雷諾阿有個「怪」習慣,一般的人都是通過觀察別人的眼睛來迅速了解對方,他卻喜歡觀察手,並且根據手的動作來判斷陌生人:「這個人你看他是怎麼打開香煙盒的...一個缺乏修養的人...那個女孩她的手放在桌上的姿態很優雅...是個好姑娘。」[呵呵]這個好習慣讓他的人物畫生動了許多(「餐後」)。印象派畫家滿懷著陽光帶給人們的喜悅和生活的歡樂,專心致志、充滿激情地觀察天空、大海、鄉村、城市和人群,確認油畫必須使用明亮的色彩,也肯定了中產階級這一當時的新興階層的文化生活需求和權利。(印象派大師莫奈,「聖安德雷斯的帆船賽」)。俄國巡迴展覽畫派大師克拉姆斯柯依,「無名女郎」,據說這是他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霧氣瀰漫的背景與黑色服飾所形成的景物虛實、色彩黑白的強烈對比,突出了人物;穿著得體的姑娘端坐在敞篷馬車上,神情冷漠地注視著畫外,凜然不可侵犯的高貴的美透人心脾,彷彿看見嬌美的身影下孤傲的靈魂。英國唯美主義大師格里姆肖,「月光照耀下的小路」。冷月清輝,透過翻翻滾滾的厚重雲障,斜斜伸向天空的鐵畫銀鉤般的枝杈,有如童話世界裡的魔幻森林,詭異神秘;穿越了重重樹枝的月光,落到街面上竟變成了一團柔柔的暖黃,卻原是為晚歸的母子倆照亮回家的路。天上人間,冷暖迥異,如夢似幻,回味悠長。推薦閱讀:
※雷軍:iPhone是全世界最好手機,小米員工也用
※這個世界要我懼怕人
※讓這個宇宙的熵,增加的慢一些。
※李光耀臨終前對國際形勢的預判,大都應驗了
※凈空法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