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凈空法師{20}-{22}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 凈空法師{20} 

             法藏因地第四

       從此以下是本經正宗分,正式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首先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在因地學道發心的因緣。他成佛前也是凡夫,他做凡夫是怎樣發心、修學的呢?我們要留意、學習。

       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

       說時間太長太長,是天文數字,沒法計算。

       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佛出現於世有不同的名號,但也有同名同號的。諸佛菩薩本沒有名號,名號是怎樣取的呢?現在很多人非常迷信,非常可憐,他要找一個算命先生、風水先生給他改名字。古時候名字是父母取的,是父母對你一生的期望。你改了名字,違背了父母的心愿。按中國古禮儀,在小時候人們可以稱你的名;成年了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戴帽子,女子十六歲行鬂禮,這一天同輩的兄弟姐妹送給他一個字,從此只稱字不稱名。只有父母老師一生稱其名。老師和父母恩德相同。祖父伯父也只能稱字。皇帝稱你的名的時候,那你是犯罪了。佛的名號為教化眾生而取的,把教學的目標作為佛的名號。目標因時因地而不同。所以佛到我們世界一定要叫釋迦牟尼。這是治我們這個世界眾生的毛病。「釋迦」是仁慈的意思。我們這個世界的人缺少慈悲心。「牟尼」是寂靜,娑婆世界眾生心不清凈,一天到晚定不下來。「牟尼」即清凈心。教我們對一切眾生慈悲,對自己清凈。如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能用「釋迦牟尼」了,那裡個個慈悲清靜,一定要用阿彌陀佛、無量壽、無量光。阿彌陀佛到此世界成佛,一定要用釋迦牟尼佛。看到「世間自在王如來」可知那世界眾生一定不自在,故佛提出自在的口號。「王」是比喻。王是一個國家最自在的人,發號施令,大家聽他的,他不必聽別人的。

       如來十號,說佛的德能。只要成佛,都具足十號,是一切諸佛共同的德號。有人問我:「到底是釋迦牟尼佛大,還是如來佛大。」這大概是《西遊記》看多了,說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掌心,以為如來是一個名字。如來:今佛古佛之再來,佛佛道同,佛的智慧德能完全一樣。《金剛經》說:「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意為萬法平等一如。佛證得了萬法平等,所以叫如來。應供:應當接受一切眾生的供養,包括菩薩、九法界的眾生。因為佛為無上福田。佛決定不白受你的供養,一定為你說法,為你祝福,讓你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供養佛和供養老師一個道理。等正覺:等是平等,即無上正等正覺的略稱。明行足:明是智慧,行是戒行,即戒定慧三學圓滿。善逝:入大涅盤。《般若經》「無住涅磐」不住生死、不住涅盤兩邊不住。凡夫住生死,阿羅漢住涅盤。佛菩薩兩不住,得大自在。世間解:解世間一切法。無上士:士是讀書人的稱呼,即知識分子。在知識分子中,他是至高無上的。調御丈夫:大丈夫,別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和大英雄相同。所以佛殿城大雄寶殿。斷煩惱一般人做不到,佛能做到。一般人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佛能了生死,出三界。能調理一切眾生,訓導一切眾生,上軌道。天人師:佛不但是人間導師也是諸天的導師。世尊:具足十號,最尊貴,是總稱,其他十號為別稱。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

       可見這個世界比我們娑婆世界福報要大,壽命長。佛的壽命一定和眾生壽命相同。釋迦牟尼佛出現於三千年前,世壽八十歲、和一般人差不多。

       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

       佛在世間就是教學,每天說經講道,沒有別的事情。幫助大眾斷疑生信,明理修行。

       有大國主名世饒王。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尋發無上真正道義。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

       聽眾中有一位國王。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到處講經說法,有十六大國王為佛的護法和學生,常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世,世間;饒,豐饒,可見他的國家有相當高度的文明,出產豐富,是經濟文化大國。他悟性很高,聽佛說法後,歡喜開悟。開悟後,發心出家,不做國王,發無上菩提心,要作佛,象世間自在王如來一樣廣度眾生。此願希有了不起。沙門是出家人統稱。現在一般人稱出家人作和尚。這話不恰當。和尚是印度話,中國意為親教師。一般寺院的住持才能稱和尚,象一個學校,校長才可稱和尚。沙門: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慢。對他尊敬,稱法師。傳授你皈依的法師,稱為阿闍黎,象平時稱先生教授一樣,不能稱為和尚。他傳授佛法給我,這個人是和尚。我的和尚是李炳南老居士。和尚不分在家出家,男女老少,只要是傳法的,就是和尚,比丘比丘尼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不可以稱。和尚、法師、阿闍黎;在家人都可以稱。有些年輕人學佛,父母就害怕了,怕他做和尚了。做和尚好事情啊!

       世饒王出家的法名叫法藏。以後稱他為法藏比丘。他就是現在的阿彌陀佛。

       修菩薩道。高才勇哲,與世超異,信解明記,悉皆第一。又有殊勝行願,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堅固不動。修行精進,無能逾者。

        世饒王在家是國家的領導人,當然是聰明的,做事認真負責,一言一行都能做出不俗的表率。國王很辛苦。過去五更天未亮就要上朝,聽政務大事,等於現在的各部門首長都要早朝彙報。所以一出家,修行也非常認真,決定沒有放逸。他世間的學術非常之好,佛法聽久了,佛法的修養也好。「高才勇哲」他的才能、智慧高明,勇猛精進。「與世超異」超過一般修行人,沒有一個能比上他。「信解明記」必須對事理透徹了,信心才不動搖,真實堅固。解是理解,一聽就能明了。而且有很好的記憶力。象阿難尊者,聽了就不會忘記。聽了就忘記,起不了什麼作用。出了大殿就忘記了,實在是業障太重。年輕人記憶力好,年歲大了記憶力會衰退。清凈心保持記憶力。年輕人妄念少,老年人妄念多,想過去、現在、未來,所以記憶力不好了。小孩,除了肚子餓就想吃,想去玩,沒有其他妄念,所以記憶力比較好。他記憶力非常好,可知他心地清凈光明,少妄念。不但如此,又有殊勝行願,即後面的四十八願度眾生。念慧力即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五力,精進修學佛道之心不退轉。一般學佛要很長時間,因為進少退多。他不退轉,所以學到的都能保持,進步快,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如來面前修行非常用功努力。以上說最初發心修學的情況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凈空法師{21} 

       往詣佛所,頂禮長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贊佛,發光大願。頌曰,

       有一次法藏比丘先給佛行禮,之後贊佛。讚歎佛是禮節。讚歎佛時,把自己的願望向佛說出來,即他以後發四十八願的依據。四十八願是詳細的說明。這裡只說他成佛度眾生的願望。偈頌有十首。前面兩首是贊佛,第三到第九發願,末後一首是請佛證明。

       如來微妙色端嚴,一切世間無有等,

       光明無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

       第一句讚歎佛的相好。佛的相貌端正莊嚴。我們常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書說的相好,佛都具足。佛的相好是修來的。我們成佛之後,以一百劫時間專門為相好修福。為何用特長的時間修相好呢?沒有相好,不能度眾生。人如看到佛是醜八怪,馬上離開了。如果佛相好莊嚴,看了又想看,不想學佛也跟著學了。想好是接引一切眾生的手段,不是自己要的。佛恆順眾生。你要相好,他就修一個相好。「一切世間無有等」一切世間:九法界都沒有一個人能與佛相好一樣。「光明無量照十方」有二:一,如來的智慧光;二,佛所放光明。「日月火珠」在佛光之下都現不出來了。如晚上燈很亮,而白天出太陽,燈開了,顯不出來。佛光一出現,日月之光黯然失色。讚歎佛光普照。

       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

       讚歎世尊語言之德,說法太妙,不可思議。也許以後電腦再發展,不需要人翻譯了,電腦可以翻譯各種不同的語言。佛用一種聲音說法,在會每個人都能聽懂,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講,中國人聽是中國話,日本人聽是日本話。天人聽是天人話,餓鬼聽是餓鬼話。這是語密。

       又能現一妙色身,普使眾生隨類見。

       講佛的身密。佛的身相,各人所見不同。因為每個人審美觀念不同。我喜歡臉圓圓的,佛臉就是圓圓的;你喜歡看長長的,佛臉就是長長的。佛到底有什麼身相呢?佛沒有身相,隨一切眾生的心而顯相。你喜歡白一點就白一點,紅一點就紅一點。黑人喜歡黑,佛比他還黑。佛顯現你最喜歡的身相。有這種能力真自在,在每個地方都受人歡迎。因為可現同類身,而且最好最美的身。佛不是有心現身,《楞嚴經》上說:「隨眾生心應所之量」佛隨眾生心念自然顯現。下面偈一願。

       願我得佛清凈聲,發音普及無邊界,

        宣揚戒定精進門,通達甚深微妙法。

        我:法藏比丘,願如佛說法。這是法藏出家一心一意想學的。這是第一願。此偈頌說出了佛說法的內容,即戒定慧三學,精進菩薩六度。明顯告訴我們,宣揚的是大乘佛法。先要學習佛法,通達了,才能宣講得如佛一樣好。

       智慧廣大深如海,內心清凈絕塵勞,

       超過無邊惡趣門,速到菩提究竟岸。

       無明貪瞋皆永無,惑盡過亡三昧力。

       求自利之德,自己成就,希望佛教給他,幫助他,達到這個目的。這六句要仔細看。智慧擺在第一,禪定(三昧力)最後,用意極深。沒有智慧,不但不能辦成出世間的事情,世間事情也做不圓滿。佛法所求的是智慧。有了智慧,世出世間一切法,樣樣圓滿成就。智慧不是學來的,學來的記聞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因為你說出的全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從內心悟出來的才是自己的。要覺悟,開了悟才是真實智慧,不是記聞之學。開悟前世智辯聰,不能解決問題。因此清凈心非常重要。清凈心能生智慧。「內心清凈絕塵勞」,塵勞即煩惱、憂慮、牽掛、妄念,一點沒有。「超過無邊惡趣門,速到菩提究竟岸」惡趣,一般講三惡道。但看「究竟岸」便不止三惡道,「惡趣」指六道。雖然三善道好一點,但不長遠。在六道里,決定在三惡道時間長,在三善道時間短。不出輪迴,六道都是惡趣。不但六道,阿羅漢、辟支佛還是惡趣,因為九十六種外道之中的九十六種即是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也在惡道,因為著相修行。《金剛經》云:「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希望眾生趕快成佛,不但六道不要,權教之法都不要。這志向太大了。現在如果教你入佛門,你證了阿羅漢就夠了,很滿足了!人家不滿足,成佛才滿足。到這一步,修德很重要。「無明、貪、瞋、皆永無,」就是永斷煩惱。這裡的貪嗔痴絕不是阿羅漢所斷的見思煩惱,是菩薩所斷的無明。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皆永無」即最後一品生相無明也斷了。破四十藝品無明要靠「惑盡、過亡、三昧力」,這是修行的樞紐:用定。最後一品無明用首楞嚴大定來破。佛首楞嚴大定即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的就是用念佛法門成就無上菩提。《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一開始就講,「與五十二同倫」,五十二從初信位起,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十地位、等覺、妙覺,只用一句阿彌陀佛,圓成佛道。惑即無明,過即過失。無明過失永遠遠離,成就佛果,無上菩提。絕不是說,今天來學佛,佛保佑我平安發財就好了。

       亦如過去無量佛,為彼群生大導師,

       能救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

       這是求佛利他之德。自利之後才能利他。如果自己得不到佛法真實利益,談普度眾生、利益眾生是不可靠的。期望自己將來度化眾生利益眾生,象過去無量諸佛一樣。導師是對佛的尊稱。他有能力引導我們出離三界,永離無明煩惱,這才叫導師。在本經特別顯示能在五濁惡世,導歸極樂,這才是真正的導師。佛出現於世,度化眾生,以凈土法門、《無量壽經》為第一。凈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到等覺菩薩,下到惡道眾生,除非沒有機緣遇到,遇到本經,福報之大不可思議。遇到之後能相信、理解、依教奉行,可以說沒有一個人不是一生得度的。這是究竟圓滿的得度,與其他法門不一樣。「 能救一切諸世間」包括九法界,其他法門不包括九法界。九法界眾生都有「生老病死眾苦惱」。也許諸位同修要說,六道才有生老病死,聲聞、緣覺,菩薩哪會有?生死有兩種,一種叫分段生死,一種叫變易生死。六道凡夫兩種生死都有;證阿羅漢以上,分段生死沒有了,但有變易生死。變易生死在凡夫不覺苦,但菩薩對此則是痛苦的。凡夫苦惱多,有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證得阿羅漢、辟支佛,無見思煩惱,但有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大菩薩有無明煩惱,是他的根本煩惱。可知生老病死眾苦惱是九法界都有的。所以諸佛菩薩才發大慈悲心,普渡眾生。下面講度眾生的方法。「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是大乘菩薩修行的綱領,叫六波羅密,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波羅密意為究竟圓滿。佛在一切大乘經里都這樣教導我們。菩薩行從始至終離不開布施。布施為什麼這樣重要?諸位同修應知,凡夫之所以成為凡夫,二乘之所以成為二乘,乃至權教菩薩亦不例外,迷惑顛倒的根本原因就是貪愛。布施是把貪愛舍掉。貪愛害得我們生生世世搞輪迴六道。布施就是放下。小乘把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色香味觸法舍掉了,所以證阿羅漢果、辟支佛果。但是他的無明沒有放下。放下了我執,法執沒有放下,不究竟。權教菩薩,發心學佛,以六度教化一切眾生,但事相沒有放下,還有我相、有我能度所度。要徹底放下,雖然度一切眾生,而「實無眾生得以滅度者」。佛度眾生不著相,沒有知見,心完全清凈平等。可見布施非常重要。修行過程中,哪種煩惱最重,就從此下手。象治病,先治最嚴重的,治好了可以保命,再慢慢治小病。如果對財看得最重,先把財放下;如果色看得最重,那把色先放下;如果名看得最重,就先把名放下。每個人毛病習氣不相同,要知道自己哪種貪心最重,這才能對症下藥,得到利益效果。持戒即守法。佛教戒律、國家的法令規章、世間的風俗習慣,都是法,我們都要遵守。佛法不離世間法,不壞世間法。佛弟子決定遵守國家法規。戒的意思非常廣。佛弟子到任何一個地方,只有遵守當地的法律,風俗習慣,佛法才能普遍弘揚,大家喜歡接受。如果要改變人家的習慣,是沒有道理的,應「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忍辱,中國古德也特別重視。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布施持戒是修福修功德。忍辱是保持功德。沒有忍辱,修了保不住,隨修隨失。佛門有句話:火燒功德林。瞋怒之火能燒功德之林。功德是定慧。有定慧,持戒是功德;無定慧,持戒是福德,不是功德。一發脾氣,定沒有了,沒有功德。定慧很不容易培養。修福德容易,修功德不容易。你想想上次發脾氣是什麼時候,有多少時間沒發脾氣了。這段時間有功德。剛發了脾氣,那功德沒有了。所以惹我們發脾氣的時候要警覺,他看我們功德積累不少了,勸我們趕快燒,趕快燒,你一發脾氣就燒掉了。功德林只有自己能燒。所以千萬不要發脾氣,不要上當,要保全我們的功德。一切不順心的事,修道人看得很平常,二六時中保持心地的清凈,平等。一定要有忍辱的功夫。

       精進是菩薩第一個善根。佛門講善根有兩種:一種是世間法的善根,無貪、無瞋、無痴,無貪嗔痴,世間一切善法從此生。貪嗔痴是一切惡法的根本。這叫三毒煩惱。菩薩當然是做到了無貪嗔痴。但菩薩修道成佛的早晚的不同即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早晚也不同,因為大家精進不一樣。有人非常精進,有的人就差一些。在念佛法門裡常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繼是不斷,就是精進。

       禪定,內不動心為定,外不著相為禪。忍辱是禪定的基礎。不能忍決定不能得定。忍辱是修禪定的預備功夫。從定開智慧。定是清凈心。清凈心起作用才是慧。然後才知人在世間應怎樣過,怎樣與一切眾生相處,這全是智慧。菩薩行就是在處事接人待物的生活中自利利他。自利,成就自己的戒定慧,歷事煉心,在複雜的社會裡練自己的清凈心。禪定不是叫你天天打坐,是不著相不動心。對一切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不分別不執著是定。定慧等持,得大自在。我們要學法藏比丘。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凈空法師{22}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沒有度的眾生,菩薩發心度化他們,即用八萬四千法門,與眾生作增上緣,種善根。得度機緣成熟了,即這一生要成佛了。根未熟,講這個法門他不會接受,還成不了佛。所以「已度之者使成佛」是專講凈土法門,《無量壽經》的。未度有情可講八萬四千法門,種善根。

       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這句話要特別注意,因為許許多多的人顛倒了:修福,拚命供養菩薩。這裡佛教我們,供養真的佛菩薩,有恆河沙那麼多,不如堅固勇猛精進一心念佛求生凈土好。到處供養,精力體力浪費掉了,頭腦亂了。接觸的人多,是非就多,煩惱就多。你普遍的供養,得到的是邪知邪見,增長煩惱,果報一定是六道輪迴,三惡道多,不過還有福報。畜生道中有的也很有福報。外國人養的小貓小狗,福報真大,主人侍候它,它當主人。吃的多是罐頭,還有給它理髮、洗澡,比侍候父母還要周到。主人前世欠它的債,現在它是來討債的。動物死了還有公墓。外國人對小動物非常愛護。也很難得,不容易。餓鬼道也有有福報的,如城隍、土地、馬祖。供養是要修的,但最好用清凈心、大慈悲心、平等心。不要特別認定一個人以修供養,否則是分別、執著,心不清凈,只是修福。

       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

       感得廣大清凈居,殊勝莊嚴無等倫。

       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

       此八句是求成佛,設凈土的大願,是法藏一切諸願的總綱,是四十八願的核心。

       「願當安住三摩地」法藏比丘願自己常常住念佛三昧。清朝彭際清居士,有一本《無量壽經》的會集本,是九種版本之一。他還有一本小書《華嚴念佛三昧論》,文不長,但不可思議,《華嚴》把八十卷的精華提出來,歸納成五條,歸結到念佛求生凈土。這部經流通很少。黃念祖老居士在北京講過一遍《念佛三昧論》,講得非常精彩,他把錄音帶寄給我,非常受人歡迎。「恆放光明照一切」智慧光明普照十方,攝受一切眾生,不舍門宗,不舍一人。佛對每一眾生都挂念著。「感得廣大清凈居」即他以後所建立的西方極樂世界,「殊勝莊嚴無等倫」。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剎土都不能與之相比,特別殊勝。「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阿彌陀佛的本願是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是以度脫六道眾生為主,度脫六道眾生。他的這些願望都兌現了。他的法門簡單容易,穩當快速。只要能老實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了,不必要參究、觀想。中國古德,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上品上生。真正能信受奉行,徹底覺悟的人才肯做,不搞別的。台南鍾景德老居士,今年八十多歲了。他很年輕的時候學佛,參禪、修密,搞了幾十年;前年我在平東見到他。他告訴我,他現在念佛了。他說學那麼多年的禪和密,不得力。想想還是念佛可靠。他現在一天念三萬聲佛號。真是聰明人,能回頭,非常難得。有許多人一生不肯回頭,這個機會當面錯過了,太可惜。不求生西方,可以說決定免不了三惡道,縱然修得很好,來生得人天福報。人天之間,大富大貴是前生修的果報。福享盡了又忘了修行,又造很多罪業,再來生到惡道去了。佛說:「不求西方三世怨」:修福,享福,造業,墮落,干不得。一定要提高警覺。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真正幫助我們,惠以真實之利。確實可以很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與佛同壽量、同神通、同功德。非常稀有難得。

       「常運慈心拔有情」常是講時間。「度盡無邊苦眾生。」無邊指空間。阿彌陀佛宏願是十方三世一切眾生度盡。只要眾生肯接受,他無條件幫助你。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願不願意接受,願意接受,沒有一個不成就成佛的。

       我行決定堅固力,唯佛聖智能證知,

       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

       詞句非常肯定,一絲毫懷疑都沒有。願行是堅固的,除佛之外恐怕沒有人為我作證明。為了度化眾生,必須要示現與眾生同樣的形象。佛要到人間來教化,一定要示現人身,象釋迦牟尼佛一樣。在人間一定要受一些苦難。如示現畜生,一定要受畜生的苦難。他幫助眾生圓成佛道的願心永遠不退。

       阿彌陀佛在中國的應化身在歷史記載的有三位,沒記載的不知有幾人。第一唐善導大師,凈土二祖。第二,永明延壽禪師,凈土六祖;第三,天台國清寺豐乾和尚,做苦工。文殊菩薩是寒山拾得,燒飯。我們不願做,佛菩薩在做。佛菩薩應化世間。身份沒有透露的太多太多了。佛菩薩常在世間,凡夫肉眼不識。

      有願無行是空願:有行無願行亦空。一定要行願相符,才會有成就。願引導行,行跟著願。求生凈土,我在此勸勉同修,一定求上品上生。古人說:取法乎上,僅得乎中。發心求上品上生不能成就還有中品。如果求下品下生,退下來去不成,一定要依經典所說理論、方法認真去做。果然做到了,就和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同心、同願、同志、同行。我想上品上升決定靠得住。本經非常不容易得到。為了堅定修凈土同修的信心,我們把《無量壽經》就種本子印出來。這是希有的因緣。中國佛教多年來,這是第一次。希望這一會聽眾,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看,都到了,沒有遺漏一個。這才叫法會功德圓滿。

推薦閱讀:

學誠法師:皈依之路
延參法師:生活過得怎麼樣
常敏法師:往生決定和信心決定是不能分割的
印順法師

TAG:平等 | 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 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