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漢人皇帝:流落緬甸 慘遭吳三桂殺害的永曆帝

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是朱明王朝的末代皇帝,是當時全國各地以反清復明為目標的各支武裝都奉為正朔的統帥。他的敗亡標誌著滿清掃除了最後一個具有相當實力的朱明遺脈,從某種意義上也標誌著朱明王朝的滅亡,雖然他死後仍然有李定國,鄭成功等武裝堅持抗清,但已經沒有了朱明正朔的指揮,更像是地方割據自雄。1659年初,南明晉王李定國於騰衝附近的磨盤山伏擊清軍,由於臨陣叛徒告密,未能取得全勝,但也給進攻西南的清軍以很大殺傷,清軍不得不退回昆明等地休整,滇西戰線暫時得到穩定。

吳三桂等一面在這段時間裡向清庭催糧催餉催援軍,一面對孤立的明軍部隊剿扶並用,明軍由於前面所說的原因一部分潰敗,大部分則相繼降清。至1660年8月,吳三桂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得到清庭批准後發兵直趨緬甸,同年12月,已兵臨緬都阿瓦城下。緬王大驚,決定交出永曆父子,以免本國捲入明、清之間的交戰。

十二月初二, 一隊緬甸士兵突然來到永曆住地,口稱:「中國有兵來近城,我國發兵由此抵敵,宜速移去。」說完,七手八腳把朱由榔連同座椅抬起就走,另外備轎供太后、皇后乘用,太子朱慈烺和其他隨從一併起行。在緬兵押送下陸行五里即抵河岸,戌時渡河,只聽見對岸兵馬往來,人聲嘈雜,也不知道是誰家兵馬。清軍先鋒噶喇昂邦擔心永曆帝室得知實情可能在渡河時投水自盡,事先安排了不久前降清的鐵騎前營武功伯王會到河邊等候,永曆座船抵岸時,他即上前拜見,自稱奉晉王李定國之命特來迎駕。朱由榔還蒙在鼓裡,對王會慰勞有加。直到王會把永曆一行人送入清軍營中,朱由榔才發覺上當,憤慨不已,斥責王會的叛賣行徑。王會內心有愧,無言而退。

十二月初三,吳三桂往見永曆帝,史料記載:三桂送王及宮眷於公所。王南面坐,達旦。三桂標下舊官相繼入見,或拜,或叩首而返。少頃,三桂進見,初甚倔傲,見王長揖。王問為誰?三桂噤不敢對。再問之。遂伏地不能起。及問之數至,始稱名應。王切責曰:"汝非漢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為漢奸叛國負君若此?汝自問汝之良心安在?"三桂緘口伏地若死人。王卒曰:"今亦已矣,我本北京人,欲還見十二陵而死,爾能任之乎?"對曰:"某能任之。"王令之去,三桂伏不能起,左右扶之出,則色如死灰,汗浹背,自後不復敢見。」我覺得這些記載有些誇張了,以當時的情形,吳三桂要麼不見永曆,要麼見了之後也不至於被一個逃跑皇帝嚇成那樣,吳三桂是什麼人?久經戰陣又反覆無常,怎麼可能被永曆這個懦弱的皇帝嚇得魂飛魄散的樣子。

十二月初九,吳三桂班師,永曆及剩餘的家屬由滿洲兵嚴密看守。 1662年,,康熙元年,,三月十二日,清庭以擒獲永曆詔告天下。同日,永曆與眷屬被押抵昆明。 吳三桂等人認為如果押解赴京獻俘,路途遙遠,恐怕發生意外,建議就地處決,得到清廷核准。

四月二十五日,朱由榔、朱慈烺和國戚王維恭的兒子被處死。據記載,行刑前吳三掛主張拖出去砍頭,滿洲將領不贊成,愛星阿說:「永曆嘗為中國之君,今若斬首,未免太慘,仍當賜以自盡,始為得體」;安南將軍卓羅也說:「一死而已,彼亦曾為君,全其首領可也。」於是,把朱由榔父子和王維恭子抬到門首小廟內,用弓弦勒死。隨即命昆明知縣聶聯甲帶領員役搬運柴薪把三人棺木焚化於北門外。次日,清兵至火化處拾取大骨攜回作證。雲南人民不忘故主,以出城上墳為借口,尋得未燼小骨葬於太華山。南明最後一帝至此煙消雲散。據說,永曆帝在最後一段時光信了基督教,還給遙遠的教皇寫了一封信。呵!!若是大明能不那麼倔強,南明政權內部還能再穩定些,必能像南宋那樣與大清相抗衡。那麼大清就可能無法問鼎中原。後世難說啊!

推薦閱讀:

武漢人氣最高的七家海鮮小館,一桌子才要一張毛爺爺!
野蠻與文明—從一則寓言談起
80%出口歐美 武漢人吃不到正宗潛江小龍蝦
清朝的爵位都有哪些?其中漢人爵位最低、待遇差
孫殿英為何將乾隆爺遺體「五馬分屍」?是報私仇還是為漢人出氣?

TAG:緬甸 | 皇帝 | 漢人 | 吳三桂 | 永曆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