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流行歌的歷史
王英欽◎退休高職教師、大學時代曾任台北民聲廣播電台播音員
在流行歌誕生之前,台灣的唱片是山歌、採茶歌和歌仔戲。1932年(民國21年)台灣產生第一首流行歌曲叫做<桃花泣血記>,顧名思義,那是電影的宣傳歌。叫宣傳歌不叫主題曲,因為當時的電影沒有聲音。是默聲片,也是黑白片。因為沒有聲音,所以戲院要請個口才好的人來講解劇情,此人稱為talkee。
為了招徠觀眾,戲院組織個小樂隊,請人寫歌,然後到各地去演唱、推銷。
<桃花泣血記>是上海聯華影片公司的產品,劇情是一位富家少爺愛上窮人家的女兒,門不當戶不對,父母反對,等這位少爺鬧家庭革命,跑出來見女友的時候,女友已經自殺。當時的電影,大都是挑戰傳統,強調自由戀愛的正當性,而且往往是悲劇收場。
歌詞是按電影內容寫的,共12首,現保存的只有11首。作曲是王雲峰,作詞是詹天馬,兩人都是戲院的talkee。王雲峰曾赴日本東京神保音樂學院深造,但作品不多,最後一首作品是<補破網>。
世上第二首台灣流行歌也是1932年,也是電影的宣傳歌,也是上海的電影,叫<一個紅蛋>。劇情是一個女孩嫁了一個不能人道的丈夫。<不能人道>,當然不會生小孩,所以每當看到鄰居送紅蛋,她就很難過。現代的人不能體會,以前的女人不會生小孩是多麼可憐的事。公婆謾罵、社會唾棄、丈夫不愛,更悲哀的是將來沒有人養老,那豈只是可憐,簡直是悽慘。電影的主題是告訴世人,有些女人不生小孩是丈夫的責任,等於替那些不幸的女人討個公道。<一個紅蛋>的作曲是鄧雨賢,作詞是李臨秋。
從此時開始,台語歌萌芽了,陸續有作品出現,較有名的是:
▲1926年 望春風、月夜愁
▲1934年 雨夜花、春宵吟
▲1935年 農村曲、碎心花、河邊春夢
▲1936年 心酸酸、白牡丹、雙雁影、悲戀的酒杯
▲1937年 桃花鄉、月夜嘆、送出帆
▲1938年 四季紅、心槽槽、心茫茫、港邊惜別、南都夜曲
▲1939年 老長壽、滿面春風、什麼叫做愛
▲1941年 春花望露
這些都是大戰之前的歌,我稍作重點說明。
首先介紹<雨夜花>,作曲鄧雨賢,作詞周添旺。
這首歌好聽又好唱,音域很狹,只有八度。據說此歌原本是兒童歌曲,曲名叫<春天>,不很流行,是周添旺將它換了歌詞之後才傳遍全島。周先生真是功不可沒,沒有周先生這一筆,此優美的旋律恐將失傳。
很多人喜歡這首歌,海外僑胞聚會也常唱此歌,此歌也有英文、日文的譯作,因此很多老外都認識這首歌。
再來介紹<悲戀的酒杯>,作曲姚讚福,作詞陳達儒。
這是一首優美的Tango舞曲,因為好聽,所以改為華語歌<苦酒滿杯>,由謝雷主唱轟動一時。作曲姚讚福是一位傳教士,香港基督書院畢業,除了傳教工作,也在勝利唱片公司擔任作曲。
再來介紹<月夜愁>,作曲鄧雨賢,作詞周添旺。
這首歌很好聽,是Rumba舞曲,音域中等,11度。
第一句歌詞「月色照在三線路」,像高雄火車站前面的中山路,當時就叫「三線路」,三線路在當時是很新鮮的。原因是滿清時代台灣的路很狹,日本人來了之後象徵性地在各大城市開闢幾條寬廣的馬路,中間快車道,兩旁慢車道,總共三線,所以叫三線路。當時三線路的情景和現在全然不同,當時沒有摩托車,沒有自用汽車,只有少數的客運車、貨運車,顯得路寬車稀;很久才有行人走過,很久才有腳踏車經過。在那種情境,透過分隔島的椰子樹,遙望夜空的明月,也是詩情畫意。<月夜愁>真的好聽,因此廣受歡迎,風靡一時,後來填上華語歌詞,就是<情人再見>。
再來介紹<心槽槽>,這首歌原本不受重視,也少有人唱,是電視把它拿來當連續劇的主題曲,才引起大家的注意。此旋律的特色是哀怨而不悲慘,將少女想會情郎而不可得的無奈描寫得恰到好處。裡面有一句歌詞,我非常欣賞:「世間有人有煩惱」。真的,每個人都有煩惱,只是煩惱不同而已。此歌作詞陳達儒,台北萬華人,1917-1992,他的特色是大量生產,我們唱的台語老歌,一半都是他寫的,最有名的作品是白牡丹,雙雁影,心酸酸,農村曲,港邊惜別、安平追想曲。
順便介紹另一位作詞者周添旺,1910-1988,也是台北萬華人,也是多產作家,可以說他和陳達儒包辦了大部份的台語歌曲。周添旺最有名的作品是雨夜花、月夜愁、孤戀花、河邊春夢、異鄉夜月、秋風夜雨。
最後介紹<望春風>,望春風這首歌學問可大了,我知道這首歌不錯,但從來就沒有想到那麼偉大。去年10月聯合報和台北市政府合辦一個活動叫做<歌謠百年台灣>,期間一個月,總共收到22萬張明信片,票選結果,第一名是望春風。<歌謠百年台灣>以1945、1980為界,將台語歌分為三類給讀者票選,票選結果,老歌第一名是望春風,1945以後的第一名是舊情綿綿,1980以後的第一名是酒後的心聲。該活動也辦國語歌的票選,票選結果老歌第一名是何日君再來,1962以後的第一名是小城故事,1980以後的第一名是聽海。
<望春風>可說是雅俗共賞,不但一般聽眾喜愛,內行人也特別重視。留學義大利的聲樂家呂麗莉說:「望春風是我心中排名第一的台語歌謠,是大眾音樂的經典之作,越陳越香。」更偉大的是「歌謠百年台灣」活動開始之前,台北市文化局邀請三十位重要人物,拿三百首歌請他們選出最喜愛的十首歌,叫做「十大百年金曲」。這三十位包括歌星、樂師、作家、議員和記者;這三百首歌是二百首華語歌,一百首台語歌。票選的結果,第一名也是望春風,可見望春風的魅力,真是轟動武林,驚動萬教。難怪馬英九說:「我讀台大的時候,全校同學都唱這首歌,本省人唱,外省人也唱,儼然走台大的校歌。」
順便告訴大家十大百年金曲的其他九首歌,第二名是不了情,第三名是綠島小夜曲,其他依序是思想起、望你早歸、心事誰人知、何日君再來、燒肉粽、祈禱、小城故事。
望春風既然是第一名,那麼我們就有必要介紹作者。作詞是李臨秋,他寫這首歌的時候才25歲,他說作詞的靈感來自西廂記,西廂記有一句:「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所以他就寫「聽見外面有人來,開門甲看覓.…‥」。
作曲鄧雨賢,桃園龍潭人,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台北日新國小教師,畢生熱愛音樂,每月發餉第一件事就是買樂譜。音樂就是他的生命。走路的時候打拍子,吃飯的時候打拍子,隨時隨地尋找韻律,腦海裡經常浮現著音符。早期的台語歌都出自他的手。最有名的四首曲是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合稱「四月望雨」。戰前全台灣的歌迷都知道「鄧雨賢」三個字,這真是客家人的光榮,只可惜英年早逝,只活39歲(1906-1944)。
推薦閱讀:
※台灣:最美風景是人間
※論台海現狀之不可維持|伐柯熱點
※基隆市選舉地理分析(2009年~2016年)
※台名嘴稱台灣被逼成國際孤兒,只能「台獨」,你怎麼看?
※珠海小米之家開業,對珠海來說也不是多麼大的事兒,為什麼珠海市市長都過去捧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