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國民劣根性
作者:林凱
中國並不因有了魯迅就站起來了,也並不因魯迅批判國民劣根性就站不起來……我以為說魯迅批判國民劣根性給中國帶來負面的影響是杞人憂天……
近來有些人對魯迅批評國民劣根性很有看法,這也無可厚非,任何一個東西有人說好,就有人說不好,對事物的不同看法跟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對事物認識的深淺有關。
魯迅一生的著作,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就是魯迅一以貫之批判了國民身上的劣根性,這裡毋庸贅言,凡是讀過魯迅書的人都知道。那麼魯迅批國民劣根性究竟有沒有價值呢?這個判斷首先我們要看中華民族這個大文化系統中都有什麼。我們常說中國有儒家、道家、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等,諸類文化無所不包,不過是以儒家文化為主體,中國的傳統是用儒家文化教化臣民,儒家文化最缺失的是什麼,就是批判精神。這種批判精神不僅儒家文化缺失,其它在中國本土的文化也同樣缺失,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出了魯迅,他以具有批判精神的文化,彌補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不足,豐富了中國文化這一系統,這種彌補是必要的,有著深刻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否則,中國文化永遠站不起來。批判精神往往發生在知識變革或是社會變革的時代,新文化運動正是處在這樣的時代,魯迅是這個時代最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識分子。他最可貴的是意識到和發現了中國人身上不足的地方,看到了中國文化的軟肋,最具說服力的就是阿Q精神。阿Q其實就是在中國傳統文化塑造下的人物形象,這一人物形象我們要是放在大眾生活中,會發現中國人身上基本都有阿Q的精神狀態,魯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想一想,中國人的精神狀態是如此這般,中國的復興之路會走多遠呢?魯迅看到了改造國民性的重要,他才會去批判國民劣根性,這裡面是有邏輯關係的。所以我們在指責魯迅過多地批判國民劣根性的時候,重要的不是魯迅批得過多還是過少,而是要看魯迅批得對還是不對,指出的問題是存在還是不存在。任何文化要想發展,沒有不是在批判中前進的,是揚棄與發揚的關係。中國如此,西方也一樣。一部西方哲學史,就是一部哲學批判史,西方近現代文明的發達,是與西方人那種勇於懷疑,勇於批判,不迷信任何聖言、偉人分不開的。文化如此,社會改革也一樣,鄧小平當年要是沒有對「兩個凡是」的批判,對毛澤東一些錯誤的糾正,就不會有今天的改革開放,也不會有中國的今天。世上對任何事物的繼承都是批判地繼承,一味地繼承,只有被所繼承的東西所束縛。在這一點上,我們無論對待中國或西方的傳統文化都該如是,否則我們談不上是繼承,我們只是在被動接受,我們的思想是被奴役的。我們學習和接受知識,其中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鑒別哪些知識是精華,哪些知識是糟粕,哪些知識是科學,哪些知識是偽科學,其中包括對傳統文化的鑒別。另外還有重要的是我們要領悟我們的先人或是維護傳統,或是反傳統的動機。常言道:舉起歷史的亡靈,都是為了現實的需要。從這一點上要是簡單地說魯迅是為了反傳統而批判傳統文化,孔夫子是為了復辟周禮而扛起周禮的大旗,西方文藝復興是為了恢復傳統的文明而復興,都是對歷史的誤讀、誤解,是讀死書、死讀書,是只見書本不見現實的產物。
在魯迅批判傳統文化的問題上,有些魯迅研究的「專家」認為魯迅就是主張「全盤西化」。這話也有點言過其實,魯迅聽了也未必贊成,因為魯迅身上有許多傳統的東西,所以準確地講,魯迅是批判傳統文化中專制的部分,而並非是對傳統文化推倒重來,這樣簡單地給魯迅下定語,是對魯迅研究的不負責任。我們對前人創造的東西不能一筆抹殺,那是「文革」做法。說這種話的人其實是「文革思維」。「文革思維」不僅保守者有,激進者也有,批判的目的就是打倒,踏上一萬隻腳,永世不得翻身。以為他們的思想最可取,其它的思想都應該排斥,這是對思想的暴力,凡是有思想的人絕不會贊同。
魯迅的研究者應該理性地看待魯迅,魯迅在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的問題上,也有他的歷史局限性。如果一味地把魯迅捧成聖人,恐怕也正是魯迅倒霉的日子。這個世界只有兩個人說得圓滿,一個是西方的神,一個是東方的佛,但魯迅畢竟是人世間的人。
中國現在比以前強大了,並不是現在就一切都好了。實事求是講,現在比以前的問題更多、更複雜。社會資本的再分配,資本下人性的表現,個人意識的張揚,這都是我們過去社會生活中沒有遇到過的問題,這些問題構成新的社會矛盾,是新矛盾、新問題,我們就應該有新辦法,更應該講科學、用科學,按科學規律辦事。這幾年我們國家經濟有所進步,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們打開國門,看到了國外一些好的東西,看到我們一些不好的東西,我們吸收借鑒改正了不好的,吸收了好的,才有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這是事實。在魯迅批判國民劣根性的問題上也一樣,魯迅指出了我們民族身上一些不好的東西,我們是改之還是不改,這就要看我們民族的胸懷,中華文化的胸懷。我以為說魯迅批判國民劣根性給中國帶來負面的影響是杞人憂天。
中國並不因有了魯迅就站起來了,也並不因魯迅批判國民劣根性就站不起來,中國的官員絕大部分是不讀魯迅的。中國的文化界我想也不會因魯迅批判國民劣根性的影響就趴在地上。魯迅同時代許多偉大的學者,像陳寅恪、錢鍾書等,他們並沒有因魯迅的存在而失去他們的光彩,也沒有因為魯迅批判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專制文化就不讀中國古書。我想魯迅同時代的學人是這樣,魯迅以後的學人也會是這樣。
(編輯:邵鈺傑 楊佴旻)
推薦閱讀:
※魯迅說她是舊事物 如今看來她活得最高級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的一個所謂「病句」體現了文豪和凡人的區別
※魯迅與許廣平:此愛綿綿無絕期
※魯迅與狂人與我
※入市炒股之前,先聽聽魯迅給你的十條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