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美國教材的三位中國人

陳洪綬《陶淵明採菊》非常道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頭頭是道OMMENTC在美國教材里,有三位中國人入選。華夏古國文明史上下五千年,有無數的人名留青史或遺臭萬年。李白是被世界公認的十大歷史文化人物,老子、孔子是十大思想家,在美國專門有杜甫研究所,美國專家稱杜甫的詩歌超越了時空,「無有一城無甲兵,男耕女織行復樂」逾越了時光隧道。然而美國選錄入教材的人,絕對超乎我們的智力和想像,那麼他們是誰呢? 阿弋第一位:陶淵明陶淵明入選的理由是:上流生活,出污泥而不染。美國人認為陶淵明不是一個一般的中國農民,他是能接觸士大夫階層的人,在一起飲酒作詩,卻不參與時政。他的作品反映了他簡單的田園生活,甚至把這種生活美化成世外桃源。美國學者想告訴學生,中國魏晉南北朝的時代世風日下,陶淵明與眾不同,保持超脫與自然的生活習性和人的本性追求。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名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代表作品: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最著名的散文是《桃花源記》。第二位:楊玉環楊玉環也就是楊貴妃。入選的理由:浪漫。楊貴妃,本名楊玉環(719年—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生於蜀郡(今四川成都)。楊貴妃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楊玉環入選,大概美國學者是考慮到楊玉環與唐玄宗的愛情故事。楊玉環原是歌妓,被高力士選中送給唐玄宗李隆基的兒子做小妾,唐玄宗將楊玉環送進道觀,三月後再迎回宮。楊玉環進宮先後擠走唐玄宗喜愛的劍器舞美女公孫大娘、謝阿蠻。將遠房哥哥楊釗引薦給唐玄宗做官,後做宰相,妹妹也進宮做了夫人。楊氏排除異己,禍國殃民。安史之亂逃亡中,在馬嵬坡唐玄宗屬下殺了楊國忠(楊釗),逼迫楊玉環自縊。楊玉環與李隆基的愛情畫上了句號。李白為楊玉環作有《清平樂》。李隆基(唐玄宗)為楊玉環作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麴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現在,它仍無愧於音樂舞蹈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此曲在安史之亂後失傳,在南唐時期,李煜和大周后將其大部分補齊,但是金陵城破時,被李煜下令燒毀了。到了南宋年間,姜夔發現商調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這些片斷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第三位:李自成李自成入選的理由:僅靠暴力奪權改變不了舊的為政方式,要引以為戒。李自成(1606年—1645年),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原名鴻基,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稱帝時以李繼遷為太祖。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八年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聲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十一年在潼關戰敗,僅率劉宗敏等十餘人,隱伏商雒叢山中(在豫陝邊區)。次年出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巴西魚腹山(腹一作復)被困,以五十騎突圍,進入河南。其時中原災荒嚴重,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自成部將李岩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散布「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爭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於起義軍領袖犯了勝利時驕傲的錯誤,迫害吳三桂的家屬。逼反吳三桂,滿清貴族入關,聯合進攻農民軍。他迎戰失利,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後,又反叛滿清,繼續抗清鬥爭。美國學者選中李自成是當鏡子,讓學生知道暴力取得的政權是改變不了為政方式的,也就是他們認為的民主、法治才是真理。美國學者的選擇標準通過上述入選美國教材的中國歷史人物陶淵明、楊貴妃、李自成,我們看到了美國學者的一種選擇標準,那就是人的內在的需求和所在。陶淵明的生活方式是自然的,是人人都想,而不去為的生活方式;楊貴妃的浪漫是一種情調,也是人人想要的東西;李自成的失敗,可以提醒政治人物,一個政權僅僅靠暴力是不行的,而是法治和民主。阿弋(授權轉載務必註明來源「 金羊網 -- 新快報 」)
推薦閱讀:

也聊中國汽車史(4)2000
中國男人出軌的十大原因
中國古代盜墓有哪些門派
袁崇煥到底冤不冤?皇太極千里奔襲上演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暗戰-今日頭條
中國青年報評論:中日經濟差距至少有50年

TAG:中國 | 美國 | 中國人 | 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