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語言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用非語言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忘記在什麼地方曾經看到美國語言學家艾伯特·梅瑞賓這樣一個著名的溝通公式了,覺得很好,就記錄在本子上。今天拿出來和大家共勉,溝通效果=7%語言+38%聲調+55%表情。

  可見對孩子影響大的,不是爸爸媽媽說出的話,而是父母隱隱透露出的情緒。爸爸媽媽可能有這樣的經驗,有時自己罵了孩子一句,但是心裡對孩子的行為感到可笑又可氣,這時孩子也不會當真,反而很淘氣地做個鬼臉。而有時自己很生氣,雖然忍住了,但鐵青的臉色還是讓孩子噤若寒蟬,大氣不敢出。溝通中傳遞出的情緒,正是父母的語調、神態和手勢這些非語言溝通要素。

  前幾天和好朋友一起到澳洲度假,朋友的孩子洋洋很聰明,但也很淘氣。洋洋媽媽幾次三番批評還是不管用,終於爆發武力了。洋洋非但不能夠在一頓揍後吸取教訓,反而愈演愈烈。

  楠楠出馬,對洋洋什麼也沒有多說,僅僅是一個眼神,我就把洋洋緊緊抱在懷裡,過了一會洋洋主動對我說:「楠楠姐姐我好多了,我其實很乖的。」我回答:「我知道!」從此每天早上洋洋都會主動跑到我的懷裡,抱上一分鐘,給我一個燦爛的微笑。

  其實,洋洋之所以情緒轉好,是因為在我的懷抱中感受到了溫暖和愛,他知道我是真的在乎他,知道我不會忽視他,小朋友也同樣會注意他。並不是只有苦口婆心地勸說或是溫暖的安慰才能讓孩子感到溫暖,有時簡單的擁抱就能傳達出無盡的愛。父母總是喜歡用語言和孩子交流,卻忽視了非語言交流的巨大作用。那麼爸爸媽媽如何利用非語言方式與孩子溝通呢?

  首先,多嘗試與孩子做「身體接觸」。擁抱孩子、拍拍孩子的肩膀、與孩子擊掌,用這種直接的身體接觸來和孩子溝通,會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

  其次,讓自己的表情豐富些。不僅僅是對孩子板著臉或是微笑,父母可以多練幾種表情來與孩子溝通,比如像孩子一樣做鬼臉。

  再次,沉默也是一種溝通。其實,更多的時候,孩子並不需要父母提供什麼意見或勸慰他,他找到父母,只是為了傾訴。這時,父母的沉默就是與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讓孩子將心中的情緒或疑惑傾訴出來,溝通也就已經完成了。不僅是孩子想傾訴時,父母可以保持沉默;孩子犯錯時,父母也可以沉默應對。有些父母或許覺得:「不責備孩子,他會知道自己錯了嗎?」其實,面對父母的責備,孩子更多的時候是感到鬆了口氣,而父母的沉默更容易讓他產生內疚,進而反省自己的行為。

推薦閱讀:

詩歌語言風格
語言7
基本語言溝通技巧大全(1)
如何看待「知識」一詞含義的歷史變化?
性,男人無處不用的語言

TAG:孩子 | 語言 | 溝通 | 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