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志興:捕風捉影溫哥華

   寫下這樣一個題目,完全是為了說明,這只是浮光掠影式的觀察。

  這次到溫哥華,是我第一次到加拿大這個國家,總共住了兩個晚上,大約四十個小時。因為一個朋友不久前從溫哥華回北京,對我大談溫哥華,主要是說風景美、吃得好、科技新,我禁不住忽悠,說,正好我四月份到美國開會,順便去一趟溫哥華吧。

  說是順便,其實還不容易,從華盛頓到多倫多轉機,再飛到溫哥華,用了七個多小時。

  於是,就有了兩天不一般的感受。評估一下,儘管覺得花了不少時間和錢,還是非常划算的。

  先說說我之前對加拿大的印象吧,感覺加拿大幅員遼闊,風景美麗,人口少,社會福利好,是美國的兄弟,生活在這裡比較寂寞,因為我認識的不少朋友辦完了移民就又回中國了,他們的感想就是「真美真悶」這四個字。

  作為像我這樣的蜻蜓點水似的遊客來說,也許只會感覺到前兩個字。

  一、

  我從華盛頓飛到溫哥華,在多倫多中轉,飛機晚點,到達溫哥華時,已經是下午六點多了。走出機場候機樓時,我對接我的朋友說,這個機場,太不嚴肅認真了!

  為什麼這麼說?這個機場似乎都很隨意,人不多,穿著也隨意,沒看見穿制服的。我惡作劇地想,如果這裡擺上幾攤蔬菜,倒是有幾分像是菜市場。

  不過印象很好,因為本來我就像農民。到了菜市場才像是到了自己的地盤。

  六點多鐘的溫哥華,太陽還挺高,湛藍的天空,緩緩流動的白雲,婆娑的綠樹,艷麗的花朵,就是若干打造精美的零件,拼裝成一個「美」字,在向我證明著朋友對溫哥華的詮釋。

  朋友說,時間還早,我們先到漁人碼頭看看。我知道,很多城市都有漁人碼頭,這裡的會有什麼不同嗎?

  還真的很不同!

  這裡非常靜,靜的似乎帶有幾分莊嚴。一群漁船在岸邊停靠著,一支支桅杆成為一片掉了葉子的樹林,藍天成了它們的葉子。此時的太陽,已經落到了天邊,顏色變成了火紅,給周圍的雲彩鑲上了金紅色的邊。

  陽光透過桅杆森林投在海面上,如同一桶金色和一桶紅色的顏料,潑在海中攪拌一起,波光粼粼地泛著金紅色。遠處,一隻碩大的白天鵝優雅地游過來,似乎是這裡的主人,專門來表示歡迎。不過,這個主人沒有給我們上茶,反而很不客氣地吃著客人送來的食物。接著,又有兩隻鴛鴦相伴著遊了過來,不慌不忙地,如同一對正在散步的情侶。

  真是和諧的景象。

  晚上到一個中餐館吃飯,走在街上,彷彿就是回到了中國,招牌上到處是中國字,周圍的行人大都說著熟悉的鄉音。朋友告訴我,本來,這裡很多招牌只有中文,沒有英文,很多老外感到了不方便,市政府才出面,希望都做成中英文對照的。

漁人碼頭

  我想起了剛才的漁人碼頭。

  溫哥華這個地方,就是延展了的漁人碼頭。原住民和新移民,也在和諧相處著。

  一個多年未見的朋友,從微信上知道我到了溫哥華,跑來和我見面時,說了他作為新移民的感想。他說,到這裡來先要過語言關,他所在的省是加拿大最富的省,不但免費學習英語,每個月還給他補貼1200加元,相當於6000多元人民幣。而新移民來了以後,會安排很多活動,包括參觀省議會,如果省長在,也會出來和新移民們打個招呼。

  我的另一個朋友,是鳳凰衛視的前同事,也趕來見我,說到語言學習,她移民到的城市就是溫哥華,沒有補貼,但是,是不用付學費的,有時,沒有那麼多學生,實際上會有一對一的教課。

  我問他們,當地人和新移民相處的好嗎?他們都給了肯定的答覆。

  但是,相處的好也是互相的。中國的新移民到了溫哥華之後,尊重和遵守當地法律和規定,也得到了原住民的認可。而這一點,對於來自中國的人,還是有點難度的。就拿開車來說,這裡的交通規則是很嚴格的照顧行人的,在轉彎處常常有停車的警告標誌,中國的司機要是看到沒有人,肯定不會停車,而這裡要求不管有沒有人,都要剎住了車,左右觀察以後再開車。我的前同事到這裡來考駕照,連續考了七次才過關,每次都是國內開車的壞毛病拖累了她。她說,考到第五次沒過時,她放聲大哭,連考官都驚呆了。

  看起來,這裡也沒有後門可以走。

布拉德花園

  從布查德花園出來,我們到了一個來自中國深圳的商人家裡做客。

作者朋友在溫哥華的莊園

  這位商人是浙江人,在深圳發展了三十多年,是個成功人士,在溫哥華郊區買了一個三十幾畝地的莊園,非常漂亮。我們走進這個莊園時,驚飛了一群野鴨。朋友正在干木匠活兒,他告訴我們,這個院子,他還有很多規劃,要種果樹,要種菜,還要蓋一個小賓館,希望我下次來,住他家裡。話語里,滿是興奮和自信。

  也許,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當然,新移民在這裡也有很多的不適應,很多在國內小有成就又有不少朋友的人,在這裡語言不通,熟人很少,又不可能很快融入當地的主流社會,還是面臨很多的困難甚至是痛苦。不過,這種病只有一味葯可以治癒,就是時間。

  晚飯後,朋友開車帶我們看溫哥華的市容。我看這樣幾個不字可以概括:不亮、不多、不高。

  市裡不亮,也許人家沒什麼「亮起來」工程,據說,這裡的市政府窮的叮噹響,估計也沒錢在臉上貼金;人不多,晚上九點多鐘,街上的行人真的屈指可數,我和太太常常會叫一聲,我看見了一個,啊,我看到了三個!我開玩笑,應當從中國多多移民過來。不高是指這裡的高樓少,也許是因為地方大,不用像空中發展。我對朋友說,估計這裡的電梯生意不好。也許,這也是當地能源節約的一個優勢,因為,高樓是最浪費能源的。

  老天爺是不公平的,給了加拿大這麼大的地盤,這麼好的自然環境。所以,中國和加拿大的可比性不強,不能照搬這裡的經驗。

  我們能夠常常到這裡來縱情山水,已經是極大享受了。

  二、

  第二天一早,朋友帶我去看布查德花園。他說,沒到過布查德花園,就是沒有到過溫哥華。

加拿大BC省首府

  布查德花園在溫哥華島上,BC省的首府維多利亞市,也在這個島上。

  上島要坐大約不到兩個小時的船。船是碩大無朋的,幾百輛車開進船里,秩序井然。沒有搶道的,沒有加塞的,我坐在朋友的車裡,看著幾百輛車按順序魚貫而入,又按順序魚貫而出,不禁想到,這裡最能體現管理的力量和道德的力量,缺一樣就會亂成一鍋粥。

  這一鍋粥的情形,我是常見的。

  布查德花園是在一個舊礦山的遺址上建起來的。走進這個花園,誰也不會想到,這裡曾經是亂石密布的山地,不知道原來礦山的主人用了多少時間和錢財,才變腐朽為神奇。

  除了人的努力,在這裡又一次體會了老天爺對溫哥華的厚愛。溫潤宜人的氣候也非常適合花的生長,因此,各種花朵爭奇鬥豔。我是不懂花的人,只能認識很少的品種,例如鬱金香。這裡的鬱金香有各種各樣的顏色,紅的、白的、紫的、金黃的,還有紅色鑲了白邊的,白的摻上了紅色的,總之,大自然在這些花朵上恣意揮灑想像力,施展著鬼斧神工。

  這裡,也許有這些物種自身的力量,也許還有園丁們的創造。

  如果把溫哥華比作一座花園,也是到處是奇花異草。因為這裡有生長的自由。

  記得朋友忽悠我到溫哥華時,特別說到了這樣一點,如果說,美國這個移民國家是一個熔爐,所有移民在這裡鍛造出來,都是美國公民,自身的原有特點被一點點打磨掉了。那麼加拿大主張的,是在融入加拿大社會的同時,盡量保持原有的文化。

  餐飲業是一個標誌。

  據朋友說,這裡的中餐、日餐、韓餐等都是非常地道的,沒有過淮成枳。原因是當地政府鼓勵保留原來的民族特色,據說,加拿大和各省政府里還專門有一個部門,負責特色文化的保留和發展。我試過了這裡的中餐,確實要好過隔壁那個世界最強國家的。

  作為佐證,溫哥華機場和街心花園裡,常見的是當地土著的圖騰,一些木製的表情誇張的原始雕刻,也是對當地民族和古老文明的尊重。

  這也是我們應當借鑒的。

  一個政府,能夠鼓勵多元文化的存在,一定是自信的。而這樣的結果,也會推動創新和科技發展。

  因為我的朋友是從事科技工作的,要不是他告訴我,我都不知道,加拿大原來還是一個創新和科技領先的國家,飛機和發動機研發和製造、軟體開發,網上應用軟體,電子商務,人工智慧,生化技術,以及無線通訊技術,都處在世界領先地位。美國的許多技術和先進產品,也是來自加拿大。其實,原來我以為這裡只是一個養老的所在。

  當然,多元文化也許會混入一些糟粕,或者是一些現在認為是糟粕將來還很難評說的東西。例如,這裡的同性婚姻成為了合法,同性不僅可以結婚,有的還會領養孩子,不曉得對於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現在不僅有同性婚姻,居然還出現了中性人的概念,就是非男非女。在一些學校里,男女廁所之外,又有了中性廁所。只要是自己認為自己是中性人,就可以進中性廁所,而且,校方不能把這件事情告訴學生的家長。絕大多數中國新移民是接受不了這種文化的,於是乎,只能選擇給孩子轉學到沒有中性廁所的學校去。

  也許,允許自由生長的花園裡會長出個把毒草來,其實沒什麼了不起,我們走進布查德花園,撲鼻而來的,是沁人心脾的植物香氣,那些毒草,可能只有把鼻子貼近了才能聞到它的氣味。而也許這些毒草也是造物主的一個施捨,是促成植物王國中平衡的一個物種。

作者在加拿大BC省議會大廈前

  在BC省的首府,我們特意去看了省議會大廈,這座一百多年前的建築,依然雄偉的面海而立,而英國女王的銅像在樓前站著,也是沐浴了百年海風了,告訴我們,這裡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

  但是,大廈威風,議員們可不威風,他們的眼裡,就是一個個選民,也就是一張張選票,他們就是要為選民服務的。議員如此,官員也如此,實際上,無論是官員還是議員,收入都不高,但是,他們到真的都是為了信念而做官和做議員的。當然,也許他們原來就很有錢了,也許他們現在還在兼職做一些賺錢的營生,據說,這個省只有少數幾個最高的官員不允許兼職。所以,他們不求財,就是要爭取一個為民眾做事的機會。

  和我們常見的不同的是,這些話,他們是不會掛在嘴上的,也沒有貼在牆上,那麼在哪裡呢?只能在心裡。

  我的那位鳳凰前同事在溫哥華帶著兩個孩子上學,她告訴我,一次,學校老師罷課,孩子幾天沒有上學,政府在時候每個孩子每天補貼了30加幣,作為誤課請家教的費用。政府的周到可見一斑。

  在溫哥華這座城市,窮人和弱勢群體得到了很多關照,朋友告訴我,這裡街頭常見到中年婦女,舉著牌子維持車輛秩序,其實活兒很輕,因為這裡人少車也不多,但是,一小時的薪水有30加幣。這些活兒,政府是派給單親媽媽的,因為她們生活不易。

  如果說,加拿大的地大人稀不好學,那社會管理的經驗還是很值得一學的。

  離開溫哥華前,清晨,我和太太專門到住處旁邊的樹林里散步,再呼吸一點這裡的新鮮空氣。我寫到這裡的時候,似乎新鮮空氣已經不是狹義的了。

  這個樹林,其實是附近原始森林的一個角落,很多非常古老的參天大樹,當然,也有那種死掉的爛成了朽木的半截殘木,空氣異常新鮮,婉轉的鳥鳴在寂靜中格外清脆。我想,這個樹林也是多元的,刺破天空的高大樹木固然重要,那些斷木殘根也是另外一種用處,例如,我們照相,就專門找那些有滄桑感的朽木,不僅僅是漂亮,而且,因為一段朽木也是一段歷史。

  不到兩天的時間,真正的是走馬觀花,捕風捉影。也許,有熟悉溫哥華的朋友讀了這篇文章會嗤之以鼻,覺得太淺,而且錯誤百出。我之所以取這樣一個題目,就是做好了一個註腳。以後有機會再到溫哥華,捕更多的風,捉更多的影吧!

  其實,我也重新解讀了溫哥華這個名字的含義:

  溫,就是很溫潤,這裡的氣候溫和,人也溫和,道德水準比較高;

  哥,就是還有不少哥們兒在這裡,國人不說了,就是當地人,據說也有很多酒風正的;

  華,是說這裡是適合華人生活的地方,無論是餐飲文字還是語言,都有著鄉土痕迹。

  這就是溫哥華。

推薦閱讀:

溫哥華的中文報刊
加拿大城市攻略:溫哥華(Vancouver)
快訊|加拿大BC省省提名項目最新一輪移民邀請出爐!
媽媽,這溫哥華怎麼跟說好的不一樣…(多圖,流量黨慎點!)

TAG:溫哥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