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文化簡介
06-02
易經文化簡介
《易經》指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及周代的《周易》,這三部經卦書統稱為易經。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廣大精微,包羅萬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眾所周知,易的創始人有三聖:伏羲、文王、孔子;易的本體有三易:連山、歸藏、周易;易的表現也有三易:不易、變易、簡易。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內聖外王的重要寶典,是群經之首,是世界三大著名經典之一,自漢武帝始成為整個社會的指導思想。以至發展到宋代的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易經》的宗旨在於闡釋宇宙大自然的陰陽剛柔動靜的變化,變易而不易,複雜而簡易,在變化中生成發展,於反覆中保持統一與和諧。這一剛健中正,無窮無盡,永恒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所在。變易、簡易、不易的宇宙法則及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涵蓋著一切。這些都與人生立身處世原則一致,人以大宇宙的自然法則、精神為準則來確立人類自己行為的規範。探明宇宙大自然的法則規律,就能自強不息,面對各種複雜情況而能知變,應變,適變,以促使人類社會的發展向上,為全人類造福。發展國學文化事業,傳承千年易學智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