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不二參 唐朝老文青

閑來無事,隨手翻開王右丞集,看到了這首詩。

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輞川在終南山裡,王維在那裡呢,有一個別業,現在叫度假別墅吧。王維那時仕途不得志,不在京城裡上班,隱在別業里喝酒賞花寫詩。裴迪是王維的好基友,王維就請他基友一起到別墅里去玩兒吧,看看風景,休閑聊天兒,喝酒寫詩,互相酬唱一番,兩個老文青么!

 

詩寫的很平易,表面並不難懂。但是實際裡面有很多的編碼和符號,有很深的意思在裡面。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首字拈出一個寒,寒山。用寒來形容山,那麼整篇詩歌的氣氛就被這個寒字籠罩,可謂一字千金啊。此句點出寫詩當時的季節了,應該是剛剛開始入秋,故而林木末凋尚有蒼翠之色,溪水半枯還余潺緩之聲。夏天樹木的綠色比較嫩,到秋天了,綠色轉深,故而叫蒼翠,可見王維觀察的非常仔細,估計他在山裡也是呆了很長時間了。像這種都是古詩常用的手法,用眼前風物點出寫詩的時間和地點。

這句寫的很有身份,從容不迫,但又很精鍊到位,把夏末秋初的終南山的風景輕鬆就描繪了出來。

音節也很好聽,秋水日潺緩,潺緩聽起來很舒緩,就把前面詩題中那個閑居的閑字,用聲音了表達出來。這裡就是詩歌和散文的一大區別,詩歌是拿來念的,要能用聲音節奏來來表達情感,這才妙。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柴門呢,並不一定是柴作的門,就是在別墅的門前吧。王維用這個柴呢,不光是為了雅緻,還表示他已經不做官了,是個平民,正在家裡閑居。倚杖柴門外,這又把詩人當時所處地點和身份點了出來。

暮蟬,日暮時之蟬,也兼指蟬入秋後命當不長,臨死哀鳴。用了這個暮字呢,又點出了當天寫詩的時間,是在日暮時分。

季節接近了凄涼的秋天,秋風乍起;時間又接近了更凄涼的日暮時分。秋天日暮,快死的蟬,老者倚杖,都象徵著生命快到了盡頭的凄涼。

古代的儒生,都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王維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所以十分痛苦。

 

這兩句呢,表面上是寫了風景,很休閑、很從容、很淡薄,實際點出了詩的時間地點和詩人的身份。更為潛在的意思,表達的是詩人生命中的痛苦。這裡的寒山秋風柴門暮蟬,不光光是風景,也是一些符號,用這些符號,象徵性的點出了內在的精神和情感。這個也是古詩難讀的地方,你要從這些符號和編碼中讀出內在的意思,這個需要長期的閱讀經驗。但好在這些符號編碼,是古詩中常用的、通用的、公用的,古詩讀多了,自然就能會通;而不像有些西方的象徵派詩人,用的都是一些個人的編碼和符號,那就很難理解了。

詩寫到這裡,實景寫完了,詩人當時狀況和窘境已經寫完了,下面就要宕開去,要玩虛的了,要寫詩人的解脫和心境的轉化了。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渡頭余落日,這句話呢你不要當成實景,當成實景,就淺了。原來渡頭大有講究的,是個典故,也是一個大大的符號。

當年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鼓吹儒家學說,以實踐自己治國思想,誰知沒有一個國君用他。孔子一行在赴楚國途中,前面有一條河流擋路。天快傍晚,孔子師徒卻找不到渡口,無法過河。正當犯愁之際,他們看到不遠處有兩老頭正在低頭鋤地。這兩位老人正是當時隱居在這裡的高士長沮和桀溺。於是,孔子派大弟子子路前去向兩位隱士請教渡口的位置,這就叫問津。

兩位隱士手也不停,反問子路:「那位坐在車上的人是誰?」子路說:「他是我的老師孔丘。」長沮抬起頭問:「是魯國的孔丘嗎?」「是的。」「哦,他不是生而知之嗎?他應該知道渡口在哪裡呀,還來問我們這些種地的人幹嗎?」話說完了,他又低下頭鋤地,再也不理子路了。

 

王維用這個典故來表明,既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於聖人孔子來說,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何況是我一介常人了。所以呢還不如不要管那個修齊治平了,回頭去學習那個隱士去隱居耕田為妙。

所以他馬上接了一句墟里上孤煙。這句化用的是陶淵明的句子: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東晉  陶淵明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依依墟里煙在陶淵明寫的是實際的景色,但是王維呢,把它拿來做了一個符號,就是隱居的符號。

古人呢,仕途順利就要講治國平天下;不順呢,就要隱居、回歸田園,走向道家的生活。到了唐朝,我們這些隱居的士人,又多了一樣新玩意兒,佛教。隱居是道家的老做法,到了王維又開始學佛,所以他自號摩詰,摩詰就是維摩詰。佛經講維摩詰雖然生活和常人一樣,還很有錢,但是心向佛道,是一個大大的菩薩,早已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大法,成了一個解脫的覺者。

這兩句,就講了王維從痛苦中得到了解脫,走上道家隱居的路線,放棄了儒家那一套修齊治平的套路。

這兩句從具體的實的寫景,轉向虛的內心的思想活動。當然你把這兩句當成是寫景,也非常蒼涼闊大非常美。所以好詩他不會幹巴巴的宣講教條理論,好詩總是把抽象的思想寄托在具象之中。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個接輿是指裴迪。用接輿來比裴迪。接輿也是個隱士,佯狂避世,曾迎 孔子之車而歌。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

這個五柳是詩人自比。陶淵明曾在門口種了五株柳樹,自稱五柳先生。

兩個好基友在一起呢喝酒,非常高興,唱起了歌。應該是裴也作了一首詩,詩在唐朝時都可以唱,他就唱了起來。

這兩句看起來用的是接輿和陶淵明五柳的符號,其實是實寫,寫兩人喝酒唱歌寫詩,寫的是詩人從隱居的生活中得到了生活的樂趣,得到了解脫。

所以很妙,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看起來是實寫,其實是虛寫;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看起來都寫的是古人是虛寫,其實那是寫實景。因為前面都沒有寫到裴迪呀,所以在最後他點出來,這樣閑居贈裴秀才迪的題目才有了落實之處。

古人從小就受儒家的教育,那些修齊治平的思想已經深深的進入在了骨髓之中。但是儒家的幸福,必須依靠外界的環境,因為儒家總是靠在人與人的關係之中得到滿足。但是呢,命運無常,天意難知,失落沮喪總是難免的。在這種情況下,儒士只好找到了道家和佛家,道家和佛家講的是個人在煩惱中的解脫,以求得心靈的平和和寧靜。

這個就是所謂的儒道互補。但是實際情況如何呢?佛家道家思想作為儒家思想的解毒劑,有時並不是完全的靈驗。一句狂歌五柳前,道出了其中的糾結。如果你真正得到了道家的逍遙、佛家的涅槃,還有必要狂歌嗎?

感謝觀賞


推薦閱讀:

八首關於細雨的古詩詞精選,一場雨一場情,細雨紛紛,人間有情!
少兒必背古詩100首
讀古詩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說說古詩文里的「汪星人」
【萬能公式】古詩詞鑒賞八大模式的滿分答題公式,以後考試逆襲就靠它了~

TAG:古詩 | 文青 | 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