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帝王傳奇(6)亂世爭雄開創基業—— 西漢高祖劉邦

 中國歷代帝王傳奇(6) 

亂世爭雄開創基業—— 西漢高祖劉邦西漢高祖劉邦,生於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於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豐邑人(現在江蘇豐縣),字季,有的說小名劉季。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農民戰爭中因為被項羽立為漢王,所以在戰勝項羽建國時,國號定為「漢」,因為定都長安,為了和後來劉秀建都洛陽的「漢」區別,歷史上稱為「西漢」。

            漢高祖劉邦,生於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於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豐邑人(現在江蘇豐縣),字季,有的說小名劉季。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農民戰爭中因為被項羽立為漢王,所以在戰勝項羽建國時,國號定為「漢」,因為定都長安,後人為了區別於劉秀建都洛陽的後漢,史書上稱為「西漢」或「前漢」。

劉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歡讀書,但對人很寬容。他不喜歡下地勞動,所以常被父親訓斥為「無賴」。劉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陽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隊人馬出巡,遠遠看去,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面,他羨慕得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

沛公起兵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率領起義軍攻佔了陳(現在河南淮陽)以後,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和秦朝公開對立。這時,沛縣的縣令也想響應來繼續掌握沛縣的政權,蕭何和曹參當時都是縣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們勸縣令將本縣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來,一來可以增加力量,二來也可以杜絕後患。縣令覺得有理,便讓劉邦的妹夫樊噲去把劉邦找回來,劉邦便帶人往回趕。這邊的縣令卻又後悔了,害怕劉邦回來不好控制,弄不好還會被劉邦所殺,等於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將城門關閉,還準備捉拿蕭何和曹參。蕭何和曹參聞訊趕忙逃到了城外,劉邦將信射進城中,鼓動城中的百姓起來殺掉出爾反爾的縣令,大家一起保衛家鄉。百姓對平時就不太體恤他們的縣令很不滿,殺了縣令後開城門迎進劉邦,又推舉他為沛公,領導大家起事。劉邦便順從民意,設祭壇,自稱赤帝的兒子,領導民眾舉起了反秦大旗。這一年已經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劉邦也有四十八歲了。秦末農民戰爭中還有一支強大的力量,這就是原來楚國貴族的後代項羽和叔叔項梁,他們在吳中(現在江蘇的吳縣)起兵,兵力很快達到了近萬人。在項梁死後,項羽決定和劉邦一起西進關中。

開始時,劉邦也不太順利,但經過幾次戰役,劉邦步步西進,最後終於兵臨城下,到達了咸陽東邊不遠處的灞上(現在西安東),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只得獻城投降,將玉璽親手交給了劉邦,秦王朝至此滅亡。

立足關中

劉邦很得意地進入了咸陽城,並以「關中王」自居。看著富麗堂皇的宮殿,劉邦有些留戀起來,準備就此住下,享受享受。妹夫樊噲勸他注意天下還沒有平定,別忘了秦的前車之鑒。劉邦根本聽不進去,直到張良親自來勸,他這才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劉邦將軍隊撤退到了灞上。

劉邦到達灞上之後,便召集當地的名士,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廢除,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項羽在打敗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後,也領兵直奔關中而來。范曾勸他趁機除掉劉邦這個對手,項羽就下令準備,要在第二天進攻。這時的劉邦在兵力上無法和強大的項羽相抗衡,他只有十萬軍隊,不可能戰勝項羽的四十萬精兵。最後是項羽的叔叔項伯「救」了劉邦:項伯和劉邦的謀士張良很要好,見項羽要進攻了,便連夜潛入營中找到張良,讓他趕緊走,以免被殺。張良卻說不能丟下劉邦,就將消息透露給了劉邦。驚慌之下,劉邦趕忙向張良要計策,張良讓劉邦趕緊去見項伯,說明自己沒有野心和項羽爭奪王位。

劉邦依計約到項伯,說明自己並無稱王野心,並於項伯約成兒女親家。項伯當天夜裡就返回了軍營,他對項羽說:「因為沛公先行進入關中,為我們掃除了入關的障礙,我們這才能順利地通過函谷關,沛公是有功勞的人,我們不應該猜疑他,應該真誠相待。」項羽聽了,便決定不再進攻劉邦。

第二天,劉邦來到了項羽的軍營,只帶了樊噲、張良和一百名精銳親兵。到了項羽的大帳鴻門,當面向迎接他的項羽賠禮道歉。項羽請劉邦入內赴宴,在酒宴上,雙方你來我往,項羽明裡暗裡殺機不斷。項莊在席間借舞劍為名,想趁機刺殺劉邦,沒有成功。這就是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由來。後來劉邦借故離開,回到了大營。

鴻門宴之後,項羽便領兵西進,分封各路將軍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中共四十一縣,國都為南鄭(現在的陝西南鄭)。項羽自己稱為西楚霸王,掌握軍隊最高統帥權,被尊為義帝。

此時劉邦暫時還無法和項羽抗衡,只能坐待時機。為了消除項羽對他的猜疑,也為了斷絕其他王侯從漢中襲擊,張良建議劉邦將通向漢中的棧道燒毀了。

楚漢戰爭

在公元前206年,即漢王元年的五月,劉邦讓蕭何任丞相,負責管理後方巴蜀地區,他親自和韓信領兵從陳倉(現在陝西寶雞東)偷渡,迅速佔領了關中全部,至此,著名的楚漢戰爭正式爆發。

楚漢戰爭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劉邦處於下風,屢次被項羽殺得大敗而歸。後來,劉邦離間了項羽和范曾,逐漸佔據上風,最後將項羽徹底打敗。

楚漢雙方又對陣了十個多月,因為有關中和蜀地的支援,劉邦逐漸佔了上風,而項羽則兵源缺乏,糧草不足,難以和漢軍抗衡。在侯公的撮合下,項羽和劉邦定下了停戰協定:楚漢以鴻溝(現在河南滎陽、中牟和開封一線)為分界線,東西分治。協定達成之後,項羽將戰爭中擒獲的劉邦的父親和妻子送還。

項羽領兵東返,劉邦也打算領兵回關中。張良和陳平則極力勸說劉邦趁機滅掉項羽,因為這時項羽兵不精糧不足,萬一他回到彭城,等於是縱虎歸山。劉邦聽了趕緊命令追擊。同時派人命韓信和彭越火速集結,合擊項羽。

在公元前202年的十月,劉邦追上了項羽,但到了固陵(現在河南太康西)時,韓信和彭越的軍隊還沒有到達。項羽向漢軍猛烈反擊,將漢軍擊潰。劉邦只得堅守不出,並馬上派人許諾韓信和彭越,在擊敗項羽後立即封他們為齊王和梁王,於是韓信和彭越立即進兵。同時,楚的大司馬周殷也被劉邦派人勸降,淮南王英布領兵也趕來會師。漢軍會合各路援軍共三十萬,和項羽決戰垓下。夜裡,圍困項羽的漢軍唱起了楚國蒼涼的歌,使項羽以為漢軍已佔有全部楚地。走投無路的項羽在大帳中和心愛的虞姬飲酒,乘著酒力慷慨而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當著項羽的面含淚自刎,項羽擦去眼淚,躍馬率領八百騎兵趁夜突圍,在渡過淮河後,身邊只剩下了一百人,向東撤退,在東城(現在安徽定遠東南)被灌嬰的騎兵追上,項羽隨從只有二十八人了,和漢軍激戰三次,殺傷幾百漢軍後,項羽最後橫劍自刎。

稱帝建漢

在公元前202年的正月,劉邦兌現了先前的諾言,封韓信為楚王,彭越為越王。受封的韓信和彭越聯合原來的燕王臧荼、趙王張敖以及長沙王吳芮共同上書劉邦,請他即位稱帝。劉邦開始假意推辭,韓信他們說:「大王雖然出身貧寒,但能率領眾人掃滅暴秦,誅殺不義,安定天下,功勞超過諸王,您稱帝是眾望所歸。」劉邦順水推舟地說:「既然你們大家都這樣看,覺得有利於天下吏民,那就按你們說的辦吧。」

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登極大典,定國號為漢。即位的同年五月,劉邦在洛陽的南宮開慶功宴,宴席上,他總結了自己取勝的原因:「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至於項羽,他只有范曾一個人可用,但又對他猜疑,這是他最後失敗的原因。」劉邦的總結確實說對了,戰爭的勝敗,人的因素總是最重要的。

後來,劉邦遷都長安是因為一個叫婁敬的士卒的提醒,婁敬從山東趕來見劉邦,說劉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樣,所以不應該像周朝那樣以洛陽為都城,應該到關中定都,這樣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險地,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張良同意婁敬的建議,他說關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國」,退可守,攻可出。劉邦聽了表示同意,於是很快將都城遷到了長安。

鞏固皇權的措施

劉邦雖然做了皇帝,但他不敢掉以輕心。他在享受的同時對鞏固皇權也採取了措施。

第一個讓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異姓王。他們都有兵將,有的還有三心二意。第二個問題就是將領為功勞大小和賞賜的多少爭鬥不止,如果安撫不當,就會投奔那些異姓王作亂。還有原先六國的後代也不能掉以輕心。在中央,丞相的權力對他這個皇帝也構成了威脅。劉邦從做了皇帝,到最後病死,中間有八年時間,基本上都用在了解決這些讓他不放心的問題。

他先收拾的是韓信。在公元前201年,即高祖六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問怎麼辦,大家說發兵討伐。但陳平卻反對,他說楚國兵精糧足,韓信又善於用兵,發兵很難取勝。他建議劉邦以巡遊雲夢為借口,讓各諸侯王都到陳縣(現在河南淮陽),到那時韓信一定會來,然後再抓他問罪。劉邦依計行事,果然將韓信抓住了。韓信聽到對他的指控,大聲喊冤:「古人說的果然不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現在天下已經平定,我這樣的人也早就該烹殺了。」劉邦將韓信押到了洛陽,但又沒有明確的證據,便釋放了他,但降成了淮陰侯。這使韓信懷恨在心。

第二年,韓信謀劃讓陳在外地反叛,使劉邦親自前去平叛,然後自己在都城襲擊太子和呂后。但事情敗露。呂后採用了蕭何的主意,將韓信誘騙入宮抓捕,最後在長樂宮斬首,留下一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成語。

除了韓信,其他諸侯王如彭越等人也被消滅,只剩下了長沙王吳芮。

對於其他將領,劉邦也頗費心機。開始,劉邦先是分封了蕭何等二十餘人官職,但眾將領因為互不服氣,爭功不止,劉邦就沒有封官。一次,在洛陽南宮,劉邦看見眾將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說什麼,問身邊的張良怎麼回事,張良說他們在謀反。劉邦問為什麼,張良說怕他以後不會封他們高官。劉邦又問怎麼辦,張良就問他最恨的人是誰,劉邦說是雍齒,因為他雖然功勞多,但太張狂,自己曾經想將他殺掉。張良聽了就讓他封雍齒為侯,這樣,大家就覺得被劉邦記恨的雍齒都能受封,他們就更不用著急了。於是,劉邦大擺慶功宴,封雍齒為什方侯,還當場命丞相和御史抓緊時間草擬論功行賞分封的名單。張良的計策果然奏效,眾將的心都安定了。

對於六國的後裔,劉邦則將他們和地方的名門望族共十幾萬人全部遷到關中居住,置於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後顧之憂。

對於丞相的權力過大,劉邦也採取了措施。在劉邦平定了英布叛亂回到長安後,蕭何提議把上林苑開放,讓百姓去耕種,因為上林苑基本上已經荒蕪,並不是養獸供皇帝狩獵的地方。劉邦一聽就惱了,硬說蕭何拿了商人的賄賂,所以才替他們說話,借百姓之名為商人牟利,劉邦將蕭何關進了監獄。幾天後,有大臣問丞相犯了什麼罪,劉邦卻為自己狡辯說:「原先李斯做秦國的丞相,凡是功勞都歸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擔。但現在丞相蕭何卻接受了商人的賄賂,替他們求我開放上林苑,收買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通過打擊元老功臣蕭何,劉邦在削弱相權的同時將皇帝的權力提高了。

箭傷致死

為了皇權的鞏固,劉邦費盡心機。本來他年齡就大,在平定英布叛亂時又中了箭傷,到了長安病情加重。呂后找來名醫,劉邦問他病情,醫生說能治,劉邦一聽口氣,就知道不會好了,氣得大罵醫生:「我原來只是一個百姓,手提三尺劍得到天下,此乃天命。現在天要我死,就是神醫扁鵲來了也沒有用!」說完賞賜給醫生五十金打發他走了。呂后看著彌留中的劉邦,問他死後人事的安排:「 蕭相國死後,由誰來接替呢?」劉邦說曹參。呂后問曹參之後是誰,劉邦說:「 王陵可以在曹參之後接任,但王陵智謀不足,可以由陳平輔佐。陳平雖然有智謀,但不能決斷大事。周勃雖然不擅言談,但為人忠厚,日後安定劉氏江山為國立功的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呂后又追問以後怎麼辦,劉邦有氣無力地說: 「以後的事你不會知道了。」

劉邦死於公元前195年,即高祖十二年的四月二十五日。死時六十二歲(虛歲),葬於長陵,謚號為高皇帝,廟號是高祖。一般都稱為漢高祖劉邦。他開創的漢朝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響下的文化制度。在南北朝時期,印度佛教的傳入,對儒家文化又產生了影響,了解漢朝的政治和文化制度,有助於我們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

統治功績劉邦消滅了項羽後,統一了中國,建立漢王朝,奠定了我們「漢」的稱謂,可謂是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統一中國 建立漢朝 

秦末農民起義

高帝出身農家,早年當過亭長,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曾在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服徭役。秦末,為沛縣泗水亭長。送本縣刑徒往驪山(今臨潼東南),因途中一些刑徒陸續逃亡,就釋放其餘刑徒,自匿於芒、碭山澤間(今河南永城東北)。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吳廣起義反秦。是年九月,受蕭何、曹參等擁戴,聚眾沛縣反秦,稱沛公,聚兵3000人。第二年四月,投項梁,屢與項羽協同作戰。項梁死,劉邦被封為武安侯、碭郡長。後九月,奉令收集陳勝、項梁散卒西向攻秦。僅率數千人自碭郡出發,轉戰半年,兵始逾萬。三年七月,克宛城(今南陽)。自此攻撫兼施,順利挺進至灞上(今西安東南)。漢王元年(前206)十月入咸陽,滅秦(見秦末農民戰爭)。當項羽率領起義軍和秦軍主力決戰巨鹿時,劉邦受楚懷王(熊心)的派遣,帶領所部向關中挺進。他迫降宛城,攻佔武關,於公元前206年十月進抵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分兵把關,欲為關中王。因此受到人民的歡迎。

楚漢戰爭

項羽擊潰秦軍主力後,也引兵入關。 聽說劉邦已平定關中,伐滅秦朝,項羽大怒,進駐鴻門,欲攻劉邦。十二月,見項羽擁40萬大軍入關,慮及實力懸殊,乃委曲求全,聽從張良的意見,親至鴻門(今臨潼東北)謝過,項羽謀士范增策劃在宴會上刺殺劉邦未成,此是謂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此後,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但當時的漢中地荒位偏,人稀物罕,項羽又不準劉邦離開,想以此困死劉邦。因為漢中非大軍久居之地,漢軍人人軍心渙散,見此情況的劉邦與謀士張良商議,遂決定「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返回中原的戰勢當中去。八月,回兵復取關中。二年三月,進至洛陽(今河南洛陽東),聲討項羽殺害楚懷王之罪,正式發動楚漢戰爭。四月,大敗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其後,親率主力扼守戰略要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成皋(今滎陽西北),與項羽抗爭兩年余,最終迫使項羽訂鴻溝之盟。後又從張良的「敵疲我打」戰略方針,五年十二月,圍殲楚軍於垓下(今河南鹿邑東,一說安徽靈璧東南),統一天下。二月即皇帝位於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氾水北,建立漢朝。

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劉邦好酒及色,好結交天下豪傑,放蕩不羈,被父親稱為遊手好閒的「無賴」。但當秦末大亂之際,劉邦奮起草莽,提三尺劍取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起於社會下層的皇帝,徹底打破了以往的貴族世襲格局。千古一夢的秦帝國為他所滅;驍勇無敵的西楚霸王項羽最終亦敗在他的手裡;韓信、彭越、英布等一代英傑,先是為其驅使,效命戰場,功成之後,又先後兔死狗烹。

曾與諸將論楚漢戰爭得失,認為自己之所以獲勝,主要在於重用張良、韓信、蕭何。為帝七載,屢次親征,陸續平定燕王臧荼、楚將利幾、韓王信、陽夏侯陳豨、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等反叛,並剿滅韓信、彭越兩大功臣。以和親之策結好匈奴,對南越割據政權實行安撫,重視農耕,休兵養民,使社會趨向安定、發展。

曾作《大風歌》,乃千古絕唱:「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詩人。統一中國後,成功地馬下治理天下。 馬下治理天下        漢高祖劉邦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卓越的軍事統帥,劉邦推翻暴秦、消滅項楚、蕩平群雄、統一中國、削平諸侯叛亂、加強中央集權,顯示了劉邦的卓著武功。同時劉邦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詩人。劉邦統一中國後,成功地馬下治理天下,劉邦在位八年間,文治政績斐然。

統一中國建立漢朝之後,劉邦以文治理天下,徵用儒生,詔令天下,廣泛求賢。

在政治上,劉邦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和郡縣制,同時廢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刑法。劉邦攻入咸陽之時,便立即廢除秦朝的苛法。與民約法三章,封存府庫,對百姓秋毫無犯,深得民心。在平定天下後,劉邦命蕭何參照秦朝法律「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即「漢律九章」。劉邦重用叔孫通整理朝綱,叔孫通制定了一套適合當時形勢需要的政治禮儀制度,撰寫了《漢儀十二篇》、《漢禮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儀法法令方面的專著,為漢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也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在法律思想上,以儒家思想為主,以法家思想為輔,取消秦朝「嚴刑峻罰」的做法,廢除連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輔」。即以教化為主,刑罰為輔,達到寬柔相濟,嚴松相當的統治效果。

在經濟上,劉邦廢除秦朝苛法、豁免其徭役減輕人民的負擔,如減輕田租,什五稅一,「與民休息」 ,釋放奴婢,凡民以飢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解放生產力,「兵皆罷歸家」 「以功勞行田宅」讓士兵複員歸家,給予他們土地及住宅,使他們從事生產勞作,迅速恢復提高國民經濟。同時鼓勵生育,擴大勞動力。同時大力發展農業,抑制打擊唯利是圖的商人及殘餘的奴隸主階級。劉邦還接受婁敬的強幹弱枝的建議,把關東六國的強宗大族和豪傑名家10餘萬口遷徙到關中定居。劉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國家得以鞏固。

在發展文化事業方面,劉邦建立規模宏大的「國家圖書館」天祿閣、石渠閣等。「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

劉邦採取的寬鬆無為的政策,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中華,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可以說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形成、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絕定性的貢獻。

到高祖劉邦末年時,經濟已經明顯好轉,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復興兵。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傑出政治家,是真正統一中國的人,可以說他是漢始皇,創造漢民族的人。他在漢初制訂的英明國政,不僅使保受戰亂的中國得以休養生息,還開創了以後「文景之治」的富裕與奠定了漢武反擊匈奴的堅實基礎……

劉邦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他的政治制度和對後世的安排使大漢延續了長達400餘年的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統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體制和經濟制度為後世統治者所沿用劉邦開創的大漢帝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令後世國人景仰與懷念,他本身也另後世眾多的人所懷念歌頌…… 

劉邦建漢以後,吸收秦朝獨靠郡縣制的弊端,恢復分封制,導致後來的七國之亂,面臨北方匈奴的嚴重威脅,不集權隨時都有覆國的危險。劉邦的分封制

劉邦等認為秦朝採用法家思想是招致其滅亡的根本原因,因而採用「道家無為」思想,輕徭薄賦,休養生息。劉邦還認為秦沒有採取分封而實行集權也是其滅亡的原因,故恢復分封制。

導致後來的七國之亂. 雖然傳統專制是由秦代創立的,最終確立者乃是漢武帝,中間還經過高祖到景帝的反覆,這是重新解讀中國歷史的一個大關節.劉邦建漢以後,吸收秦朝獨靠郡縣制的弊端,恢復分封制,到武帝削藩,再一次確立了郡縣制的壟斷地位,從此以郡縣製為基礎的君主專制在中國成為牢不可破的統治形式.為什麼會這樣?難道僅僅因為秦皇漢武喜歡獨裁嗎?其實不然!最主要的原因乃是面臨北方匈奴的嚴重威脅,不集權隨時都有覆國的危險.武帝削藩時提出的"尊王攘夷"論不是明確透露了此中秘密嗎?很明白,削藩-集權-專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對付來自北方的外患.而且,由於北方民族的戰爭能力過於強大,使得漢民族政府即使集權,窮全國之力也不足以長期應付,最終造成國困民疲而王朝傾覆.秦是如此,漢是如此,唐宋明皆如此.所以我說外患導致專制以及專制王朝的惡性循環是傳統中國歷史的真相.這一認識顛覆了近代以來對傳統歷史的認識主流,只有一兩個高人曾認識及此,一個是陳寅恪,一個是費孝通,而且前者極隱晦,後者極偶然.一百多年來社會主流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並非缺乏足夠的聰明,而是社會原因使然。 

 

 劉邦與紫氣岩

《史記.高祖本紀》載:「秦始皇帝常日:『東南有天子氣,於是東遊以厭(通壓)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日:『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

芒碭山上經常有紫氣升騰,秦始皇感到很恐惶,為保住大秦朝萬世基業,他決定去芒碭山鎮壓「天子之氣」。於是帶領丞相李斯及朝中大臣浩浩蕩蕩從咸陽出發前往芒碭山。只見芒碭山前有深20米,長800餘米的斷崖,岩石呈紫紅色,上面紫氣環繞,一會兒化作五彩祥雲圍繞芒碭山盤旋。秦始皇日:「此乃天子氣也!」於是問丞相李斯如何鎮壓。李斯道:「吾皇可用青石鎮之。」乃命人找來青石,由秦始皇在青石上刻上16個篆字:「吾大秦皇帝已登天子之位,紫氣可息矣。」把青石立畢,秦始皇及隨行百官對青石拜了三拜,紫氣消失了。

劉邦斬蛇起義後,逃到芒碭山隱藏起來,看到紫氣岩前立有一塊石碑,十分氣憤,來到青石碑前,猛喝一下把青石碑推倒在地,頓時,岩前又有了紫氣升騰。

秦朝官兵到處捉拿劉邦,劉邦躲在山洞中也不敢回家。沛縣縣令下令把呂雉母子押在大牢,蕭何從中周旋,放了呂雉母子去尋找劉邦。

呂雉帶著孩子在崎嶇的山路上而行,她忽然發現芒碭山上騰起一朵五色祥雲,祥雲如車蓋,又如雲霓忽而消失。呂雉快步前走,發現那朵五色祥雲再一次升騰,出現在前面。呂雉飛奔過去,發現有一山洞。呂雉順著洞口往裡一看,終於找到了劉邦。劉邦見到呂雉說:「你是如何找到這裡來的?」呂雉道:「你無論走到哪裡,上空總有五彩雲氣,如同車蓋,自然一找一個準。」劉邦和呂雉在芒碭山呆了幾天後又返回沛縣,殺了縣令,被擁立為沛公。

 鴻門宴

劉邦很得意地進入了咸陽城,並以「關中王」自居。看著富麗堂皇的宮殿,劉邦有些留戀起來,準備就此住下,享受享受。妹夫樊噲勸他注意天下還沒有平定,別忘了秦的前車之鑒。劉邦根本聽不進去,直到張良親自來勸,他這才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劉邦將軍隊撤退到了灞上。

劉邦到達灞上之後,便召集當地的名士,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廢除,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項羽在打敗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後,也領兵直奔關中而來,爭奪做天下王的資格。等到了函谷關,見劉邦不但已經平定了關中,而且還派兵把守函谷關,不由得大怒,立即命令英布領兵攻下了函谷關,然後領兵四十萬直奔咸陽,駐紮在了戲下(現在的陝西臨潼東北的戲水西岸)。劉邦的屬下曹無傷對劉邦很不滿,為了得到更大的官職,他暗地裡派人向項羽挑撥說:「沛公劉邦想在關中做王,然後讓子嬰做宰相,自己將秦的財物都納入私囊。」項羽聽了不禁火冒三丈,范曾也勸他趁機除掉劉邦這個對手。項羽就下令準備,要在第二天進攻。這時的劉邦在兵力上無法和強大的項羽相抗衡,他只有十萬軍隊,不可能戰勝項羽的四十萬精兵。最後是項羽 的叔叔項伯「救」了劉邦:項伯和劉邦的謀士張良很要好,見項羽要進攻了,便連夜潛入營中找到張良,讓他趕緊走,以免被殺。張良卻說不能丟下劉邦,就將消息透露給了劉邦。驚慌之下,劉邦趕忙向張良要計策,張良讓劉邦趕緊去見項伯,說明自己沒有野心和項羽爭奪王位。

於是,劉邦設盛宴招待項伯,還和他約定為親家。他對項伯說:「我自從入關之後,沒有敢佔有絲毫財物,將吏民進行登記造冊,把府庫封存起來,就是等著將軍來的。我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關,並不是阻止將軍你們入關,而是更好地守好關中地區,也防止強盜入侵。我和將士們日夜都盼望將軍你們能早點來,怎麼會有造反之心呢?請您回去務必向項羽將軍說明此事,消除誤會。」項伯滿口答應,然後對劉邦說:「將軍你明天一定要到我們的營帳親自向項羽說明情況,當面賠禮才能得到項羽的原諒。」劉邦聽了也答應了。

項伯當天夜裡就返回了軍營,他對項羽說:「因為沛公先行進入關中,為我們掃除了入關的障礙,我們這才能順利地通過函谷關,沛公是有功勞的人,我們不應該猜疑他,應該真誠相待。」項羽聽了,便決定不再進攻劉邦。

第二天,劉邦如約來到了項羽的軍營,只帶了樊噲、張良和一百名精銳親兵。到了項羽的大帳鴻門,當面向迎接他的 項羽賠禮道歉。項羽請劉邦入內赴宴,在酒宴上,雙方你來我往,項羽明裡暗裡殺機不斷。項莊在席間借舞劍為名,想趁機刺殺劉邦,沒有成功。這就是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由來。後來劉邦借故離開,回到了大營。

鴻門宴之後,項羽便領兵西進,在咸陽城大肆屠殺,秦王子嬰也被殺死,秦的宮殿阿房宮被項羽放火焚燒。火燒阿房宮後,項羽分封各路將軍為王,共封了十九個諸侯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中共四十一縣,國都為南鄭(現在的陝西南鄭)。項羽自己為西楚霸王,掌握軍隊最高統帥權,楚王被尊為義帝。

分封完後,項羽讓大家到各自的諸侯國去就職,劉邦也只好到南鄭去。項羽只分給了劉邦三萬軍隊,後來又有一些人追隨他到了南鄭,但總兵力也不足十萬,劉邦暫時還無法和項羽抗衡,只能坐待時機。為了消除項羽對他的猜疑,也為了斷絕其他王侯從漢中襲擊,張良建議劉邦將通向漢中的棧道燒毀了。

白吃白喝娶呂后

        劉邦的妻子是呂公的女兒呂氏,呂公本來不住在沛縣,後來和家鄉的人結下冤讎,便和家人來到了沛縣,因為沛縣當時的縣令和他是好友。在剛剛到沛縣時,很多人便聽說了他和縣令的關係,於是,人們便來上門拜訪,拉拉關係,套套近乎。劉邦聽說了也去湊熱鬧,當時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縣擔任縣主簿的蕭何,他宣布了一條規定:凡是賀禮錢不到一千錢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劉邦根本不管這些,雖然他沒有帶一個錢去,他卻對負責傳信的人說:「我出賀錢一萬!」

呂公聽說了,趕忙出來親自迎接他。一見劉邦器宇軒昂,與眾不同,就非常喜歡,請入上席就坐。這次劉邦不但白吃一頓飯,酒足飯飽之後,呂公又將他盛情留下,提出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妻。劉邦巴不得成這門親事,徵得父母同意之後,便和呂氏結了婚,這就是以後歷史上有名的呂后。漢惠帝就是她和劉邦的兒子,還有一個孩子就是魯元公主。

 劉邦斬蛇

劉邦,秦末沛縣豐邑人。早年任沛縣泗水亭長時奉命押送一批勞工去驪山為秦始皇修築陵墓,途中許多勞工趁機脫逃。劉邦暗想即使到達驪山,勞工也都逃光了,無法交差。於是在芒碭山澤前休息進食,晚上釋放所有的勞工說:「你們各自逃生去吧!我從此也逃亡去了。」勞工中有十幾位壯士見劉邦寬宏大度,豪爽義氣,便願意追隨他。

晚上,劉邦喝了不少酒,乘著酒興繼續趕路。月色蒼茫,小徑蜿蜒。在逃往芒碭山澤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驚叫一聲,忙回頭向劉邦報告:「前面有一大蛇擋道,請繞道而行吧!」劉邦醉意朦朧,朗聲大笑道:「英雄豪氣,所向披靡,區區一蛇,安敢擋吾道路?」說話間,撥開眾人,仗劍前行,果見一巨蛇橫卧路中,搖頭擺尾。劉邦正欲用劍砍去,只見那白蛇道:「我乃貴為天子,焉游四海,誅秦平分天下。」劉邦不允,白蛇道:「你斬吧,你斬我頭,我亂你頭,你斬我尾,我亂你尾。」劉邦酒壯英雄膽,說:「我不斬你頭,也不斷你尾,讓你從中間一刀兩斷」。說吧一劍下去把白蛇斬為兩段,頓時蛇血噴濺,染紅了土地,至今這裡長出的草還是紅的。白蛇化作一股青氣飄蕩空中,喊道:「劉邦還吾命來,劉邦還我吾命來。」劉邦道:「此處深山野林怎還你命,待到平地准還你命來。」劉邦貴為大於,金口玉言,後來王莽篡權殺了漢平帝,把四百年的漢室分成兩半。傳說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還了劉邦所許之願。此是後話。

劉邦斬蛇之後,繼續前行,又行數里,酒勁上涌,醉卧道旁。

第二天早上,有人經過斬蛇之處,見一老嫗痛哭不已,問道:「你為什麼痛哭?」老婦人道:「我兒子被人殺了。」行人問道:「是誰殺的?」老婦人道:「我兒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擋道本是向赤帝子討封而來,卻被赤帝子殺了。」老婦人說完就不見蹤影。這人來到劉邦一群人跟前,把他所見到的講了一遍,劉邦聽後內心大喜,認為自己就是赤帝子,更加堅定了反秦起義的決心,沛縣弟子聽說後都願意歸附他。劉邦先隱藏於芒碭山澤中,後又返回沛縣,殺了縣令,被擁立為沛公,扯旗造反。經過楚漢爭霸終於登上了帝王的寶座。 

 司馬遼太郎眼中的項羽與劉邦 

項羽與劉邦所處的時期,整個中國社會生機勃勃。這時出現的個體典型,無不散發出無與倫比的魅力,至今仍煥發著熠熠光彩。

項羽:自尊心太強,以至於看不見他人。

謀士范增揣摩項羽的性格時,對自己說:「這個人缺點很多,但他仍是一塊剛出土未經雕琢的璞玉。」司馬遼太郎看到了項羽其他方面的優點,評價說:「項羽比范增所看到的更優秀。」

事實上,「項羽與劉邦不同,是名門之後,知書達理。項羽比常人熱血十倍,憤怒時會狂暴如虎,憎恨時會大肆屠殺敵方軍民,還有他流放並殺死奉為主公的懷王的行為都給人殘暴的印象。同時,與此相矛盾的是,他厚待同伴,禮遇長者。這表現了項羽紳士的一面。」

確實,「項羽能使人感到他偉岸的靈魂。但是,這偉岸的靈魂中,也隱藏了比常人更多的孩子氣。這種孩子氣,使他有時勇敢,有時表露出異常澄澈的感情。但是,孩子所具有的功利性和殘酷性,他卻無法控制。」項羽是這樣一個不能用常理衡量的人。

而且,「項羽好勇,以勇為衡量人的第一標準」,所以他的論功行賞,常常招致混亂和反叛,或是使人對他灰心失望。

司馬遼太郎明確指出:「項羽也有慈悲和惻隱之心,甚至比常人更多。但是唯有當他的自尊心得到滿足,且對方完全仰仗他時,他才施予他的慈悲。雖然如此,他也並不是愚人。他從不為阿諛奉承所動,他的性格真是微妙。」也就是說,「自尊心太強的人都看不見他人」這一規律發生了作用。 這與項羽在政治和戰略上都缺乏靈敏的觸覺不無關係吧。

項羽習慣把世界分為敵我分明的黑白兩部分,與此相對,劉邦則把世界看成灰色,有時會變成黑色,有時會變成白色。

劉邦:虛懷若谷,掩蓋了他的無德無能

蕭何曾問夏侯嬰為何追隨劉邦,他考慮了一會兒說:「沒有我,劉大哥就只是一個呆木瓜。」這時蕭何發現了劉邦的可愛之處。蕭何從這個角度評價劉邦:「劉邦沒有什麼德行,卻十分可愛可親。這種品質,也是世上少有啊。」也就是說,蕭何開始認識到,親和力是劉邦的光源,這種光芒掩蓋了他的無德無能。

「劉邦有個特點,好像生來就不知道有『小我』」,這確實是世上少有,而且,「劉邦『自己不能之事就委託他人』」,這形成了他獨特的優勢,這就是所謂的「虛心使人聰明」。

劉邦在韓信眼裡,是一個可親的愚人。當然並不是說他蠢,而是說他這個人總是一覽無餘,沒有鮮明的主張和立場,就像一個大袋子。沒裝東西的袋子形狀不固定,也沒有自己的思考和主張,唯一的好處是有容量。這反而比賢者更能成為棟樑吧。賢者自己的思考力不論多麼優秀也總有界限,袋子卻能容納賢者為己所用。

因此,「他總是需要獻策者。他善於採納別人的智慧。有多個獻策者,他就選擇最好的策略。劉邦有這種選擇的能力。劉邦的能力還在於,他具有能激發別人為他獻計獻策的人格。」

劉邦年輕時,喜歡劉邦的人和街上的小流氓們都自然聚集到沛縣的小酒館,「他們只要看見劉邦就覺得高興,一起在酒館吹侃閑聊,劉邦有事離開,酒館就馬上冷清下來,大家也都沒了興緻,作鳥獸散」,從這裡我們可以強烈感受到劉邦那種胸懷寬廣的個性。

 評價劉邦生平事迹         劉邦是沛縣人(江蘇沛縣),在秦朝時曾做過亭長(亭長是管十里以內的小官)。有一次,上司要劉邦押送一批民工到驪山去做苦工,他們天天趕路,每天總有人逃跑,管也管不住。劉邦想:照這樣下去,到了驪山也無法交差。乾脆決定把這些民工放了,讓他們自找活路去吧。民工們知道後激動得直哭。當時有十幾個民工情願跟著他一起找出路,劉邦就同十幾個民工逃到芒碭山躲了起來,過了幾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陳涉起義以後,劉邦的朋友沛縣縣衙的文書蕭何等人殺了縣官,讓劉邦當了沛縣的首領,所以人們稱他「沛公」。後來劉邦又和張良(橋下拾鞋的張良)匯合,他們談得很投機,便一起投奔了當時聲勢最大的項梁。項梁立了楚懷王以後,劉邦就聽楚懷王的調遣了。

楚懷王派劉邦攻打咸陽(秦國都城),劉邦便調動人馬,一直攻到咸陽城外,迫使秦朝投降。劉邦進入咸陽,統治了十五年的秦朝滅亡了。

劉邦聽了張良的勸告,進了咸陽以後公布了約法三章,嚴明軍紀,受到百姓的歡迎,大夥爭先恐後地拿著酒肉去慰勞軍隊。劉邦的人馬在百姓中留下了好印象。

後來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劉邦很不服氣,但因當時自己的力量太弱,沒辦法和項羽爭高低,只好帶人馬到他的封地南郡(陝西省漢中東)去。

到了南郡,劉邦招兵買馬,發現和重用有才能的人,準備和項羽爭奪天下。

有一次,丞相蕭何一人親自連夜追回了一個逃兵,逃兵名叫韓信。

聽到這事以後,劉邦覺得很奇怪,生氣地問蕭何為什麼親自去追一個逃兵?蕭何說:「將軍有的是,像韓信這樣的人才,簡直是舉世無雙,大王要是不想打天下就別用韓信,要是準備爭天下,就非用他不可。您到底怎麼樣呢?」劉邦說;「我當然不能總留在漢中啦。」蕭何說:「那您就趕快重用韓信,不然早晚他還是要走的。」劉邦對韓信的才能還不太相信,就說:「讓他當個將軍吧。」蕭何說:「太小,這樣還是留不住他。」劉邦說:「那就拜他為大將吧!」蕭何這才同意了,他接著說:「大王決心拜他為大將,要選個好日子,還得隆重地舉行拜將的儀式。」劉邦一一答應了。

到了拜將那天,大家才知道大將是地位低下的韓信,都很吃驚,但漢王劉邦在儀式過後接見了韓信,恭敬地向韓信請教戰勝項羽的策略。韓信說得頭頭是道,劉邦聽了很高興,只後悔沒早發現這個人才。

由於劉邦聽取意見,善用人才,最後終於迫使項羽烏江自刎。公元前二零二年建立了比秦朝更強大的漢朝,劉邦就是漢朝的第一個皇帝──漢高祖。

漢高祖劉邦在慶功會上,當著眾大臣總結成功的原因時說:「要知道成功失敗,全靠用人。坐在帳帷里定計劃,算得准千里以外的勝利,這一點,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家,安撫百姓,運送軍糧,這一點我比不上蕭何;統帥百萬大軍,能攻下城,打勝仗,這一點我趕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當代的豪傑,我能重用他們,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項羽連一個范增都不能用,所以被我滅了。」

漢朝共維持了二百二十多年的時間,都城一直設在長安 (陝西西安),歷史上把這個時期叫做「西漢」,也叫「前漢」。

 真實的劉邦:還流氓一個清白

自司馬遷之後,漢高祖劉邦的人格品質,被人看好的不多,即使在劉邦事功得到極高推崇時,也只是說他拯民於水火,而不對其整個人品加以推崇。對劉邦的非難,或始於阮籍登廣武戰場「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之嘆,到了《厚黑學》風行之後,劉邦二字簡直成了人品不好的代名詞,至今未有改觀。這些否定劉邦人品的看法,也是來源於《史記》,應該說至少部分真實。 結論時,其著眼點往往在劉勝項敗。其實這正表明了劉邦以天下之智為智、也以天下之心為心的特質,所以才能放棄一己之私慾私見,從善如流。難怪群雄肯為之驅馳,原因就在於劉邦能為大家提供最好的施展自己才華的舞台。

可以想見,在仁者效其仁,勇者效其勇,智者效其智,力者使其力的情況下,不僅戰爭取得了勝利,也為日後的文化復興建設開創了良好的局面。前人有云:「漢高帝天性明達,好謀能斷,是以知三傑之謀,用之而不疑;善陳平之計,從之而不吝;當食納子房之策,揮洗聽酈生之說。婁敬有定都之謀,則嘉納不寵,賜以姓;陸賈有新語之獻,則親覽而每稱其善;諫易太子,周昌之言切矣,則愛之;論次蕭何,鄂千秋之言當矣,則賞之。其用人之明斷也,為何如。懲秦斂之苛,則約三章之法;殫項羽之惡,則發義帝之喪;監胡亥之死,則立太子於草昧之初;慘焚書之禍,則祀孔子於過魯之日,立宗廟;尊太公封同姓,而孝悌之風行;申軍法,定章程,起朝儀,而制度之美之一,政之因革當矣。丁公不忠,則戮之以徇軍士;季布各為其主,則封之以表輿;論政之賞罰明矣,為政之明斷也為何如。」

因為漢初的動蕩,或許,漢高祖劉邦本身對文化建設沒有直接的作為,但他以天下之心為心的做法,對於恢復文化就是一種導向作用。劉邦的態度造成了客觀上的無為狀態,與暴秦的「以吏為師」及焚毀百家之說的作法截然不同。劉邦是楚人,其故鄉與老子的出生地相去不遠,不知老子的學說會不會對他產生作用。這方面沒有直接的證據,只有間接的曹參為齊相國取無為之道,而司馬遷的父親也崇尚黃老之術。大概這些人從劉邦的態度上感受到老子提倡的東西。老子曾說過:「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考察劉邦的個人品質,隱約與老子主張相吻合。最終造成的結果是,漢高祖的名望在終封建之世,始終是相當高的。

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討論劉邦對漢文化的影響,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以天下之心為心,就是相信人民群眾有選擇知識的能力與權力,採取不干涉原則,讓人民與社會自己發展自己,從而造成了整個文化的繁榮。中華民族的大多數之所以被稱作漢人,就是與漢代文化在經秦火之後的迅速發展分不開的。孟子說,君子之德如風,小人之德如草。以劉邦為首的漢王朝統治者在立國之初採取了無為的政策,造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在今天對劉邦評價撥亂反正的同時,也應該給他在建立漢文化一道上,給予應有的地位。

 劉邦「不愛錢財」的性格側面

劉邦是亭長出身,出身下層階級,不免沾染了很多流氓習氣。《史記》作者對此並不諱言,說他對輕視下人,好酒好色,沒有錢,常向別人賒酒喝,酒喝多了,就高卧不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竟然成就了一方霸業。

縱觀歷史,凡是成事之人,總是帶有那麼一些草莽野氣和不同尋常的行為。比如宋代大將趙匡胤自以為是的黃袍加身;比如玄武門不顧倫理親情、射殺親兄弟的大唐李世民;還有滿清入關,孤兒寡女,以一股關外的崢嶸野氣,踏碎了大明江山。而正與此相反證,凡是敗國之君,性格中總是多了那麼幾分文氣、懦氣、酸氣和循規蹈矩。比如唱著「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南唐後主,不僅亡國,而且以一杯鴆酒了終;比如,那個寫一手瘦金體的徽宗趙佶,生性孱弱,終被虜擄北國,落了一個生不如死的下場;還有那個半生謹慎的思宗皇帝,最後弔死在北京的煤山上。當然,我們承認成與敗,自有其歷史的強大邏輯在;但是性格的強與弱,與運命的盛與衰,彷彿總有一種宿命的印證。而劉邦之不愛錢,就是成功霸主型性格的一個重要側面。

有兩件事可以證明劉邦不愛錢。一次是他當亭長的時候,為了參加一次上流社會的宴會,竟然空口許諾賀禮一萬,為此他堂而皇之地坐到了貴賓席上。有趣的是,舉辦這個酒席的,正是後來成為他妻子,那個在歷史上留下盛名的呂后的父親。正是這個歷經世事,有眼光、經驗老道的呂公,看出了劉邦的不尋常之處,才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這是他沒錢的時候做出的事情。還有一次是他有錢的時候做的事情。當時楚漢兩強爭戰正酣,為了分化敵手,劉邦拿出黃金四萬斤,交給手下人去自由處置運作。四萬斤黃金絕不是個小數目,但這筆錢劉邦敢拿,而且不查帳,不審計,不搞全程跟蹤、全程監控,這的確看出了作為無賴之人所特有的氣魄和過人之處。前者是沒有錢而許諾有錢,為只為一個尊貴的座席,說明劉邦對地位的渴望遠遠高於金錢;後者是有了錢而放手放膽去花,不加絲毫吝惜,說明了他最早知道權錢轉換這間和資本運作的重要性。人們說,如何對待金錢,常常拷問和彰顯一個人的性格。石崇的輕財,是富家子弟誇飾做秀般的敗家之舉;李白的「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則揮灑著文人般的情義、豪氣和洒脫;而劉邦的不愛錢,卻在不經意的性格中,流露出一種政治博弈中的功利算計,流露出「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與渴望。明朝後期軍晌虧空,是軍隊缺乏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但是等到明朝滅亡時候,卻在國庫中發現了大量的財政儲備。一個用別人的錢賭天下,一個用自己的錢守天下,勢不同,表現在對待金錢的態度上也不同,除了為政者個人性格的原因,恐怕還有台下台下的區別吧!

因此,回放一下劉邦平定天下後的一個場景,意味深長。當時,未央宮建成後,高祖劉邦大朝諸侯群臣。劉邦說,早先,大人常說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二哥劉仲殷勤用功。今天我成就的產業,和二哥劉仲比一比,究竟是誰的多呢?

殿上的大臣們聽了,高呼萬歲,大笑歡樂!

 文章來源: 中國網                                        
推薦閱讀:

「泡妞學」在中國成產業 專家月入30萬 |泡妞|產業
瞳孔直徑對角膜塑形鏡矯正效果的影響_中國易視頓
平衡膳食獲取合理營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
中國十大避暑聖地
美國「怪鳥」斗中國「航母殺手」X47B鞭長莫及 – 鐵血網

TAG:中國 | 西漢 | 漢高祖劉邦 | 劉邦 | 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