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川漢路信底函稿》(善本掌故)
西有青藏高原,北有秦嶺逶迤,南有烏蒙磅礴,自古出巴蜀,只有東出夔巫三峽水路一條。當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興起鐵路建設高潮時,四川人民也熱切盼望早日建成出川的鐵路。而外國列強早已覬覦四川這塊寶地,都想攬辦與控制該省鐵路的建造與營運。一時間,英、法、德、美等各國使臣與財團代表,紛紛遊說清廷與四川地方大員,均以借款造路為請。為嚴拒外國列強染指四川鐵路,1903年四川總督錫良奏請川人自籌資金修建鐵路,獲清廷批准。1904年官辦川漢鐵路公司成立,1907年3月改商辦。川漢鐵路最初規劃從成都起,經重慶、萬縣,到達湖北省的宜昌,再由宜昌經當陽、荊門、襄陽,在應山縣的廣水與京漢鐵路銜接,全程兩千多公里。1908年11月,詹天佑(1861—1919)被任命為川漢鐵路總工程師兼駐宜昌會辦。他深知,這是一項較京張鐵路更為漫長也更為艱巨的鐵路工程。此時,詹天佑尚不能離開京張路工。1909年4月,川漢鐵路宜萬段副總工程師顏德慶(1878—1942)先行前往宜昌。顏德慶原系京張路工的優秀科技人才。詹天佑頻繁地與之書信往還,有時一日連發兩三封信,了解川漢鐵路的籌建情況並給予具體指導。1909年10月,京張鐵路建成通車,11月詹天佑即南下宜昌,12月10日主持川漢鐵路首段工程宜萬段的開工典禮。1911年初,詹天佑赴廣州就任粵路公司總經理,但仍兼宜萬段總工程師。他通過顏德慶,繼續對川漢鐵路的建築工程作出種種指示,但這種局面很快就結束了。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實行鐵路國有政策,5月20日,郵傳部大臣盛宣懷與四國銀行團訂立粵漢、川漢鐵路借款合同。清政府強行收回商辦鐵路,對外出賣路權。川、鄂、粵、湘各省保路運動爆發,四川保路運動發展成為保路同志軍起義,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線。川漢鐵路被迫停工。從1909年舉行開工典禮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川漢鐵路首段宜昌至萬縣段,完成鐵路線路60餘公里,其中可通行工程列車線路17.3公里,實屬不易。國家圖書館9月15日開幕的「東方的覺醒——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館藏珍貴歷史文獻展」上,展出了國圖珍藏的《川漢路信底函稿》一冊,約300頁。主要為詹天佑主持修築川漢鐵路期間的英文信底函稿,起自1909年4月,訖於1912年初,系詹天佑哲嗣詹文裕捐贈。其中最主要的收信者為顏德慶,其餘有天津瑞記洋行范科爾巴、漢陽鋼鐵廠總辦李維格等。主要內容有:關於川漢鐵路宜萬段沿江路線的選擇,專用機車研製構想及川漢鐵路山道機車選型,中國青年鐵路工程師的培養以及對清政府強行實行鐵路國有政策的不滿等。1911年5月21日,他在給顏德慶的信中寫道:「郵傳部正在收回所有的鐵路幹線,是善是惡,終將有報。我強忍著不做任何評論,而每一個人都和我一樣,洞悉此事。」面對清政府一意孤行,鎮壓保路運動,詹天佑對中國鐵路的未來憂心忡忡。在6月13日給顏德慶的信中寫道:「至於四川鐵路的未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人將予接管,而對中國人來說,則無任何希望。因此,我們如果再花費心思,那將如修築空中樓閣,毫無意義了。我們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所有的好命運均已離開中國人而去,而我們必須甘心居於次等地位、二等地位?不!!!比這還壞。」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詹天佑任川粵漢鐵路會辦,協助孫中山先生制定十萬公里鐵路計劃。1914年,為落實孫中山《建國方略》中修建川漢鐵路的設想,詹天佑重新著手勘測,選取新線路。但直至他逝世,這條鐵路仍無蹤影。新中國成立後,修建川漢鐵路再次被提上議程。2003年12月1日,宜萬鐵路奠基儀式在恩施舉行。2010年12月宜萬鐵路通車,中國人百年的夢想終於實現。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