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如何引導?
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孩子3歲~5歲養成的個性特徵對他的一生起到關鍵的作用,也就是說人的性格特徵一般在3歲~5歲期間就定型了,後期難以發生本質上的改變。
因此,幼兒階段對孩子的訓練與教育至關重要,過分內向的孩子,往往不能和其他小朋友發展友誼,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在心理上更容易滋生自卑、沒有安全感等消極情緒。由此可見,幫助內向的孩子走出自己的心靈小屋,融入夥伴的氛圍,對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是更有益的。
內向、外向型孩子的典型表現
1.外向型孩子小剖析
外向型孩子的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經常表現出對外部事物的關心和興趣;他們的感情外露,而且熱情、開朗、活潑、好動;在行為上當機立斷,不拘小節,善於發展與他人的關係,獨立性相對比較強。
2.內向型孩子小剖析
內向型孩子的心理活動傾向於內部,一般表現為沉默寡言、不喜歡和人交往,相反的喜歡獨處;反應緩慢,適應新的環境比較困難,做事情比較謹慎小心。
孩子進入幼兒園這個全新的環境中後,其個性特徵往往比以前任何時刻都要典型和突出,因此是老師和父母鑒別孩子內外向的黃金期。外向的孩子喜歡在交流和討論中學習,但是比內向孩子更調皮;內向型的孩子則在課堂上很少舉手發言,喜歡通過觀察和思考學習,課餘也常常自己躲在一個角落玩,安靜而內斂。
內向寶貝教養方案
1.尊重寶寶性格,給寶寶留一定的空間。
內向的寶寶很容易害羞,這是天生的性格特徵決定,但這絕不是一種缺陷。每個寶寶都像天上的星星,有著自己的閃光點。外向的寶寶活潑可愛固然受到更多人的歡迎,但是內向的寶寶做事沉穩冷靜,考慮周全,這同樣也是寶貴的品質。爸爸媽媽要尊重寶寶的個性,給寶寶留有一定的空間,讓寶寶自由發展。
2、杜絕兩種行為—「給寶寶貼標籤」和「把寶寶推出去」。
媽媽帶著寧寧去朋友家做客,別人給她東西她不吃,問她話她也不回答。媽媽覺得挺沒面子,就不停解釋說她太害羞了,媽媽就為寧寧貼上了「害羞」的標籤。寶寶缺乏辨識能力,面對害羞的標籤,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從而變得更加怕生。
所以,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當面數落寶寶,給寶寶亂貼標籤。有的父母發現寶寶膽小、羞怯,強行把寶寶推到陌生環境中,認為寶寶多鍛煉就能變得大方勇敢。其實,這種做法只會適得其反,內向的寶寶在新環境中會產生恐懼和焦慮心理,變得更加害羞。這樣的行為仍然是不可取的,爸爸媽媽不要急於求成,要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寶寶慢慢適應陌生環境。
3、將鼓勵進行到底。
沒有寶寶會喜歡孤獨的感覺,他們都有與人交往的願望。內向害羞的寶寶在嘗試與外界接觸時,常常會小心翼翼,需要得到一定的支持。所以,當寶寶和小夥伴打招呼或微笑時,爸爸媽媽要及時鼓勵寶寶的交往行為,增強寶寶的自信心,讓寶寶體驗交往的喜悅。在這種鼓勵下,你會驚喜地發現,寶寶變得越來越勇敢。
4、改變自己的教養態度。
父母溺愛或嚴厲的教養態度是寶寶形成羞怯性格的重要因素,爸爸媽媽要學會放手,把自由還給寶寶。寶寶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中,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5、帶寶寶走出家門。
每天讓寶寶呆在家裡,通過和電視機、讀物打交道是學不會與人交往的。爸爸媽媽要帶寶寶走出家門,讓寶寶在與他人的接觸中獲得新鮮的體驗,變得勇敢大方。比如買東西時,可以讓寶寶幫忙詢問商品的位置和價格;鼓勵寶寶參加小區里舉行的各種活動;還可以讓寶寶當小主人,接待來訪的客人等。
貼士1:不可強行糾正寶貝內向性格
貼士2:內向≠自閉症
推薦閱讀:
※內向的人,在職場上沒法混了嗎?
※自卑、膽小、失控.....被濫用的「延遲滿足」害了多少娃!
※只要三招,內向的男生一樣能夠搞定女神
※「你這麼內向,肯定一事無成吧」
※如何克服內向主動跟人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