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五臟養生1

中醫五臟養生

中醫五臟養生 傅傑英 著 鷺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定價:25.00元作者簡介傅傑英,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針灸專業經絡美容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中醫美容教研室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美容醫學》雜誌編委。 研究領域:中醫美容學、臨床針灸美容、針葯結合治療生活方式、中醫體質學的思路分析 個人專著:《中醫體質養生》、《實用中醫美容》、《皮膚病調養與護理》、《實用經絡美容七講》、《中醫美容》、《糖尿病的綜合管理》內容簡介不論是體質養生、飲食養生,還是四季養生,其具體方法最終還是落在對五髒的養護上。我們本應該格外注意對五髒的養護,但是,人們的五臟,在現代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下,承受了很多本來不應該承受的重擔,遭受了從來沒有過的危害。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來保健自己,使五臟安心,使自己生命體驗更好?中醫也在與時俱進,尤其是面對現代生活方式下出現的一些新疾病。本書作者傅傑英教授從起居、飲食、中藥、經絡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詳細敘述了五髒的特性、喜惡,並告訴人們如何盡量卸載現代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給五臟帶來的麻煩和干擾,使五臟各司其職,使身體健康長壽。目錄自序 天人合一,三因制宜第一章 現代社會對五髒的影響「古方不能治今病」,今病是現有環境造成的。溫室效應、氣候變暖、空調依賴,使得五臟備受困擾,百病由此而生。中國人的體質由昔日的營養不良虛弱性體質為主轉變為能量代謝不暢淤滯性體質為主。一、人體五臟各司其職二、現代生活給五臟帶來的影響1.自然環境的變化2.社會環境的變化3.生活方式的變化第二章 肝臟養生肝木生髮,猶如樹木,枝枝葉葉,無拘無束,疏泄條達,生機勃勃。如何順應肝的疏泄特性,使其高高興興地行使自己的功能?有四個基本條件:一是肝血肝陰要充足;二是不要經常鬱悶壓抑而束縛肝臟;三是不要經常吃藥、飲酒、熬夜,令肝臟疲勞;四是不要感染病毒。一、肝臟為將軍之官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肝1.用眼過度2.七情鬱結3.久坐不動4.過度服藥5.過度飲酒6.不重視脂肪肝三、現代中醫的肝臟養生對策1.起居——早睡早起,舒展筋骨2.飲食——減酸增甘3.藥物——安全簡單4.經絡——因病而異第三章 心臟養生心臟是一個陽氣非常旺盛的臟器,心臟養生一要充分藉助天時,藉助「苦夏」消耗富餘能量,清理內環境,打掃衛生;二要減少酷暑濕熱對心氣、體力的過度消耗;三要盡量減少食欲不振、腹脹噁心、身體困重等暑濕傷脾的困擾。一、心臟為君主之官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心1.信息爆炸2.氣候變暖3.過度依賴空調三、現代中醫的心臟養生對策1.起居——務必午休2.飲食——清淡利口3.藥物——祛暑祛濕4.經絡——常見刮痧附:空調環境下的生存思考及對策1.空調的好處2.依賴空調的壞處3.如何正確使用空調第四章 肺臟養生肺是「嬌臟」,怕寒、怕熱、怕燥、怕臟,喜歡潔凈清潤。但是「嬌臟」挑大樑,擔負著極為重要的生理功能——呼吸,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不喝水,但是絕對不可以一刻不呼吸。一、肺臟為相傅之官1.肺主肅降2.肺臟參與能量代謝3.肺臟與其他臟器的關係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肺1.氣候變暖2.環境污染3.電腦廣泛使用4.恣食肥甘厚膩三、現代中醫的肺臟養生對策1.起居——順其自然2.飲食——防燥潤肺,適當補益3.藥物——清涼潤肺4.經絡——常灸足三里第五章 腎臟養生腎為先天之本,主封藏,腎臟養生就是不要傷害其封藏之性。腎主骨、腰為腎之府,所以現代生活方式中,凡是傷骨傷腰的動作持久了都傷腎。一、腎臟為作強之官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腎1.過於追求舒適2.驚恐傷腎3.極聽4.多次流產5.過度取暖6.過度治療7.夜生活豐富8.冬季劇烈運動9.衣著不合適三、現代中醫的腎臟養生對策1.起居——不要擾動陽氣2.飲食——不用刻意大補3.方葯——可適當服用具有滋補作用的膏滋4.經絡——以強壯保健為主第六章 脾臟養生脾為後天之本,脾胃運化起到交通樞紐的作用,是水谷精微的集散地。關係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陽氣升降,關係到心腎水火相交,關係到肺的肅降,關係到六腑的通降。放在最後講,恰恰說明了它的重要性。一、脾胃為倉廩之官1.脾主運化2.脾為後天之本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脾1.暴飲暴食2.食慾亢進,肥甘厚膩3.情緒不穩4.過度治療5.久坐傷肉三、現代中醫的脾臟養生對策1.起居——腹部避寒保暖2.飲食——滋補同時注意理氣3.藥物——少用苦寒之物4.經絡——健脾為主自序:天人合一,三因制宜中醫的精髓是天人合一、三因制宜。也就是說人的生命活動一定是受生存環境影響的,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養生去疾,沒有亘古不變、更沒有萬人普適的養生方法,不變和普適的只有天人合一、三因制宜的原則。「天人合一」的「天」有大小之分。大「天」就是日月、宇宙,小「天」就是地球、大氣層、季節、氣候。有了日月宇宙才有地球上的溫度、氣候、晝夜、生命。那麼,「天人合一」究竟是合大「天」還是合小「天」?在人類童真天然的幼年、心眼清澈的古代,這本不是個問題。因為小「天」就是日月、地球之間客觀關係的真實體現,人類只是被動地與萬物生息在日月、地球營造的生物圈中。合小「天」就是合大「天」,大小「天」本是一體。古人通過小「天」來體悟感知大「天」——日月宇宙。現在,大「天」日月、宇宙不變,但是小「天」已經被地球的孩子、頑皮的人類攪得面目全非了。現在,「天人合一」是合大「天」,還是合小「天」?這是一個問題!如果合大「天」,那就應該感受真實的季節冷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是,現在冬季不冷且終日暖氣,冬行春令;夏季酷熱又終日空調,夏行秋令;日出而作倒是可以做到,因為要工作討生活;日入而息則是很難做到了,到處是火樹銀花不夜天,越是夜晚紅塵越喧囂。小「天」變了——大氣污染、氣候變暖、季節漸漸失去自己本真的色彩。如果這種變化是真正的進步、進化,那麼地球應該更加適合人類生存居住,萬物更加和諧才對。可是恰恰相反,今天的地球上除了極端閉塞的「落後」地區和發達國家損人利己的自家環保外,地球家園已經千瘡百孔、不堪重負了。雖然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大「天」罩著小「天」,但是人類偏偏把貼身的小「天」攪得污濁髒亂,人類在向著科技日新月異、經濟一日千里、唯我獨尊、疏離天地自然的方向乘風破浪「前進」,一路上,把小「天」、生物圈、地球環境破壞得亂七八糟。科技的飛速發展在某種意義上只是使人類朝著慾望膨脹、享受、舒適、便捷、壽命延長的趨勢變化,並非進步、進化,而是令人類迷失於慾望的歧途而退化。科技經濟的發展有時是合理而不合道,即不合天地之間的「大道」。如何既合理又合道?真是需要大智慧啊!人類航向的矯正,只有等待人類的徹底覺悟或者出現一個強勢又具大智慧的舵手了。我們終歸要生存,而且要儘可能健康、愉快地生存,還是要「天人合一」。「天」變當然人也會變,孫悟空再厲害也逃不過如來佛的手心,人類再聰明也折騰不出地球。有什麼因就結什麼緣、得什麼果,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人類的行為影響著小「天」,小「天」影響著我們的身心,身心又決定我們的行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我們的因,決定著我們得什麼果、為子孫後代結什麼緣。看看污染的天空、炎熱的氣候、骯髒的河流,再看看醫院裡成群的不孕不育、惡性腫瘤、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過敏性鼻炎、哮喘、亞健康患者,就知道了什麼叫「現世報」。空氣河流污染、食品安全隱患、氣候變暖炎熱,沒有辦法呀,自救吧。只能在什麼山上唱什麼歌,以現有小「天」來修自己的果。古代有古代的活法,現代有現代的活法。把中醫養生與現在的生存環境、生活方式相結合,讓我們賦予「天人合一」以新的時代內容,這也叫無可奈何的與時俱進吧!現在,人類的小「天」——生存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距離《黃帝內經》時代兩千多年,今非昔比,滄海桑田,藍天白雲少見,青山綠水變色。人變了,病也變了。以前的人容易得感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營養不良性疾病,現在的人容易得身心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病。古人的疾病相對簡單許多,要麼是山嵐瘴氣、時毒疫癘,男女老幼觸之皆染;要麼是營養不足,正氣虛弱,環境適應能力下降。人為的環境變化所引起的疾病或身心性疾病則遠遠不如現在這麼普遍。人類對於小「天」、生物圈、自然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深刻,巨大的變化反過來又影響人類身心健康,致使疾病譜發生變化,身心性疾病、環境相關疾病、生活方式病層出不窮。人的「天人合一」靠的是皮毛、五官的感知以趨利避害,以及呼吸吐納、食物循環、二便排泄以新陳代謝。皮毛、五官無非是五髒的外延:肺主皮毛、肝開竅於目、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及二陰、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飲食、呼吸、二便靠的是五髒的配合:飲食的吸收、變化、利用要靠脾胃、心肺;肺主呼吸,腎主納氣(和呼吸質量深度有關);心主神、肝主疏泄則發揮著整合生命、協調臟腑的作用。因此,「天人合一」要先認識人體的臟腑首腦——五臟(心、肝、脾、肺、腎)。不論體質養生、飲食養生、四季養生等等,其具體方法最終還是落在五臟。比如,氣虛體質是肺脾兩臟相對虛弱,陰虛體質是肝腎兩臟相對不足,瘀血體質是心肝兩臟相對不暢;山藥補肺脾腎,韭菜蝦仁補益腎陽,蓮子養心;春季風氣當令養肝,夏季暑氣當令養心,長夏濕氣當令養脾,秋季燥氣當令養肺,冬季寒氣當令養腎。因此,不論哪種養生,了解五臟應該是最基本的。我們的五臟在現代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下,承受了很多本來不應該承受的重擔。五臟養生就是要看看五髒的真面目、五髒的特性喜惡,盡量卸載現代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給五臟帶來的麻煩、干擾與重壓。傅傑英2009年10月第一章  現代社會對五髒的影響「古方不能治今病」,今病是現有環境造成的。溫室效應、氣候變暖、空調依賴,使得五臟備受困擾,百病由此而生。中國人的體質由昔日的營養不良虛弱性體質為主,轉變為能量代謝不暢淤滯性體質為主。一、人體五臟各司其職中醫治則、治法、養生的源頭都在《黃帝內經》。在全國高等中醫院校,《黃帝內經》是必修課。為什麼《黃帝內經》一直到現在還被人們視為珍寶而備受推崇呢?因為在「內經」時代,人類心智開啟,睜著明亮清澈的眼睛,感受觀察著真實的自然。眼看心悟,天人真正的合一,很少有迷霧障眼惑心。《黃帝內經》是古人在天地間,體悟宇宙萬物之道後發出的,回蕩於中華大地上兩千年而不息的心聲。這心聲教誨我們如何立於天地自然之間,體悟感知「道」、觸摸聆聽「道」、順應遵守「道」。《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看了這句話就知道,中醫對生命的認知、保養、治療的出發點在於天地四季。中醫養生是依照時序來調整生命狀態的,既與時俱進,與萬物一起生息沉浮於天地四季,又保持自我,穩定機體內環境而立足於地球生命之林。「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中醫養生的基本框架,也就是說中醫養生所有的方法理念,不論養神還是養形都必須在這個框架里,都必須遵循這個大法則。「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順天應地、保持自穩的基礎。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什麼意思呢?「養」是調節、促進的意思,「陽」指陽氣的升發過程,「陰」指陽氣的收藏過程。「養陽」、「養陰」並非是用藥食來補益陽氣或陰精。而是指自然界的陽氣於春夏升發,生活中就不能妨礙陽氣的升發;於秋冬收藏,生活中就不能妨礙陽氣的收藏。清末民初有一本叫《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的中醫書,寫得非常好。書里有一句話,對於我們認識春夏陽氣升發、秋冬陽氣潛藏很有幫助。這句話大意是說,要想認識中醫,走進中醫的大門,不是從具體的穴位、手法、方劑入手,而是必須先認識二十四節氣地面上所受太陽輻射熱(陽氣)的降、沉、升、浮圓運動。怎麼樣去感知太陽輻射熱(陽氣)的降、沉、升、浮圓運動呢?就看看身邊的樹木、花花草草之類。植物經秋而落葉,植物個體的熱下降也;經冬而添根,植物個體的熱下沉也;經春而升發,植物個體的熱上升也;經夏而茂長,植物個體的熱上浮也。要看陽氣的升發和潛藏過程,那就看植物的生生息息,看動物的冬眠與蘇醒。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春夏季以陽氣升發蒸騰為主,生命朝氣蓬勃,生機盎然。因此春夏養陽,一切以不傷、不損、不礙陽氣的升發蒸騰為原則。讓陽氣生而勿乏,長而勿亢,保持一種溫煦、和諧、適度的狀態。如果升發不及,則身心必然虛弱疲憊;升發太過,則會燥烈亢盛,內熱火毒連綿不斷。秋冬季則以陽氣收斂潛藏為主,讓生命休養生息,蓄積能量。因此秋冬養陰,一切以不傷、不損、不礙陽氣的收斂潛藏為原則。讓陽氣收而勿虧,藏而勿僵,靜中有動地積蓄「源頭活水」的能量。如果收藏不足,則來年升發無力,日久必然影響生長發育;如果藏而不活,僵化不動,則容易生痰濕、生瘀血。人隨著自然萬物而春夏陽氣升發、秋冬陽氣潛藏。春夏秋冬每一季節、升發潛藏每一環節,都有相應的臟腑為主角來完成「天人合一」,其他臟腑則主次分明、各盡其責地協助主角。肝主疏泄,性喜條達,不喜抑鬱、約束,正應春季陽氣升發、生機盎然、草木條達之象。春季陽氣升發有助於肝的疏泄,而肝的疏泄則順勢促進人體陽氣的升發。所以春季養生的重點是肝臟,不可鬱悶生氣。心主血脈,血脈喜溫惡寒,遇熱則行,得寒則凝,正應夏季陽氣盛長、江河滿盈奔騰之象。夏季陽氣旺盛有助於鼓動心臟、暢通血脈,而旺盛暢通的血脈則順勢促進人體陽氣盛長。所以夏季養生的重點是心臟,不可逆勢受寒經冷。肺主呼吸,以肅降為順,正應秋季陽氣下降、生機潛藏之趨勢。秋季氣溫下降,陽氣潛藏有助於肺的肅降,而肺的肅降則順勢促進人體陽氣的潛藏。所以秋季養生的重點是肺臟,不可燥熱、不通而妨礙肅降。腎主封藏,正應冬季萬物生機潛藏、陽氣下沉之象。冬季寒冷收藏利於腎臟積蓄能量加以封藏,而腎臟的吸納封藏則順勢加強人體陽氣的沉降內收。所以冬季養生的重點是腎臟,不可躁動不安,擾動封藏。而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五臟要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要升發、潛藏,也需要消耗物質基礎。這個物質基礎、營養來源於哪兒?就來源於脾胃。所以中醫說「脾主四時」或「脾旺於四時」。在一年四季都要注意脾胃。人體五髒的功能協調是集體主義,不是個人英雄主義。雖各有各的職責,但更重要的是「一人為大家,大家為一人」的和諧。五臟就是這樣由天地、日月、四季引領,協調地指揮著人體的經絡、氣血、四肢、百骸、六腑、五官,跟隨日月,追趕四季,與萬物一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而沉浮於生長之門,奏響天人合一的生命樂章。二、現代生活給五臟帶來的影響天地是一小人身,人身乃一小天地。《六韜。文韜。守國第八》中說:「春道生,萬物榮;夏道長,萬物成;秋道斂,萬物盈;冬道藏,萬物靜。」「天人合一」,人不可能是「道」的化外之民,五臟天生就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調節機制,五髒的天性即順道,順道即順生。五臟養生就是維護五髒的天性,不妨礙、不添亂、不添堵。不要畫蛇添足,補這吃那。在「內經」時代,人們順天應道、安分守己地待在生物圈、食物鏈中自己應該待的位置,不越位,對小「天」、生物圈、食物鏈的影響很小。由於認知的局限,無知、無奈於傳染性疾病和危重疾病的搶救。正因為此,古人就更加註意自我保護,最大限度地發掘自身的生存能力、抗病能力、內省和內觀,趨利避害。所以總結出了充滿生存智慧、抓住生存根本的養生之道。比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比如一直到現在民間都在遵循的春捂秋凍、四季嘗鮮、冬吃蘿蔔夏吃薑、婚喪嫁娶講究季節節氣等等,這些都是代代相傳的生存智慧。現在是科技高度發達、人能勝「天」的時代。人能勝「天」,是好是壞?我看是兩面刀、雙刃劍,禍福相倚,從目前看似乎是福大於禍,從長遠看則是禍大於福。大「天」已經恩賜地球為人類自然環境——小「天」,以產生、孕育生命,可是由於科技的過度張狂,不受約束,人們硬是再造出了一個疏離自然的人工環境:躲進空調房間,避開寒熱冬夏;使氣候變暖,令環境污染;物質極大豐富,感官充分享受;誘惑充斥時空,慾望層出不窮……人類的壽命確實在不斷延長,但是如果捫心自問:生命體驗究竟好不好?內心是不是真正充滿了祥和幸福?很少有人能正面回答。我們雖然少了傳染、感染、營養不良這一類的疾病,但是卻多了身心性疾病、生活方式病,如頸椎病、肥胖、高血壓、中風、冠心病、脂肪肝、腫瘤等,這些病更影響生命質量,到了疾病後期甚至是要死不得、求生不能,就那麼耗著,滿身插著管子也得活上幾年。靈活的四肢、直立行走的行動方式說明人生來就應該以形體勞作為主,人體的能量代謝系統也是為此設計、與此相匹配的。而現在有腿,卻出門坐汽車、上樓乘電梯、爬山坐纜車,終日沉溺於電腦、電視、各種電器中不能自拔。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衣食住行與古時迥然不同,非常疏離自然。下面我們就簡單了解一下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生活方式發生了什麼變化。01自然環境的變化空氣污染人活一口氣,佛爭一炷香。這個氣是什麼?比如人能呼吸、說話、思維、活動,一看就是一個大活人,這就是一口氣。這個氣由三部分組成:元氣、水谷之氣(簡稱谷氣)、自然界清氣(也就是清新的空氣)。只要有這三氣(元氣、谷氣、清氣),人就是一個「活」人。這三氣的質量越好,人活得就越精神、越健康。但是現在,元氣源自父母,個人選擇不了;谷氣已經喪失自然之性,現在吃的是精細加工食品,裡邊還有大量的食品添加劑;清氣也由清變濁了。父母也要吃飯、呼吸,因此元氣也是變的。三氣都變了,人能不變嗎?由肺的清氣和脾胃的谷氣相化合,靜脈血就變成了鮮紅的動脈血。有了動脈血,人體的臟腑、組織、器官才能得到營養,進行新陳代謝。古書里描述的肺都是潔白晶瑩剔透的,謂之「嬌臟」,喜歡潔凈,最怕污染。空氣的污染毫無疑問地加重了肺臟的負擔。人可以幾天不吃飯,但不可以一刻不呼吸。肺臟想躲都沒處躲!現在,據說50歲以上常年居住在廣州的人,肺臟已經面目全非,甚至發灰發黑了。空氣的嚴重污染,使人越鍛煉越容易疲勞。很多人喜歡晨運,而早晨空氣的流動性很差,污染物不易擴散,空氣質量實際上更加惡劣。我早上坐班車到大學城講課的路上,會看到馬路邊建有很漂亮的花園,陰霾的天空下,這邊是車輛川流不息,那邊人們在打太極、跑步、跳舞、做操。吸進去的都是污染的空氣,而空氣中的污染物一旦被呼吸道吸收以後不經過肝臟解毒直接就入血了。長期在污染環境下運動會使得機體處於慢性缺氧狀態、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酸化,細胞代謝緩慢。因為動脈血質量不好,人就非常容易疲勞,而且在外形上,皮膚會顯得晦暗不清潔。吸進來的污染物最終還要經過呼吸、小便排出去,無形中又增加了肺、腎的負擔。氣候變暖現在,酷暑、暖冬非常常見,涼爽的秋季、寒冷的冬季好像越來越少。全球氣候變暖,使得陽氣升多而降少,萬物升發有餘而潛藏不足。「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一丸紅日高懸天空:「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一息真陽下藏丹田(小肚子)。作為生命個體,「陽氣貴降不貴升」,陽氣一定要降下來,才能形成臟腑軀體結構,才能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才能在「天人合一」中獨立為「人」,否則就羽化、氣化、融和在天地之間,談不上個體生命了。圖1 太極圖(見圖1 )中的陰陽魚形是那麼柔軟和諧,漸升漸降,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抱,首尾相連。人體也是這樣,陰陽不能冒頭,一冒頭,不是寒就是熱;五行不能冒頭,一冒頭,臟腑之間的協調關係就打亂了。雖說生命的本質是一股有形的陽氣,但是這股陽氣應當是柔順溫煦的陽氣,而不是亢烈桀驁不馴的陽氣。陽氣不能總是升發不降、居高不下,生命形成、生命自穩、個體維繫更講究陽氣的沉降收藏。氣候變暖致使自然界陽氣升多降少,對五臟影響很大:亂心神,上肝火;肺、腎「失道寡助」,肅降、潛藏不能充分得到秋涼寒冬的「天助」。人體陽氣該降不降,就是「內奸家賊」,攪得人不能安生。陽氣不老老實實待在自己的位置,分布不均勻,總是升多降少,漂浮在上面而引起上熱,常見心煩失眠、口乾口苦、口瘡口臭、頭漲痛、血壓升高、瘡癰腫毒等;下面則會陽氣相對不足,形成下寒,常見畏寒怕冷、夜尿、骨質疏鬆、不孕不育、閉經痛經、腹瀉便爛等。按理說我們現在天天吃肉,能量攝入只多不少,陽氣不該虛的。那麼多陽氣究竟跑到哪裡去了?我覺得是陽氣分布嚴重地不均勻。天人相應,人也過度溫室效應了,上自熱而下自寒,陰陽分離脫節,不能柔和相抱。2009年1 月的《羊城晚報》頭版有條消息,說人工受孕已經排到2010年12月了。那就意味著2009年1 月開始排隊,要到兩年以後才能輪上。現在不孕不育者非常多,人類生育繁衍功能明顯減弱。不孕不育,以前中醫多是按照宮寒精冷、陽氣不足論治,而現在則多是陽氣不守位、分布不合理、該降不降才下寒,而影響生殖繁衍的。人工氣候的製造隨著空調的廣泛使用,人們越來越依賴它。時間一久,必然對人的體質產生深刻影響。人群體質一旦發生變化,疾病譜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本來夏季出汗是最綠色、最天然的散濕、散熱途徑,可以使氣血外達、陽氣盛長,「使氣得泄」,是順天應道、天人合一。但是,現在許多人夏季過度依賴空調,夏行秋令,不合時宜。夏季人們終日在空調環境中生活、工作,毛孔關閉,氣血趨里,收汗無汗。這是背「道」而馳,有違「使氣得泄」的夏季養生原則。開始會感覺涼爽舒適,但是舒適不代表健康!長期依賴空調,其結果是:離開空調?受不了熱!不離空調?又渾身難受。一個夏季就這麼折騰膩歪過去了。空調下,人體正常的散濕、散熱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濕散不出去,會影響到脾胃;熱散不出去,會使熱適應能力越來越差,以至於人們在逛商店、開會、吃飯、休息的時候,如果發現沒有空調,就會害怕恐懼。空調並不能使身體很好地散熱,反而會鬱熱於內,於是人們除了吹空調,還要喝冷飲、吃雪糕,才能把煩熱給壓下去。現在夏季很多病的發生或加重和空調的過度使用很有關係,比如高血壓、脂肪肝、肥胖、痛經、月經推後、頸椎病、慢性咽喉炎、腹瀉等等,大家想不到吧。凡是與夏季空調過度使用有關的疾病,內濕、鬱熱、瘀血最為常見,因為不能「天人合一」地「春夏養陽」。本來炎熱的夏季應該氣血走表,汗出散熱,消耗能量,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酷熱難當、消耗體力,適當地利用空調趨利避害本是好事,但是「過猶不及」,過度依賴空調,則是大逆不道,和老天唱反調了。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人類對地球生物圈的破壞非常大。比如地球生物圈裡所有生命活動的唯一能源就是太陽的輻射能,所謂的「萬物生長靠太陽」,而太陽輻射能轉化為生命能就一定要經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然後太陽輻射能才能一步一步在生物鏈中傳遞下去。可是人類大量破壞綠色植被、砍伐森林,致使氣候變暖更加嚴重。在能量的傳遞過程中,人類不過是食物鏈的一個環節,可是我們卻拚命地吃肉喝酒。美食當前、誘惑難擋,不知不覺就過多霸佔了食物鏈中的能源和資源,同時還向食物鏈中投放添加大量人工飼料、各種激素、農藥化肥、殺蟲劑、抗生素等等。《吳子。圖國第一》曰:「夫道者,所以返本復始。」食物鏈中能量代謝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微生物,主要是各種細菌和真菌。它們把複雜的動植物殘體分解為簡單的化合物,最後分解成無機物歸還到環境中去,「化作春泥更護花」,成為綠色植物的養料,供其進行光合作用。自然界萬物是「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生物圈中,食物鏈上每一環、每一物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人類則完全根據自己的需要,為了種植、飼養和治病而大量地使用殺蟲劑、抗生素,恨不得把微生物趕盡殺絕。要知道人體也要有正常的菌群,這是抗禦外邪的正氣,不能失調。可是我們治病的時候又只顧眼前而大量地、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其結果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亂上添亂,陽氣一傷再傷。02  社會環境的變化越來越急功近利氣候變暖,氣溫上升,人就會亂心神、上肝火。當多數人神躁火旺,就會形成急功近利、目光短淺的社會風氣:只求快速發展、做大做強而不求積累沉穩、精益求精;只求競爭,不講和諧。一步到位、一步登天、立竿見影的心態充斥社會各個階層,甚至嚴重影響到教育界和科學界。此種心態在施政、學習、經商、工作、研究中能做得到盡善盡美嗎?我看多數很難做到。而做不到就會心理困擾、七情失調、鬱悶不爽、煩躁易怒、焦慮不安。我們的社會就像一艘又大又快又顛簸晃動的巨船,乘坐在這樣的船上,快是快了,但是很辛苦。所以,現在心理問題、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特別多見。有時心理問題、心理疾病還會拐個彎兒,改頭換面,以皮膚病、胃炎、肝病、高血壓、糖尿病、失眠等形式出現,這就是心身性疾病。醫生稍一疏忽,病根病因就成了漏網之魚,治來治去不見效。心理問題、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心身性疾病拿中醫的話講就是七情不調、氣上得病。最可怕的是神躁火旺、急功近利的心態對教育的深刻影響。浮躁功利的社會風氣,滲透到了各個層次的教育。孩子們從小在浮躁功利的心態下學習、考試,浮躁功利就會由社會風氣漸漸演變成我們的民族之性,成為民族文化的基因而代代相傳,浸潤到我們的血肉骨髓、性格思維、言談舉止。一旦浮躁功利成為我們的民族性,那是非常可怕的。七情失調的人日益增多以前,沒有文化的婦女最容易七情失調,氣上得病。因為沒有受過教育,心胸、目光相對狹隘,就會非常在意日常生活瑣碎事,而且鑽牛角尖,陷進去出不來。而讀書人則往往心胸開闊,知書達理。現在不同了!讀書越多、層次越高,七情不調、心理問題、心理疾病、心身性疾病就越多,比如說官員、商人、白領、大學生、研究生、教師、醫生等。為什麼讀了書、受了教育,反而七情困擾多了?我想這和我們的教育太浮躁功利有關,只教知識、考試,不教做人原則和生存智慧,就算有一些這方面的課程,也是應景的。教師也是在功利色彩非常明顯的師範教育中培養出來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怎麼能夠苛求他們把做人原則和生存智慧傳授給學生呢?我到歐洲,看到中小學的女孩子都要學家政,比如縫紉、清潔、做蛋糕餡餅;男孩子都要學木工、修車、電工、修理等。這些雖然看上去是技能,實際上不知不覺中教給孩子們理性、淡定、實在的生活態度,讓孩子們明白人生就是由事業、家庭、生活、工作、成功、失敗、平淡組成的,學習不僅僅是讀書、考試。還有,我們倡導的經常與執行的不一樣,非常擾亂人心,很容易讓人出現七情不調。社會上有眾多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評價體系,比如:有體制內和體制外的,有會議上、桌面上講的和私下裡、實際上做的,有媒體上宣傳的和坊間約定俗成的,有冠冕堂皇的和悶騷實用的,等等。人們就像演員一樣,兩副面具,人格分裂,上妝卸妝,真假難分。嘴上一套,行動一套;面上一套,私下一套。既要應對體制干工作,又要平衡自我討生活,苦嗎?苦!累嗎?累!爽嗎?不爽!樂嗎?不樂。做人又苦又累又不爽又不樂,能不七情失調氣上得病嗎!最典型的是,一面大力倡導素質教育,一面對學校實際升學率進行考核分級,這樣非常亂人心,也擾亂孩子價值觀的形成。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穩定的心,你能要求孩子長大以後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七情適度嗎?所謂七情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不調,時間久了會釀生出許多難治的心身性疾病。雖說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者能成大事,但是我還沒有見過七情如此高度穩定的人,除非昏迷患者、植物人。人遇到外界刺激總是有一定的情緒反應,只要是適度的、及時的、暢通的,對臟腑功能就是一個良性刺激。悲痛欲絕,一哭出來就好了,不要憋在心裡。七情不調就是敏感而反應強烈、過度。這又分兩種情況:一個是感而不發,不敢發、不能發、不會發,悶在心裡邊,非常傷人,許多消化性潰瘍、惡性腫瘤、頑固性皮膚病就是這樣得的;另一個是反應強烈而爆發,其結果就是既傷害別人又傷害自己。七情經常大起大落、過郁過放,會嚴重影響五臟功能,這在《黃帝內經》中叫做「九氣為病」。有很多病從道理上講似乎並不難治,但就是治不好,比如肥胖、痤瘡、黃褐斑、胃病、肝病、偏頭痛、神經性皮炎、不孕。為什麼?因為這些病不少是心身性疾病,由心上得病、神上得病、氣上得病。治療的效果與患者的性格、心態、思維模式很有關係。醫生能夠治病,但是很難去治心,心病不解,身體何來安康?有些從小就養成的性格、思維、心態很難改變,這往往是治療心身性疾病最大的障礙,醫生也很無奈,只有舉手投降。還有,城市人口過多、建築密集,走在街上人經常會有莫名的壓抑感。這容易引起鬱悶、鑽牛角尖、心胸狹隘的性格特徵。心胸與生活居住空間的大小很有關係,狹隘的空間無形中會使人思維狹隘。而思維狹隘的人的歸宿常常是踏上心身性疾病之路,走向生命的終點。不要以為人才是萬物之靈、世界主宰,實際上人心不知不覺中受制於環境、季節和天地。這是天人相應,不是迷信。比如說醫院接的急診,三伏天打架鬥毆、車禍的多,因為天氣太熱,人的心神容易躁動不安。還有動物春季發情,少男少女情竇初開,青年男女多情懷春,結婚戀愛等多是在春季。而秋季人會不由自主地觸景生情悲秋、思念,抑鬱症也一般是秋冬加重,春夏減輕。比如說古代有一句話叫做「窮山惡水出刁民,刁民出酷吏」。這是說在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人的求生本能非常強,會鋌而走險。還有南方人有南方人的性格,北方人有北方人的性格,山民有山民的性格,漁民有漁民的性格,牧民有牧民的性格。「智者愛水,仁者愛山」,水的靈動性容易養育出聰慧精巧的智者,山的巍峨嚴峻容易哺育出仁義寬厚的仁者。環境污染,居住空間逼仄狹小,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太近,七情肯定不知不覺中會受到很大影響。人就像刺蝟,遠親近臭,保持一定距離就容易和諧,太近就互相挑刺,有矛盾。這個有時不是個人修養問題而是人的本性,就像刺蝟長刺,與生俱來。03  生活方式的變化現在的生活方式引誘人們放縱過度而不會適可而止。高大的衣櫃里放滿了衣服,寬大的梳妝台上堆滿了化妝品,餐廳里、飯桌上都是七碟子八大碗,電腦、手機經常換。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物質的極大豐富,使人類逐漸地喪失了適可而止的自我約束能力。現在的生活方式是生命難以承受之重之繁。衣、食、住、行、玩都在加重五臟負擔。下面我就舉幾個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例子,看看我們是怎樣在滿足口腹之慾、感官享受中不知不覺地傷害五髒的。為滿足口腹之慾而為嘴傷身的情形最為常見,幾乎人人有份,包括我自己。食慾亢進,能量富餘目前最大的飲食問題是:體力活動與能量攝入不匹配,進的多,用的少,出的少,能量富餘問題嚴重。最近,我到河南嵩縣的白雲山登玉皇頂。玉皇頂號稱中原極頂,海拔2216米。下午三點多我從半山住處開始,準備徒步登頂,據說上去要兩三個小時,而且山路階梯非常陡峭。由於時間晚,考慮到下山安全,我就雇了一頂轎子。我和兩個樸實健碩的山民轎夫一邊走一邊聊,有時象徵性地坐一會兒轎子。他們每天要抬轎登山兩三趟,遊客多的時候甚至要四趟,體力消耗之大難以想像。下山時經過他們在小山溝居住的窩棚,看到轎夫們吃著炒南瓜青菜,就著饅頭,喝著玉米糝紅薯粥,那真叫一個香!個個肌肉塊壘隱現,面色黑紅光亮,聲音大、中氣足,既沒有肥胖臃腫,也不見瘦削乾癟。單單從他們的飲食、勞動量、體型、精神狀態看應該是能量進出基本平衡,攝入的能量與維持生命、日常生活、抬轎上山所需的能量基本持平。可能他們這種能量攝入與消耗才基本反映出人類正常能量代謝的真面目,能量進出暢通,從而得到源頭活水清如許的內環境和外形。與這些終日勞作的轎夫們相比,經常忙於工作、學習、應酬而缺乏運動的絕大多數城市人,簡直就是食慾亢進,說得誇張點就是全民性的食慾亢進。更要命的是,吃的還都是肥甘厚膩。中國人的脾胃主要是化五穀雜糧的,喜歡五穀為主、果蔬蛋肉為輔的飲食結構,可是現在反過來了,肉蛋為主,五穀為輔。有的人雖然吃蔬菜也不少,但是菜葉、瓜片總是炒得油汪汪,等於吃一口青菜,咽一口油。如果能量攝入太多,能夠找個途徑消耗掉也行。脾主肌肉,肌肉可是能量徹底消耗的大戶。可是許多人偏偏又不喜歡運動,缺乏肌肉,就算有肌肉也是質量很差、軟綿綿的「五花肉」。人類過多地佔用生物圈、食物鏈中的資源和能量,所以就成群成群地出現單純性肥胖、中心型肥胖、代謝綜合征、脂肪肝、高血壓、糖脂代謝紊亂、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痤瘡等疾病。這些問題多數是能量富餘憋出來的,是能量在食物鏈中人類這個環節上的大塞車。多餘的能量怎麼辦?籠中困獸,奔突解圍,就在體內鬧事生病。我要特別說一說代謝綜合征。中心型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是很可怕的,醫學上謂之「代謝綜合征」,在國外叫做「死亡四重奏」。有代謝綜合征的人,第一活不長,第二老年註定痛苦悲慘。因為不少尿毒症、中風癱瘓、半身不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就是代謝綜合徵結出的果。體內能量富餘過剩,成為家賊內奸,釀生痰濕瘀血,阻塞沖任,也會引起不孕不育。以前不孕不育多見於瘦人,現在是越胖越不能懷孕。我小時候(20世紀六七十年代),女孩子們多數是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膚如凝脂,當時並沒有覺得多麼美,認為是天經地義、自然而然的,油性皮膚、痤瘡不多見。但是現在,女孩皮膚油膩、毛孔粗大、生痤瘡的很多。而男性皮膚本來油性就大,現在是油上加油,毛孔更加粗大。這實際上就是能量富餘在皮膚上的反映。還有一個在女人中很有意思的現象:從情竇初開的青澀女到塵埃落定的更年婦,都在追求苗條曼妙的形體美,有時甚至達到匪夷所思、不可理喻的程度,什麼減肥藥都吃,什麼減肥法都試。但是有些人又嘴饞、食慾亢進,什麼美食還都想吃,終日與食慾作艱苦卓絕的鬥爭,又時時被美麗的慾望折磨誘惑,那真叫一個痛苦難受。想吃、想美兩個慾望不共戴天,但又哪個也割捨不掉,這是個問題!為什麼食慾亢進,想吃、愛吃、會吃、能吃普遍存在呢?我想這是人類功利貪婪心態在食慾上的折射吧。全民性的食慾亢進有幾個原因:第一,自幼餵養不當。喂孩子,中國人和外國人差別很大。在中國常見奶奶、外婆、媽媽滿世界追著喂孩子,生怕孩子吃不飽、吃不好。餓了吃、困了睡,是人的本能,本不需家長過度操心。喂飯塞飯,其結果要麼是從小把孩子的胃給撐大了,養個「小饞貓」、「大胃王」,為肥胖埋下伏筆;要麼是孩子厭食、挑食,將來更麻煩,過於厭食、挑食的孩子往往有壞脾氣、怪性格,不好相處。第二,幼年貧困,吃不好吃不飽。一路打拚到了三十來歲,經濟寬裕有錢了,開始追求口腹之慾。什麼好就吃什麼,哪有好吃的就去哪裡。第三,活動量大。青少年時期活動量大,好玩好動,或者曾經是職業運動員、體力勞動者,鍛煉得肌肉發達,食慾旺盛。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量降低,但那種好胃口已經形成,很難改掉。第四,餐飲業競爭激烈,追求奢華功利。現在食肆酒樓飯店的烹調技術恐怕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菜式糕點的設計構思都以增加感官享受、刺激食慾為目的。飯菜色香味俱美,腹中饞蟲涌動,脾胃難擋誘惑,不知不覺就食慾亢進,食量大增。口腹之慾與飲食烹調,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飲食越來越精美,口味越來越刁鑽。第五,七情的困擾。以前常說鬱悶悲憤,茶飯不思;現在是鬱悶悲憤,食慾亢進。有的人經過失業、失戀、離婚、失去親人等生活事件打擊,會體重暴增,形體暴肥。因為他們在得不到良好的心理疏解時,就會化悲憤鬱悶為食慾,甚至不餓也要吃,吃什麼不重要,就是想吃,反正嘴要動。這種情況在女性中更為常見。食慾亢進令我們在食物鏈中霸佔了過多的資源和能量,得了各種與能量代謝相關的富貴病就是咎由自取。食品安全,環境激素現在吃什麼呢?好像什麼都不安全。蝦是圍起來養的,可能加了激素和抗生素;雞從孵化出來到上市就那麼幾個月的時間,不是用抗生素就是用生長素,完全違背自然生長規律;肉裡面有瘦肉精;辣椒醬里有蘇丹紅;牛奶里加三聚氰胺……簡直是躲無處躲、防不勝防。食品安全問題實際就是貪婪的口腹之慾給逼出來的,是報應。食慾亢進、花樣翻新地要吃反季節果蔬,就只能通過化肥、農藥、激素等來增加產量或保鮮、防腐、催熟。想吃酥脆、香濃、刺激食品就得有添加劑,以增色、增稠、增香。化肥、農藥、激素、抗生素、各種食品添加劑本是人體不應有之「毒物」,天天攝入只會增加五臟負擔,尤其是肝腎最受影響,因為肝「解毒」,腎「排毒」。還有環境激素問題。現在有太多來路不明、原因難找的不孕不育、乳腺增生、子宮肌瘤、閉經、月經量越來越少、多囊卵巢、卵巢早衰、性早熟、惡性腫瘤等疾病。雖然不能一口咬定環境激素就是罪魁禍首,但是兩者的關係一定非同一般。為了使牛羊多長肉、多產奶,就注射大量雌激素;為了讓魚蝦迅速生長,就添加「催生」的激素飼料;為了促使蔬果個大、早熟,賣好價,不惜噴洒或注射「催生劑」……這些都是具有與人和其他生物內分泌激素作用類似的物質,但是卻來自外部環境,這就是「環境激素」。環境激素現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餐餐攝入。環境激素進入人體後,與人體內的正常激素「結合」或者擾亂正常的激素代謝,引發內分泌紊亂,尤其嚴重影響人類的生殖內分泌功能。結果導致男人精子減少、雄性退化,不育症高發;女人月經量少、雌性退化,不孕症常見;胎兒畸形,小兒多動;還會引發某些癌症。熱衷裝修全民熱衷於花樣翻新的室內裝修,那叫一個折騰。有人說,要想減肥就去裝修!要想生氣就去裝修!要想得病就去裝修!要想折騰就去裝修!十多年以前我搬新家。新房的房屋結構、門窗安裝、牆壁粉刷都還可以,如果不看別人,我很可能馬上就會搬進去居住。可是一棟嶄新的住宅大樓,家家戶戶都在裝修,電鑽聲不絕於耳,油漆味不絕於鼻,砸牆、吊頂算是最簡單的。房屋除了框架,幾乎都要重來一遍。我抵不住誘惑,加入了浩浩蕩蕩的裝修隊伍,花了很多錢裝修,砸牆、吊頂、刷牆、上漆。結果,三年之後,房間的裝修氣味還沒有完全消散!現在想想都很後怕,幸虧孩子沒有得血液病!但是他就此落下過敏性鼻炎,一進空調房間或經歷天氣變化,就會「吭哧吭哧」鼻塞或「阿嚏阿嚏」不停,容易感冒,抵抗力也比以前差了。鼻炎、感冒、抵抗力下降就是肺氣相對不足的表現,裝修之後的氣味很傷肺氣。肺開竅於鼻,嗅氣味、司呼吸,可是房間空氣中卻瀰漫著刺鼻的裝修氣味,不良氣味通過嗅覺令大腦疲憊,混濁空氣通過呼吸傷害肺臟。長期居住在高層建築里,不接地氣,較妨礙陽氣潛藏。尤其是高層、落地大飄窗,又是朝南的房子,這對陰虛內熱、濕熱、敏感躁動的人的睡眠、情緒穩定有很大的影響。作息混亂現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顯得那麼不合「時宜」:工作一天不想娛樂上網嗎?工作沒完成不加班行嗎?與時俱進不學習充電可以嗎?發財陞官不應酬行嗎?回答是否定的。但是時間從哪來?白天要工作討生活,那就只有晚上了。現在晚上的娛樂、加班、學習、應酬就成了生活起居的「時宜」,生活的重心移到了夜晚。夜生活豐富極了!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進入了生存競爭體系,學習、考試、升學、工作、晉陞、賺錢,一直到退休之前,就別想睡個安穩覺、自然醒。好不容易干到退休,有時間卻睡不著了。火樹銀花不夜天導致全民性睡眠不足。氣候變暖已經嚴重影響一年中的陽氣收藏,熬夜晚睡又攪得一天中陽氣不能按時收藏,雪上加霜,亂上添亂,肝膽升發無力,心神不能相交。這些還是序曲,接下來就一步步打開了潘多拉盒子,脾胃不運化,痰濕就此生,而且專往內臟血管堆積,所以晚睡熬夜引起的肥胖多是中心型肥胖,最容易患代謝綜合征。心腎不能相交,心火旺腎水寒,既影響七情,又影響生殖內分泌。生命活動,如呼吸心跳、激素分泌、三餐進食、月經排卵、睡眠覺醒等都是有節律的。合著日月、晝夜、四季的節拍,生命就會奏響和諧優美的旋律,人就健康。不合日月、晝夜、四季的節拍,生命就會發出刺耳的噪音,人就生病。熬夜、夜生活多,打亂人的生物節律,生物鐘不準,沒有章法,五臟就會不知所措。運動量下降人類的雙腿是用來走路勞作的。可是現在上樓、爬山有電梯、纜車,通勤、購物、旅遊有汽車代步,再遠一些有火車、飛機伺候,在空港連走平路都有傳送帶代勞。雖說雙腿過於疲勞會損傷肌肉、筋骨、韌帶,但是久坐,雙腿不動,後果更為嚴重。下肢肌肉鬆弛無力,則筋骨不堅、關節不利,最影響腎氣強盛和肝氣疏泄,稍一運動反而更容易損傷,使人腰酸腿痛。有力的腿部肌肉是靜脈迴流的重要動力,對於全身血液循環影響很大,也是能量消耗的大戶。脾主肌肉、腎主骨、肝主筋,肌肉與脾、骨骼與腎、筋與肝原本是不可分割的一體。皮、肉、筋、骨、脈這「五體」是五髒的有機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講,養五臟就是健「五體」,健「五體」就是強五臟。氣血精華進入五臟,輸送到「五體」才能皮澤、肉壯、筋柔、骨堅、脈通。因此五臟養生還包括五體保養。五體不能過用過勞,否則引起五臟虛證,比如過度運動、強力負重,日久必傷肌肉筋骨,引起脾氣虛弱、肝腎不足而早衰。但是四體不勤,多吃少動,日久則五臟系統內的能量多進少用,代謝不暢而能量富餘。人不運動、不接觸大自然,習慣久坐,就會令人常生怫鬱,莫名其妙覺得不開心,心胸狹隘,人際關係就會變得糟糕。而且不運動會擾得人心神亂、肝火旺,用氣鬥狠,或出現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脂肪肝、將軍肚等問題。所以,攝入的能量,除了用於維持基礎生命活動以及生活工作以外,如果富餘出來,就要看人自身怎麼引導了。喜歡運動、喜歡旅遊的人,相對來說,心態就簡單些,七情的困擾就少點。因為人們徜徉山水、流連自然,心情自然就會舒暢,就像孩子回到了母親懷抱。大自然是我們的母親,人類是自然之子,不是科技之子。運動汗出,能量消耗,就那麼大一股火,一動一出汗就散了,乾乾淨淨,什麼垃圾都沒有了。人只要一運動就陽光,心態就相對簡單,七情困擾就一定會少。總體講,中國人在世界上相對是不喜歡運動的類群,閑暇時喜歡打牌、搓麻、喝茶、下棋、聊天,以靜為主。人際關係上,喜歡謀略、工於心計、鉤心鬥角。雖然說這種現象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但是追本溯源,民族的文化、心理終究還是來源於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現代人不論飲食的結構還是分量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集中在一點就是:肥甘厚膩,能量富餘。經常走向戶外、運動旅遊,不僅能把富餘能量消耗掉,防止各種富貴病,還能凈化人際關係,減少「內耗」、「窩裡斗」。一個民族、國家、城市、社區、單位如果絕大部分人不喜歡運動,那麼人際關係就會趨於複雜、「內耗」就大,「窩裡斗」就嚴重,裡面的人一定活得很辛苦,這叫「人閑虱子癢」,無事生非、蜚短流長,是富餘能量惹的禍。用電腦、看電視、讀書、閱報、開會、開車、坐車、乘飛機令人們久坐不動,使人身體的大梁主幹——脊柱難以舒展,倍感憋屈。脊柱頂天立地,是人體的大梁主幹,生命支撐;支配內髒的神經都是從脊髓上發出來的,所以從某種角度上說五臟六腑是掛在脊柱上的。含胸塌腰久坐,脊柱受力失調,頸椎、胸椎、腰椎相關性疾病就會出現,簡單的就表現為脊柱局部問題,複雜的則以內科病、婦科病的形式出現。有些病,比方說心律不齊、胸悶胸痛、眩暈耳鳴、失眠頭痛、腹脹胃痛、月經不調,往往查來查去、治來治去,反反覆復,最後才發現是脊柱的問題。過度治療中醫的過度治療最常見於:第一,喜歡壯陽、滋陰、補益,經常吃各種補益葯、保健品。補得發胖、血壓高、腹脹、胸悶、頭漲、大便黏滯不爽、上火內熱、皮油痘多還渾然不知,又轉而去減肥、降壓、理氣、通便、清熱。沒必要!實在沒有必要!這是無事生非。食補遠遠勝過葯補,而三餐規律、均衡攝取就是最好的食補。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月經後頭暈眼花、大病後康復期、更年期腰酸腿痛、血壓血糖偏低、乏力倦怠、體質明顯偏頗、亞健康時可以食補。煲湯是個好辦法,湯又好喝,又溫和,又補益,當然前提是湯料要搭配合理。我在後面講述五個臟器的養生時會分別介紹一下煲湯補益的方法。第二,大量使用清熱解毒中藥。吃火鍋、油炸燒烤食物、荔枝、榴槤後,不管上火不上火,許多人就喜歡用些涼茶、牛黃上清丸、牛黃解毒丸、雙黃連口服液等敗火解毒;如果咽喉不適疼痛、便干、尿黃、口苦、生了痤瘡,有些人也經常大量使用清熱解毒中藥,而且是預防性地服、小題大做地服、窮追猛打地服,不服到月經推後、口淡胃痛、大便稀爛、身涼汗冷、經常感冒決不罷休。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可是在對待自己的身體時卻顯得那麼不可理喻,急功近利。清熱解毒不上火的最好辦法是充足的睡眠、不急不躁、飲食清淡。一旦有熱有火,多喝水,多吃些清涼性質的水果,如雪梨、西瓜、黃瓜等;也可用霸王花、雞蛋花、雞骨草、溪黃草、黃柏、金銀花等煲水喝;或者可以針灸、拔罐、刮痧,這些都是簡便易行的方法。當然也可以服用涼茶、牛黃解毒片、黃連上清丸等,但是一定要中病即止,熱去就停。這類葯要常備,但是不要常服,更不能久服。西醫的過度治療,我了解得不深入,但是說濫用抗生素,恐怕沒有錯。抗生素類藥物的副作用主要集中在肝毒性、腎毒性以及影響消化功能上。過度使用抗生素主要表現在安慰性地用、預防性地用、不準確地用、虎狼兇猛地用。其後果是使人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肺脾氣傷,免疫力低下;肝臟解毒不力;腎臟排毒不力。而過多地靜脈給葯,會使上述副作用更加嚴重。過度治療應該是醫生患者都有責任。醫生的失職在於心浮氣躁,不作深入思考,治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見疾病不見體質,沒有庖丁解牛的整體觀念,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就容易在治病的同時傷害體質、傷害其他臟器,甚至會病上加病,最後把病變得「面目全非」。比如看痤瘡,常識是「無熱無火不生瘡」,於是皮膚科醫生開清熱解毒的藥物或抗生素等,理論上沒有錯,吃後,痤瘡好了,但是有的女孩子卻出現月經推後或痛經,轉而看婦科,服用溫燥的活血化瘀中藥,吃後月經正常了,痤瘡又發起來了,回頭再吃清熱解毒的藥物或抗生素等。痤瘡差不多好了,胃痛腹脹大便爛了,又去看消化科,吃些溫中健脾暖胃的溫燥之品。脾胃好了,痤瘡又發起來了……此起彼伏,按下葫蘆起來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沒有消停的時候。這種情況很常見。皮膚科、婦科、消化科醫生都沒有錯。因為我們分科太細,醫生只會看人生的病,不會看生病的人,不善於辨別體質。反覆這樣治來治去,最後月經亂了,脾胃弱了,痤瘡也成囊腫或暗瘡印了,就此安營紮寨,不走了。類似這樣的例子真是太多了。怨醫生嗎?不能全怨醫生。當然也有個別醫生是置患者身體於不顧而單純追求經濟利益的。患者也有責任。如果一開始就好好找原因:是不是熬夜了?是不是吃多了油炸、煎炒食物或者火鍋?是不是精神緊張了?是不是皮膚沒有清潔好?消除原因,局部處理一下可能就好了。但很多患者只知道有病到醫院看醫生,不知道反思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心態,而且逼著醫生治病立竿見影,療效慢些就怨聲載道,不停地換醫生,不斷地試方法。在醫患關係緊張的氛圍中,醫生很難深入細緻地思考問題,而本能地尋求自保,要麼治不好也不出問題,要麼用虎狼猛葯快速見效。患者不明就裡,遇到前者會自認倒霉,遇到後者卻又感謝醫生。依我看,現在醫療費用居高不下、看病貴、看病難的根源,主要是過度檢查、過度治療。為什麼會過度檢查、過度治療?是社會風氣浮躁功利、目光短淺而投射在醫生心理思維上的反映。為什麼醫生有這些心理思維?因為我們的醫學教育沒有教學生如何做人,只重視系統、局部、微觀、形態、技術的學習,卻忽視知識技術的整合與整體思維的訓練。與時俱進,喊了這麼多年,可是我們的醫學教育從本質上講還是單純的生物醫學教育模式,只教學生治療人生的「病」,不教學生認識生病的「人」。這種醫學教育體制下培養出來的教師、醫生、醫院管理者,終究也是以其昏昏,很難使人昭昭的。我們為什麼會有這種令人失望的醫學教育呢?因為社會環境就是如此。由此看來,管理決策者們確實要有「天人合一」、順天應道的整體觀。天人不和諧,會反映在人類生活各個方面、影響到社會環境各個領域,最終融合到每個人的生命過程,體現在生命中一場場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中,操縱每個人的命運。信息爆炸現在,男女老少的五官片刻都不得消停,終日眼看、耳聽、鼻聞、嘴說個不停,不管五官累不累,心腦煩不煩,是否真的需要,反正是信息輪番轟炸。最典型的就是手機依賴,對大多數人來講其實是心理依賴,沒有手機像丟了魂。手機里都是天大的信息嗎?多數情況下無非是問候、誤打、騙局、是非,本來心情挺平靜,一接一聽,煩惱就來,所以說手機是現代社會「庸人自擾」的一大源頭,電影上說「手機是手雷」,真是入木三分。近年來我開始逐漸有意識地擺脫對手機的依賴,出差或者居家時關閉手機,少了手機的干擾,我享受到了久違的身心清凈、安逸。綜上所述,可見生存環境、社會環境、生活方式的變化對五髒的影響非常大。空氣污染,肺臟呼吸的是髒的空氣;氣候變暖,肺氣難降;皮毛本來是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可是卻要額外應對過度使用空調、過度使用暖氣、過度裝修的房屋;久坐電腦前,含胸塌背,肺臟憋屈,慢慢出汗也不順,而汗出不暢通的人,小便和大便就會受到影響。口味重咸,促使血管硬化;肥甘厚味,致使血液黏稠。血管彈性下降又血液黏稠,心臟鼓動時能不累嗎?還有,每年一次很珍貴的夏季陽氣盛長,血脈暢流,脈搏浮滑、促進代謝的「天道天時」也因過度依賴空調、夏行秋令而錯失。為君主之官的心神貴在沉穩守位,但是信息爆炸,口眼耳鼻不停接受信息,電腦、汽車、手機、家電更新換代、日新月異,選擇多,誘惑多,樹欲靜風不止,心神不斷受到干擾。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會影響陽氣的肅降、封藏。環境、食品污染,令肝臟超負荷解毒。可是我們還經常鬱悶生氣、不高興,喝酒吃肉往肝臟塞許多脂肪,又久坐不動,使肝臟疏泄條達的通道——關節韌帶不利。抱著電腦、守著電視、挑燈夜戰,這樣久視用眼沒有不傷肝血的。肥甘厚膩、冰凍寒涼、食慾亢進、三餐不規律、早餐不吃、晚餐大吃、想起來猛吃、忙起來忘食,這些令脾臟難以承受、不堪負荷。過度思慮直接令脾胃運化不開,鬱悶生氣令肝木犯逆脾土。久不運動則肌肉鬆軟不豐,氣血就算產生出來也不能充分利用。肝臟和肌肉的新陳代謝最為活躍,這邊鬱悶喝酒大吃,那邊四肢肌肉少動,能不得代謝性疾病嗎?腎藏精,精生髓,髓充骨,腎主骨。久坐少動、塌胸彎腰、歪七扭八,很傷人體的大梁主幹——脊柱。傷脊柱,尤其是傷腰脊,就是傷腎,因為「腰為腎之府」。氣候變暖,暖冬常見,腎少天助,封藏不夠。環境、食品污染,肉食增加會明顯加重腎臟的排毒負擔。五臟備受困擾,百病由此而生。人類已經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現在人類是自己和自己作鬥爭。生活方式病真正的危害不是來自疾病的本身,而是來自日常生活中對危害健康因素的認識不足,不懂得生活方式與健康的關係,腦子裡沒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沒有保護大環境的概念。這是生活方式病對人類的真正威脅。中醫歷來都是與時俱進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古方不能治今病」,今病是現有環境造成的。藍天白雲、四季嘗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做得到嗎?恬淡虛無、飲食清淡、冬捱寒冷、夏經炎熱,受得了嗎?日月沒有變,但生物圈變化不小;星星還是那顆星星,天已經不是那片天了。由於溫室效應、氣候變暖、空調依賴,使得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一自古以來的養生原則受到很大挑戰。中國人的體質也由昔日的營養不良虛弱性體質為主,轉變為能量代謝不暢瘀滯性體質為主。怎麼辦?中醫應該解決現代人的困擾,借用古人的大智慧來應對現代生活方式病。在今非昔比的大環境下,怎麼賦予「天人合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新的思維和養生方法呢?讓我們承擔起這個歷史使命,為中醫注入新的生命力吧!第二章 肝臟養生肝木生髮,猶如樹木,枝枝葉葉,無拘無束,疏泄條達,生機勃勃。如何順應肝的疏泄特性,使其高高興興地行使自己的功能?有四個基本條件:一是肝血肝陰要充足;二是不要經常鬱悶壓抑而束縛肝臟;三是不要經常吃藥、飲酒、熬夜,令肝臟疲勞;四是不要感染病毒。養生並不繁瑣麻煩。養生首先要去掉一個非常大的誤區:養生就是今天吃這個,明天補那個;今天做這種運動,明天做那種運動,興什麼做什麼。不是這樣的!養生就是捨棄,養生就是放下,養生就是簡單,養生就是不損不傷,養生就是不畫蛇添足,養生就是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我不再多作解釋,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理解,讓我們好好體悟吧。了解五髒的特性喜惡,是五臟養生的基礎、前提,如果不管不問五臟是否喜歡,就把一些東西、方法硬塞、強加給五臟,就會好心辦壞事。什麼最順五臟之性?尊重五髒的特性,投其所喜,避其所惡,踏著四季節拍、順著陽氣升降,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身體不虛不實、不寒不熱時,該幹啥幹啥,就這麼活著就行了,「過猶不及」。當五臟特性受到干擾,不能順時正常升降時,就順水推舟,幫其一把。春夏之季,陽氣升發,肝心為主。春夏衣食住行要讓心肝之陽氣順勢升發,既不能升發過亢,又不能升發不及。秋冬之季,陽氣潛藏,肺腎為主。秋冬衣食住行要讓肺腎之陽氣順勢潛藏,既不能收藏不足,又不能藏而發僵。一年四季只有脾胃健運,樞紐暢通,陽氣升降才無阻無礙。而少吃、少涼(貪涼飲冷)、少氣(鬱悶生氣)就是最好的養脾之法。春季,許多人面色紅潤,皮膚很好,人面桃花交相映。為什麼?因為春季氣血開始由里趨表,皮膚循環改善。不管是乾性、油性、混合性皮膚,不論膚色是深還是淺,通常來說,春季都是四季中皮膚最好的季節。當然敏感性皮膚或者有頑固性皮膚病的人除外。單從皮膚,我們就可以感受到春季氣血在陽氣引領下自人體由里由下而向外向上升發的過程。但是如果到了春季,有失眠多夢、眼睛發紅、牙痛口苦、血壓升高、胸脅脹滿、頭痛頻發等現象,就是陽氣升發太過、衝心犯腦的表現。春季養生重點是肝臟。肝木生髮,猶如樹木,枝枝葉葉,無拘無束,疏泄條達,生機勃勃。一、肝臟為將軍之官是誰令我們七情適度,心情輕鬆?是誰把進進出出消化排泄指揮得順利暢通?是誰令月經按月準時施泄?是誰令氣血流暢不瘀積?是肝臟在起主要作用!身體這種輕鬆、活潑、通泰的狀態也叫疏泄條達,是肝臟功能正常的結果。肝臟為將軍之官,決勝於千里之外,要指揮別人,受不得約束;也像警察,指揮來往車輛,使其不能違反交通規則。肝的特性就是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鬱。肝氣疏泄條達狀態下的人體,就猶如一棵挺拔舒展、枝繁葉茂的樹木,而龔自珍《病梅館記》里那盆景中的歪松病梅就是肝氣鬱結。對於女性來講,美麗因於肝臟。因為肝臟疏泄條達,會使女性氣血暢通、月經規律,會使脾胃健運、大便暢通,也會令人性情平穩或開朗。一個女性如果月經好、大便通,通常皮膚也會不錯,起碼不會出現大問題。再加上又是一個不愛生氣、不小心眼的人,這基本上可以算做底版不錯了。美容有四個基本的健康要求:情緒好、月經好、大便好、睡眠好。肝臟和情緒、月經、大便有直接關係,而且如果情緒好,通常睡眠也會好。四個基本要求全部和肝臟有關。只有肝臟疏泄條達正常,不鬱結、不憋屈,女性美容就具備描眉畫眼、塗脂抹粉、錦上添花的條件和基礎了。女性許多美容問題、損美性疾病多和肝氣鬱結、憋屈有很大關係。女性很多疾病是從情志不暢、肝氣鬱結一步一步發展來的,先是生氣鬱悶,心結難解,長吁短嘆,唉聲嘆氣,腹脹胸悶,氣機不暢,然後氣滯血瘀,內髒的形態結構也發生變化。抑鬱症、胃病、月經不調、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多囊卵巢、腫瘤包塊等就是這樣。而上述疾病就是釀生黃褐斑、面色晦暗或青黃、眼睛渾濁等美容問題的溫床和土壤。如果滿足了肝臟的特性、喜好,肝臟就會在春季充分地疏泄條達,引領氣血由里趨表,暢達氣機,讓我們周身通泰,關節韌帶柔軟靈活,情緒平穩,體內不脹不悶不痛,吃嘛嘛香,進得順,出得暢,月經規律;而且因為肝開竅於目,還能夠使眼睛明亮,不紅不充血。就算環境、食品有些污染或一定要喝一些酒,肝臟也會高高興興地去解毒、解酒。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肝如何順應肝的疏泄特性,使其高高興興地行使自己的功能?有四個基本條件:一是肝血肝陰要充足;二是不要經常鬱悶壓抑而束縛肝臟;三是不要經常吃藥、飲酒、熬夜,令肝臟疲勞;四是不要感染病毒。而現代有很多生活方式是專門捅肝臟這些軟肋的。不管肝臟喜歡不喜歡,反正由著性子來,女的生氣,男的喝酒,很多人稍有不適就大把吃藥,把肝臟功能搞得亂七八糟。下面我們就看看現代生活方式是怎麼違背這四個條件而傷及肝臟的。01  用眼過度「肝藏血」,肝臟貯藏著極為豐富的血液。肝血的主要作用有營養眼睛、保證視力,供養並牽制肝氣疏泄升發,濡養滑利關節肌腱韌帶,肝木生心火、可補充心血。長期使用電腦、看電視,或者高考長時間看書,都是久視,會造成用眼過度。「肝開竅於目」,久視很容易使肝血不足。只要肝「將軍」餓著肚子吃不飽,七情要麼鬱結,要麼過度;肝氣不是疏泄條達無力而鬱結,就是了無根基牽制而橫逆作亂。02  七情鬱結肝臟最討厭經常鬱悶壓抑,心結難解、小心眼、生悶氣、鑽牛角尖、陷進去出不來,這些在肝臟疏泄條達時礙手礙腳,令肝臟不能舒展、憋屈難受。肝氣鬱結就是歪松病梅。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緊張,五臟中肝臟最受此影響而活得最累,七情感而不敢發、不能發、不會發,所以悶在裡邊,這是肝最不喜歡的。尤其是那些站在社會大舞台上,與男性一決高低、心高氣盛的女強人,以及冰雪聰明、敏感能幹、不甘人後的女能人,她們的七情不是因為人心險惡不能外露而壓抑不展,就是忍無可忍而怒髮衝冠,這種過度的情緒一放一收,很傷肝。肝氣鬱結或快或慢會反映出一系列軀體疾病:胃痛、腹痛、便爛、頭痛、胸悶、月經不調、乳腺增生、子宮肌瘤、色斑、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等等。一般人往往經不起多次大怒激憤的情緒衝擊,會導致肝氣橫逆、肝陽暴漲,太傷肝太傷人了。想想暴盲、暴聾、暴啞、消化道大出血、腦溢血、心肌梗死吧,這些就是常見的大怒激憤的後果!03  久坐不動關節、肌腱、韌帶屬於肝系統,是肝臟賴以疏泄條達的結構基礎、重要通道。電腦、電視、汽車讓人久坐不動,令許多人關節肌腱韌帶僵硬,失去柔韌靈活,使肝疏泄條達系統內的通道不暢通。所以,我們經常會覺得,越是坐著,越是不運動,人就會越是鬱悶或脾氣暴躁。04  過度服藥五臟中,肝臟新陳代謝最為旺盛,這使其具有強大的解毒功能。污染物、毒物、藥物、酒精、各種食品添加劑進入人體,全憑肝臟代謝以解毒、降毒、減毒。大量吃藥、食品不安全、飲酒、熬夜就是讓肝臟總是幹活,不能休息,令其疲勞。是葯三分毒,可是現在盛行有病吃藥、防病吃藥、保健吃藥,完全忘記人體自身還有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忘記了還有很好的非藥物療法,比如針灸、推拿、物理療法等。有時藥效相對於其毒副作用簡直就是蠅頭小利。就算是療效好很對症的藥物,也要先勞駕肝臟進行代謝、解毒,這叫「首過效應」。過度治療和誤治也會使肝臟很疲勞。所以對於不少藥物,醫生會囑咐患者,吃的過程中注意檢查肝功能。我有個病人,為了降低稍微偏高的甘油三酯,吃了一種民間中醫給的降脂葯,據說效果神奇。果然幾劑葯下去,甘油三酯很快就恢復正常了,可是肝功檢查卻發現轉氨酶一下飆升至1300,把她嚇壞了。又住進了醫院,輸液,保肝護肝。類似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見。05  過度飲酒升官發財,喝酒應酬,但凡男人,難以免俗。以至於酒後駕車成了嚴重而普遍的社會問題。我有一個遠親,從事學術研究工作,人老實勤奮、木訥內向、不善交際,就像這樣的人也不能「倖免」地要應酬喝酒,居然也偶爾酒後駕車了。進嘴的東西,最熱性的是煙,最濕氣的是酒。酒性大濕大熱,經常少量飲酒有活血提神消除疲勞之功;而經常豪飲卻會亂心性、亂肝性,濕熱傷肝膽。酒的熱量很高,不怎麼增加營養,卻足以擾亂能量代謝。接待、公關、銷售、官員升遷、商人賺錢,都需要常年穿梭於酒店,應酬於餐桌,進入中年還沒有脂肪肝、高脂血症、代謝綜合征、高血壓等病患加身的人,那真是鳳毛麟角。酒能夠壯賊膽色膽,卻不健身心五臟,是虛妄亂性的魔鬼飲食。你以為肝臟生來只是解毒解酒的嗎?!肝臟還要做暢通血脈、幫助消化、舒緩情緒、調節月經等工作,是非常忙累的!06  不重視脂肪肝高熱、高脂、高糖的三高飲食,使人體能量富餘。這時肝臟往往挺身而出,自我犧牲,像堤壩一樣攔截富餘能量,形成脂肪肝,以保護心腦血管、維護能量代謝。所以單純的脂肪肝患者的生化檢測,各項指標往往是正常、臨界或輕度異常,心腦血管尚且安全。這就是為什麼不少人會拿著體檢結果淡淡一笑,就是有點脂肪肝,我的身體還不錯耶!根本不把脂肪肝當回事,把脂肪肝的危害性看得還不如感冒。脂肪肝後果嚴重與否,全看你對脂肪肝的認識了。如果從此在生活中從源頭上避免、減少脂肪肝的產生,那麼脂肪肝可能就是一個身體的匆匆過客,不聲不響就這麼過去了,確實算不得大病。但是如果掉以輕心、不當回事、我行我素,脂肪肝就是萬惡之源,引發能量代謝紊亂。看看那些疾病後期的尿毒症、中風、心衰吧,你說脂肪肝是不是大病呢?!肝氣鬱結、脂肪肝、超負荷解毒三位一體是很可怕的,時間久了一定會嚴重影響能量代謝。肝臟里塞滿了脂肪、堆滿了垃圾,總有一天會把肝臟累壞的,這時堤壩再也抵擋不住源源不斷的富餘能量了,終於開閘,能量代謝就此進入惡性循環,糖尿病、動脈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代謝綜合征、高血壓、痛風等等隨之而來。這就到了該收穫的季節了,收穫不良生活方式結下的惡果。我們國家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很高,尤其在氣候濕熱的華南地區。當然由於廣泛使用乙肝疫苗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仍然不能忽視。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就算是肝功能保持正常,還是能夠較為明顯地感覺到肝膽濕熱或者氣滯血瘀之象,說明還是對肝臟有不小的影響的。病毒感染與否,和肝臟狀態及體質關係很大,比如長期吃不飽又憋屈、疲勞。病毒濕熱最易傷肝。三、現代中醫的肝臟養生對策肝臟養生調護的重點季節是春季。春季自然萬物陽氣升發,天時天道最利於人體肝臟主疏泄的功能和喜條達的特性。有蒼天的「天道」相助,人只要順勢而為,別添堵添亂就行了。升發不及就幫助一把,升發太過就控制一下,一切以利於肝氣的升發為要。下面從起居(包括情緒)、飲食、藥物、經絡等幾個方面對肝臟進行全方位的保養。01  起居——早睡早起,舒展筋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上述經文古訓,對於生活在四季較為分明的地區的人來講,應該具有跨越時空的養生指導意義。古代有古代的方法或措施,現代有現代的方法或措施,但是隨著四季變化,「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卻是亘古不變的。人在春季比冬季早醒,不值得大驚小怪,這是「天人合一」的表現。欣然接受,醒了就起來吧!而且要有意識地早點起床。「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隨著春節大假結束,各行各業都開始了繁忙緊張的一年,各有各的打算和計劃。春季早起利於升發陽氣,調整狀態,以適應開春上班之後撲面而來的工作壓力。如果春困嚴重,升發不及,渾身無力,卻又眼看著別人你追我趕、忙忙碌碌地工作,會覺得非常鬧心吧。早晨就是一天中的春季。「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意思是「一天之計在於晨」,不睡懶覺,早早起床,就會發現似乎早晨、上午的時間比下午、晚上的時間好用、耐用些,時間寬裕,可以從容地做很多事情。這樣就會無形中減輕了工作壓力,起到舒緩情志的作用,這不就是幫助肝氣疏泄條達嗎?春季運動應該是以形體的舒展為主,抻拉、牽引脊柱、四肢,活動關節、韌帶,尤其令頸椎、髖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肘關節柔韌、舒展、靈活。我給大家介紹幾個非常簡單的動作:第一,蹬直雙腿,儘力低頭彎腰若干次;然後頭部及胸腰脊盡量向後仰若干次,如此反覆地俯仰脊柱。第二,雙腿站直,膝關節不要彎曲,雙手十指相交扣,掌心向上,儘力伸直上舉於頭頂正中,拉直身體;然後分別向左右兩側抻拉側體側腰。第三,拉筋。可以下蹲壓腿,也可以正壓腿、側壓腿:向前綳直、繃緊腳尖,綳直小腿肚子和腘窩。第四,摩擦胸脅。胸脅,即前胸和兩腋下肋骨部位的統稱。雙手搓熱,然後沿乳房下胸脅反覆摩擦,直至胸脅裡面發熱,如灌進溫水一般。第五,經過寒冷的冬季,許多人的手顯得比較僵硬,這時,可以經常用熱水泡手,使手指小關節更加柔軟靈活。在生活中,我有這種感覺,凡是關節、韌帶和腰身柔軟的女性,通常性情也比較柔和,較少過激言行。因為柔軟的腰身、關節和韌帶使肝氣的疏泄條達暢通,無阻無礙。而長期腰身、肢體、關節、韌帶僵硬、不靈活,則令肝的疏泄條達備受阻礙,很影響情緒和心態。春季不管進行什麼運動,腰身、肢體、關節、韌帶的柔韌、舒展、靈活是前提、基礎。春季穿塑形減肥內衣、緊身胸罩、提臀收臀牛仔褲是很不利於陽氣引領氣血趨表的。因為穿衣太緊,皮膚澀滯,陽氣趨表時到達肌表皮膚的通道不暢,只有轉升頭面為主,很容易頭面、五官上火發炎。這是穿衣不當,逼得陽氣分布不合理。溫熱火毒的病證,有時並非陽氣的真正旺盛,而是陽氣分布不均,尤其是局部性的。仔細想想,有幾個人、幾種病是真真正正、徹頭徹尾的陽熱大實之體之病呢?我看多數還是陰陽不協調,是陽氣的相對旺盛或者陽氣強弱不均勻。春季要春捂。不要天氣一回暖,馬上就把衣服脫掉。如果來個倒春寒,就會病倒一大批。開春就病,多不吉利。初春氣溫回升時,身體保持適度的熱感,為了散熱,氣血必然趨向體表,無形中就幫助了陽氣外發趨表,應了「春夏養陽」。踏青、春遊,走向戶外大自然,伸展四肢,舒展腰身,呼出一冬的濁氣,吸入清新的空氣。藉助天時,在大地升發、蒸騰氤氳的陽氣中,與蟲鳥花草樹木一起振奮生機。春季要增加房間的空氣流動,可以來一點穿堂風。但是千萬不能在穿堂風中休息和睡覺,否則面癱會找上門來。春季要更加有意識地避免情志不展、鬱悶生氣,否則非常傷肝。想辦法令精神振奮一些。怎麼辦?春季早起床,擴胸、壓腿、拉筋、彎腰、跑步,一番晨運,早餐後再喝些新茶、春茶或者咖啡,就會覺得神清氣爽、輕快愉快!一年之計不由得宏願發於心中,一場新的人生計劃開始了,這就是「天人合一」,是最好的養肝方法。02  飲食——減酸增甘一般情況下,春季不需要特別地吃藥來幫助升發,只要注意攝取有助於陽氣升發的應時蔬菜糧食,避免食用影響妨礙陽氣升發的食品就行了。春季飲食原則是「減酸增甘,以養脾氣」。為什麼要「減酸」?因為酸性食物,其性收斂,與春季陽氣升發之勢背道而馳。正常情況下,肝臟在春季自然而然就會更好地疏泄條達,功能相對旺盛。這時要順勢養肝,而不是逆勢用酸性來約束肝臟。酸性食物,有食醋、山楂、烏梅等。但是,如果一到春季就出現胸腹灼熱、失眠煩躁、血壓升高、眼睛發紅、耳鳴口苦等,反而要吃些酸性食品,以收斂約束過於亢盛的陽氣,這是養肝、柔肝、安撫肝。為什麼要「增甘」?一是春季肝氣偏旺,容易削弱脾胃,影響消化,再加上消耗體力的苦夏即將來臨,如果脾胃虛弱,憑什麼捱過苦夏?二是脾胃在中焦,是陽氣升發的樞紐,脾胃虛弱,肝氣升發必然受到影響。甘味食物有:糯米、紅棗、桂圓、南瓜、牛肉、豬肚、山藥、蓮子、麥芽糖、蜂蜜、胡蘿蔔等。春季宜「溫食」但不宜「溫補」。春季還應進食春季時鮮果蔬,以幫助肝氣疏泄,陽氣升發。因為春季時鮮果蔬多是既可清熱又利升發的。對於肝臟來說,利於升發,順應疏泄條達的葯食,就是補肝;酸澀收斂,逆著疏泄條達的葯食,就是瀉肝。這應該是中醫所謂「補瀉」的真實含義。春季應時新鮮果蔬有薺菜、韭菜、香椿頭、枸杞苗、豌豆苗、蘑菇、金針菜、荊芥、春筍、春茶、艾蒿、櫻桃等。中國人特別孝順老人,而最大的「孝」就是「順」,順老人之性,讓老人高興就好,不需要什麼錦衣華食。養五臟也是這樣,順性順勢就是補益,哪怕是廉價的青菜瓜果;逆性逆勢就是損害,哪怕是昂貴的蟲草人蔘。這裡特別推介春蔬四味:薺菜。薺菜又叫護生草、枕頭草、清明草等,是春季最為常見的野菜,「三月三,薺菜賽靈丹」,是春季養肝的佳蔬。薺菜肉絲豆腐羹,薺菜炒冬筍,薺菜肉餡兒餛飩等都很好吃。莧菜。莧菜有紅莧、紫莧、綠莧或者紅綠相間之分。其中紅莧最好,可以補肝血。上湯紅莧菜、莧菜蛋花滾湯等既簡單又好吃。高考很辛苦,視力下降、眼睛疲勞者不妨多吃。茼蒿。茼蒿菜性偏涼,清火化痰,可降低或防止血壓升高。少油清炒最為合適。春筍。春筍性稍偏涼又有升發之性,最宜春季食用。筍配火腿、油燜筍、白煮筍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春季上火多以頭面五官、上焦心肺為主,如牙痛、口苦、口瘡、鼻衄、耳鳴頭漲、心煩失眠、胸腹灼熱、咽喉疼痛等。究其原因:一是北方春季乾燥多風,春旱時最易上火;二是冬季富餘能量隨著肝氣升發而上火。可以食用綠茶、菊花茶、蓮子心茶、苦丁茶、茅根茶、蘆根茶、蜂蜜、雪梨、冰糖、白蘿蔔等。春為發陳之際,陽氣的升發也帶來沉渣泛起,抖摟出老病舊病。比如,基於過敏體質的許多病證、頑固性皮膚病、高血壓、慢性胃炎、慢性肝病、精神病、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要少吃或不吃發物,比如羊肉、狗肉、牛肉、豬頭肉、肥肉、鵝肉、貝殼類海鮮、海魚、蝦蟹、蔥姜蒜、香椿、香菜、蛋黃、茴香、胡椒、春筍、火腿等。春季可以有意識地吃些保肝或促進排毒的食品,更好地使人體進入春夏養陽、陽氣升發、代謝旺盛的狀態,比如保肝的大棗、蜂蜜、胡蘿蔔、猴頭菇、香菇等,促進排毒的春筍、黑木耳、生薑、辣椒、海帶、綠豆、洋蔥、花菜、西蘭花、芹菜等。保肝又促進排毒,無形中就減輕了肝臟的負擔。春季多食寒冷、黏滯、肥甘之品亦會阻礙陽氣升發,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03  藥物——安全簡單藥物養生要安全簡單。肝氣升發太過而上火可用決明子、夏枯草、菊花、金銀花、羅漢果泡茶喝,並適當配些五味子、烏梅、天門冬、麥冬、白芍、桑葚子、當歸、生地等。但是要中病即止,熱去即停。如果肝氣升發不及而特別乏力疲倦,可以服用逍遙丸配補中益氣丸,也可以用党參、黃芪、白朮、山藥、大棗等製成葯膳。黃芪菊花茶:黃芪20克、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紅棗3 枚水煎,放入冰糖少許。每於春季肝氣升發無力、疲勞倦怠難以緩解時飲用。百合蓮子銀耳湯:蓮子6 粒、銀耳4 克、大棗4 克、百合4 克、糖20克、水200 毫升。春旱內熱上火時飲用較好。04  經絡——因病而異如果春季身體感覺一切正常,實在不必要敲這點那,要知「過猶不及」,不要擾動正常的經絡氣血運行就行了,人體自有一整套精密的「天人合一」調節機制。如果肝氣生髮太過,頭目不清,可以點按太沖(見圖2 )、行間(見圖2 )、三陰交(見148 頁圖13)、曲池(見圖3 )、合谷(見圖3 )、風池(見圖4 )、太陽(見圖5 )、睛明(見圖5 )。太沖穴和行間穴在足背部,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下部,曲池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合谷穴在手背,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虎口」處,太陽穴在顳部,睛明穴在面部,風池穴在頸後部。也可以在乳房下胸脅部位拔罐,或者在頸椎及肩胛部位、曲池穴、太沖穴刮痧或拔罐。如果肝氣升發無力,疲倦乏力難以緩解,可以灸百會(見圖4 )、中脘(見128 頁圖12)、足三里(見51頁圖6 )。百會穴在頭頂部,中脘穴在上腹部,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有的人一到春夏,臉上不得消停,皮膚油膩、毛囊炎、痤瘡、無名腫毒輪番上場,脂溢性皮炎、酒糟鼻也會加重。可以在春季氣溫明顯回升時,做背部膀胱經刮痧、拔罐,並稍微放點血,以減輕隨著天氣變熱,皮膚狀況更加惡化的情況。第三章  心臟養生心臟是一個陽氣非常旺盛的臟器,心臟養生一要充分藉助天時,藉助「苦夏」消耗富餘能量,清理內環境,打掃衛生;二要減少酷暑濕熱對心氣、體力的過度消耗;三要盡量減少食欲不振、腹脹噁心、身體困重等暑濕傷脾的困擾。對於生命的新陳代謝來說,嚴寒、酷暑、春溫、秋涼,不論人體感覺舒適與否,沒有好壞之分。日月就這麼運轉、天地就這麼變化、四時就這麼更替,大道至簡,沒有什麼好解釋的。日月、天地、四季既孕育生命又毀滅生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養生就是趨利避害,盡量既健康又舒服地多活些日子。夏季天熱下迫,地濕上蒸,天熱地濕,「氤氳熏蒸」而成暑,暑氣既熱又濕。同樣是熱,秋季的熱帶燥,是燥熱;春季的熱帶風,是風熱;而夏季的熱則帶濕,是暑濕。暑氣和心臟相通應。夏季江河洶湧暢通,與之相應,暑能夠幫助心臟,鼓動血脈,促進循環,消散瘀血,所以很多疼痛性疾病到了夏季就緩解。但是,暑濕也耗心氣,困脾胃,很消耗體力,所以夏季尤其是三伏天也叫苦夏。夏季,當我們在柏油馬路上開車或行走時,有時能看見正前方海市蜃樓般的一汪水在不斷地出現、消失,這就是地面在發散所吸收的太陽輻射熱能的同時也在蒸發地濕。頭上是烈日曝晒,腳下是地熱、地濕蒸騰,夏季的熱是無處可躲的。「壯火」烈日,汗出過多,就會大汗淋漓、心慌胸悶、面色蒼白、全身無力而虛脫,這是心氣大傷的表現。汗為心之液,正常汗出能夠維持體溫,幫助散熱,利於降火;但是汗出過度,就會耗傷心氣。暑必挾濕,而脾最怕濕。所以入夏,尤其是入伏後,許多人不想吃東西,不知道餓,大便發黏,舌苔厚膩,這就是暑濕困脾,運化受到影響。暑濕困脾,不想吃就少吃點,用清淡利口、消暑去濕的食物提提胃口就行了。不要硬吃,更不用緊張。從某種意義上講,夏季食慾下降、體重減輕是人體能量代謝的自我調節,是正常消耗,為秋冬能量儲存作準備、騰地方。否則,夏季不消耗,秋冬食慾旺盛只會造成人體內能量更加富餘。夏季如何趨利避害真是個問題!還是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心臟的生理特性。一、心臟為君主之官心臟號稱君主之官,一家之主,一國之君,壓陣五臟,統合生命。生命神韻——人體能夠隨時應答自然、社會的變化,並及時作出調節、應對——的總指揮,是心。心在五行中屬火,應對夏季暑氣,位於上焦胸腔,顏色鮮紅,搏動不息,維持循環。從五行屬性、對應的季節、位置、顏色、功能看,心臟「陽」的特質極為明顯,是一個陽氣非常旺盛的臟器,所以叫「陽中之陽」。但是,心臟是君主,雖然陽氣旺盛,一刻不停地搏動,卻不能沒規則地亂動、躁動。試想,國家的君主如果躁動不安,恐怕就要民不聊生、生靈塗炭、戰亂頻繁了。因此,心臟陽氣萬不可虛弱,否則人就生機不旺、血脈不暢,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生長發育不良和口唇面色發紺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但是也不能「火性炎上」沒有牽制,否則人會經常躁動不安,煩躁惱怒,失眠健忘。因此,心最重要的生理特性就是溫熱陽動與持重守位的平衡。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心01  信息爆炸《黃帝內經。靈樞。本神》中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任」是擔任、接受的意思。心又主神志,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中醫學認為人的精神思維活動與臟腑有關,而主要是心的生理功能,故有心「藏神」、「主神明」的說法。整句話是說,對於外界各種信息進行接受、分析和處理的首先是「心神」,然後才由君主心調動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經絡氣血統一協調行動進行應答。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的種類繁複、數量巨大,可以形容為「信息爆炸」。每天起床睜眼就開始看電視、用電腦、打手機、聽MP3 ,耳聽、眼看、嘴說個不停。撲面而來的海量信息,令心神不停「任物」,應接不暇,意亂神迷,方寸大亂,迷失自我。表面上看,我們的生活、工作還算大致有「規律」和「章法」,但是在「規律」、「章法」之下,是一顆按捺不住的躁動的心。面對大量的信息或機會,反而容易做些「反被聰明誤」的決策和傻事,哪怕看上去、聽起來再正兒八經、冠冕堂皇。一個人,耳目過於敏感,消息太過靈通,並非好事,既「反被聰明誤」,難干大事,又亂心神,影響健康。君主可以調動全身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上下內外,有非常強大的力量。如果君主沉著穩重,固守君位,就可以把人引向平和、客觀、理性。成就大事偉業、敬業愛崗、奉公守法、家庭美滿、生活穩定都需要一顆相對安定不躁的心。心浮氣躁不稱職的君主,會攪和得五臟六腑不得消停。今天工作緊張就讓脾臟陷入過度思慮,明天爭勝好強、七情不暢又讓肝氣鬱結不展;剛才飽受委屈又讓肺悲從中來,現在又因貪污受賄讓腎恐懼不安。《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現代的生活方式使心神備受干擾困惑,太難守位了。《黃帝內經》中說:「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過多的信息就是最大的污染源,令心神不明。02  氣候變暖全球溫室效應、城市熱島效應,導致氣候變暖,氣溫上升,「天以常火」。地球的大氣層內、生物圈中,陽氣潛藏不足,很多人睡不好覺。為什麼?心為「陽中之陽」,屬火,火性炎上。但是人體的陽氣、心火絕不可以一味炎上,一定要有所牽制,升中有降。心火既要鼓動血脈、維持循環,還要降下來溫暖腎水,使腎水不寒,只有這樣腎臟才能發揮生殖繁衍的功能。腎水離不開心火的溫暖。水雖然是生命之源,但是,必須有一定的溫度才行,冰冷的水是斷不能產生高級生命的。另一方面,雖然說「水往低處流」,但是人體的腎水卻一定要降中有升以抑制心火,使心火溫煦而不過旺。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叫做心腎相交,水火既濟,陰陽相抱。這是人體最重要的陰陽、寒熱、寤寐、精神平衡協調機制。心腎相交功能好的人,往往比較穩定堅強,睡眠質量好,精神煥發。心腎相交也有天道相助,那就是四季陽氣的自然升降。但是現在氣候變暖、夜生活增多、聲光污染致使心腎相交缺乏天道相助,再加上生活、工作壓力大,社會風氣躁動不安,因此,睡眠質量下降、失眠多夢極為常見,簡直達到了全民性缺覺少睡。缺乏天道相助的心腎不交導致睡不好,就算吃藥效果也不理想,因為「樹欲靜而風不止」,雖然睏乏想睡,但是環境不好。03  過度依賴空調關於過度依賴空調,我會在後面詳細談到其中的利弊以及相應的對策。三、現代中醫的心臟養生對策《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對照古人的訓誡,我們現在在夏季最大的「大逆不道」就是「使氣不得泄」。因為人們整天躲在房間吹空調,總在室內活動,害怕太陽把皮膚晒黑留下色斑,不願出門。夏季養生最重要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使氣得泄」的生活方式。夏季養生重點在心臟。一要充分藉助天時,順應耐受夏季炎熱的天氣,振奮心臟,鼓動血脈,促進循環和代謝,藉助「苦夏」消耗富餘能量,消散積蓄瘀血,清理內環境,打掃衛生;二要減少酷暑濕熱對心氣、體力的過度消耗;三要盡量減少食欲不振、腹脹噁心、身體困重等暑濕傷脾的困擾。01  起居——務必午休在夏季來臨之前,應該把家裡打掃得乾淨、清爽、空曠;沒用的東西該扔就扔、該賣就賣,盡量少放雜物;把空調里里外外清理乾淨。這樣人就容易安靜,吹空調的時候既節省能源也乾淨衛生。夏季可以適當晚睡,但是要早起,晚上睡不足八小時,沒有關係,不要當成病,有午休補充體力就行了。有的人一到夏季睡眠時間明顯減少,晚上睡不著,早晨又早醒,就很緊張,要吃安眠藥,非得睡夠八小時才安心,其實沒有這個必要。而有的人由於吹著空調,夏季反而很能睡,逮著機會就睡懶覺,如果白天在戶外有較大的體力活動,消耗大,這當然很有助於恢復體力,是好事。但問題是,多數人白天不活動、不見陽光、不汗出,又多睡,那還怎麼陽氣盛長、生機旺盛、代謝旺盛、「使氣得泄」呢?夏季,讓我們走出戶外,迎接陽光,熱愛濃郁蕃茂的萬物生機,每天最少一次滿面通紅、一身大汗。每天窩在空調房間,實在要不得,否則你就等著頭昏腦漲、萎靡不振、腰酸背痛、關節僵硬、二便不暢找上門吧。凡是需要苦思冥想、深入思考的工作和重大的決策要盡量避免在炎熱夏季進行。三伏天最熱,醫院接的急診最多的就是打架鬥毆、車禍,如果不是心神躁到一定程度會出這些事嗎?而總是在空調中工作、開會、生活的人不汗出,內熱內濕散不出去,都會頭昏腦漲、思路不清,沒幾個頭腦清醒的。一定要學會避免接受過多的信息,面對各種機會有舍有得。人生苦短,這山望著那山高,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沒幹成啥事,倒是成天陷在拿得起放不下、取捨難斷的煩惱中了。太多的信息和機會是弊大於利,會擾亂心神,心浮氣躁,迷失自我,最終走向身心失調、罹患心身性疾病的地步。仔細捋捋心身性疾病的來龍去脈,就會發現很多與心神長期備受干擾、心神不定有關。放下、捨棄、不聽、不看、不說、不想,有時不需要什麼理由的,扔了就是扔了,丟了就是丟了。生命尚且會離我們而去,還有什麼令我們放棄不下的!02  飲食——清淡利口如果沒有特殊不適,夏季飲食只要清淡利口,多喝湯水,避免貪涼飲冷就行了。如果空調使用少,以傳統度夏為主,汗出較多,尿黃赤,心煩失眠,舌尖紅赤,應注意去暑熱,利小便,清心火。可以吃苦瓜、黃瓜、冬瓜、西瓜、絲瓜、節瓜、綠豆芽等,以涼拌、做湯、煲湯較好。如苦瓜切片,開水裡焯一下,撒上糖醋或者蒜汁。胃寒的人可以在涼拌菜中多放點薑絲、蒜汁,這樣就既照顧脾胃又能清暑熱。絲瓜做湯,再撒蛋花、淋麻油、放點鹽,既簡單美味又利口清暑。或者做冬瓜綠豆海帶湯,也很簡便。還可以用燈心草、白茅根、蓮子心、麥冬、綠茶、茉莉花茶等泡水喝。綠豆糖水、酸梅湯、鮮榨蓮藕汁也是不錯的選擇。綠豆湯非常好喝,但是清暑熱、降心火的功能已大打折扣。煮綠豆湯要在綠豆剛開花、皮還發綠的時候就關火。水碧綠,才清熱。喝冰鎮綠豆砂糖水很傷脾胃,不清暑熱,卻傷脾陽,令人腹脹腹瀉不想吃東西。如果汗出過多,發軟無力、心悸胸悶,需要益氣養陰,可以用鴨肉煲冬瓜、瘦肉燉冬瓜、西洋參燉麥冬瘦肉等。凡是夏季汗出較多,飲食可以適當多放些鹽。如果雨水多、暑濕重,食欲不振、腹脹、身體沉重,應該注意祛濕,以荷葉、扁豆、赤小豆、薏米、蓮藕等煲湯喝較好。03  藥物——祛暑祛濕心火旺盛,舌尖紅赤,小便熱痛黃赤,可以選用導赤散、六一散。氣陰兩傷,汗出過多,全身乏力,心慌氣短,可以選用西洋參、生脈飲。暑濕困脾,舌苔白厚,食欲不振,腹脹腹痛,噁心嘔吐,大便稀爛,可以選用藿香正氣散。04  經絡——常見刮痧夏季傷於暑熱,出現多汗身熱、心煩口渴、氣粗、四肢疲乏、小便赤澀等「陽暑」證候,可以在背後膀胱經以及肘窩、腘窩處刮痧。夏季因氣候炎熱而吹風納涼,或飲冷無度,以致暑熱與風寒之邪乘虛侵襲而為病,這是「陰暑」。主要表現有發熱惡寒、腹瀉腹痛、噁心嘔吐、身重疼痛、神疲倦怠等,可以在後背膀胱經刮痧、拔罐,前面腹部艾灸中脘、神闕。到此為止,中醫五臟養生基本上講完了。我們應該愛護環境、保護自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我們擁有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擁有良好的習慣,我們就會在這種良好的環境和習慣中生長、發育、成熟,一直到衰老、壽終正寢。如果我們破壞自然環境,養成了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我們就會在習慣中生病、痛苦、死亡,即使活著也是痛不欲生、生不如死。至於我們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全靠個人修為,全靠家長對後代的養育。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承認生命的差異性,不能拿完美的健康標準和完美的德行修養來衡量每一個人,否則可能世界上90% 以上的人都是病人,90% 以上的人都是道德感不強的小人。有的疾病可能本身就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生命如影隨形。有時倒不如認命、視而不見、不理不睬、和平共處,總比治來治去,將生命正常程序、身體的真面目搞得亂七八糟好一些。這本書相對於浩瀚精深的中醫養生學來說,還是掛一漏萬,非常不全面。但是,不管怎麼說,養生需要大家先明白道理、端正心態,然後再學方法。所以我在書里講了那麼多的道理,大家不要急,耐心點,看一看對自己有何啟發,想一想書中有何不對。如果讀了這本書後,大家既覺得受到啟發,又發現一些問題,我的目的就達到了。更多精彩內容,請購買《中醫五臟養生》。
推薦閱讀:

中醫背部刮痧的方法 推薦2個方法
周易與中醫
秋燥
潘曉川論氣(七):實踐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寶寶胃口不好不愛吃飯怎麼辦?教你6招,讓寶寶愛上吃飯!

TAG:中醫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