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哲理故事*第三編 民間故事(九)
《中國古代哲理故事》第三編 民間故事(九)
養豹捕鼠
從前,有一個人叫猗於皋。家裡有很多老鼠,非常苦惱。他聽說有一個叫尾勺氏的人,他家裡養了一隻豹,這隻豹善於捕捉野獸。猗於皋很羨慕尾勺氏家養的豹子,心想自己也養一隻那樣的豹子該多好啊,能捕捉野獸一定能捉老鼠。於是,猗於皋就用一雙潔白無暇的碧玉,把那隻豹子換了回來。飼養起來,每天都殺牲口喂豹子。他還專門換回來以後,猗於皋把豹子精請工匠打造了一條精緻的黃金繩索來栓豹子,還給它披上有花紋的絲綢,修建了掛滿絲羅的豹房供豹子居住。
猗於皋得到豹子後非常高興,在家裡設宴請朋友們來慶賀。席間,猗於皋牽出豹子請大家觀賞,還向朋友們誇讚豹子的捕獸能力。朋友們見豹子的確威武,都順情說好話,異口同聲地稱讚道:「好豹!天下無雙!」
過了段時間,有一隻大老鼠從猗於皋的屋檐下跑過,他急忙解開豹子,想看看豹子是怎樣抓老鼠的,可是豹子只是抬頭看了看,接著又低頭吃肉,對老鼠無動於衷,好像沒看見似的。猗於皋氣憤極了,開口就罵:「你這個沒用的畜生,真是太懶了,連老鼠都不知道逮,要你有何用?」
之後不久,又有一隻大老鼠跑了出來,猗於皋於是又趕緊解開繩子,讓豹子去捉老鼠。這次豹子並沒有多好的表現,仍然像上次一樣對老鼠視而不見。猗於皋更氣憤了,揮起鞭子對著豹子狠狠地抽了過去,把豹子打得嗷嗷直叫。猗於皋一邊打一邊罵:「不捉老鼠就別想再吃肉住豹房了!」於是,猗於皋把黃金繩索換成了粗麻繩,絲綢也不給它披了,豹房換成了牛棚,每天只喂它些酒糟吃。豹子的待遇降低了,他過不慣這種日子,整天垂頭喪氣,顯出一副哭相。
猗於皋的朋友聽說了這件事,感到猗於皋的做法很可笑,就責備他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無論什麼東西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比如名叫巨闕的寶劍雖然鋒利無比,但補起鞋子來,還比不上一隻錐子好用:有色彩的綢緞雖然華麗無比,但用來洗臉,它就不如一塊尺把寬的粗布。這豹子雖然很兇猛,用它來捕捉老鼠則不如一隻貓。你怎麼這麼愚蠢呢?為什麼不用貓捉老鼠,放出豹子去捕野獸呢?
猗於皋聽了朋友的話,心裡豁然開朗,明白了萬物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心裡也很高興。於是,他買來一隻貓,讓他來捕捉老鼠,而那隻豹則讓它出去打獵。
沒過多久,貓把家裡的老鼠差不多都捉光了:豹子捕到了許多諸如鹿、獐、麂之類的野獸,吃都吃不完!
哲理點撥
猗於皋沒有捉老鼠的實際經驗,連區別豹子和貓的感性認識都沒有,又不虛心請教別人,就憑著想當然,結果是「用非其才」鬧出了笑話。
萬物都各有長處各有短處,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各盡其才的重要性。在用人問題上如果不能用人的專長,就會造成人才的最大浪費。
工之僑賣琴
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國有一個很高明的琴師,他的名字叫工之僑。工之僑能夠彈奏出一手動聽的琴樂,同時還會自己動手做琴。
村裡有個人知道工之僑很喜歡琴,特意從很遠很遠的地方託人弄來了一段好桐木,他把這段桐木送給了工之僑。工之僑拿到這段桐木後一看,高興得不得了,這可是做琴的好材料啊。他連夜就畫了好幾張制琴草圖,最後他挑選出一張最滿意的,按照草圖的模樣在桐木上精雕細刻起來。工之僑整整花了一年時間,終於把桐木製成了一張琴。
簡直出現奇蹟啦!工之僑安上琴弦彈奏起來,發出的聲音美妙極了,就像金玉合鳴。工之僑高興地說:「我造了一輩子琴,也彈了一輩子琴,可是像這樣的琴,天下少有呢!」他覺得這張琴應該是世界上最好的琴了。
工之僑得了一張好琴的消息立刻傳開了。全村的老百姓都跑來看,嘖嘖稱讚不已。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到了主管禮樂的官府。官府把工之僑叫了去,要工之僑說說這張琴的優點,並叫工之僑當場演奏一番。但是官府鬧了半天,卻無人識貨,結果樂官們又叫了全國最好的樂師們來鑒定。這些樂師們本來就不學無術,而且根本就看不起工之僑。他們只是圍著琴,這裡彈彈,那裡聽聽,說不出什麼道理。最後你看我,我看你,搖搖腦袋說:「這張琴並不值錢,因為它不是古代的,它的年代不夠久遠啊!」樂官聽了樂師們的意見後,就把琴還給了工之僑,並高聲罵道:「這種不值錢的琴今後不準再宣揚!」
工之僑氣壞了,心裡非常失望,回到家幾天幾夜沒有睡好覺。難道是琴不好嗎?不!那樂工連琴都沒有彈一下,根本就沒有聽到它的音質,憑什麼就斷定這琴不好呢?於是,工之僑請來了刻工,在琴上添了些仿古的花紋,又請來了漆工,在琴身上刻了一些誰也看不懂的蝌蚪文字。最後工之僑又自己製作了一隻美麗而精緻的小盒子,把小盒子連同琴一起埋進土裡了。
轉眼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工之僑把琴和盒子從土裡挖了出來,一看還真有點像古董,於是就拿到市場上去賣。
這時有個大官路過這裡,一眼看見了這張琴,琴身上斑斑駁駁,還有許多看不懂的蝌蚪文和古彩花紋。他接過琴看了半天,讚歎不止:「這可是張歷史悠久的好琴啊!」他當即掏出了二百兩黃金,出高價買下。
大官拿著琴獻給了朝廷。朝廷又叫當初那些樂官來鑒評一番。這次朝中那些樂官見了,爭相傳看,一個個讚不絕口,一致說:「這張古琴簡直是國寶,太妙了,音質好,造型好,文字與畫也好。難得呀,難得。」
工之僑聽到後想起當初無人識琴的情景,不禁搖頭又嘆氣:明明是一張好琴,有些人不僅不識,而且偏偏要百般挑剔。如果是難得的人材,也是這樣對待的話,那不是糟糕透頂了嗎?
哲理點撥
這個故事辛辣的諷刺了那種只重形式,不管實質,一味厚古薄今的虛浮世風。
透過現象看本質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能力和素質,也是享受美好人生的要求。然而現實中的許多人卻是追求外在形式的華美,而忽略了實際的好壞。這是萬萬不可取的。
食菌成仙
古時候,有個叫粵的地方,這裡漫山遍野都長滿了草藥,很多人都以採藥為生。傳說有一種靈芝,吃了以後能使人得道成仙,可是,從來沒有人見過真正的靈芝是什麼樣子,人們都只是在心裡想像著靈芝的樣子,都希望能夠得到它。
有個人以採藥為生,他非常迷信仙道,相信有使他得道升仙的靈芝,所以他採藥的方法很特別,從來不去人們經常去採藥的地方,而是專門去深山老林、懸崖峭壁,他甘願冒生命危險為的就是能早日找到靈芝,可以升仙。
有一天,這個採藥人像往常一樣告別老婆孩子出去採藥。這一次,他又選擇了一條從未走過的上山的路,因為這條路特別難走,從未有人走過,而他也一直未敢嘗試。今天他下定決心要從這條路去採藥,心裡希望能採到他日思夜想的靈芝。
這條路上果真是遍布了荊棘,到處荒草叢生,蛇蟲出沒,採藥人心中有些後悔,但是,心想既然已經上來了,就應該走下去,他相信最後一定是可以成功的。一路上,他採到了很多在別處采不到的珍貴的藥材,而且有些還叫不上名字來,這更加堅定了他尋找靈芝的信心。
他繼續向前走,忽然,發現前面一株菌子。這株菌子長得很特別,它非常大,採下來足足有一筐,菌蓋一共有九層,色彩斑斕,鮮艷無比,散發出迷人的光亮,採藥人心裡一驚:難道這就是傳說中令人得道成仙的靈芝嗎?可是他從來沒有見過靈芝是什麼樣子。只是聽人說過靈芝的事,而沒有告訴他靈芝的樣子,所以他比較疑惑。但是又轉念一想,能夠生長在這裡而且形態又如此非同一般的一定不會是普通藥材,他認定了這就是他要找的靈芝,於是不僅禁喜萬分,急忙把它採摘下來。
回到家裡,他拿出這株菌子對他的妻子和兒子說:「你們看,這就是傳說中的神奇的靈芝草啊!如果吃了它,人就可以長生不死,成為神仙。我聽說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福氣得到靈芝的,只有那些與仙道有緣的人才會有如此之福,這麼多人四處尋找靈芝卻得不到,而我卻有這個運氣得到它。看來我是命中注定長生不死,會成為神仙的啊!」
他的妻子和兒子以及其他的家人聽他這麼一說也深信不疑,都感到非常興奮,迫不及待地要吃掉靈芝,但是採藥人卻說:「靈芝是不可以隨便吃的,要沐浴凈身,齋戒三天以示誠意,才能吃靈芝,這樣才有效。」
於是,他選了好日子,讓家人鄭重其事地沐浴更衣,然後,吃了三天素。之後,把這株靈芝放在鍋里煮,煮熟以後,他畢恭畢敬地盛了一碗,滿心歡喜地喝了下去。可他哪裡知道這株外貌鮮艷的「靈芝」實際上一株有毒的菌子啊,他吃了下去不久,就中毒而死了。
他的妻子看到他吃了靈芝就倒在了地上,心裡有點驚慌,忙問兒子:「你父親這是怎麼了?怎麼吃了靈芝就不動了呢?不會是死了吧!」其他人也有同樣的疑惑。
兒子看了看父親,說:「大家不用擔心,父親已經比我們早一步得道成仙了。因為我聽父親說過,凡是成仙的人是不會為形體所拖累的,要成仙必須脫離他的形體。現在父親把軀殼留在了這裡,只是不想為形體所拖累啊!這並不是死而是成仙了。」說完,他就舀了一碗,埋頭吃了起來。不一會,他也死了。家人一看兒子也成仙了,也羨慕起來,於是,大家一人盛了一碗吃了起來,結果,一家人全都死了。
哲理點撥
這個粵人為了求得永生,吃了毒菌卻落得個中毒而死的下場。更可嘆的是,父親吃毒菌死了,他的兒子和家人卻還相信父親的這一套成仙的說教,也跟著去吃剩下的毒菌。
本來明明是毒菌,這並不是難以辨認的東西,卻偏偏被粵人一家堅信不疑地認為是靈芝,就是因為他們總是幻想僥倖地撞大運,白白地獲得好處,這真是利令智昏。要想過上好日子,只有靠自己踏踏實實勞動才是一條靠得住的途徑,否則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可見封建迷信、無知妄說真的是害人不淺啊!這個故事對於那些把錯誤的主觀認識當作真理的人來說,確實具有教育意義。在二十世紀的今天,我們必須拿科學的思想來武裝自己,和歪理邪說劃清界限,不然,也會像故事中的粵人一樣沒有好的下場。
楚人裝虎
春秋時期,人們住的村子與山林離得很近,所以經常有野獸騷擾村落。楚國就有這麼一個村子,坐落在山林旁邊,有很多狐狸經常跑到村裡偷雞,那時老百姓生活不富裕,有的人家裡除了種地就只靠養幾隻雞過日子,今天被狐狸叼走一隻,明天又叼走一隻,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可是人們也沒有有效的辦法對付狐狸,有幾次,村裡人也組織起來捕捉狐狸,但收效甚微,狐狸太狡猾了,村裡人為此感到非常苦惱。
有個人在一個月之內,所有的雞都被狐狸叼走了,於是他決心去尋找治狐的方法。他聽說在山那邊一個村莊里住著一位智者,懂得很多事,就想去找他問問。他走了一天一夜,來到了這位智者的家裡,向他訴說了他的遭遇。智者想了想,告訴他說:「雖然我不曾用過此方法,但也可以一試。老虎是百獸之王,所有的野獸都對老虎敬而遠之。稍強壯一些的野獸見到老虎都被嚇跑了,而小動物只有等死的份了。不如你畫張虎皮來嚇嚇狐狸,也許管用。」
他謝過智者後就回到家裡,馬上著手畫了一張虎皮,往身上一披,不仔細看還真以為是一隻老虎呢。於是他迫不及待地要試驗一下。到了晚上,他就披著虎皮等著狐狸。不一會兒,有一隻狐狸悄悄地溜進他家裡,慢慢走近雞籠,剛要抓雞,忽然看見一隻老虎,正伏在地上虎視眈眈地看著它呢,頓時嚇得魂飛魄散,一頭栽在地上了。
第二天,這個人拿著抓住的狐狸給家人看,家人都誇他厲害,村裡其他人也聽說了這件事,紛紛向他來求教,很快,村裡就很少有狐狸來偷雞了,大家都過上了安心的日子,這個楚國人也受到了村裡人的尊敬和讚揚。
過了沒多久,這個人發現有野豬來他的田地里搗亂,很多莊稼都被踩到了。於是他又拿出虎皮,在田地里等待野豬。不久,野豬又來他田裡糟踏莊稼了,楚國人披著虎皮沖了出去,野豬吃得正歡,忽然發現有一隻老虎向它衝過來,嚇得奪路而逃,不巧正好掉進村民事先挖好的陷阱。
野豬被抓住了,村裡人歡呼雀躍,這個人也非常高興,他完全沉浸在喜悅當中,心想:老虎真不愧是百獸之王啊,我只憑這張虎皮就可以降服天下所有的野獸,看還有什麼野獸敢來騷擾。正想著,忽然看見遠處又來了一隻形狀像馬的動物,正在那裡張望,他一時興起,心想:剛捉住一頭野豬又送來一匹馬。於是他就披上虎皮追了上去。
有人認識那種動物,趕緊阻止他說:「別追過去,那是只「駁」,兇猛無比,比老虎還厲害,你會丟掉性命的。」
這時他根本聽不進別人的勸告了,一心想要把這隻動物抓住,再說他根本不相信世界上還有不怕老虎的動物,於是就一路追了過去,結果那個動物大吼一聲,徑直衝到他面前,楚國人這時感到有點害怕了,心想:「難道還有不怕老虎的動物?」來不及想別的,那「駁」猛地把他撲倒在地,張開血盆大口,朝著這個人的咽喉一口咬了下去,這個人頓時一命嗚呼了。
哲理點撥
楚國人用自己扮虎嚇走狐狸和野豬的方法同樣照搬照抄地用在對付「駁」這個兇猛無比的動物時,結果葬送了生命。
俗話說得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針對不同的問題,我們應該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如果因為用某種方法能夠解決某種問題,就以為這種方法是萬能的,是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的,就一定會失敗。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明朝時,杭州是當時中國的一個比較繁華的城市,那裡的商業發達,有很多的商店、店鋪,很多大大小小的商人,街頭上挑擔叫賣的小販也很多,全國各地的物資貨物在杭州都有買賣。
在杭州城裡有一個賣水果的商人,生意非常興隆,過著殷實的生活。這全都多虧了他那賣柑子的買賣。他特別善於保存柑子,他保存的柑子,即使過一年仍然不會腐爛,而且從外表看起來一個個金黃油亮的,色澤鮮艷得很。他就靠了這種方法,先是買很多柑子,然後儲存起來,等到別人的柑子都不新鮮時,他就拿到市場上賣。當然他的柑子要比別人的柑子賣價高出好幾倍,可是買主們看到他的柑子外觀漂亮,往往都爭著要買他的,於是他掙了很多錢。
不過有一次卻出了意外,有位顧客也是看中了他賣的柑子色澤鮮艷才買了他的柑子,雖然價錢不低,可是這位顧客認為能買到好柑子也值了。當他回到家中興高采烈地切開柑子時,不是撲鼻而來的清香,而是一股怪味沖鼻而來,仔細一看,想不到這麼好的柑子竟然完全發霉了,而且裡面竟然都是乾的,就好像一團爛棉絮塞在裡面。
這位顧客氣不打一處來,心想花高價買回的柑子原來一文不值,於是拿著爛柑子來到商人那裡找他理論。顧客問他:「這就是你賣的柑子嗎,你賣給別人柑子是拿來供神、敬客的嗎?還是用它的漂亮的外表來矇騙傻瓜和瞎子?大家都來看看,看看這個騙子賣的爛柑子。你這樣來欺騙別人,也太過分了吧!」
這時,很多群眾都被爭吵聲吸引了過來,得知情況後紛紛譴責商人不該這樣。顧客認為在大家的輿論壓力下商人會悔改,還可能退給他錢,但他想錯了。
再看這位商人,從那位顧客一來就絲毫不為所動,面對眾人的責難,他一點也不覺得心虛膽怯。他對自己賣劣質品騙錢的事不但不覺得羞愧,而且還面帶微笑,並且理直氣壯的對顧客說:「我做這個買賣已經有很多年了,我就靠這個生意來掙錢養家糊口。這麼多年了,買我柑子的人多的是,別人都沒有說過什麼,為什麼就你一個人有意見呢?再說了,現今這個世界上欺詐騙人的人多的是,又不止我一個人!難道你就沒想過這個道理嗎?你看看那些威風凜凜的武將們,穿著將軍服,看起來比古時候的大軍事家孫子、吳起都還要威武神氣些,可是他們中有誰真正懂得兵法呢?你再看看那些身穿寬大的朝服,邁著方步、氣度不凡的文官大臣們,又有誰真正掌握了治理國家的宏圖大略呢?實際上,他們什麼本事都沒有,強盜橫行,他們沒有辦法剿除;老百姓生活困苦,他們不知道去救助;對那些貪官污吏,他們也不去整治;他們坐食俸祿,生活腐化,卻一點也不知羞恥。這些人一個個身居要職,享受著高官厚祿,住著豪華的住宅,吃著山珍海味,喝著瓊漿玉液,乘坐著大車名馬,哪一個不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樣?又有誰不是像我賣的柑子一樣,表面上看起來如金似玉,而實質上不過是些爛棉絮呢?這些你都看不到,卻只看見我賣的柑子!」
哲理點撥
這位賣柑者用「偷換概念」的方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現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對那些貪官污吏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鞭撻。
其實,在我們今天,這種外強中乾的人也不少見。他們像「繡花枕頭」一樣,徒有光鮮的外表,但是做起事情來,一無是處。對於他們來說,追求的僅僅是外在的一時的浮華,但是,他們不知道這些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也一樣會逝去的。對於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有真才實學,用真本領,真技能武裝過的頭腦才可以在社會上站穩腳跟,立於不敗之地。
僕人偷鞋
有一天,有個楚國人帶著僕人到一個好朋友家裡做客。他們交往了多年,感情非常深厚,朋友見到他,自然是非常高興,於是馬上讓家人張羅酒席,盛情款待。
吃完飯,賓主一邊喝著茶,一邊敘舊。兩人已有好長時間沒有見面了,真是有說不完的知心話。不知不覺地,天色已經暗下來了,楚國人就準備告辭回家。朋友說:「嗨!你好不容易才來一趟,今天怎麼能走呢?既然來了,就安安心心地住一晚,我們抵足而眠,痛痛快快地聊聊,怎麼樣?」
楚國人見朋友熱情挽留,就不再堅持,住了下來。沒想到,這一住不要緊,反而住出麻煩來了。他的僕人不知怎的看中了朋友的鞋子,就趁沒人注意時偷偷地藏了起來然後把它拿回家了,楚國人一點也不知道。
他就拿了些錢,讓僕人過了幾天,正好楚國人的鞋子破了,想買一雙新鞋,到集市上去買一雙,僕人心想,正好偷回來的鞋也挺新的,不如換些錢來得合適,於是就偷偷地把錢留下,卻把那雙偷來的鞋子交給了主人。楚國人哪裡知道這中間的貓膩啊?他以為這雙鞋子真的是僕人從集市上買來的,就試了試,挺合腳,覺得非常滿意。於是,他就穿著這雙鞋子到處走。
楚國人的朋友在他走了以後就發現丟了一雙鞋子,心裡覺得有些奇怪,想道:「我與他交往了多年,他應該不是這種人啊!但他來住了一晚,我的鞋子就不見了,真是怪事啊!」
這一天,楚國人在街上碰巧又遇見了他的朋友,他非常高興,趕緊過去打招呼。朋友的眼睛不經意地往他的腳上一瞟,不由得一下子楞住了,因為他看到自己丟失的那雙鞋子正穿在楚國人的腳上。他心中大吃一驚,暗暗想道:「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想不到他是這種無恥小人,竟然偷了我的鞋子!現在還裝模做樣的和我打招呼!」
想到這裡,他再也無法忍耐了,於是,面對楚國人熱情的招呼,他卻沉著臉,冷冷地說:「我沒有你這種朋友!」說完,也不等楚國人答話,轉身就走了。楚國人感到莫名其妙,獃獃地站在那裡,半天都沒有回過神來。他心裡也很生氣,想道:「我做錯了什麼,他要突然和我斷絕交情呢?沒有半點理由啊!朋友之間怎麼能這樣呢?!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
過了一年,那位朋友不知通過什麼途徑終於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知道楚國人確實是被蒙在鼓裡,完全是無辜的。於是那位朋友很後悔,終於鼓起勇氣來到楚國人家裡,誠懇地向他道歉,說:「那完全是一場誤會,我錯怪了你,請你原諒。都是我的不對,我沒有了解清楚事實就做出了那樣的事,真是不應該啊。我希望我們還能夠像過去一樣,成為知心的好朋友。」那位楚國人也是個心懷大度之人,原諒了他的朋友,從此兩人感情比以前更加深厚了。
哲理點撥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僅憑想像辦事是不可取的。好在楚國人的朋友及時發現了其中的真相,主動承認錯誤,挽回了一段友誼。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定要經過認真細緻地調查,了解事情的真相,才能夠下結論。如果只根據簡單的表面現象和主觀臆斷盲目地下結論,就肯定會犯錯誤。
楚人學舟
從前,有個楚國人,經常看到別人在河裡海上駕駛著船乘風破浪,心裡非常羨慕,認為能夠在水上駕船行駛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於是他就決定去學習駕船技術。他來到江邊,打聽到這裡船技最好的是一位老船工,老船工大半輩子都在駕船,經歷過大風大浪,經驗豐富,跟他學習應該是不會錯的。於是就找到了老船工,拜他為師學習駕船技術。老船工本來不想教人船技的,但想到自己孤身一人,而這個小夥子看上去態度誠懇,人也很精神,說不定以後能繼承他的事業,於是就答應了他的要求,收下了這個徒弟。
楚國人開始學習非常勤奮刻苦,為了掌握一個技術要領,把手上的皮磨掉了都不在乎,再加上師傅對他非常器重,教得認真仔細,楚國人在不長的時間裡進步很快,雖然還不能獨自駕駛,但卻能在師傅的指點下駕船了,對於一些基本的駕船技術,比如:揮槳、掉頭、轉彎、加速、減速等等在師傅的指揮下,他都劃得像模像樣的,師傅對他的進步也讚揚了一番。
這就使楚國人心裡得意洋洋,心想:「原以為駕船技術很難呢,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嘛。這麼短的時間我就學會了駕船,真是個天才。不過老是在師傅指揮下駕船總是不那麼舒服,要是自己能一個人駕駛該多好啊。於是楚國人就對師傅說:「師傅,我學了這麼長時間,您覺得我學的怎樣?」師傅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你進步得挺快,學得不錯,我真沒看錯人啊。」聽了師傅的誇獎,楚國人更是蠢蠢欲動,就對師傅說:「您覺得我一個人獨立駕船能行嗎?我想檢驗一下我的學習成果。」師傅思考了一會,同意了他的要求:「好吧,那麼明天你就自己去駕船試試吧。不過要在那邊那條小河裡練習,流水比較平緩,你現在的技術還不夠成熟,千萬不要到下游的激流中去,切記!」第二天,楚國人興高采烈地來到小河裡練習駕船,他施展出所學到的技術,真是得心應手啊,不管怎麼操作都稱心如意,感覺自己像一個駕船高手一樣。
沒有師傅在旁邊指手畫腳,楚國人覺得自己非常自在,迫不及待地把船駕到了下遊河中央,得意地擊著鼓,飛快地前進,誰知這裡和他練船的地方大不一樣,水流非常湍急,而且還有暗礁險灘,面對這樣的境況,楚國人一下子就懵了,船也失去了控制,隨著漩渦直打轉,楚國人什麼也做不了,船槳和船舵也被激流沖走了,他就只能大聲呼救,毫無剛才得意之情了。
哲理點撥
這則故事諷刺了那些在學習上淺嘗輒止,盲目驕傲的人。它告誡我們:學習要腳踏實地,那種滿足於一知半解,略有新知就驕傲自滿,稍有進步就妄自尊大,以為已經掌握了所有知識,而不願繼續學習的人,最終就只有失敗。
推薦閱讀:
※中國穿古裝最美的女明星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周易八卦之六親發動,六親變化
※中國最能喝酒的十大省份排行榜
※你是什麼時候感覺到中國還不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