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經中的字

佛經中的很多用字,在現代人眼中並非是什麼古字僻字,但其讀音卻與現代大為不同。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梵文」的音譯上。佛經中音譯的情況主要有三種:一是一些佛及菩薩或羅漢的名號;二是一些名詞,由於含義太多,譯成漢文過於冗長,所以保留原音;三是佛經的咒語。由干誦經是口耳相傳,所以較多地保留了古音(有的也可能發生了變化),所以與現代日常讀音不同。下面舉些常見的例子。

「南無」。這兩個字最為常見,經常出現在各種佛及菩薩的名號之前。如: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等。它們是梵文[namas]的音譯,表示對佛及菩薩的尊敬或皈依,佛經中讀為namo,而不讀nanwu。

「阿」。此字在佛經中不讀a,而讀e。如前面提到的「南無阿彌陀佛」。此字在佛教咒語中也經常出現。

「摩訶」。這個詞也經常出現在一些佛、菩薩的名號之前,其意譯為「大」。如佛的十大****之一的「摩訶迦葉」,就是指「大迦葉」。又如佛教天台宗的經典《摩訶止觀》,漢語就是「大止觀」。其中的「訶」字不讀ke,而讀he。

「葉」。此字在佛經中也不讀做ye,而讀she,與「葉公好龍」中「葉」的舊讀同。前面提到的「摩訶迦葉」,正確的完整讀音應為mo he jia she。

「般若」。這兩個字經常和「波羅蜜」連用,而成為「般若波羅蜜」。在一些神怪電影(如《倩女幽魂》)中出現過此詞。「般若」譯為漢語是「智慧」的意思,是梵文(prajna)的音譯。由於其含義繁多,屬於「多含不翻」,故留其梵音。其音不讀作banruo,而讀作bore。「波羅蜜」譯為漢語是「到彼岸」的意思,為佛教的「六度」之一,所謂「六度」,就是六種可以使人脫離苦海,到達快樂彼岸的方法。所以「般若波羅蜜」就是說用智慧破除煩惱的若海,到達快樂的彼岸。

「多」。這個字是接著上面說的,在佛教中有一部著名的經典,名字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其中的「多」字不讀duo,而讀作da。因為這個「多」字的音是跟著「般若波羅蜜」的,是一個尾音,此經結尾的一句話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但由於在《西遊記》中,作者將「多」字與前面的「般若波羅蜜」分開了,將《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正確簡稱)錯誤地簡稱為「多心經」,故而使後人把此字讀成了duo。

「他」。此字讀作tuo,為佛經咒語中的常用字。

「那」。此字經常出現在佛經咒語和一些佛的名號中,如佛經《八十八佛懺悔文》中的「南無那羅延佛」。佛經中讀作nuo。

「伽」。這個字現在也經常可以碰到,主要也用作外未語的音譯,一般的情況讀作jia。如著名的天文學家「伽利略」。但此字在佛經中不讀jia,梵音應讀作qie。如很多寺廟裡都供有一個菩薩,名字叫「伽藍菩薩」,那個殿叫「伽藍殿」。所謂「伽藍」,意譯就是指佛教寺廟,是梵文「僧伽藍摩(samgharama)」的簡稱。所謂「僧伽」就是指僧人,即和尚。所以「僧伽藍摩」就是指和尚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寺廟。「伽藍菩薩」也就是專門守護寺廟的菩薩。再有如印度的「瑜伽」,也不讀yujia,梵音應讀作yuqie。另外,此字也經常出現在佛經的咒語當中。

「行」。我們經常說的「道行」以及佛教中「大行普賢菩薩」中的「行」,都不讀作xing,而讀作heng。意思為「功夫」。

「日」。此為咒語用字。讀音應為zi。出現最頻繁的是在佛教《普供養真言》(所謂「真言」,即咒語)中。

佛經中還有一類加口旁的類似於擬聲字的字,有的也不能念半邊。如「口」字旁加一個「羅」字(與現代語氣詞同形)讀1a,「口」字旁加一個「縛」讀wa,等等。這些在佛經中不勝枚舉。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佛教文化又是中國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中國文學和文學史的人,沒有不涉獵佛學的。而本文所提出的這一問題,實如草芥,對於整個佛教文化  和中國文化的汪洋來講,簡直就是「毛端之水」。就作為茶餘飯後之消遣,以饗讀者。

推薦閱讀:

佛經里記載的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
學佛的真相(二)佛到底什麼樣?
佛經故事:懶惰的難陀
抄經書有哪些禁忌?
四種清凈明誨.第一決定清凈明誨

TAG: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