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樓人像修飾的思路和步驟

影樓人像修飾的思路和步驟(一)

影樓人像修飾的思路和步驟
(亂糟糟的季節)
前言:
  原稿是刊登在人像攝影數碼增刊上的,在雜誌中精簡了一部分,尤其是關於配色步驟刪減很多,現在發在形色論壇的是完全版本的,比在增刊更全面一些。從事影樓後期工作很多年了,雖然現在已經不在做,但還是很關心這個行業。這個算是我對影樓後期工作的一些認識和總結,雖然不能說是很細緻但大概的框架應該是很完整的了,希望對大家有用,如果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和寫作人。

  人像修飾應該分為調色和修飾兩個大部分。至於是調色還是修片在人像照片處理中那個比較重要很多人一直為此爭論。在流程化管理的影樓當中都很重視調色環節。如果影樓數碼部是調、修分開,調色組的員工一般要比修片組的員工報酬高一些。但在一些較商業的照片處理中,往往照片修飾占很大比重,似乎看起來修片又比較重要。  這個其實和前期拍攝質量及後期數碼人員工作量和對客戶受眾不同有關係。
作為影樓人像後期,我認為調色和修片應該分為基本處理和高級處理兩部分,其中調色和修片穿插使用,目前影樓中數碼後期管理中的調色和修片分開來管理,雖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並在一定程度上由於工作和收入的差異能夠激勵員工的上進心,但在整個數碼處理的這樣方法可能使製作照片的理念不能連續,使數碼工作人員認為自己的工作只是流程上的一個步驟,完成自己該做的就好,而缺少照片處理中創新。如果所在的影樓是以大量固定的主題規範為攝影的主體,這樣是可行的,但如果是創作型的公司這樣的方法可能會制約員工的創造性。而我所說的將後期工作分為基礎和高級處理兩部分,基礎組只進行最基本的校色和修飾處理,對照片進行基本的色調的還原,而高級組對照片進行細緻的調整和效果的創意。兩組中調色和修片應該穿插使用,將創作步驟只交給技術好的高級組人員來完成,這樣整個製作思想都能貫穿起來,最終得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我將照片處理劃為四個部分,分別是:校色、粗修、調色、塑型。這四個步驟流程就是由簡單的調色修片漸進到較高級的調色修片,不斷的修正照片,最終得到滿意效果。其中校色、粗修屬於基礎組工作。調色、塑型屬於高級組工作範圍,下面就將調色和修片應該穿插使用的處理流程做詳細講解。
基礎組
  在做正式工作之前我們先要做的是挑片,對照片做逐一瀏覽,刪除有問題的照片, 允許被刪除的照片應該為1、大面積穿幫而造成照片無法修飾;2表情怪異;3、重複拍攝的照片;4、照片過曝而造成照片主體大面積(尤其是人物面部)不能恢復細節的高光區域;5、照片曝光過欠而造成照片主體暗部有大面積嚴重的色斑及噪點;6、對焦不準無法通過PS恢復的;7呲光嚴重無法修正的照片;7其他嚴重影響照片整體美觀但不可修復的照片。
  如應該刪除的照片占照片總數的15%以上或某套服裝中有問題的照片占此組總數的20%以上時,應告知數碼主管或攝影部主管,有以上問題的照片在刪除時應做好備份,以便事後核查。
  第一部分:校色
  由攝影師處得到的照片基本都有些缺陷,我們第一步應該做的就是校色,校色部分包括對照片的明度及色彩校正。
  照片挑選完成後開始正式的PS製作工序,在攝影師拍攝過程中由於環境光及相機某些設置的問題,往往直接得到的照片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色偏,我們此步驟要做的就是讓白色所成的像依然為白色,灰色所成的像依然為灰色,黑色所成的像依然為黑色。如果白是白,灰是灰,黑是黑,那照片整體的顏色就會接近人眼的色彩視覺習慣。因此校色步驟包含黑點、白點、灰點處理,此過程通常都由色階或曲線來完成,參考目標為直方圖。
  校色步驟為兩步,首先應該校正黑白場,將欠曝或過曝的照片調整至正常,我們先來看照片標準的直方圖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這是一張通過色階工具觀察到的直方圖,可以說這是很標準的直方圖,色階無斷層的分布在0—255色階之中,並且黑白場無溢出,從像素亮度分布來說此直方圖中色階分布合理,在照片中可以看出各個細節都很有層次,對比合適,在校色步驟中只需要將直方圖修正標準即可,對效果的深層次加工屬於高級組工作範圍。
如果像素亮度分布不標準,那直方圖會怎麼顯示呢?下面就來演示一下:
1.高光處溢出,造成亮部細節損失嚴重。

 
2.暗部區域溢出嚴重而造成暗部層次損失嚴重

 
3.高光及暗部區域都溢出,高光區與暗部信息丟失都嚴重,整體對比過大

 
4.暗部亮部兩端無信息分布,照片整體無白點和黑點,整體發灰。

 
在以上常見的幾種問題外,還存在直方圖中一端信息溢出但另一端無信息得現象,這幾種問題都是在校色步驟中需要糾正過來的,當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以白背景下拍攝時白場溢出是正常的,在以黑背景或在夜景下拍攝黑場溢出也是正常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一般觀察人物的皮膚或者衣物是否在正常範圍之內,確保人物整體細節不丟失即可。
註:在過曝或過欠的照片中以JPG文件為相機拍攝格式的調整容差範圍遠遠小於RAW格式。
  其次是找出照片中的灰點,還原灰點將色彩調整正常,在找不到灰點的時候我們以還原人物的正常膚色為基準校色,什麼樣的皮膚是正常的膚色,這是一種模糊的概念,當然模糊的概念也有些模糊的定義,常用的有CMYK和HSB色彩模式來定義。
CMYK定義膚色:
  青色C與洋紅M、黃色Y之比大概在1/3——1/5之間 洋紅M與黃色Y一致或黃色Y略高于洋紅M,K值一般為0。
HSB定義膚色:
  H(色相(偏紅)9-20(偏黃)之間。
  S(飽和度)15-50之間。
  B(亮度)25-95之間。
  膚色區域的飽和度與色相存在一定的制約關係,色相越單一的皮膚區域,它的飽和度最大值通常也越大,而色相變化較大的皮膚區域,它的飽和度通常也變化很小,而且亮度低則飽和度值高,亮度高則飽和度值低.
  (調整的時候不用去轉換色彩模式,只要把顏色取樣器設置成需要的顏色模式就成了,取樣點應在膚色均勻,無腮紅等化妝品干擾的接近高光的區域),以膚色為基準校色還要根據環境、光線等因素來調節。
  當照片整體明度和色彩校正以後為下一步照片處理打下來良好的基礎,在此步驟中很多人都重視明度(黑白場)的校正,但是在調整一些特殊色調效果的照片時都很忽視將色彩恢復正常色調的步驟,認為反正我最終結果是要將照片調整成其他色調的,再去校正灰點、膚色是多此一舉。其實這樣認為是很錯誤的,如果我們先將照片中人物的膚色校正至正常,然後在以後的調色過程中將照片有意的調整至偏色效果,人物的膚色在照片整體中會顯的非常自然,不會讓人在看照片時感到不協調和突兀感。
  在此過程中如果有兩人或兩人以上同時在照片中,尤其要注意膚色的調整,男士膚色可比女士稍暗,但顏色差異不能過大。有時候手、小腿、腳、頸部下方會受光不足,顯得比較暗,並且飽和度相對較重,校色的時候這些部分要格外注意,必要的時候需要單獨選擇調整。
校色步驟結束後下一步就該進行基本的修飾。
  第二部分粗修
  校色和粗修步驟都是對照片進行基本的處理,校色步驟是對色彩基本調整,而粗修就是對照片瑕疵的基本修飾了。粗修步驟也分為兩步,一是對皮膚的基本處理,二是對照片中明顯的穿幫和污點進行修飾。
  將皮膚基本步驟放在校色之後是必須的,因為由於影樓流程化的處理,既要求質量又要求速度,所以很多公司都將外掛的磨皮濾鏡作為修飾皮膚的必要手段,而如柯達、Neat Image Pro、Portraiture這樣的磨皮軟體通常都會智能的識別皮膚顏色,我們在校色步驟將皮膚顏色調整至正常和背景的其他顏色區分開來,能將磨皮濾鏡的功效發揮至最大。如果整體色調效果已經定型再進行磨皮,也許會造成濾鏡對皮膚顏色識別困難,或由於膚色與整體或背景某一大面積部分顏色過於接近而影響濾鏡效果。
  在磨皮步驟中主要使用工具為圖章、修補工具和磨皮濾鏡,在此過程中將人物及背景修飾乾淨即可。
  粗修步驟必須達到以下標準:
  一、臉部及皮膚
  1.皮膚:人物皮膚修細緻,且有質感(可用磨皮濾鏡)保留照片中正常的光影過渡。   
  2.紋路:處理眼袋、抬頭紋、眼角皺紋及笑紋,要求自然不失真,視客人年齡而進行必要的修飾和淡化。
  3.雙下巴進行收縮和淡化。
  4.眼睛:修飾、淡化眼袋、黑眼圈,兩眼自然、一致
  5.手:修飾班點、褶皺、汗毛
  6.牙齒:偏黃或黑需適當減淡
  7.假睫毛:脫落或翹起時修復或淡化痕迹。
  8.髮型散亂:散落頭髮修掉。
  9.美目貼:修飾自然,和皮膚能自然融入。
  10.發卡:修飾過程中注意不要破壞頭髮紋理
  11.腋窩:自然,線條不能生硬、突然,保留與人體結構的紋路
  註:修飾面部缺陷,但大的痣必須保留,如有大的傷疤及瑕疵無法確定是否處理時,可詢問客戶是否修飾。

  二、服裝
  1.內衣外露
  2.衣服中不自然皺紋
  3.毛邊與破損修掉。
  4.線頭
        5.衣服外露的別針、
  三、背景
  1.CCD臟點。
  2.背景布褶皺
  3.背景布的破損、腳印、摺痕。
  4.畫面中的雜人雜物;
  5.背景影響美觀穿過人體的線條、樹等。 
  6.與照片主題、意境不符的景物。
  7.背景上影響整體畫面美觀的地方。
  8.其他客人要求修飾的東西
  照片經過調色和粗修後,色彩正常,畫面整潔,為以後精緻處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高級組
  第一部分調色
  調色步驟的工作,就是負責決定在照片中最終所顯示在畫面上的顏色。顏色的調配要符合照片主題及內容的要求。數碼照片調色與其他設計中配色不同,我們得到是既定的畫面,如此一來,調色人員必須明確知道所調整的照片應該選用哪些顏色。因為畫面的色彩基調將會深深影響照片成品給客人的印象,客戶是否能被第一眼被吸引是靠色調來決定的,所以調色人員要有必要的色彩認識。
  一、色彩的基本認識
  色光三原色
  三原色是色彩構成的基本要素,將三原色以適當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種不同的色彩。而顯示器中以R、G、B三種色光為三原色,紅(Red,記為R)、綠(Green,記為G)、藍(Blue,記為B),它們是PS中調色的基礎,色光三原色的調配屬於加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合的特徵是:1.兩種不同的彩色光混合生成另一種顏色,且色光混合的次數越多、強度越大,得到的顏色越明亮;2.如果兩種色光混合成白色,它們就被稱為互補色;3.三基色可以混合出其我們選定的色彩空間範圍內的所有顏色;4.在PS中紅( R )、綠( G )、藍( B )三色等量並且不為0和255時相加生成中性灰色,當R、G、B三色達到最高值255時,它們相加後的結果生成白色,當R、G、B三色值為0時,結果色為黑色。
  色彩三要素
  色相、明度、純度稱為色彩三要素。色彩三要素是色彩最基本的屬性,是色彩的基礎。兩個鮮艷的色塊放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刺激感,兩個柔和的色塊放在一起產生和諧的美感。不同的顏色組合帶給人千差萬別的視覺感受,理解色彩組合的概念,掌握色彩搭配的規律,就可以用直觀有效的表達照片效果的主題。
  二、明度調整照片的根基
在調色過程中往往都把重心放在色相的調整,往往在經過色彩調整後,發現層次感依舊不好,顏色不實,好像浮在上面一樣,這樣的情況發生情況一是配色不對,但多的原因是照片的明度對比沒有體現出來。我們已經知道色相、明度、純度稱為色彩三要素。它們是色彩的基礎,調色過程就是調整色彩這三要素的對比與調和,而明度對比是這三要素中給人感覺最深刻的,就如我們常對調色人員的話語一樣「如果把這張片子去色後,你還能能用什麼去吸引人?」。 
照片的明度變化是圖片的骨架,而色相和飽和度的變化是照片的血肉,再好的皮相長在畸形的骨架上也不會漂亮。而有了標緻的骨架,就算皮相差一些,略施粉黛整體也不會太難看。
  明度對比是色彩構成的最重要的因素,色彩的層次與空間關係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對比來表現,是決定照片整體明快、清晰、沉悶、柔和、強烈、朦朧與否的關鍵。在色彩對比中有一級明度對比相當于于三級純度對比的說法。一般來說,在明度對比中高調愉快、活潑、柔軟、弱軟、輝煌、輕盈;低調樸素、豐富、遲鈍、厚重、憂鬱、神秘、孤寂。明度對比較強時光感強烈,形象的清晰程。明度對比較弱時,整體不明朗顯得柔和靜寂、柔軟含混。我們需要根據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最終效果而進行明度調整。如果拍攝的照片明度對比太強時會產生生硬、眩目、簡單化等感覺,這時我們就需要降低反差,讓照片整體對比合理化;如果明度對比太弱會使照片內容平板、模糊,就算進行色相上的調整也會感覺顏色不紮實,飄浮,這時我們就需要增加反差,讓圖片整體清晰。在調色之初我們可以用色階 曲線工具對整體或局部進行明度調整,增強或減弱明度對比,在整體渲染中可使用減淡加深工具進行深層次的處理。
  三、色相調整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名稱,是區分色彩的主要依據,也是色彩特徵的主體因素。以色相為主的配色,一般以色相環為依據,色相環分十色相環、十二色相環與二十四色相環等。其中12色相環特色是以三原色做基礎色相;每一個色相的位置都是獨立的,區分的相當清楚,排列順序和彩虹以及光譜的排列方式是一樣的,易於掌握,顯示直觀,我們可以從12色相環中學習配色。
二十色相環是由原色,二次色和三次色組合而成。
1、原色
原色是最基本的顏色,因為色光是以紅、綠、藍作為原色的,所以我們先在等邊三角形上繪製紅、綠、藍色光三原色。

 
2、二次色
  通過混合任何兩種鄰近的原色獲得的三種顏色。這些顏色即二次色:青、品、黃。我們看到二次色是原色的補色。

 
3.三次色
相鄰的原色和二次色兩兩混合得到三次色

 
4、十二色相環
通過三原色、三個二次色及六個三次色我們現在已經定義了在 12 點色環中的顏色

 
按照色彩在色相環上的位置所成的角度,可分為單色相、鄰近色、類似色、中差色、對比色、互補色,在各種色調的配色時要注意以下要求
  1.單色相:無有色相差別,主要應突出明度對比,配色時要拉大明度色階;
  2.鄰近色:色相差別很小,對比微弱,統一性極高,但易顯單調,必須藉助明度、純度對比的變化來彌補色相感之不足。
  3.類似色:色相差別較明顯,對比顯著,色相間又含有共同色素,活潑而富有朝氣,統一柔和明確,同時又具有含蓄耐看的優點,但運用類似色配色如不注意明度和純度變化,也容易流於單調。為了改變色相對比不足的弊病,一般需要運用小面積的對比色或比較鮮艷的色作點綴,以增加色彩生氣。 
  4.中差色:色相差別明顯,對比明快、活潑、熱情、飽滿的特色,配色時要注意明度、純度的變化;
  5.對比色:色相差十分明顯,對比效果鮮明、強烈,具有飽和、華麗、歡樂、活躍的特點,但也易產生不協調感,配色時要注意純度變化;
6.互補色:一種原色與其餘兩種原色的間色對比關係,色相差別極大,對比效果強烈刺激,易產生眩目、喧鬧與戲劇性的效果,配色時要注意純度及面積的變化。在運用同種色、鄰近色或類似色配色時,如果色調平淡乏味、缺乏生氣,那麼,恰當地借用補色對比的力量將會使色彩效果得到改善。
  四、純度對比
  純度即飽和度指各色彩鮮艷程度。純度在配色上具有強調主題、製造多種效果的作用。
純度高的顏色強烈刺激,使人印象深刻,也容易生產厭倦,與低純度顏色的配合才能細膩、含蓄、耐著持久。高純度色容易引起注意的特點,應考慮到因視覺距離的遠與近所帶來的強與弱的變化。
五、色彩調和
所謂調和就是協調、和諧、融合的意思,既包含著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面積的方面的差異與對比,又在整體上取得協調一致的美。並不是所有的色彩的配合都會給人以美的感受,沒有統一調子的色彩只能在視覺感官上過度刺激,造成凌亂無主主體的感受。色彩配合的美感取決於是否明快,即不過分刺激又不過分曖昧,過分刺激的配色容易使人產生生理視覺的疲勞和心理上的緊張、煩躁不安;過分曖昧的配色由於過分接近、模糊不清以致分不出顏色的差別,同樣也容易產生生理上的視覺疲勞和心理上的不滿足,感到乏味無興趣等。因此,對比和調和,變化與統一是色彩構成的基本法則,變化裡面求統一,統一裡面求變化,各種色彩相輔相成並取得和諧關係時才能達到美。
  六、調色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由於從事數碼後期的人員大多都是半路出家,東一耙西一抓的學習東西,在調色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叢生出一些弊病,在這裡結合數字色彩理論的論述就數碼後期的實際操作中容易產生的「焦」、「亂」、「臟」 、「素」、「灰」、「亮」、「無景深感」這些容易產生弊病做以下論述。
  「焦」:色彩太艷、飽和度過高
  它的問題是畫面上到處充滿高飽和度的鮮艷顏色,這是初涉數碼調色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因為缺乏色彩訓練,很多初學者很容易把顏色調的過艷,色彩對比過大,尤其是外景樹綠的象油漆染過的,花紅的象火一樣的現象常常發生,為追求所謂的「通透」色階、曲線往往過分的增加對比,造成色彩飽和度過高而不覺得自己調色有問題。
  「亂」雜亂無章:無色調可言
  「亂」 — 主要表現在畫面雜亂無章,無主色調可言,各色彩之間沒有建立起一定的聯繫,最常見的現象是為追求所謂膚色的「粉嫩」造成人物色和環境色脫離或為了色彩的「絢麗」在不重視色彩明度及面積而過多的使用色彩差異較大的顏色造成無主次色調,花花綠綠的一大堆,往往人們的眼睛都被花亂的顏色弄亂了而忽視本為照片主體的人物。
  「臟」 — 色彩的冷暖關係不對,色彩傾向不準確
照片上濫用黑色,中間色調或亮部色彩中黑色成分過多。主要現在表現在為渲染主體常常用加深減淡或其他工具把原本較亮的部分(尤其是照片四周)強行壓暗,造成照片臟或在暖色調片子中的暗部增加冷色而造成的臟色,這一現在尤其是在模仿「軍色」時最容易發生,這是因為與黃、橙等暖色比較偏藍的冷色明度較低。
  「素」:顏色恐懼症
  與「焦」相反,用色過於謹慎在配色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經常用單色或低飽和的色彩調色。有些地方甚至把單色調和低飽和調色做為主流,這樣的調色主要在明度上拉開差異,絕對不會覺得照片難看,可缺乏新意和衝擊力,這樣的問題在調油畫調和復古色的照片中容易出現。
「灰」:明暗不對,色彩不純
  「灰」有兩種情況:1、畫面的明暗層次拉不開距離,該明的不亮,該暗的不深這個很容易解決把色階的黑白場調整到位就可以了。另一種現象什麼顏色中都參合進一些黑色或補色、對比色,使顏色失去飽和度和鮮明的個性。後期在調色過程中經常有這樣的現象發生:色階、曲線已經把反差拉的很大可照片還是不透,膚色還是發烏很難調整,主要原因是色彩已經不夠純了。以膚色為例,正常環境下人的皮膚應該偏黃紅色,可如果膚色混進了青藍這樣的色純度發生改變就會覺得皮膚髮灰,這時候就很難調了。
  「亮」 — 片面追求「亮色」
照片整體過亮,無層次,人物整體尤其皮膚過白,男女膚色無差異,兩張白生生的臉無立體感可言,這樣的情況一是傳統片化妝「粉厚,臉白就是美」的影響。二就是把照片提的過亮好修片的偷懶思想作祟。
  「無景深感」
  不了解在空間透視現象,遠景和近景都採用同樣高飽和度的顏色,並且遠近一樣清晰、一樣冷暖,沒有虛實感,造成空間虛假的畫面。在調修過程中對欠缺的照片用模糊濾景製作景深時要把握視距越遠的物體色彩越偏冷、視覺越模糊的規律。

[ 本帖最後由 亂糟糟的季節 於 2010-7-16 10:29 編輯 ]
推薦閱讀:

艷域東方被坑
在攝影O2O提不起VC興趣的今天,別再拿影樓開涮了

TAG:人像 | 影樓 | 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