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悟禪師語錄》之三 第1講 大安法師
《徹悟禪師語錄》
時間:2007年4月27-29日
地點:江西撫州正覺古寺
主講:大安法師
第1講
尊敬的學輝法師、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很高興在這春光明媚的、吉祥的時候,來到撫州正覺寺與我們四眾弟子一起來探討《徹悟大師語錄》。撫州,我們都知道是江西的一個歷史文化非常深厚的地區。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的文化名人,像曾鞏、王安石、湯顯祖,我們原來在學校學文學史、哲學史,都會常常看到這些歷史人物,就出現在我們這塊地方,所以這是一個出人才的地方。佛教文化在這裡也是非常興盛,尤其是禪宗。今天探討的徹悟大師,他早年就是夢東禪師,禪修開悟是非常有根底的,是中國凈土宗的第十二代祖師。他出生在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是一個很有學問、很聰慧的文化人,他一生的出家修道因緣跟疾病有關係。徹悟大師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然而聰明者往往身體就不大好,所以他在二十一歲那年,也是從小的疾病纏身,八苦交煎裡面的病苦,他深感到生命的無常,就發心出家。
出家之後,在宗門教下都得到了很大的進展,尤其是禪宗一門。三十幾歲的時候,仍然還是一場大病使他覺悟到修行的法門當中,要以念佛作為最終的歸宿。通過那場大病,他是念佛念好的。「多障眾生念佛觀」 。病一好,他就思惟到:像馬鳴、龍樹、天親,這些大菩薩都在修凈土法門。我們中土的像智者、永明、楚石,這些宗門教下的大善知識,也在修凈土法門,那麼自己生活在末法時期,敢不以這個法門作為自己最終的選擇嗎?所以他就把宗門教下的功夫全都放下,專門來念佛。這是一個從禪宗開悟的祖師,導歸過來修念佛法門。他一修念佛法門就非常專一,也沒有講什麼禪凈雙修,就是專門修凈土。這個「法語」就是他在修行凈土的過程當中對學人的開示。這些開示的法語非常精闢,是貫穿著他在宗門教下的深刻造詣,以及他對凈土法門那種一往情深的非常深厚的宗教情懷,也是緊緊地扣住信、願、持名三資糧來展示出來的。印光大師都說這樣的文字是「驚天地、動鬼神」 ,可以「繼往聖,開來學」 ,是修凈土的行人最切要的開示。只要依照徹悟禪師的《語錄》去奉行,一定可以離開娑婆世界的眾苦,高登極樂世界的蓮台。《語錄》一共有四十一段,這次我們從中選擇八段,來跟大家作個討論。現在請大家看手頭上的資料。
請看語錄:【吾人現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終日不變,終日隨緣。夫不隨佛界之緣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獄。以凡在有心,不能無念。以無念心體,唯佛獨證。自等覺已還,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無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無外故。每起一念,為一受生之緣。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好,我們先看這一段,這一段是從我們當下這一念念佛之心來加以討論。修行就是修心,修心就是修念頭。要了解我們能修行的這一念,它是什麼樣的狀況,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人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這個念頭常常是失去照顧,都是向五欲六塵的境界去賓士的。所以就在境裡面迷失了我們的念頭,這是我們凡夫的常態。所以我們一天到晚不知道念頭在什麼地方,就像放出去的野馬,手頭上沒有韁繩。這個念頭是從心裡發出去的,但是我們控制不了它,了解不了它,想讓它抓回來都抓不回來,所以眾生就很可憐。當念頭都抓不住、控制不了的時候,我們也就是行屍走肉而已。了解不了我們生命的本態,更升華不了我們的生命。那麼了解我們當下、現前這一念,這一念就沒有跑,沒有在五欲六塵裡面。當下這一念我們體認它是什麼樣的情況,「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終日不變,終日隨緣。」 這就是佛經常向我們傳達的一個心性當中的真相,我們現在全體都是虛妄之心。從百法、唯識裡面,對心的意識結構,分為心、意、識三個層次。心就是第八識——阿賴耶,意就是第七識——末那識,識就是第六識——分別。這個意識結構,只要在心意識裡面,它都是虛妄的,都是對待的,都是分別執著的,都是充滿著人我是非的。這種識心,它的本質就是攀緣,它一定要攀緣一個對象,才能安立他的心,這是我們輪迴的根本。
這個妄心是從哪兒來的?它就是真如之心生起來的。我們的妄心不是憑空出來的,就好像大海裡面的浮漚,它是大海里的水顯現出來的一個水泡。但是我們迷失了全體的大海,只認識這個水泡是它的全體。我們的妙明真性,這種性覺必明就是無量壽、無量光,是一切眾生本具的,是廣大如虛空,究竟無邊際的真如之心。由一念無明妄動,它就產生了一個覺明,就想要覺一個明,實際上它本態是光明的。當它要有個覺明的時候,它就有個對待。對待什麼?就是哲學講的主客體。主體是能認識的主體,和被認識的客體。眾生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開始建立了一個主客體,就是建立這個「所」——所認識的東西。建立一個所認識的東西,就有一個能認識的能力、智慧在這兒起作用。能所一產生,他內心就會分別,就會搖蕩。由這一念的無明,就從性覺必明的狀態變成了無明。無明當下就有三個表現形態:無明它是動相的,它一動就形成了無明的業,業相,無明業相;業相顯現出來,他想能見,就有一個它的能見相,發動它的能力;由能力發動,它就有一個境界相,顯現它的境界。這個境界從哪兒顯現出來?還是從無明心裏面顯現出來的。
所以這些都是涉及到心性的比較深層的道理,我們要聽聞,要了解。雖然它聽上去很深奧、很難懂,但是不了解這個,我們對許多學佛的信心就很難建立在智慧的情況下。所以我們的心意識,以及由心意識所顯現出來的山河大地、一切依報的東西,都是從哪兒出來的?都是從我們妄心裏面出來的。所以我們的色身,地水火風的身心,包括外面的一切自然界的境像,它都是建立在我們虛妄的念頭上。如果沒有這個念頭,就沒有這個世界的成立。那麼這個虛妄的心,是從真如裡面顯發出來的。但由於這個能覺之心和所覺的境界,就好像大海當中,本來是百千萬億個大海的廣大的境界,然而生起來個水泡,你就認為整個的大海就是這個水泡。所以我們就執著這個虛妄的、八識的心、攀緣的心、緣影的心就是一個「我」 。他執著這個我,他就遺失了整個的大海,就好像執著我的身心是真實的,這是我執,所以我們廣大的真如自性完全迷失了。從這裡理解「全真成妄」 ,我們的虛妄心是從真如裡面顯發出來的,我們這大海的水泡是從整個的大海當中顯發的一個小小的水泡。
那麼「全妄即真」 ,我們這樣一個全體虛妄的心,它當體即空。這種空性,就是一真法界,就是真如,就是實相。就好像這個水泡,你一破滅它,它就回歸到大海去了。雖然你執著那個水泡是真實的,但水泡是虛幻的。水泡所顯、所構成的水的實性,跟大海還是平等的。就好像我們眾生執著這個虛妄的心,但這虛妄心的體性也跟諸佛如來的體性沒有兩樣。這就是佛經講的,成佛了,佛性沒有增加一點;我們凡夫在這裡痛苦不堪,佛性也沒有減少一點,因為它的實性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們虛妄心的當下,也就是真如自性,它是緣生法,緣起即空,空就是那個真如。所以從它的體和用來看,終日不變,終日隨緣。
我們每天舉心動念、行為造作,日常的這樣一種行為都是動態。但是動態裡面有不變的真如自性,不生不滅的自性。這就是《首楞嚴經》講的,首楞嚴就是「一切事究竟堅固」 ,在一切事相當中具有它的空性,堅固的空如來藏性。所以我們每一天的虛妄境界,當下就有不變的真如體性。但終日不變,終日隨緣。這不變的體性,雖然體認了它不變的體性,它又可以生起相和用,它的表現形態以及它的作用,這作用就是隨緣起用。你隨好的緣就起好的作用,隨壞的緣就起壞的作用。這個不變的東西,就好像火,燒旃檀木它就有香味,燒大便它就有臭味,這就是隨緣不同。香味和臭味是不同,但能燒的火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的真如自性本具,如果隨五逆十惡的緣,我們就成了六凡的境界、三惡道的境界;如果隨清凈的緣,就成為聖賢的境界。無論隨什麼緣,它也當體即空。只要是緣,它就是虛妄的,虛妄當體能夠體認它不變的空性。這都是佛教的一些基本的,但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道理,我們要了解。
根據這個基本的道理,我們進一步來看,這一念,當下這一念心,它一定要隨緣的,隨什麼緣,這是我們要考量的。因為我們還做不到不動,我們不是不動的,都是要動的。境界一來,我們對境界會動,生念。在現前一念裡面,它本性上具足著十法界。十法界類別上分六凡法界,就是我們三界六道輪迴的境界:畜生、餓鬼、地獄,這是三種惡道的境界;修羅、人、天是三種善道的境界;這是第一。第二是聖賢的法界,就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十法界。這十法界都在我們一念心當中本來具足,就是含藏著十法界全體的信息。就像阿賴耶識含藏的種子,但哪個種子起現行,哪個種子顯現出來,這就看你的緣。你遇到什麼緣、你隨什麼緣,就把什麼樣的種子調動起來,顯現它的境界。這樣我們當下這一念,念什麼就很重要。這十法界都有,如果念一種法界,你這個念頭放在人法界,好,這個人法界就現前。人法界現前的時候,其他九個法界就隱下來,不現前。它不會同時現前,它是隱顯俱存。當一個法界顯現、現前,其他幾個法界隱下去。如果你讓菩薩法界現前,那麼人法界隱下去,其他法界隱下去,它是這樣的。所以這個十法界,念什麼,什麼境界現前。
如果我們這一念,不是隨著佛法界這個緣而顯現佛法界,佛法界就是一真法界,那麼必然這個念就落在九法界裡面。這個念總得要落一個地方。如果我們不念聲聞、緣覺、菩薩,三乘聖人的境界,就一定會念六凡的境界,六種凡夫境界。進一步推斷,如果我們不念人天,就是五戒十善——持五戒得人道,修十善得天道,如果不念人天,就會念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在三惡道裡面,如果不念餓鬼和畜生,那一定是最終落在地獄裡面去,地獄境界。你念地獄,地獄境界就現前。所以這是一個非常不容置疑的生命的法則,因果的道理。我們凡夫都有念頭,做不到沒有念頭的。有很多念佛人一上來就:「我念念佛,怎麼還有妄想雜念啊?」有妄想雜念是正常的,你是凡夫啊!你不可能沒有妄想雜念。你沒有妄想雜念,這種清凈本能的心體,唯有佛一個人獨證的。你說:「我們要徹底清凈。」你成佛才能說這句話,你不成佛,就是等覺菩薩,還不能說究竟清凈。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生相無明,儘管它微細,它還會生起那種相,所以究竟的清凈,唯佛一人。除此之外,等覺十地菩薩以還,包括我們凡夫更有念頭。所以有念頭不要害怕,這是正常的,你說你念念佛,修行一段時間,「我就清凈了,我沒有念頭了。」這都是打大妄語的。我們有時候不會給你扣大帽子,因為你不懂,我們笑笑,你不可能沒有念頭。甚至還有人把有否清凈心作為往生的條件,那更是大錯特錯,你怎麼會有清凈心呢?如果有清凈心才能往生,那整個的凈土法門,帶業往生這種勝異方便根本就不能成立了。凡夫都是有念頭的。所以,既然了解我們都有念頭,而且這個念頭也必定要落在十法界,它不會越出十法界之外。因為十法界都是我們心本具的,「心外無法界,法界外無心」 。
那麼我們要注意了,我們當下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這一念,祖師大德都在現前這一念加以指點。所以這一念起來,它一定會有一個受生之緣。怎麼說呢?我們講,愛因斯坦有個公式叫質能互變公式,就是能量和質量的正比例關係。質量可以轉變為能量,比如基本粒子經過高速碰撞機的狀態,能夠釋放巨大的能量,所以原子彈、中子彈就能製造出來。同時也表明能量可以變成質量,每一個能量都會有一個質量的顯現,這就是「心想事成」 。那麼我們這一念是什麼?這一念是能量,這一念的能量它一定會變成質量的。所以佛經裡面對這個常常給以開示:我們一天到晚打了很多念頭,百千萬億個念頭,天人用天眼通都沒辦法算清楚我們的念頭。但是如來悉知悉見,我們打多少念頭,念頭落在(哪兒),是善、是惡、是無記,都能夠了解。每一個念頭都是未來六道輪迴的一個因,這個就很細微,很可怕了。我們的念頭還能隨便去打嗎?打念頭是有因果的。你這一念的因,最終會有果來對應,來生起的。有人覺得:「我只要不做壞事,不觸犯國法,我也是善人。」他不知道最終還是你的念頭起作用。如果你儘管不敢做壞事,但是你在房間,在其他地方,一天到晚都想到去琢磨人,怎麼坑害人,怎麼把別人財產佔為己有,一天到晚都是惡念,貪瞋痴的惡業,你的這些惡念就是你的未來受報之因。不僅是未來,就當生你都要受報。那些表面上的假善人,最終他都是窮困潦倒。為什麼?因為這裡面的因果,是從這裡,最真實的地方、最隱秘的地方建立起來的。
所以我們每天百千萬億個妄想、雜念,就是我們未來無量劫輪轉不休的業因,也是我們能否修道成功的關鍵所在。如果知道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趨樂避苦的生命本能。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最後的結果是快樂的,是自在的,是光明的,是至善的,是圓滿的。你想得到這樣的果報,你當下這一念落在什麼地方,這就關鍵了。你不能說想得到至善光明這個極樂的境界,但是一天到晚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坑害人的非常陰暗的念頭,那你因和果是不相符的。你因、果一定要相符。煮米能夠成飯,煮沙就永遠成不了飯。所以了解這個情況,我們想得到佛法界的受用,那怎麼辦呢?我當下這一念就得要念佛!念佛才能顯現佛法界。我們了解了從宏觀到微細的因果關係,尤其是在現前這一念所建立的因果關係,這個道理透徹之後,我們就自然而然地必須要念佛!必須要把我這個念頭安立在六字洪名上,我才能顯現光明至善的佛的法界。如果了解這個因果的道理,還不念佛的話,那他就是很愚痴了。這麼好的結果不想要,你就專門要到三惡道裡面去,要到牛胎馬腹裡面去報到,那不太可憐了!
好,下面我們來看這一念,怎麼樣把握這一念。請看下面:【若此心能與平等大慈大悲,依正功德,以及萬德洪名相應,即念佛法界也。能與菩提心六度萬行相應,即念菩薩法界也。以無我心,與十二因緣相應,即念緣覺法界也。以無我心,觀察四諦,即念聲聞法界也。或與四禪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相應,即念天法界也。若與五戒相應,即念人法界也。若修戒善等法,兼懷瞋慢勝負之心,即落修羅法界。若以緩軟心,念下品十惡,即墮畜生法界。或以緩急相半心,與中品十惡相應,便墮餓鬼法界。若以猛熾心,與上品十惡相應,即墮地獄法界也。十惡者,即殺,盜,淫,妄言,綺語,惡口,兩舌,貪,瞋,邪見是。反此,則為十善。當密自檢點日用所起之念,與何界相應者多,與何界相應者猛。則他日安身立命之處,不勞更問人矣。】
好,我們來看這一段。這是徹悟大師把經典當中的精華結合著我們震旦國國民的根機給予的精闢開示。如果這一念要念佛法界,念佛法界怎麼念?那就得要了解佛心是什麼,要使我們當下這一念與佛的心相近。佛心是什麼?大平等心、大慈悲心,阿彌陀佛就是無量清凈平等覺。怎麼才能做到平等?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眾生的心意識在起作用的話,它就是人我是非,分別執著,它跟平等不相應。這個平等心是從空性當中,以它的那種悲智所顯現的大平等。在這個大平等心裏面是平等看待一切眾生,沒有是非、高下、美醜、貴賤的差異,怨親也平等,也沒什麼「這個跟我是六親眷屬,那個跟我冤家對頭。對冤家對頭我就要希望他更糟糕一點,六親眷屬希望他更好一點」 ,這就是凡夫的心。佛心是怨親平等,而且把冤家對頭放在前面,對待冤家對頭都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那麼大平等就是把一切眾生都看成是自己的獨生子女,不僅是人道的眾生,就是對蜎飛蠕動,對地上的螞蟻、昆蟲也像自己的獨生子女一樣,是這樣的大平等心,我們要與這個相應。大慈大悲,我們常常表達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這也是從契證到諸法空相裡面,然後現量證悟到跟一切眾生同一體性。自己成佛了,一切眾生還在苦海當中沉淪掙扎,這時候自然而然發起大慈大悲之心,憫憐一切眾生之心,為諸眾生做不請之友,給予救助的心。這個大悲是從同體裡面出來的。
那同體是什麼概念呢?比如我們這個身體,一個身體裡面有兩隻手、兩個腳還有五官,還有五臟六腑,這些部分構成了一個身體。那麼在這身體里,你不要說斬斷手腳,就是拔一根毫毛都會覺得疼痛。一切眾生都是跟佛同體的,眾生在受苦,佛也如箭入心。他為什麼會如箭入心?是由於眾生受苦他也苦啊。就像《維摩詰經》裡面講的,為什麼維摩詰大士要「示疾」 ,表現生病,來啟發這樣的一個法會,這樣一個講法?文殊菩薩說:「你怎麼生病了,你都是菩薩怎麼生病呢?」維摩詰居士說了一句話:「眾生生病,菩薩生病。」這就是同體,眾生病好了,菩薩便也健康了。由於這樣同體的悲心,他必然就要到我們這個苦難的世間示現八相成道,用種種的身份來救度我們。他為什麼救度我們?同體。這是佛教傳達的一個非常深邃的觀念,也是療救我們這個世間災難的一個藥方。我們眾生都是分別,他認為:「如果你跟我沒有關係,你怎麼會救我啊?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啊!」但是這個法界就有無緣無故的愛。由於佛菩薩與我們同體,我們是佛菩薩的獨生子女。我們在這兒受苦,佛菩薩就會來,因為同體大悲,是有絕對無條件的愛的、無條件的慈悲,同體大悲。
無緣大慈,就是給一切眾生以快樂,是不分什麼「你跟我是什麼緣分」 ,是無條件的,所有的眾生都是這樣的。所以,我們的心要跟這樣的大慈大悲、大平等相應。還有依正功德,比如: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依正莊嚴,是由阿彌陀佛的大悲心裏面流現出來的。所以我們念頭放在西方凈土的依正莊嚴當中,就跟佛心相應了。所有的大平等心,大慈大悲之心,西方極樂世界全體依正莊嚴,就濃縮在這個六字洪名裡面。所以我們念佛,就是念佛法界。你看這個相應很重要,我們的心一定要跟什麼相應?跟佛心相應。相應就是溝通,趨向這樣的一個目標,最終就像函蓋相應。我們一個東西要有一個蓋子,正好蓋得天衣無縫,非常恰當。當我們的相應到了圓滿的程度,我們凡夫的心就是佛心,我們就成佛了。所以我們在這裡單刀直入,怎麼念佛法界?你念六字洪名就是在念佛法界。因為六字洪名有阿彌陀佛的大平等心,大慈大悲之心,有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依正莊嚴,單刀直入,方便。
第二個,我們怎麼跟菩薩法界相應?就是要發菩提心。通途佛法講菩薩修行一定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具體體現在我們每天念的四弘誓願。再簡略點講,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菩提心最核心的就是成佛之心,菩提是覺的意思,佛果;心是我們能求之心,我們當下這一念能求之心,是要發一個成佛的心。成佛是為了度眾生的,所以成佛度眾生的心就是菩提心。這就是我們非常概略地說,如果菩提心要展開講,內容非常非常豐富。而且從發心菩提、伏心菩提、證道菩提、出道菩提,它有很多的次第。在這裡,我們沒有時間具體展開菩提心,直接講,你成佛度眾生的心就是菩提心。從凈土法門來說,你能夠深信切願就是菩提心。六度是菩薩的六波羅蜜,度就是度脫。我們凡夫眾生修行當中有六個障礙,是使我們動經無量劫,難以修道成功的六種障難。這六種障難就要用六種方法來對治,這六種方法就是六度。第一度就是布施,布施波羅蜜。布施度什麼?度慳貪,我們眾生對自己擁有的東西非常小氣,捨不得給人,對人家好的東西就想佔為己有,這就是慳貪。這一念慳貪之心,就使我們心量非常的狹小,乃至由這慳貪之心,會造作損人利己的種種惡業。所以我們不僅不慳貪,而且布施,把我們所有的財物布施給眾生,我有福報讓所有的眾生來共享。不僅布施自己的財物,而且布施自己的身體、頭目腦髓,布施自己擁有的知識技能、種種法,無條件的、無遮的、無我的布施,而且要三輪體空。沒有能布施之我和所布施的眾生,中間沒有布施之物,三輪體空,功德等同虛空。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痴,這樣的六度。由六度展開無量的菩薩行持,就是萬行。如果我們發出這樣的心,就能與菩薩法界相應,顯現的是菩薩法界。
第三個法界就是緣覺法界,緣覺就是辟支佛。什麼叫緣覺呢?以十二因緣法來覺悟諸法的真相,所證到的果位就叫緣覺。證緣覺就得要破除我執,人我空,無我心。眾生都有我執、我慢、我見這些,一定要把這個心斷除。十二因緣法這都是佛教常識了,應該說在座的諸位,大家也都學佛多年,不詳細講,名相給大家講一下。十二因緣法展示佛教的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兩重因果就是現在的因果和未來的因果。無明緣行,無明,一念不覺生三細,無明。行,就是我們的一種生命能量,在無明黑暗當中運作。無明緣行,緣就是生起,生起這樣的心。行緣識,識就是阿賴耶,八識,生起八識,八識去投胎。識緣名色,八識在中陰身狀態,跟自己父母有緣的,在交合狀態你就投過來,投過來就坐胎,形成名色,名色就是生命當中的精神現象和生理現象,色就是我們的身體,名就是我們的精神。母體的四大構成我們的身體,但我們的名由識——阿賴耶來投胎,這就是投胎相。名色緣六入,六入就是六根,形成了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入緣觸,當我們出胎之後,就會接觸外境,這種感觸。觸緣受,感觸就會產生感受,這種感受有苦的感受,有樂的感受,有不苦不樂的感受。所以小孩一生下來,他為什麼母胎一出來,皮膚接觸到那個風吹過來,或者哪怕再細的衣服給他穿上,那種觸都會給他非常痛苦的感覺,他就會哭,哇哇哭,說明他的感受很苦。
那麼這個受呢?他慢慢隨著從嬰兒階段、兒童階段,特別到了青少年階段,他接觸外境就會生起貪心。受緣愛,就生起愛,就想佔有。這種愛起來了他就會取,就想獲得它。所以青少年、中年為什麼事業心很猛?實際上不是什麼崇高的理想啊,他就是由愛和取的這種生命的業力驅使,必須要拼搏。取緣有,你取過來就顯現這樣的現象。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就是原來無明緣行,這是過去的因,導致了現在的名、色,這就是現在的果。現在出來以後,由於感受,由於愛取,這是現在的因,導致未來的生和死的果報,所以這樣就形成三世兩重的因果,不斷地在這裡循環,苦不堪言。所以修道一定要看破這個,從一個環節把它阻斷。所以無明緣行,行緣識,這就是隨著生命流輪轉不休,如果你逆著它走呢,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那全都沒有了,他要覺悟這個,這就是緣覺法界。緣覺有時候叫辟支佛,還有獨覺佛,就是佛應化在世間,這樣的十二因緣法的人,他在佛的座下修道,叫緣覺。如果佛不住在這個世間,他也根據宿世修道的道理,在孤山獨峰看到樹葉的飄落他都能覺悟到這種無常,十二因緣法的道理,他那時候證道就叫獨覺佛,辟支佛。好,這就是緣覺法界。
還有聲聞法界,這就是證阿羅漢果的,也是要破人我,觀察苦集滅道四聖諦。「苦集滅道」 ,佛第一次轉法輪,為憍陳如五比丘在鹿野苑轉法輪,就是苦集滅道。苦就展示三界的苦果,以及八苦交煎的生命現狀,這叫苦諦。我們都在這個苦當中,但原來還不了解這個苦,當我們了解到這樣的苦的真相,有這一念苦的覺悟,就叫諦。由這個苦,要追尋導致這個苦的因是什麼,這就是集諦。我們的貪瞋痴,我們的見惑思惑,要了解這個,這就是世間的因果,世間輪轉的因果。然後佛再展示一個滅的境界,滅在聲聞法裡面叫偏真涅槃,空性,斷見思惑,那樣九次第定的美好的境界,這是涅槃了,偏真涅槃。然而到達滅的方法,離不開戒定慧,有時候講八正道,展開就是三十七道品,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到達滅的境界,所以這叫苦集滅道。由這個方法,這種方法,這種開示都是應和著閻浮提眾生的根機,耳根最利,所以用講經說法。講經說法就是音聲作用於弟子的這個聞性,讓他依教修行來證果,就稱為聲聞,聲聞法界。好,這是聖諦法界,四聖諦。
下面看六凡,六凡的因果也不是隨便得來的,它一定跟我們的念頭,以及我們的行為,這樣的因所得到的果。大家看看天堂,其他宗教也都追求天堂。據說撫州地區天主教、基督教發展非常廣泛。天法界,怎麼樣才能得的到?三界裡面有二十八重天,它分為欲界天、色界天和無色界天。這三界二十八重天都跟我們相應的行為直接相關,在欲界天裡面,三界二十八重天都要修十善業,十惡的反面就是十善。上品的十善、中品的十善和下品的十善的程度淺深,決定了他在天界的程度。這裡面除了十善業之外,還要加上禪定。如果在欲界裡面,修十善業,如果沒有得到初禪,就生在欲界天。你要到色界天,至少要修到初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生色界天,進一步要修四空定才能到無色界天。這個方法和他的理路、境界在經典當中,特別是小乘經典當中展示的很多,這就是在念天法界。
人法界就是我們處在的這個法界,我們中國大陸因為這二十多年搞計劃生育,覺得生個人下來好像很容易,甚至還很多,是不受歡迎來到這個世間。所以我們對人的這種尊嚴和價值,普遍地還是缺乏認知。實際上能成為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容易到什麼程度呢?比喻很多,像盲龜值木,這我們原來都講過。還有一個比喻,你就在須彌山——一四天下的須彌山上面垂一根線下來,然後山底下有一根針,你要在那頂上垂根線下來把那個線穿到針孔裡面去,你說難不難?得人身比這還難。所以我們今生得到人身,要想到:難怪祖師說一寸光陰,一寸命光啊,那要如救頭燃,如喪考妣啊!得人身這樣之難,而失去人身又這樣的容易,太不容易了。所以上次有個信眾說,她說她結婚懷孕,結果檢查可能是一個殘疾的兒童,是殘疾的嬰兒,是不是可以打胎打掉。如果是這樣,你千萬不要打胎打掉,他即便是殘疾,來到這個世間走一趟也是接受聖賢教育,學佛能得以成功的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你如果人為中斷了他這次機會,你可結了個大冤家了,不能隨便去打胎的。所以我們講到你要修五戒,就是殺、盜、淫、妄、酒,你都持到了,你才能夠得人身。相當於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五常。你想想,現在我們這麼多人來到這個世間,有幾個人能持五戒持好的,有幾個能把仁義禮智信做好的?他五戒、五常都做不到,下一輩子到哪兒去,不要去問人了,那一定在三惡道里已經註冊了,「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啊!所以要持五戒才能保住人身。我們是多生多劫持好了五戒,今生才得到人身的。所以我們要感恩五戒,沒有五戒,我們一輩子在黑暗的三惡道裡面,不知道什麼時候能伸出頭來。還能像這樣,今天在春光明媚的寺院來討論超越、凈土往生一法,那門兒都沒有!你想都想不到這個因緣。好,這是人法界。
如果也修五戒,也修十善這些法。但是修的過程當中,他的瞋恨之氣很重,也很傲慢,有爭高低勝負之心,這種人到哪兒去呢?到阿修羅道去了,念阿修羅的法界。阿修羅的福報大小懸殊很大,福報大的,就像忉利天一樣的福報大,他的能力也有那麼高;如果福報低的,畜生道里也有阿修羅,五戒十善,他修這些法。所以告訴我們一定要懷著慈悲的心,深信因果的心,來修五戒十善,不能有勝負之心。我到寺院去做功德,你出一百,我出二百;你出一千,我出兩千,一定要蓋過你,蓋不過就生氣。這些都是勝負、瞋恨之心。蓋過人家了,他很傲慢,我是大施主,你得怎麼怎麼樣,你不接待我,不好好接待,「啪」桌子一拍,怎麼怎麼……一看你這個樣子,固然你修善了,最後你到修羅法界去了。
三惡道裡面是跟他的十惡(相應)。十惡就是這裡講的殺生,不僅殺人道的眾生,也兼帶一天到晚吃那些活的動物,蜎飛蠕動之物。偷盜,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想方設法,用種種的手段佔為己有。邪淫,這是這個時代非常大的一個問題。對於在家眾來說,你可以過國家法律所許可的一夫一妻制的夫妻生活,你不能在這之外去搞男女的行為,不邪淫。但現在眾生,由於各種網路媒體(的影響),淫慾心非常熾盛。上次就有一個廣東的居士給我寫信,他都痛苦地呼喚:「救救我們!我們很可憐,淫慾心非常之重。」就是學佛的人裡面都控制不了啊!還不僅是一般的邪淫,還有同性戀,現在是拔不出來啊!所以我們東林寺也有一個戒邪淫網站,在做這項工作,不邪淫。不妄語,不能說假話。惡口就是罵人,罵得很難聽,春天罵人都好像冬天一樣的嚴寒。兩舌,就是挑撥離間。綺語,就是花言巧語,講那些誨淫誨盜的話。貪,就是貪心。瞋恨之心,和不信因果等等這些邪知邪見,這就叫十惡。那麼這個十惡它又分三個檔次,下品,中品,上品。下品,就是程度輕一點的,你修十惡的程度輕一點,就墮到畜生,披毛戴角。如果是以緩急相半這個心,這屬於中間階段,來修中品的十惡,那就要墮到餓鬼的法界。如果以非常猛烈的心修上品的十惡,就會跟這個十惡相應,就會墮到地獄法界裡面去。
三惡道裡面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每一個念頭是什麼,這裡面就要細加檢點了。三惡道裡面是由上、中、下三品的十惡造成的。天道是由上、中、下三品的十善造成的。十善就是反此,反此是什麼?你進一步的,不殺生,不僅不殺生,而且放生,愛護一切生命。不偷盜,不僅不偷盜,而且去布施。不邪淫,自己不僅不邪淫,而且去宣傳、倡導貞潔、清凈的生活。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這個口業,自己不去造,而且在提倡、鼓勵一種誠實,誠實的美德。現在我們這個時代不誠實啊!講假話,已經可以說是泛社會了,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儒家的聖人,儒、佛聖人都告訴我們要真誠。你講假話已經成了第二天性了,成了習慣了,它對於個人的人格,是一個極大的摧殘。一個講假話的人,他開發不了智慧,他也被他人所輕慢。由講假話的個體構成的群體,乃至構成的民族,這個民族都會衰敗,都沒有力量,都沒有智慧。所以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競爭,這個道德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就是力量。我們多年來只是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最終不是力量的表現,道德才是最終的指標。
我們接受了西方很多思想家、哲學家提的很多口號,我們接受的是「知識就是力量」 的口號。實際上,十九世紀一位大哲學家康德,在萊茵河畔就疾呼出「道德就是力量」 的呼喊啊!在我們中國的儒家聖人,把道德的高揚,那更是推崇備至!世間最可珍貴的是道、是德啊,不是其他的東西,是仁愛、仁義呀!《孟子》云:梁惠王問:「你不遠千里而來,有什麼來教我?怎麼來利益我的國家?」孟子直接就說,「只有仁義而已,何必曰利!」進一步說,「你上下交征利,則國危矣!」從上到下都是談利的話,這個國家有危險了。我們重溫中國儒家聖人的這些話,再看看我們的現實,真是要有極大的憂患意識要生起來。就在這個利益的衝動之下講假話,這是十惡裡面的四個內容,都在造惡。造惡的人這麼多怎麼辦啊?所以我們要修口業的善,在意念當中不能貪,不僅不能貪,時時抱著利益一切眾生的心;不僅不能瞋恚,時時抱著仁愛、慈悲的念頭;不僅自己不能撥無因果、否定因果,而且要把輪迴、因果的道理傳達給社會各個階層。只有深信因果,才是扭轉社會道德風氣的關鍵。如果不信因果、不信輪迴,我們的道德風氣將會每況愈下,江河日下,國將破。所以周安士居士在《安士全書》裡面再三強調,也是印祖引用的話:「人人信因果,則天下大治。人人不信因果,則天下大亂。」那麼這個信不信因果,屬於間接的範圍。因果輪迴是正知正見,如果撥無因果就是大邪見。
所以我們要反過來,要修十善業,於是我們自己「吾日三省吾身」 ,我們來反省一下自己,我一天到晚是些什麼念頭?在這十法界裡面,剛才一步一步講哪個法界是什麼內容,這都是科目清楚的。我跟哪個法界相應,我每個念頭跟哪個法界多,跟哪個法界的猛,那未來下一輩子到哪裡去,來安身立命,你不需要去問人,自己通過自省,就能了了清楚,還要去求神問卦嗎?不需要啊!因為因果的法則,就在這個地方啊!古人知道這個道理,他的修心養性,他的自我檢點,他每天就是白子、黑子,就是那個像棋子一樣,一個白的,一個黑的。如果是一念善念,與三善道,與四聖法界相應,就一個白的子放在一邊。如果跟十惡相應,貪瞋痴相應的念頭,就放一個黑的子。每天再來計算一下,是白的多,還是黑的多?於是我們今生命運的好壞,我們未來的去處的好壞,跟你每天白的多還是黑的多就相關了。你還要去問什麼呢?所以了解這個相應的因果的道理,我們當下就要發起決定之心:我一定要跟阿彌陀佛的心相應,清凈、平等、慈悲。這些,雖然我舉心動念還達不到這點,但有一個方便,就是讓我們來念佛。阿彌陀佛的心都在這個名號裡面,只有去念佛,我們凡夫五逆十惡的心、貪瞋痴慢的心才會逐步地跟佛心相應。不念佛是很難的,不念佛,別說跟四聖法界相應,我們跟天界都很難相應,甚至跟人法界都很難相應。所以我們本能相應的就是三惡道的法界,這就是失人身者如大地土的道理所在。因為佛看到凡夫眾生舉心動念,都是十惡的,都是黑的。所以佛大慈大悲,給我們一個方便,讓我們來念名號。通過念名號,我們凡夫這種墮落的心、黑暗的心、生滅的心、污染的心才會提升出來,就像蓮花從污泥濁水當中提出來一樣,這就是一個緣。建立一個系緣之境,讓我們的心有所系緣。這個境是佛的境界,所以就把我們的心給它調動起來。因為我們也有佛法界的種子,佛法界的種子透過這樣的一個境緣就能夠出來,是這個道理。
進一步比喻,比如說,我們的心就像蛇,蛇的本性,你讓它直很難,它一定是彎彎曲曲的,但是有一個方法,怎麼讓這個蛇的身直呢?你給它一個竹筒子,讓蛇的身體進入竹筒子,它就直了。我們凡夫眾生心裡,讓我們大慈大悲平等心,那是口頭上說說,境界來了還是做不到。「這個冤家對頭來了,我怎麼能對他大慈大悲?恨不得他死都好啊!」他馬上就會本能的反應。別說一般的冤家對頭,有兩個夫妻都很有意思。兩個都是學佛的,兩夫妻關係不好,男的念阿彌陀佛,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女的一聽到他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她就不念阿彌陀佛,她念藥師佛。說:「他去西方,我可不願跟他到西方,我都要到東方去。」到東方琉璃世界去,她就是這樣。夫妻都做不到這一點,更何況冤家對頭,他不能做到平等。所以我們就要好好地念這句名號,在這個名號當中化解我們凡夫的心。所以在我們的這種貪瞋痴慢的心,以及種種邪知邪見心裏面,安立一個名號,這就是佛在轉化人,是轉凡夫的知見為佛的知見。我們從念佛的心裏面顯現出來的智慧,它就能顯現像阿彌陀佛那樣的正遍知。我們那時候出現的見解才跟佛的見解相契,才跟佛心相應。以後我們熏習久了,它現前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西方三聖拿著蓮花來接引我們的情景。我們當下這一念心就得到了一個究竟的圓滿解脫了。我們這一輩子難得的人身就有一個完美的交待了,佛就會高興,我們西方凈土菩薩也就慶快生平了,我們這一生也就沒有白過。好,這一段就講到這裡。
請看第二段:【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不唯是觀經一經綱宗法要,實是釋迦如來一代時教大法綱宗。不唯釋迦一佛法藏綱宗,實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藏綱宗。此宗既透,何宗不透。此法既明,何法不明。所謂學雖不多,可齊上賢也。】
好,看這一段。《觀無量壽佛經》是凈土五經之一。這句出現在十六觀的第七觀,就是觀阿彌陀佛的像觀。出現的這句話,是一部《觀經》的核心眼目,也是念佛法門的最高理則。徹悟大師真的是慧眼獨具,把這兩句話挑出來、拈示出來,真的是不愧於祖師的眼光,那讚歎到極點了。
這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這段法語是在一段裡面。我們從一段裡面來看:「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在這一段裡面提出來的。這一段講到阿彌陀佛,諸佛就是阿彌陀佛,他是法界身,是以法界作為他的身。既然以法界作為他的身,就普遍地進入到一切眾生的心想中。注意:我們的念頭裡面有阿彌陀佛的法身。既然有阿彌陀佛的法身,當然由法身可以衍生為報身,衍生為應化身,也就三身具足,講法身就是三身具足。我們了解了這個,當下這一念確有阿彌陀佛在我們念頭裡面。一定要認知得這麼親切,而且是事情真相。阿彌陀佛跟我們不隔呀,每天跟我們在一起,天天晚上伴著我們睡眠,天天早上伴著我們起來。每天的見聞覺知都有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放光動地,天天我們的坐卧,都有阿彌陀佛的無量壽在結跏趺坐,我們跟阿彌陀佛是這樣的一個親切關係。所以我們起心,就是現前介而一念,就去觀佛的像: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我就想佛不想其他的,不想五欲六塵。那麼去想佛的時候,在我們能想的心裏面就有著阿彌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佛的相好,就在我們的想當中顯現出來。這一想像,「是心作佛」 。我們想佛,作就是我們這一念心安立在什麼地方?這要作意的,不作意,我們自然就攪在其他的地方,這就要作意。作意去觀佛,觀察依正莊嚴,去念阿彌陀佛名號,這就叫作佛。我們當下這一念去作佛,去念佛、觀佛。那麼我們能觀、能念佛的心就是佛——「是心是佛」 。
好,這兩句話不僅是《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的綱宗法要,綱就是我們捕魚的網,網裡面要有一個綱來提。宗就是講修行的核心,一切行為的綱領,又叫樞機,這就叫宗,法門最切要的地方。所以這兩句話不僅是《觀經》的綱宗法要,實在是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四十九年,三百餘會講經說法,一切大乘佛法的綱宗法要。進一步說,不僅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一佛的法藏綱要。實在是十方——十方就是遍法界了,微塵數的佛剎,就是東南西北四方,再加上四個角,再加上下。十方表明遍法界所有的佛剎;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穿過所有時間的一切佛,這些諸佛他們也在自己的本土示現八相成道,講種種的法。這些種種的法,最後歸結到哪裡呢?還是這八個字,「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所以不僅是八萬四千法門,乃至恆河沙、恆河沙所有諸佛的法藏綱要,原來就是這八個字——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們理解這八個字得要加以非常、非常用心。是心作佛,我當下這一念念佛,是心就是佛。好,這一句話也包含著你心作佛界,心就是佛界。因為心作心是嘛!這句話也可以說心作九界,心是九界。九法界,就看你作什麼?是心作鬼,是心就是鬼。是心作地獄,是心就是地獄。是心作人,是心是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不是這樣啊?你不要光撿便宜的,是心也可以作地獄呀!
我們看有這麼一個例子,也是《安士全書》裡面的,在《萬善先資》裡面,有一個這樣的例子。河北有一個兒童,小孩,他喜歡鳥窠,鳥窠在那裡,鳥在哪兒孵卵,他就常常爬上去,去拿那些卵、蛋,拿下來自己吃掉,做了好幾年這樣的事。他有一天,好像在似夢非夢中,就有一個人叫他,「你過來,有個地方有很多鳥巢呢!」鳥巢,他一聽就很歡喜,就跟著去。去的不遠,就出現了一個城,城市裡面還顯得很繁華,有各種音樂的聲音傳出來,那個人就把他引到城裡去。他一到城裡,門就一下子關了。關了他再一看,原來地面都是碎鐵,燃燒得通紅的碎鐵,碎鐵片,他的腳就在這,就受不了,受不了就跑。他想從南門跑,南門關了;到東門出來,一到東門,東門關了;跑到西門,西門也關了;跑到北門,北門也關了。四面的城牆都關了,他就在那裡像發瘋似的跑啊,腳受不了,自然的火在燒啊!實際上這一塊地方是桑田,就是種桑樹的一塊田地。當時有幾個桑農,看到這個小孩就在那個田野當中跑來跑去,以為他得了精神病,就趕緊到他家裡叫他父親來。
他父親一過來,看到他在田野當中狂奔,就猛叫他的名字,小名。一叫,一下子他聽清楚了,嘣地一下,他眼前境界沒有了,一下子就躺在地上。他的父親趕緊問:「你這是幹嘛呀?」他就把剛剛的事情說了,「哎呀,我剛剛在一個城裡呀,什麼什麼……。」他的父親一看,膝蓋下面全都燒焦了,把他抱回家,一輩子下面都是枯骨。好,對於這個小孩來說,當下是什麼境界?地獄境界。地獄境界從哪兒來的?是他心變現出來的。別人看到的是一塊桑田,在這個小孩眼裡就是一個城裡面的烈火,地面上的火,他在跑啊!所以那個人把他引去,就是冤家對頭,要讓他遭罪,把他引過去。那個城市就是他的冤業城,那個火,是他造業的瞋恨火。這不是心作地獄,心是地獄嗎?你說地獄從哪兒來?難道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嗎?沒有,也都是眾生的虛妄的惡業的念頭、惡業的行為、業力變現出來的。我們乃至於在人法界,也是我們五戒的善業所變現的境界,也當體即空的。如果真的,我們證入到圓通常的空性,大地平沉,沒有這些境界。
我們看禪宗的很多公案,他也很了解這些事情,有許多開示都是在本份上,你不要在這種現象的業力層面當中去害怕。你看當時,有一個玄沙備禪師,他是開悟了的。他一天帶著一些跟他隨學的禪和子,到山上砍柴火。當時有個僧人看到可能是老虎來了,就說,「和尚,老虎!」叫他和尚老虎,就是老虎來了!玄沙備看看老虎,再看看那個僧人,他一點都不害怕,只說了一句話,「是你。」老虎是什麼?是你啊!大家參一參:為什麼禪師說是你?還有一位法師,靈潤法師,他在山上行走的時候 ,當時有野火,山裡的野火,很快就過來了,跟他隨行的趕快去逃避,躲火啊。但這個法師行走如常,從容不迫。他有個觀念:「心外無火,火實是心。如果這個火很快來了,火就是心,你心還能逃到什麼地方去呀?所以這樣的火來了,不逃,也實無逃處。」他有這個情況。馬上,火到他這裡就滅了。為什麼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入火不被燒,入水不被淹,入到深山不會被那些老虎所咬掉?就是他這一念心,已經不是在這裡面了,已經超越這樣的業力範圍了。心外無火,火外無心。火就是心,既然火就是心,我通過修行已經沒有瞋恨火,所以外面的火奈何我們嗎?不能奈何。只是由於我們心頭有瞋恨的火,才會吸引外面的火對我們產生傷害。所以祖師、大德有時候開示,有一些也很幽默。有一個禪師做夢,夢見老虎咬他。可能旁邊有一些……,讓那個老虎沒有咬成。醒過來之後,他第一念,「哎呀,我知道是一個夢的話,何不在夢中作個人情呢?」就是把自己給老虎去吃,還做了一個人情。
所以我們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八個字,義理深邃啊!是心作九界,是心就是九界啊!我們了解這個,如果對這一宗通達了,那什麼宗都能通,宗門教下都能通達。如果這個凈土,你念佛的心就是佛,最後顯現佛的法界,這樣的一個法門的道理明白了,那什麼樣的法都明白。那通過這六字洪名,就能夠契入到華藏十玄門了,毗盧遮那的法界。所以一宗透,一切宗都透。一法明,一切法都明。如果你不明凈土一法,其他的宗門教下你也明不了。所以這裡面,佛法在緊要處無多子。你能把這八個字透過去,那一了百了。這就是學問,學得雖然不多,但是你能把這段話,把八個字學到通達,你就可以跟上賢齊等,就是可以跟菩薩齊等,諸上善人,跟他們一樣。因為我們深知心作心是的道理之後,我們就會老實念佛。我們在老實念佛的當中,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就能齊等。這就是蓮池大師說的你就「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你就在這一念「南無阿彌陀佛」當中,就能夠和菩薩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超過他。就能在所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片言當中,與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些諸上善人、等覺菩薩把手同行、齊等。心作心是啊!這是凈土法門的最高理則。
聽說解放前原來有一個比丘尼,她一輩子念佛,念佛之後往生,她的頭蓋骨留下四個字,就這四個字「心作心是」 ,這個比丘尼也了不起,給我們作示範,心作心是。所以這樣,我們這一段再跟前面,我們現前這一念跟什麼相應,最後到什麼地方安身立命,跟這個遙相呼應。所以我們就一定要在「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這種最高理則的指導之下,老實地把我們的念頭全部地系緣在這六字洪名當中。那麼這就是法界當中最高、最圓頓的一個修行。由於剛才講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藏都不能越出這八個字之外。那也就是說,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講的無量的法,無量的經卷,就是為這八個字作註解。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恆河沙的法門也就是為這八個字作註解啊!而這八個字正是念佛法門的最高的綱宗。我們在老實念 「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當中,就是把這八個字具體地展示。這就是祖師為什麼講,你就是不明白這道理,你老實念,也是暗合道妙,巧入、潛通佛智,這就是佛的智慧,最高的境界。我們雖然不懂,但念了,但已經是潛通了。所以我們僥倖得人身,又能聞這八個字的道理,可不要錯過了,要是錯過了,那就太可惜了。好,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聖嚴法師:四眾佛子共勉語
※洞見和真相23下——大虛法師講述
※海雲繼夢法師開示《准提法門〉(三)
※昌臻法師:八關齋戒的內容及其受持
※慈法法師:《大方等大集賢護經》又名《般舟三昧經》講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