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內向者無敵(一)

  彬彬有禮更受歡迎

  禮貌和禮節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薦信。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

  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為人不拘小節,有一天蹺著二郎腿坐在孔子要經過的路旁,以此蔑視孔子所提倡的禮。

  孔子經過的時候對他說:「你小的時候不懂得尊敬兄長,長大後又沒有什麼值得稱讚的事,真是敗壞禮俗的害群之馬呀!」說著,就用手杖去打他的腿,以警示他的惡習。曉梅在禮儀書中說,打動人心的是細節,而細節就體現在你的一舉手一投足中,良好的禮儀修養,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和自信,讓自己成為一位溫雅而有魅力的人,越來越成為現代社會的人們所追求的修養境界。內向者要想成功社交,其中重要的一課就是要學會社交禮儀。禮儀是一種典章、制度,包括人的儀錶、儀態、禮節等,能規範人的行為、舉止,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一)正確的交談禮儀

  自古就有「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說法。在人際交往中,交談的藝術性體現在:儘管人人都會,然而效果卻大不一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正是說明了交談的好與壞,直接決定著交談的效果。漢高祖劉邦年輕時很輕視讀書人,有一次召見酈食其議事,他故意坐在床上,叫婢女幫他洗腳,以此來羞辱酈食其。誰知道酈食其看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很有禮貌的向劉邦行禮,說道:「您若想真想推翻秦朝,就不應該以這種方式接見客人。」劉邦聽後非常慚愧,馬上請酈食其上座,恭恭敬敬地向他請教治國之道。若酈食其與劉邦同樣無禮,結果會怎樣呢?是否還能見到隔天的太陽?這就是著名的故事《作揖還辱的酈食其》。因此,內向者只有把握了交談的禮儀才能無往而不勝。

  我的同事,2008年奧運禮儀顧問,外交部禮賓司禮儀顧問,中國人民大學金正昆教授認為,在社交應酬中,關於談話的技巧就是我們說的談話禮儀。大體上而論,談話的禮儀主要涉及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態度決定一切,始終要有禮的思想;第二個問題,語言本身,要得體,還有你的發音清晰不清晰,你的語言標準不標準,你的禮貌用語是不是使用到位,都很講究;第三個要點,交際內容,語言是要表達思想的,所以要有內容;最後是形式,交流的形式和方式。

  對於交談的態度,金教授認為:日常交往和工作之中,每個人和別人交談,大體上來講以下五點要注意,稱之為五不談。這其實就是態度問題,有幾個要點:第一不能訓斥別人;第二,不能挖苦別人;第三,不要糾正對方;第四,不隨便去質疑別人;第五,不要隨便去補充別人。對內向者這不難辦到,相反外向者則更熱衷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關於談話的形式,有三個要點:第一,談話要文明;第二,說話要禮貌;第三,說話要規範。關於談話的內容,金教授認為,談話內容要注意:不能談什麼和應該談什麼。不能談的內容有:第一,不能非議交往對象;第二,不在背後議論領導、同事;第三,不談論格調不高不雅的話題;第四,不談論個人隱私問題。

  內向者謹記以上幾點,在現實交際中你就有了分寸,從而可以很自然地發揮自己埋藏於心的真知灼見。

  (二)合適的交往距離

  叔本華說:社交的起因在於人們生活的單調和空虛。社交的需要驅使他們來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許多令人厭憎的品行又驅使他們分開。終於,他們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適當距離,那就是禮貌。兩隻睏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刺得對方怎麼也睡不舒服。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又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度又不至於被扎。這就是著名的刺蝟理論,它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應該像刺蝟一樣保持適當的距離。距離產生美,但如果過分保持距離,也會使雙方變得疏遠,甚至互相遺忘,所以,在人際交往中,親密有間,疏而不遠就是最合適的交際距離。

  在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禮儀就是保持合理的距離,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心理距離效應」。因為每個人的觀念、文化、知識、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必然會影響自身的處世態度和交際方式。如果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過於親密,這時的個性差異就會突顯出來,就免不了會發生碰撞、摩擦。因此保持適當的距離,會減少不必要的摩擦,使彼此少受傷害。

  心理學上的幾個有關距離的概念——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和公共距離,內向者應根據情況把握,在實際交往中,分場合使用。

  親密距離一般間隔在15~45厘米之間。處於這一距離中的兩人,很容易就能接觸到對方的身體,所以,這一距離只適用於情人、夫妻、父母與子女或絕對要好的朋友之間。可想而知,這種距離是絕對私人化的,是絕對禁止外人進入的。

  個人距離一般在45厘米至1米之間。處於這一距離中的兩人,不容易接觸到對方的身體,只有握手時才可以接觸到對方。這一距離通常是用於熟人的朋友。如果想向對方表示一種親近感時,也可以採用這種距離。

  社會距離比較靈活,可近可遠,可在1米左右,亦可在3米以上。這種距離通常適用於關係一般的人際交往,處於這一距離中的兩人,通常隔幾步遠打招呼或寒暄幾句便又分開。

  公共距離一般都在3米以外。人們在公共場合經常採取這種距離,如公園散步、路上行走等。這種距離經常被演講者和教師採用。

  內向者一般不太與人親近,在社交場合與別人之間保持什麼樣的距離,對心理距離會產生相應的影響,這一點是絕對的。我認為,距離有一種「自我矛盾」——遠與近的矛盾,解決好這一矛盾,把握好若即若離的度,心理距離才能真正發揮其審美功能。

  (三)造就文明禮儀

  社交禮儀是人際交往的規範和準則,被譽為步入社會的「通行證」、溝通人際關係的「立交橋」,內向者步入社交場,必須要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

  1.儀錶

  儀錶是指人的容貌和外表,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個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打扮,與保持端莊、大方的儀錶有著密切的關係。

  (1)衛生: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會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範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有少部分內向者不太注意自己服飾,認為這是外在的東西,因而穿著隨便,甚至有些邋遢,這對別人是不尊重的。

  2.言談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多用敬語、文明語言,不用粗俗語言,裝腔作勢也是被人討厭的。

  日常交際中多使用「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所謂禮多人不怪,但一定不要做作,禮貌要發自內心,親切而自然。

  3.儀態舉止

  (1)談姿: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頷、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屈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裡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姿,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兩膝併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鐘」。若堅持這一點,那麼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會優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鬆,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4.見面禮儀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麼有禮貌的順序是: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先上級後下級,先女士後男士。

  (2)鞠躬禮: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方式。鞠躬前雙眼禮貌地注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鄭重地,嘴裡不能吃任何東西,或是邊鞠躬邊說與行禮無關的話。

  (3)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在社交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一般而言內向者不知如何與人相處,但學會禮儀後就會知道怎麼和人交流,如何和身邊的人相處,學會禮儀心裡就有了底氣,自然就有了自信心。

  在交際中令人討厭的八種行為:經常向人訴苦,但對別人的問題卻不予關心,從不感興趣。

  嘮嘮叨叨,只談論一些雞毛小事和膚淺的話題,無自己的見解。

  態度過分嚴肅,不苟言笑。

  言語單調,喜怒不形於色,情緒獃滯。

  缺乏投入感,悄然獨立。

  反應過敏,語氣浮誇粗俗。

  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感受。

  過分熱衷於取得別人好感,一味奉迎拍馬。人是社會的動物,人際交往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種需要。在恰當的人際交往中,內向者真誠地去與別人交往,將體驗到交往帶來的快樂。我常這樣比喻:倆人互相交換一個蘋果,還是一人一個蘋果,倆人互相交換一個主意,一人就有了兩個主意,這個例子是交往內涵的一個很好體現。此外,交往的意義還在於增大個人的心理空間,減少彼此的心理距離,建立「我們感」。這些都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社會需求,融入集體中去,就更能被他人接受。

  胡鄧法則

  社交禮儀是內向者突破自我的一把鑰匙!內向者掌握了基本的社交禮儀,在任何地方都不用怕自己做不好,惹人笑話。有了底氣才有付諸實踐的勇氣,如此一來,你的自信就找回來了。只要抓緊這把鑰匙,加上自身獨有的優勢,你也能成為一個成功的社交高手。

  多和陌生人說說話

  如何發揮語言的魅力,是現代人由溝通走向成功的必然。

  ——戴爾·卡耐基

  蛇、兔子、蜘蛛、蜈蚣幾個好朋友在家裡吃飯、喝酒、聊天、侃大山。沒多久,酒沒了。大家商量讓誰去買酒。

  蛇說:「我沒腳,爬得慢,我不去,讓兔子去。」

  兔子說:「蜘蛛八隻腳,比我的多,讓蜘蛛去。」

  蜘蛛說:「我的腳再多也比不過蜈蚣大哥呀,讓蜈蚣去吧。」

  蜈蚣無奈,出門去買酒……一個多鐘頭了,兩個鐘頭過去了,還不見蜈蚣買酒回來。

  於是大家急了,也有些擔心,讓兔子出去看看,兔子一出門就看見蜈蚣在門口坐著,兔子問:「你坐這幹什麼呀?酒呢?大家都等著呢。」

  蜈蚣也急了,說道:「廢話!你們總得等我穿好鞋吧!!!」當然,這是個笑話,在與陌生人交往中,如果總是考慮哪個腳多,怎樣穿好鞋,那永遠沒法邁出第一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經典理論之一,它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

  生理的需求指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等關乎生理機能正常運轉的需求。

  安全需求是指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財產所有性、家庭安全等。

  社交需求是指友情、愛情等。馬斯洛認為,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心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

  尊重需求是指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對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自我實現的需求有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公正度、接受現實能力,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其中,社交需求位於中間,是人類需求從低級過渡到高級的必經階段。每個人在滿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後,也就是能吃飽睡好,人身安全有保障後,都會產生社交需求,內向者也不例外。

  內向者比外向者更容易羞怯,所以面對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時他們更習慣用冷漠把自己包裹起來。內向者要提高自己的社交水平,首先應該學會與陌生人接觸。

  (一)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我做多年的諮詢發現,內向者與陌生人初次見面,總是下意識地不把自己真實的性格展現給對方,不想讓對方看透自己,覺得對方發現自己的弱點是個糟糕的後果。可是,這樣做的效果是內向者束縛了自己,也不可能暢所欲言、自由表現。有一隻袋鼠是動物世界裡的著名雕塑家,它想,自己的雕塑技巧雖然很高,但是,肯定不夠完美,不足的地方會有許多,有必要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以便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雕塑技巧。

  於是,袋鼠將自己認為做得不錯的一尊雕塑放在了路旁,並在雕塑旁立了一個牌子,在牌子旁邊準備了一個畫筆。它在牌子上面寫著:誰發現這尊雕塑有缺點,請在有缺點的地方塗上黑色。

  一群猴子走了過來,它們發現了雕塑和牌子。大家都說雕塑作品很成功,但是,還是有一些不足之處。於是,每隻猴子都在雕塑上塗了一筆。當最後一隻猴子塗完後,袋鼠驚異地發現,這尊雕塑已經全部變成了黑色。

  袋鼠很無奈,心想,難道整個雕塑沒有一點可取之處?

  袋鼠決定換一種塗抹方式。它將雕塑洗凈,在牌子上寫上:請在雕塑有優點的地方塗上白色。

  恰好那群猴子又來了,它們又認真地觀察了雕塑一番,並按要求塗了一遍。結果,整個雕塑又變成了白色。

  除了猴子,還有斑馬、兔子、角馬、野驢、企鵝等動物經過這裡,它們也按牌子上寫的要求塗抹雕塑,結果是一樣的——如果讓塗缺點,不一會兒,整個雕塑全被塗成了「缺點」;如果讓塗優點,不一會兒,整個雕塑全被塗成了「優點」。

  袋鼠只能無奈地放棄了這個計劃。很有意思的小寓言,它提示了人的眼光各異,認識的結果不盡相同。讓所有的人認可一個人,讓所有的人認可一件事情,那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沒有最完美的人和事,也沒有一無是處的人或事。

  其實,即使是再好的夫妻或朋友之間也會有矛盾和彼此討厭的地方,初次見面的兩個人更是如此。我覺得,為對方做到周到的禮節是必須和應該的,但也不要奢求百分之百地被人接受和喜歡,就像上面小寓言中的袋鼠一樣,如果你偏要逞能想得到所有人的認可,結果往往是可悲的。別人對你的評價是別人的事情,作為你自己,只要把你的人品和能力全部調動起來,盡量表達自己的誠意就可以了,把自己性格的真實一面展示給對方,就是一次成功的交際。

  (二)做真實的自己

  對於與陌生人交談時的患得患失,台灣一位心理專家認為,內向者應該樹立這樣的觀念,每一次見面都可能是「永訣」,所以我們不必擔心給別人留下什麼壞印象,而是充分、真實地表現自己。同時珍惜與大家相處的機會,主動與人交往。

  我常在上課時講一個笑話:蜈蚣一邊走一邊看著自己的腳,生怕自己的某隻腳磕著碰著,結果,它反而總是被絆倒。和陌生人講話,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多刻意講究,只要照平時那樣自然地去說就行了。我們每個人說話都有自己的特點,因而怎樣才算說話自然隨和,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們也不可能從正面去定義解釋,我認為,不刻意偽飾,不刻意模仿,保持常態,這就是內向者和陌生人交談時最重要的一個原則。

  內向者覺得在陌生人面前即使要保持常態和自然隨便地講話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那麼可以試試以下技巧:

  第一,調整自己的呼吸狀況。說話每時每刻都要利用肺部呼出氣流,一旦由於緊張而引起呼吸紊亂,就會使說出來的話顫巍巍,或者輕重不均勻,給人一種支離破碎的感覺。所以如果你覺得緊張,可以在說話前有規律地深呼吸幾次,調整一下心情,等呼吸穩定以後,再開口說話,聲音就不會發顫了。同時深呼吸也可以幫助你攝入足夠的氧氣,使你頭腦清醒,保持敏捷的思維。

  第二,精神集中,心無旁騖。說話的時候不要走神,讓大腦高速運轉起來,佳詞妙句就會源源不斷自動噴涌。聽話的時候更要專註,努力捕捉對方的眼神表情,積極做出回應,如會心的微笑、贊同地點頭等。這不僅讓對方覺得受到重視,因而情緒高漲,而且也會讓自己的緊張情緒煙消雲散,全身心投入到興緻盎然的會話中去。

  第三,不要雕琢詞句。和陌生人交談,並不需要故作高雅,平時用什麼詞現在還用什麼詞。這不是說要口無遮攔,怎麼想就怎麼說。在說話的內容上,我們需要斟酌;可是在說話的方式上,我們可順其自然,一些高雅的辭彙,也許可以為你的話語增色,但是如果因此耗費了大量的心理能量以至於無法集中思考說話的內容,卻可能會得不償失地出洋相,一旦讀錯了一個音或說了一個病句,就會給心理上帶來巨大的壓力,如果再造成緊張的惡性循環,就會洋相百出了。

  第四,不要過分客氣,使用太多的敬語。在初次見面的自我介紹中,可以使用一些敬語,但一旦談話深入下去,「謝謝」、「請」、「您」這些詞就不必總掛在嘴邊了,否則就會顯得很見外,雙方的關係很難進一步發展起來。禮貌是必需的,但太禮貌比不禮貌更容易讓人不自在。

  第五,不要故作幽默,要看場合和氛圍。很多「口才兵法」上都說,「幽默」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可以緩和緊張的氣氛。這話沒錯,可「幽默」是一種很高級的交際技巧,需要靈活的思維、有趣的內容再加上語氣、語調、手勢、身姿等的密切配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對於害怕和陌生人交際的人來說,遠不具有這些交際能力,所以千萬不要故作幽默,以免弄巧成拙。

  (三)抓住對方興趣點

  人與人之間只有未曾認識的朋友,從不曾有陌生人!內向者和陌生人做朋友本來就只有一心之隔,心與心的距離是最遠的也是最近的。當心與心還未發生碰撞時,我們是未曾相識的朋友;當心緊緊貼在一起時,我們就是無話不談的朋友。古人說:「話不投機半句多。」在與陌生人交往中,只要抓住了對方的興趣點,不僅不會「半句多」,而且會千句也嫌少,越談越投機,越談越相好。美國總統羅斯福就有這種本領。一天,在競選前的一次宴會上,羅斯福看見席間坐著許多陌生人,如何使這些陌生人成為自己的朋友呢,支持自己呢?他找了個熟悉情況的記者,從他那裡把自己想認識的陌生人的名字、興趣、愛好、專長等情況打聽清楚,然後主動走過去,叫出他們的名字,談論他們所感興趣的事。此舉大獲成功,羅斯福一下子就贏得了他們的喜歡,前一分鐘還互不相識,轉眼間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並最終成為羅斯福競選總統的有力支持者。「先了解對方」,「談對方感興趣的事」,是羅斯福成為交際高手的最大秘訣。他每每與陌生人交往前,都要想方設法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甚至專門花費時間閱讀、研究來訪者感興趣的話題,因而,他不管與誰都能談得來,都能成為朋友。學習這些交際方法,不能僅僅停留在「知」的層次,最重要的在於「行」。要把這些方法融進你的生活,切實運用這些方法。只要能夠這樣,就能大大提高你的交際本領,大大改善你的人際關係。

  內向者不能總是拒絕任何聚會,如果有機會去參加一個有許多陌生人在場的集會,你首先要去尋找哪怕唯一的比較熟悉的人。這對於消除你的緊張心理、穩定情緒很有好處,萬一找不到一個熟人,你也不必緊張。此時要做的事是先別忙開口,而只用耳朵和眼睛去聽、去看,去仔細打量每個與會的陌生人。如果你發現在場的陌生人中,有一個和你一樣沒有熟人而且比較膽怯的人,孤單單地坐在一個角落裡,你要立即抓住這個機會,可以主動坐到他跟前去,向他做自我介紹,同他低聲交談幾句。一般情形下,你這時準保會受到他的歡迎,最重要的是,這時無論他,還是你,都為擺脫了當時的窘境和孤單而感到高興。有了這塊小小的「根據地」,再設法慢慢加入全體的談話,就不是很困難的事了。

  對於如何與陌生人建立關係。交際專家總結了很多方法,以下幾點很重要:

  (1)不要說得太多,想辦法讓別人多說。

  (2)對於話題的內容應有專門的知識。當你和對方談到某一件事時,你必須對此確有所認識,否則說起來便缺乏吸引力,不能讓對方發生興趣。

  (3)充分明白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真理。有許多事即使做法不同,但道理是永不能改變的,這種「永不能改變」的道理,自己要常常放在心裡。

  (4)能夠利用語氣來表達你自己的願望,不要使人捉摸不定。有些人以為態度模稜兩可是一種技巧,其實是相當拙劣的。真正懂得運用應酬技術的人,都會讓自己的立場迅速公開。

  (5)常常保持中立,保持客觀。按照經驗,一個態度中立的人,常常可以爭取更多的朋友,甚至你的「死黨」,你也不必口口聲聲去對他表明,只要事實上是「死黨」就行。

  (6)對事物要有衡量種種價值的尺度,不要只是堅持某一個看法。

  (7)對事情要保密。一個人不能保守秘密,會在任何事件上發現很多過失。

  (8)對人親切、關心,竭力去了解別人的背景和動機。

  內向者不如想一下以上幾點自己是否做得到,不要急於否定自己,去試試就知道了,或許在簡單的「你好,可以交個朋友嗎?」,「你對什麼比較感興趣呢?」問句之後,別人很願意與你交流,你就會發現成為交際高手其實不難。

  胡鄧法則

  多想與人交朋友的樂趣,以熱情的態度和陌生人交談,即使很緊張但是這也是跨出了第一步,有第一步才會有後面的無數步。相信自己並且一定要付諸行動,可以事先在腦海里演練一下,這樣更有利於你的發揮。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歷,所以跟陌生人交談是有收穫的。

  經歷了自然圓融

  口才不是與生俱來的,更不會從天而降,就像劍術需要實戰,騎術需要競賽一樣,口才是在社交中鍛煉而成的。

  ——大仲馬

  一棵蘋果樹,經過幾年的花落花開,終於結果了。

  第一年秋天,它結了10個蘋果,9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對此,蘋果樹憤憤不平,於是開始拒絕成長。第二年秋天,它結了5個蘋果,4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這棵蘋果樹心理平衡了,但很快糾正了自己的態度,決心從此後好好成長。於是,它吸收陽光雨露,拚命地從大地汲取養分。第三年秋天,它結了100個果子,被拿走90個,自己得到10個。雖然自己還是得到10%,但實際的量卻是前兩年的10倍,它感到很欣慰,決定來年結出更多的果子。我覺得這棵蘋果樹轉變得很聰明,其實,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蘋果樹在成長!成長就是最大的收穫!

  1955年,美國心理學者約瑟夫·盧夫特(Joseph Luft)和哈瑞·英漢姆(Harry Ingham)提出了分析人際關係和傳播的「約哈瑞窗口」(Johariwindow),他們將「我」分為四個象限,包括:「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我,稱為「公眾我」;「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我(譬如,刻意想隱藏的秘密,或其他隱私),稱為「私密我」;「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的我(譬如,我有一點駝背,自己可能不知道,別人看得很清楚),稱為「盲目我」;以及「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我(譬如,還沒開發的潛能),稱為「潛能我」。

  不同的人的四個方塊的面積是不同的,有些方塊對某些人來說可能很大,對另一些人來說卻可能很小。對於內向者來說,在交際中要努力縮小其他三個方塊的面積,擴大公眾我的面積,使其成為信息交流的主要窗口,不斷增強信息的透明度、公開度和誠信度。當你開誠布公的時候,對方可能也正在為你打開心扉。

  胡鄧認為,在人際交往中,內向者開放自我的區域應越來越擴大,盲目與隱藏自我的部分會越來越小。換句話說,建立關係的關鍵就在於擴大開放自我的部分,一方面學習開放自己,和別人分享關於你的事情(縮小隱藏自我),另一方面虛心接受別人給予我們的意見(縮小盲目自我)。

  在開放自我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內向者因此就重新縮回自己的「殼」里是不足取的。不過,凡事都有經歷和過程,等蘋果樹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那些曾阻礙它成長的力量都會微弱到可以忽略。所以,內向者沒必要在乎交際中一時一刻的得失,僅僅一次的社交不成功完全不需要「自責不已」,只要不忘記成長的歷程,那麼「失敗就是成功之母」。

  (一)圓通處理第一印象

  對內向者來說積累多次見面的經驗也是十分重要的,沒有人可以只靠理論就成為交際高手,不斷的實踐和充足的準備可以讓你在初次見面時秀出自我風采。

  與人初次見面第一印象十分重要,那要如何提升第一印象呢?內向者往往會因恐懼而導致慌亂、臉紅、手忙腳亂。其實,內向者只要調整好情緒,掌握一些贏得好印象的基本套路,80分的第一印象並不難。

  1.表情

  眼睛和嘴角的表情都能流露出笑意的話,就能給人好印象。

  第一印象的好壞決定於初見時的第一眼感覺,而人與人初次見面時,表情就是決定印象好壞的最大因素。心理學認為「微笑」就是「接納、親切」的標誌,也就是說當你微笑時,等於告訴對方「我不會害你」、「我對你並沒有敵意存在」。第一次見面時若沒有笑容的話,會讓對方感到緊張,以為你在拒絕他,難與你親近。嘴角上揚、連眼神也在笑的表情就是一種好感的表示。當你一直微笑地看著對方時,就能消除對方的警戒心。

  2.服飾

  穿著類似能拉近距離,差異太大則會形成距離。

  服裝打扮也是第一印象的決定因素,我們能在一瞬間就斷定出這個人與那個人的差異,也能馬上感受到誰與自己是同類,誰與自己是異類,而且從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就大概可以知道這個人的個性如何。也許你覺得這樣的斷定太過主觀,不過這就是所謂的第一印象。一向對顏色敏感的內向者就會看對方的衣服顏色做出印象判定;而對流行敏感的人則會用時尚或美服來打扮自己——這樣的人多半是外向者。如果品位相同就會有親近感,品位不同當然就有疏離感了。

  3.姿勢

  由姿勢的開放度來決定開始交談的時機。

  微笑首先能給人安心的感覺,再加上品位也一致的話,接著就是要交談了,能不能開口交談,則取決於姿勢。肯接受對方,自己也表現出接納開放的態度,從見面到開始交談的時間就會縮短。如果你以輕鬆的站姿,正面面向對方,那麼對方就會感覺你容易親近。相反的,如果你將手交握於後面或雙手交叉抱於胸前,都會讓人有隔閡感。如果把包放前面拿著,面對對方,雖然雙手沒有交叉抱著,但還是會讓人有距離感。包最好背在肩上,才能給人留下容易親近的第一印象。

  (二)圓潤的口才贏得世界

  內向者也許認為口才不重要,不需要去花費大量精力學習,可是現在從社會發展的要求看,口才訓練非常必要,你不需要伶牙俐齒,但要表達到位,說得貼切。戲劇大師莎士比亞在《裘利斯·愷撒》一劇中為我們描述了一個極好的例子。公元前44年3月15日,羅馬,偉大的裘利斯·愷撒在元老院被羅馬元老貴族刺殺。主謀是曾深受愷撒信任的勃魯托斯。作為陰謀策劃者,勃魯托斯開始為自己的罪責開脫。他跑到街上的公共講壇上,大談唯有愷撒的死,才可以還給羅馬以自由;同時,又信誓旦旦地把自己裝扮成羅馬自由的捍衛者。聽了勃魯托斯的演講,不明真相的群眾沸騰了,他們認為殺死愷撒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勃魯托斯是民族英雄。

  然而,瑪克·安東尼卻用自己獨有的方式說服國民接受他的觀點。

  面對勃魯托斯蠱惑人心的演說,面對群情激奮、不明真相的市民,安東尼心裡清楚,在此時此地,他如果一上講壇就歌頌愷撒攻擊勃魯托斯是不明智的。於是,他開場便說:「我是來埋藏愷撒,而不是來讚美他的。」接著,他又開始讚揚勃魯托斯,稱他為「尊貴的勃魯托斯」、「正人君子」。這樣的開場白無疑是最適合當時的氣氛的,不會引起聽眾的反感,也不會遭到他們的反對。然後,他抓住機會,有計劃、有步驟地把市民的心拉向自己的一邊。他說:

  「現在我得到勃魯托斯和另外幾位的允許——因為勃魯托斯是正人君子,他們也都是正人君子——特地到這兒來,在愷撒的喪禮中說幾句話。愷撒是我的朋友,他對我是那麼忠誠公正;然而勃魯托斯卻說他是有野心的。他曾經帶許多俘虜回到羅馬來,他們的贖金都充實了公家的財庫,這可以說是野心者的行徑嗎?窮苦的人哀哭的時候,愷撒曾經為他們流淚,野心者不應當是這樣仁慈的,然而勃魯托斯卻說他是有野心的,而勃魯托斯卻是一個正人君子。你們大家看見在盧柏克節的那天,我三次獻給他一頂王冠,他三次都拒絕了,這難道是有野心嗎?然而勃魯托斯卻說他是有野心的,而勃魯托斯的的確確是一個正人君子……」

  安東尼擺出一個個的事實,來謳歌愷撒的豐功偉績,一層一層地剝去勃魯托斯身上的偽善面具,在場的市民被安東尼的話打動了,他們開始回憶起愷撒曾經帶給他們的光榮,並認為愷撒死得冤枉。這時,安東尼已由守變攻,不失時機地改變著自己的被動地位。他拿出一張羊皮紙,那是愷撒的遺囑。在宣讀遺囑前,他走下講壇,叫在場的市民圍繞在愷撒的屍體四周。他揭起愷撒屍體上的外套,把劍刺的洞孔一一指給大家,當他指到勃魯托斯刺的傷口時,他說:

  「好一個心愛的勃魯托斯,愷撒的安琪兒!啊,這是最無情的一擊!這是刺穿心臟的一劍!挨了這一劍,偉大的愷撒就蒙著臉倒下了……殘酷的叛徒卻在我們頭上耀武揚威……」

  安東尼的話音剛落,講壇下面呼聲四起,「燒掉勃魯托斯的房子!」「打倒陰謀者!」安東尼見時機成熟,開始宣讀愷撒的遺囑,對勃魯托斯發出最後的一擊:

  「愷撒給每一個羅馬市民75德拉馬克,並把台伯河這一邊他的花圃和果園贈給你們,永遠成為你們世襲的產業,供你們自由散步和休息之用。這樣一個愷撒,幾時才會有第二個同樣的人?」

  市民們再也聽不下去了。他們奔走相告,抓起凳子、桌子,堆成了一座巨大的火葬柴堆。他們把偉大的愷撒的屍體放在上面,並點著了火。當柴堆熊熊燃起,他們抽出燃燒著的木頭,向陰謀者的房子衝去……安東尼用一張嘴改變了一個國家的政治走向。人生中敗於口才的事屢見不鮮。孔子對此有過精闢的論述,他勸人們嚴肅鄭重地對待說話,要用正直真誠的態度談話。既要有堅強的信心,又要用比喻的方法來啟發,用分析比較讓人明白,要熱情和善地把宣講的內容傳送給對方。這就是所謂能夠使自己所珍重的東西也受到人們的重視。

  內向者有著超強的耐心跟毅力,只要認定的東西一定會堅持到底,從一個人的修養上看,加強口才訓練非常重要。口才並不像某些人所認為的那樣隨便可以學到的。歷史上有作為的人,都把口才視為必備的修養之一。我們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許多傑出的口才家。春秋時,孔子的弟子中不乏擅長辯論的人。戰國縱橫家蘇秦原來不善口才,到秦國遊說碰釘子,回家後苦練論辯本領,終於說服六國合縱抗秦。

  口才可以增加彼此的感情,即使意見不同,也會使對方樂於接受。真正的口才是在社交中鍛鍊出來的,真正的社交口才建立在五大基本原則之上:互惠、平等、信用、相容、發展,卡耐基將精彩演說的要素歸結為三點:談自己熟悉而確信的東西;談的時候一定要投入;好的人格,能幫你說話,增加說服力。

  內向者要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一步一步地來。就像小孩子要先學爬,再學走,最後才能跑。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則不達,要有耐心。知易行難,人際交往中有許多技巧,不是僅僅靠一次兩次的重點學習就能掌握的,不要指望一口吃個胖子。只要是在人際交往中比以前有進步和提高,就應該感到高興和欣慰。

  胡鄧法則

  在社交中,準備再好也不見得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積累與人初次見面的經驗很重要。內向者不用做好一切準備,只要咬牙硬著頭皮,邁進社交圈,不要在意結果如何,只要知道這是自己的一個突破就夠了。

  沒有宿命,也不相信宿命

  決心即力量,信心即成功。

  ——列夫·托爾斯泰

  一個馬戲團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前來觀看,其中一頭大象的演出,令人拍案叫絕。有一個少年甚至特意跑到馬戲團的後台,想看看這頭聰明、多才的大象。他到處尋找大象,最後,他發現那隻大象被一條普通的繩子縛在一根木樁旁。

  少年很好奇。他問馴獸師:「先生,你們只用一條繩子便能制服這麼巨大的象,難道不怕它用力一拉便能逃走嗎?」馴獸師微笑著回答:「我們從小把這頭象養大,在它小的時候,我們用大鐵鏈把它鎖著,每次它想逃走,只要一拉便痛得動彈不得,久而久之,每次它想到用力拉就有痛的經驗,最後便不再嘗試了。所以,現在我們只需要用一條普通繩子縛著它,它也不再相信自己可以逃走了。」很多時候,阻礙我們前進腳步的,往往是我們自己,「不可能」的自我設限,讓小小的繩子成了縛身鎖。

  我多年研究發現,性格內向者比外向者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我給內向者畫了一個性格面具,看看你具有哪些:他們往往喜歡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更願意接受別人的低估評價而不是高估評價;由於缺乏人際交往的能力而喜歡獨自反省;對自己要求較嚴,總是自我懷疑;因為對自己的不足有較多的了解,從而更覺得自己不夠好,容易形成消極自我評價的惡性循環,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

  其實,內向者的問題許多時候恰恰就來自於他們對內向和自我的否定,這使他們越想克服內向反而就更加內向、更加自卑,其原因在於他們犯了「路線方向」的錯誤。他們缺乏對自我價值的肯定,自己先在思想上否定了內向,否定了自我,自己為自己製造了一個思想的枷鎖,就像上面寓言中的大象一樣。

  (一)自信是內心的糧食

  一天,一個士兵騎馬給軍隊的最高統帥拿破崙送信,由於馬跑得太快,在到達目的地時猛跌了一跤,此馬就此一命嗚呼。接到了信後,拿破崙立刻回復,並把回信交給那個士兵,吩咐他騎自己的馬,迅速把信送去。

  士兵看到這匹駿馬強壯有力,身上裝飾無比華麗,再加上聽到是拿破崙的馬,便說:「不,將軍,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士兵,實在不配騎這匹華美強壯的駿馬。」拿破崙則嚴肅地告訴他說:「世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偉大的法蘭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像這個法國士兵一樣的人,世界上到處都有,他們以為自己的地位太低微,自己太不起眼,別人所有的種種幸福,是不屬於自己的,自己是不配享有的,以為自己是根本不能與那些偉大人物相提並論的。這種自卑自賤的觀念,往往成為不求上進、自甘墮落的主要原因。

  我遇到很多內向者往往會這樣想: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不是自己這樣的人所應享有的。人一旦有了這種心理後,當然就不會有出人頭地的觀念。我的一些高學歷的學生,本來可以做更適合自己的大事、立大業,但他們為了戶口和所謂的「鐵飯碗」,甘願去做那些與他們所學不符的事情,過著平庸的生活,倒不是因為內向,主要是發自他們內心的自卑,他們沒有遠大的理想和志向,缺乏堅定的自信,怕苦怕累怕失敗,所以難免淪為平庸。

  某些內向者常常埋怨社會埋沒人才,其實,他們更多的是自我埋沒,由於缺乏信心和勇氣,又自卑、懶惰、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從而在自己設下的框架里走不出來。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約拿情結」,其代表的是一種在機遇面前自我逃避、退後畏縮的心理。約拿是《聖經》中的人物,據說上帝要約拿到尼微城去傳話,這本是一種崇高的使命和很高的榮譽,也是約拿平素所嚮往的。但一旦理想成為現實,他又感到一種畏懼,感到自己不行,生怕失敗,於是打起退堂鼓,一心想迴避即將到來的任務,想推卻上帝降臨的榮譽。這種成功面前的畏懼心理,心理學家們稱為「約拿情結」。

  約拿情結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我們既想取得成功,但面臨成功,總是伴隨著一種心理迷茫,下意識地逃避成功。看到別人成功,有些人還會出現忌妒,心理巴不得別人倒霉。這種情結,在內向者身上表現的其根本原因是他們不夠自信。美國的企業家笛福森,在45歲以前一直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職員,和其他大部分人一樣,不犯什麼錯誤也沒什麼創新。周圍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毫無發展前途的庸人,甚至他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然而,在他45歲生日那天,他受到報上登載故事的刺激,遂立下大志,決心改變現狀,成為大企業家。從此,他前後判若兩人,用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頑強毅力,破除無所作為的思想,潛心研究企業管理,終於實現理想,成為一個頗有名望的大企業家。這是一個不服命運,改變自己的好例子。其實,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會不愛自己,沒有人會不認同自己,在感性的層面,誰都願意看好自己。如果內向者能多給自己一點刺激,多一點信心、勇氣、幹勁,多一分膽略和毅力,就有可能使自己身上處於休眠狀態的潛能發揮出來,創造出連自己都吃驚的成功來。這樣,內向者才能走出自我的界限,去面對大千世界裡的芸芸眾生。如此,你看清了,也覺悟了,那你的世界就開朗了。下面,試著來測一測你是否自信吧,根據你自己的想法選擇:

  (1)別人批評你,你會覺得難過嗎?A.是;B.否。

  (2)你很少對人說出你真正的意見嗎?A.是;B.否。

  (3)對別人的讚美,你持懷疑的態度嗎?A.是;B.否。

  (4)如果店員的服務態度不好,你會告訴他們經理嗎?A.是;B.否。

  (5)你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嗎?A.是;B.否。

  (6)你認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強嗎?A.是;B.否。

  (7)你時常欣賞自己的照片嗎?A.是;B.否。

  (8)一旦你下了決心,即使沒有人贊同,你仍然會堅持做到底嗎?A.是;B.否。

  (9)參加晚宴時,即使很想上洗手間,你也會忍著直到宴會結束嗎?A.是;B.否。

  (10)在聚會上,只有你一個人穿得不正式,你會感到不自然嗎?A.是;B.否。

  (11)你是個受歡迎的人嗎?A.是;B.否。

  (12)你認為自己很有魅力嗎?A.是;B.否。

  (13)目前的工作是你的專長嗎?A.是;B.否。

  (14)危急時,你很冷靜嗎?A.是;B.否。

  (15)你與別人合作無間嗎?A.是;B.否。

  (16)你認為自己只是個尋常人嗎?A.是;B.否。

  (17)你經常希望自己長得像某某人嗎?A.是;B.否。

  (18)你經常羨慕別人的成就嗎?A.是;B.否。

  (19)你為了不使別人難過,而放棄自己喜歡做的事嗎? A.是;B.否。

  (20)你會為了討好別人而打扮嗎?A.是;B.否。

  (21)你勉強自己做許多不願意做的事嗎?A.是;B.否。

  (22)你任由他人來支配你的生活嗎?A.是;B.否。

  (23)你認為你的優點比缺點多嗎?A.是;B.否。

  (24)你希望自己具備更多的才能和天賦嗎?A.是;B.否。

  (25)你經常聽取別人的意見嗎?A.是;B.否。

  (26)在聚會上,你經常等別人先跟你打招呼嗎?A.是;B.否。

  (27)你的個性很強嗎?A.是;B.否。

  (28)你是個優秀的領導者嗎?A.是;B.否。

  (29)你經常跟人說抱歉嗎?即使在不是你錯的情況下。A.是;B.否。

  (30)如果在非故意的情況下傷了別人的心,你會難過嗎?A.是;B.否。

  說明:選擇「是」得1分,選擇「否」為0分。分數為21~30:說明你對自己信心十足,明白自己的優點,同時也清楚自己的缺點。不過,在此提醒你一聲:如果你的得分接近30分的話,別人可能會認為你很自大狂傲,甚至氣焰太盛。你不妨在別人面前謙虛一點,這樣人緣才會好。

  分數為11~20:說明你對自己頗有自信,但是你仍或多或少缺乏安全感,對自己產生懷疑。你不妨提醒自己,在優點和長處各方面並不輸於人,特彆強調自己的才能和成就。

  分數為10分以下:說明你對自己顯然不太有信心。你過於謙虛和自我壓抑,因此經常受人支配。從現在起,盡量不要去想自己的弱點,多想想自己的優點;自己看重自己,別人才會真正看重你。

  (二)堅信自己就是寶藏

  由於性格內向者會按照自己在特定心態下附加的聯想意義來解釋外界事物,因此,他們比較習慣於沉浸在個人的精神世界中,久而久之,便逐漸養成了沉穩踏實、喜歡思考、耐心謹慎、自制力強、平易近人、堅韌文靜的性格,但有時也有敏感多疑、心緒消沉、膽小軟弱、固執拘謹、因循守舊、精神怠惰、行動遲緩的特性。我覺得,內向者要充分認識自己,找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在,充分利用優勢,巧妙規避劣勢。戰勝了負面心理,內向者必定能夠走向成功。1859年5月22日,柯南·道爾出生於英國北部的一座城市——蘇格蘭首府愛丁堡,9歲時他被送入耶穌預備學校學習。1875年,16歲的道爾已經對天主教產生了厭惡情緒,於是他離開學校成為一名不可知論者。1876~1881年間他在愛丁堡大學學習醫學,畢業後作為一名隨船醫生前往西非海岸,1882年回國後開業行醫10餘年,然而其收入卻僅能維持日常生活。在這種情況下,他並沒有放棄希望,而是努力嘗試著挖掘自己的優勢,終於,他找到了「第二職業」——寫作。1891年,32歲的道爾棄醫從文,開始寫偵探小說——福爾摩斯系列作品。結果,柯南·道爾成了「英國偵探小說之父」,成為世界最暢銷書作家之一。那些諾貝爾獎獲得者,無疑都是取得傑出成就的人士,總結其成功之道,除了超凡的智力與努力之外,他們善於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不能不說是十分重要的一環。他們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把握住了關鍵的一條,就是根據自己的長處決定終身職業。當你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思考,對自己的興趣以及思維、知識結構等方面的長短處有所認識後,就不妨揚長避短,按自身優勢來進行職業生涯定位。如愛因斯坦的思考方式偏向直覺,他就沒有選擇數學而是選擇更需要直覺的理論物理作為事業的主攻方向。

  在美國,有一個關於成功的寓言故事,一直被職業經理人廣泛流傳。這是一本取名為《飛向成功》的暢銷書,作者之一便是著名心理學博士唐納德·克里夫頓。這個寓言故事講的是:為了像人類一樣聰明,森林裡的動物們開辦了一所學校。學生中有小雞、小鴨、小鳥、小兔、小山羊、小松鼠等,學校為它們開設了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5門課程。第一天上跑步課,小兔興奮地在體育場地跑了一個來回,並自豪地說:「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歡做的事!」而看看其他小動物,有撅著嘴的,有沉著臉的。放學後,小兔回到家對媽媽說,這個學校真棒!我太喜歡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蹦蹦跳跳來到學校,上課時老師宣布,今天上游泳課。只見小鴨興奮地一下跳進了水裡,而天生恐水、不會游泳的小兔傻了眼,其他小動物更沒了招兒。接下來,第三天是唱歌課,第四天是爬山課……學校里的每一天課程,小動物們總有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這個寓言故事詮釋了一個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讓豬去唱歌,兔子學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應跑步,小鴨子就該游泳,小松鼠就得爬樹。我認為,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最主要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優勢,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便是一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成功的重要依據。

  愛迪生說:「我最需要的,就是做一個能夠盡我所能的人。盡我所能,那是『我』的問題,不是拿破崙或林肯的所能,是盡『我』的所能。我能夠在我的生命中貢獻出最好的,抑或是最壞的,能夠利用我能力的10%、15%、25%,抑或90%,這對於世界,對於自己,都可以生出很多差異來。」

  人與人之間本來只有很小的差別,但這很小的差別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巨大的差異當然決定了是成功、幸福,還是平庸、不幸,而原本很小的差異就是對自我的認知。內向者應該堅信,沒有天生的外向精英,也沒有註定的內向平凡。內向者沒有宿命,有宿命的是那些不知進取,自甘平庸的人,只要不拋棄、不放棄,未來將無限美好。

  胡鄧法則

  內向者要多給自己做點心理暗示的「心靈體操」——想像自己會贏、會成功,想像成功之後帶來的喜悅與動力,轉移一些消極的想法。通過訓練,相信自己不久就會有變化,努力之後能夠擁有自信;另外,要仔細想想如何經營自己的長處,讓它們不斷「成長」、「壯大」。


推薦閱讀:

孩子太靦腆內向,怎麼辦?
自卑、膽小、失控.....被濫用的「延遲滿足」害了多少娃!
以前她認定內向的孩子沒出息,可後來…
知乎100問之001:外向者更吃香的社會,內向者如何建立優勢?

TAG:內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