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視了孩子音樂節奏感的培養丨柴可夫斯基曾說:「我的父母使我從嬰兒時期就感受到音樂節奏的魅力,這是我走上音樂道路的起點。」

從小感受節奏魅力

大音樂家舒曼曾說:「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沒有節奏也就沒有音樂。音樂家之所以能在筆端流淌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就在於他有超乎常人的節奏感。而節奏感的形成總是從童年開始的。」如今,不少父母都渴望將孩子培養成音樂人才,往往在其剛入幼兒園時便解囊購置樂器,令其從師學習,但效果往往不盡人意。這些年輕的家長們之所以不能如願,原因之一是忽視了孩子音樂節奏感的培養。

節奏在哪裡?

 節奏是有藝術表現意義的樂音的強弱、長短關係之律動。同時,樂曲的強弱長短關係的周期循環規律就是節拍。它來源於自然界與人類社會運動變化的規律性、節奏性。春夏秋冬的循環,白天黑夜的交替,心臟脈搏的跳動,馬兒奔跑的蹄聲,機器轟鳴的節律,勞動號子「嘿啃嘿啃」聲的快慢、強弱等等,都是音樂節奏與節拍的根據和源泉。人們的情感、情緒也與節奏、節拍有關,如興奮偷悅時節奏、節拍偏快、偏急,低沉憂鬱時節奏節拍速度偏慢偏緩等。

音樂之路的起點

柴可夫斯基出身在俄國維亞特斯基的一個礦山,其父是運送礦石原料的馬車夫,母親是一位平凡的家庭婦女。當柴可夫斯基還在掇裸之中時,他的母親時常橫抱著他,一面哼唱著鄉土味十足的俄羅斯民歌,一面輕輕地拍打他,使他能在和諧的節奏中安然入睡。他醒來後,聽見「的篤、的篤」的馬蹄聲由遠及近,方知是父親回來了,於是就隨著聲音揮著小手臂。父親一回家,就逗他玩耍,把他抱在雙腿上,嘴裡一面發出模擬馬蹄的聲響,一面輪流交換起左、右腿,使他東搖西晃,上下顫動,充分享受這一「節奏情趣」。柴可夫斯基少年時,還經常到礦山附近的一所教堂里玩耍。他最喜愛聆聽唱詩班那節奏分明的讚美詩,從中汲取音樂養分。柴可夫斯基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的父母使我從嬰兒時期就感受到音樂節奏的魅力,這是我走上音樂道路的起點。」

家長們可從柴可夫斯基的話語中得到啟迪,平時應注意培養孩子的節奏感。比如說,哼哼拍拍哄孩子睡覺就是個好辦法。平常在家中播放音樂時,可有意識地讓孩子隨著音樂節奏左右搖動身體,上下揮動手臂。還可以多與孩子做一些「音樂節奏遊戲」,如玩玩小木魚、小鈴檔、小撥浪鼓等,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增強音樂的節奏感。

音樂都有節奏嗎?

大多數音樂是有節奏、節拍的,但也有少數音樂或音樂中的片斷沒有明確的節奏、節拍,如外國音樂中的「華彩樂段」即自由演奏樂段、中國音樂中的「散板」。「華彩樂段」在自由的速度、節奏中,顯耀演奏家的驚人技巧,「散板」在自由的速度節奏中表現一種自由的情緒變換,充分地發揮表演者音樂靈感的即興性、靈活性。但「華彩」、「散板」都不是音樂的基本規律,有時,在「華彩」與「散板」中也暗涵著一定的節奏與節拍,如《吉普賽之歌》(小提琴)的第一段音樂,《梁祝》中的《抗婚》(小提琴)開始段落就是這樣。不過,這都是題外話。


推薦閱讀:

母親冷熱暴力獨裁和繼父性侵犯。?
有愚昧無知自大的父母是什麼體驗?
中度抑鬱 父母覺得自己拖累他們怎麼辦?
假如你有一個自私、跋扈、專橫、自以為是、毫無原則的父母,你會怎樣?

TAG:孩子 | 音樂 | 父母 | 嬰兒 | 魅力 | 節奏感 | 音樂節 | 道路 | 節奏 | 感受 | 柴可夫斯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