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甘薯大田栽培技術

(一)整地、作壟  甘薯是塊根作物,耕層深厚,通氣良好的土壤對塊根生長是有利的。深耕可以加厚活土層,熟化底土,改善土壤通氣性,擴大根系分布範圍,有利於塊根的生長和膨大。1974年淇縣試驗,耕翻40厘米的鮮薯畝產3188公斤,較耕翻27厘米的畝產2710公斤,畝增產17.49%。一般耕翻30~40厘米增產幅度較大,超過50厘米增產很少,甚至造成減產。深耕結合施用較多的有機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對甘薯的增產作用更大。

    甘薯地採取起壟栽培常有良好的增產效果。通過起壟,加厚了活土層,增大了土壤表面,白天有利於吸收太陽輻射,提高地溫。夜間散熱面大,降溫快,使晝夜溫差加大,有利於塊根膨大。作壟還有利於排水、灌水,改善土壤通氣性。壟栽的缺點是蒸發量大,不易保墒,因此在沙土及易受乾旱的田塊,可採用平栽或低壟栽。

    起壟栽培時,壟的規格要根據土質、地勢、旱澇、地下水位、土壤肥力、生育期長短等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加以確定。一般說來,地勢高、土層厚、無內澇、地下水位深、土壤肥力差及栽種夏薯的地塊宜用低壟。壟寬70~80厘米,壟高17~20厘米。粘土地、地勢低洼易澇、地下水位高、土壤肥力高及栽種春薯的地塊可採用高壟,壟寬80~120厘米,壟高20~30厘米,一壟雙行。起壟方向要考慮便於排灌,丘嶺旱地可沿等高線起壟,並在溝內每隔1.5~2.0米遠打一個格子,以便蓄水。   

    (二)施肥  

    1.甘薯不同生長階段對三要素的吸收  甘薯生長過程中,氮素的吸收一般以前、中期為多,主要用於莖葉生長,莖葉進入盛長階段時,氮的吸收亦達最高峰。後期莖葉衰退,薯塊迅速膨大時,氮的吸收則較少。因此氮的吸收規律和莖葉的生長規律基本上是一致的。磷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吸收量增加均較少,但在後期略有增加。鉀素吸收在整個生長期都較氮磷為多,尤以後期薯塊膨大階段更為明顯。  

    2.施肥技術  甘薯施肥應掌握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原則。

    我省甘薯大多分布在旱薄地上,土壤肥力不足是影響甘薯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增施底肥可提高地力水平,使甘薯早發快長。 5~6月份我省常缺雨乾旱,追肥不利於根系吸收,而7—8月正是高溫多雨季節,莖葉生長很快,需吸收大量養分,如施肥過晚,容易造成莖葉徒長,不利結薯。因此,不論春薯、夏薯都應以底肥為主,一般底肥量應佔總施肥量的80%以上。由於甘薯生育期較長,所以施底肥時應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另外,老牆土、火土灰、草木灰等含鉀較多,混入作底肥可促進塊根膨大。在施有機肥的同時,也可配合一些速效化肥,化肥則以複合肥較好。甘薯是忌氯作物,因此,不能施用氯化銨、氯化鉀之類的化肥。

    根據多年試驗調查,一般畝產鮮薯1500~2000公斤,要求每畝施粗肥2500—4000公斤;  畝產鮮薯2500~3500公斤,每畝施粗肥5000~7500公斤;畝產鮮薯4000公斤以上,一般要求每畝施粗肥7500~12500公斤,標準氮肥10公斤,過磷酸鈣25~5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

    底肥應集中深施,分層施入,在起壟開溝時把有機肥施入溝內,然後覆土將肥料包在壟中,化肥施在壟內上層,這樣既可促進甘薯紮根早發,又可滿足地上、地下部不同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要。

    甘薯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基肥用量、甘薯生長狀況而定。一般追肥要以前期為主,後期為輔,並注意適當增施鉀肥。   

    (三)栽插

    1.適時早栽   

    (1)適時早栽的優點  ①增產。甘薯是無性繁殖作物,生長時間越長,產量越高。早栽可使甘薯的生長季節延長,營養物質積累增加,因此增產顯著。據安陽農科所試驗,6月25日栽的夏薯比7月25日栽的增產37.54%(見表5-1)。②改善品質。由於早栽延長了薯塊的膨大期,使大薯率提高,而且晒乾率和澱粉含量也隨之增加。據內黃縣二安鄉胡庄基點試驗,4月下旬栽的「北京紅」品種,晒乾率為34.3%,出粉率為20%,而6月中旬栽插的晒乾率為30.2%,出粉率為15%。早栽比晚栽的晒乾率和出粉率分別提高4.1%和5%。早栽甘薯的含水量少、味甜,晚栽的水分大、味淡。

    (2)春甘薯的適栽期  春甘薯的栽插期應根據溫度、土壤水分、茬口來確定。一般氣溫穩定在15℃以上,地溫達到17~18℃,沒有晚霜來臨時為春薯的栽插期。在適期內求早,早中求快。我省大部分地區嚴「穀雨」前後為春薯的適宜栽期。南部溫度較高,可在4月中旬栽插;北部山區可延至4月底,最遲不得超過「立夏」。  

    (3)夏甘薯麥壟套栽  夏薯栽插時,氣溫已高,不再受溫度的限制,但受前茬作物收穫時間的影響。為了實現早栽,可在前茬作物收穫前進行套栽。夏甘薯麥壟套栽可比麥收後栽提前20~30天,一般增產20%左右。麥壟套栽時,首先應選用適宜的品種。據多年試驗、示範表明,適宜麥壟套栽的品種有徐薯18、77—6、豫薯l號、豫薯3號等中蔓型品種。育苗的時間與春薯基本相同,一般在3月上、中旬排薯,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剪苗床薯苗栽插采苗圃,5月份套栽麥田。其次,要根據小麥群體大小,適期套栽。麥田套栽甘薯時,應本著「稠麥晚套,稀麥早套」的原則進行。具體套栽時間可參照表5—2。其三是注意套栽方法。套栽時,用70~80厘米長的小鐵棍,一頭磨成錐狀,順麥壟沿地面成450角打斜孔7~10厘米,每孔插l株苗,埋土3個葉節,地面露4~5個葉節(包括心葉),插後踏實,以利成活。套栽時應底墒充足,土壤含水量應為田間持水量的70%以上,低時應澆水套栽。

    2.栽插方式  甘薯的栽插方式有直插、斜插、船底形插、水平插等(圖5—10)。現在生產上常用的幾種栽插方法如下:

    (1)直插  採用薯苗較短,僅17~20厘米。將薯苗垂直插入土中2~3個節,深約10~13厘米。由於薯苗入土深,較抗旱,成活率高。但單株結薯少,產量不高。

    (2)斜插  苗長23厘米左右,插入土中3~4個節,與地面成一斜角,苗尖露出土表2~3 節。斜插既抗旱又易成活,單株結薯比直插多。但因深淺不一致,上部易結大薯,下部薯塊較小、較少。   

    (3)水平插  採用薯苗較長,插時先在壟面開淺溝5厘米左右,將薯苗水平放入溝中3~5  節,蓋土封嚴後外露2~3個節,葉片露在土外。此種插植方式因入土節都處在良好條件下,薯塊形成早,膨大快,產量高。但由於薯蔓入土淺,抗旱力差。

    不同栽插方法,要與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相結合,因地制宜地選用。在丘陵乾旱地區,為促使薯苗成活,保證全苗,可採用短苗深栽的方法。而在水肥條件較好的豐產田,則推行長苗淺栽水平插法。一般大田採用斜插法,既省工,又高產。

    3.栽插技術  薯苗栽插要求達到栽後髮根快,返苗早,苗全、苗齊、苗旺,進而達到早結薯、多結薯的目的。

   (1)選壯苗  壯苗返苗快,成活率高,長出的根粗壯,結薯早,薯塊膨大快。如果苗源充足,可剔除弱苗,只栽壯苗。苗源不足時,可分級分栽,避免造成壯欺弱,大壓小,不利於均衡生長。山東農科院試驗,壯苗比混合苗增產9.6%。   

    夏薯地要栽秧子頭,因為秧子頭具有頂端優勢,生長勢強,長秧快,結薯早,薯塊膨大迅速,產量高。秧子中部的節,返苗後從葉腋中長出分枝,莖葉生長速度較慢,產量也較低。據各地試驗,秧子頭比中部節增產15%,而比秧子後段增產30%以上,因為秧子後段組織老化,髮根慢而少,結薯晚,塊根小,產量低。   

    (2)消毒  為了防止薯苗帶病,可將剪下的薯苗捆成把,用40%的多菌靈膠懸劑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將苗基部6~8厘米浸10~15分鐘,防治黑斑病,用辛硫磷或甲基異硫磷200倍液浸苗基部30分鐘,可防治甘薯莖線蟲病。

    (3)科學栽插  ①淺栽。淺栽是甘薯栽插較好的經驗。因為淺土層通氣性好,晝夜溫差大,有利薯塊的形成和膨大。但我省春季風多雨少,氣候乾燥,栽插過淺,易受旱,薯苗不易成活。因此,各地應根據具體情況,在保證薯苗能夠成活的原則下,盡量淺栽。②澆窩水。我省大部分地區有栽薯澆窩水的習慣,使薯苗和土壤緊密相接,這樣有利髮根。採用先澆水後栽插的方法較好。澆窩水不僅能提高薯苗成活率,而且能夠增強抗旱能力。③栽插時間。栽甘薯一般應在下午進行,以避開中午太陽光照射和高溫,有利成活。④埋頭栽。沙土地吸熱快,溫度高,栽夏薯時把露出地面的葉片和苗頭用土掩蓋,3天後苗長出根時再把土扒平,露出葉片。這是一種較好的保苗措施。⑤帶根栽插。栽插前7~10天把苗剪下,將薯苗浸在清水裡或高密度插在稀泥里,待根長到5厘米左右時,帶根栽插。栽時澆窩水,栽後薯苗能及時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隨即成活,沒有返苗過程,在天氣乾旱或高溫季節宜用此法。⑥拉泥條栽插。用水和粘土攪成泥糊,栽前把薯苗基部在泥糊里沾後再栽。此種方法適於水源較少地區。

    (4)施窩肥  栽插薯苗時施窩肥,有促進薯苗早發的作用。一般每畝用2~3公斤磷酸二氫鉀對細土30公斤拌勻,在栽薯時每窩抓一小把,然後再澆水栽苗。

    (5)使用化學調節劑  ①甘薯膨大素泥漿沾苗基部。用甘薯膨大素泥漿沾苗基部,栽後髮根快,薯塊形成早,膨大迅速,產量高,一般增產10~30%。其做法是:每畝用10克甘薯膨大素,加清水5公斤溶解後,再加細干土拌成糊狀,栽插前沾薯苗基部2~3節,使泥糊沾勻後栽插。膨大素不要與金屬物接觸,以免起化學反應而降低效果。②ABT生根粉浸苗。栽苗前用ABT生根粉浸苗,可使甘薯返苗快,髮根早,成活率高。具體做法是:將0.1克ABT生根粉,加少許白酒溶化後再加8公斤清水,攪拌均勻,浸苗基部2~3節,30分鐘後栽插。

    4.合理密植  甘薯單位面積產量是由株數和單株薯塊重構成的,要獲得高產,每畝應有足夠的株數,並使單株結薯多,薯塊大。  

    甘薯栽插密度應根據品種、土壤肥力、栽插期及栽插方法而定。一般短蔓、早熟品種宜密些;土壤肥力低,容易乾旱或生育期短的夏薯,也應以較高的密度奪取高產。反之,長蔓、晚熟品種、水肥地及生育期較長的春薯栽種時應稀一些。另外,採用短苗直栽、斜栽,宜密些;而採用大壯苗進行水平栽插時,可略稀一些。  

總之,合理密植必須因地制宜,要根據具體條件確定栽插密度。我省大面積甘薯地力水平不高,又多為乾旱條件,一般每畝栽插3500~4000株。在丘陵旱薄地,每畝可栽種4000~5000株,高水肥地以3000~3500株/畝為宜。   

(四)田間管理   

  1.查苗補苗  甘薯栽插後,常因病蟲害和土壤乾旱以及栽插不當而死苗。因此,甘薯栽後需及早檢查,發現缺苗,應立即補栽,一般宜在栽後4—5天內進行。補苗過遲時,會使先栽的大苗欺小苗,造成補栽苗不結薯或結小薯。補栽的薯苗要選擇壯苗,並穴施少量速效氮肥,使之趕上先栽的苗。

    2.中耕培土  中耕可以消除雜草,疏鬆土壤,提高地溫。春薯插後地溫低,經過栽插等作業,易使地面板結,通過中耕可破除板結,使地溫升高,促進塊根的形成。中耕時間在栽後10天至封壟前,一般進行2~3次,如遇多雨壟土潮濕或雜草多時,還要增加中耕次數。

    中耕深度應根據甘薯不同生長期的根系發育情況而定。一般是由深到淺,上淺下深。甘薯生長初期,根系剛開始發生,分布較淺,範圍也窄,因而初次中耕可達7厘米左右。但在植株附近宜較淺,以免傷根。以後,隨著根系生長,分布逐漸深廣,特別是塊根開始形成後,為了不損傷根系和塊根,中耕深度隨之漸淺,一般以3厘米左右為宜。中耕時,必須注意質量,要鋤勻,鋤透,不漏鋤,這樣才能達到增產的目的。

    由於雨水沖刷和中耕,會使壟土下塌,使薯塊上部暴露,因此需要培土。培土可填塞因塊根膨大所造成的土壤裂縫,有利根系伸展,並可防止露薯變質和病蟲危害。一般培土結合中耕進行,第一、二次中耕培土結合清溝薄培,因一次培土過深,使土壤透氣不良,影響塊根的形成。封壟前普遍進行一次中耕培土,並要求培成原壟,但切忌培高培寬,影響薯塊生長。

    3.早施追肥  甘薯生長前期以氮素代謝為主,應早施氮肥促進根系和幼苗生長。一般在栽後半月施苗肥,每畝用硫酸銨2.5~5公斤,或腐熟有機肥750公斤左右,小株多施,大株少施,促使薯苗均衡生長。   

    在分枝結薯階段,為了促進莖葉生長和塊根形成,一般在栽後20~30天施一次壯株結薯  肥。這次追肥種類和數量,根據植株長勢而定。長勢差的以氮肥為主,每畝施硫酸銨7.5~10公斤,長勢一般的施肥量可減少一半;長勢好的並已施過苗肥的應以磷鉀肥為主,或只施鉀肥。後期可進行根外噴肥,一般在收穫前40~50天用2~3%過磷酸鈣液,l%硫酸鉀液,或5~10%過濾的草木灰水,每畝噴100公斤,每隔10天噴一次,共噴2~3次。

    4.灌溉與排水  甘薯的抗旱能力雖強,但乾旱妨礙甘薯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長,對產量影響很大,及時灌溉能顯著增產。栽後如遇乾旱,要澆一次還苗水,但水量不宜過大,澆後結合中耕,防止土壤板結,並消滅雜草。分枝結薯期間,為了促使甘薯早分枝,多結薯,應結合施苗肥,澆促根水。但要注意輕澆,以免澆水過多又遇上雨季造成莖葉徒長。莖葉盛長期,為了控制莖葉生長過旺,一般不宜澆水,但遇久旱不雨,可適當輕澆;薯塊膨大期,為了防止莖葉早衰,促進塊根膨大,遇到乾旱,應及時澆水,但澆水量宜小,以免造成土壤通氣不良,影響塊根生長。

    5.翻蔓和提蔓  過去一般認為翻蔓能拉斷不定根,抑制徒長,並便於中耕除草。現在許多事實證明,翻蔓害多利少。①翻蔓降低了莖葉製造養分的能力,損傷和攪亂了莖葉的正常分布,使黃葉、落葉增多。據測定,葉片被翻轉後,其光合作用較正常葉降低28.2%。②由於翻蔓莖葉受到損傷後刺激腋芽萌發,新枝新葉增多,需要消耗大量養分,而使輸送到塊根的養分大大減少,致使薯塊產量降低。因此,除了前期為了便於施肥、中耕培土、以及開溝排澇等田間操作而翻蔓外,不要單獨進行翻蔓。  

    提蔓是將薯蔓輕輕從地面提起,拉斷不定根後仍放回原處。在雨後薯地受澇,莖葉被淤在泥中,提蔓有通氣散濕和利於排水的作用。在肥水過多,植株生長旺盛時,提蔓可拉斷不定根,也有抑制莖葉徒長的作用。但一般情況下,提蔓對甘薯生長作用不大,而且費工。在旱薄地、長勢差的地塊,提蔓還會導致莖葉衰退而影響產量。

    6.病蟲害防治  甘薯在苗期易受地老虎、螻蛄等地下害蟲危害,應及早防治,以免缺苗。大田生長期間,主要有斜紋夜蛾、甘薯天蛾等。病害主要有黑斑病、根腐病等。對於病蟲害,除用藥劑防治外,還可通過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和無病薯苗,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灌溉,及時中耕培土等農業措施予以防治。

    (五)收穫  甘薯收穫的時間早晚,對產量、加工利用和薯塊的安全貯藏都有密切關係。塊根是營養器官,無明顯成熟期,只要氣候條件適宜就能繼續生長,所以過早收穫,產量低,不易貯藏。收穫過晚,不但不增加產量,還會使薯塊澱粉含量下降,糖分增加,出干率和出粉率下降。同時因受冷害而不耐貯藏,造成爛窖。

    甘薯的收穫適期,應根據氣候條件而定,地溫在18℃左右時薯塊重量增加很少,15℃左右時薯塊停止生長,9℃以下時間稍長,就會發生冷害,因此應當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5℃時開始收穫,在不低於IO℃時收完。我省收穫期一般為10月下旬。

                                                      資料收集整理:內江農科院蔬菜所

推薦閱讀:

拳擊基本技術之步法
阿根廷探戈技術名詞釋疑
《五香滷肉鹵豬頭肉技術配方》 www.wenku1.com
部署進化論
扒一扒冷門的sql注入姿勢

TAG: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