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悅悅之死,能否喚醒沉睡的良知
06-02
2011年10月22日00:51 李兆清 手機看新聞 10月21日凌晨,小悅悅走了。小悅悅的死,讓人萬分悲痛。10月13日,小悅悅被兩車碾壓。7分鐘內,18個路人從旁經過,視而不見、漠然而去。儘管醫院全力搶救,這個可愛的小女孩還是離開了人世。事情發生後,某報紙以《這一刻,他們讓佛山蒙羞》為題進行評述。網友們掀起了聲討18個路人的浪潮。急公好義、見義勇為,18個路人匆匆地離去,都說沒有看到一個小悅悅,公德何在,良心何在?前段時間,有關老人跌倒扶與不扶的爭論甚囂塵上,畢竟各地各個版本的「彭宇案」讓人心有餘悸。扶起了老人,卻被反咬一口,被要求賠償,擱在誰身上都不樂意。於是,就有了不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理由。而現在,18個路人漠視血泊中的小悅悅,也是出於這樣的心理嗎?其實,簡單的120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小悅悅離去了,逝去的生命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因為人們的漠視,這個可愛的小女孩就這樣離去了。我們的先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關愛別人的老人,就像關心自己的老人。關愛別人的小孩,就像關心自己的小孩。因為每個小孩都可能成為「小悅悅」,而小孩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事關一個家庭的幸福,事關一個家庭的未來。如果自己的小孩成了「小悅悅」,又該作何感想?這個時候,請一起為「小悅悅」寄託哀思,祝福她在天堂幸福。天堂不會有碾壓,天堂不會有冷漠的路人。小悅悅離去了,逝去的生命拷問著人們的良心和道德。魯迅曾批判看客的麻木,指出了民族的劣根性。小悅悅離去了,與碾壓她的兩個肇事司機有關,與18個熟視無睹的路人有關。這一刻,他們的良心備受譴責,其他人的心也很沉重。試想,當我們自己遇上這樣的事情時,又將作何選擇呢?漠然視之還是伸出我們友善的雙手?其實,路人的冷漠與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降低有關。如果彼此信任對方,樂於為別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們的世界不就可以充滿愛了嗎?曾幾何時,當系列彭宇案發生,人們道德打盹、良知沉睡了,醫院門口的小孩也不搶救了,「人道,博愛,奉獻」銷聲匿跡了。小悅悅離去了,我們每個人都該反思。她的離去,能否讓我們遠離冷漠、麻木,親近和善、友愛?尊老愛幼能否永續延傳?對弱勢群體的關愛能否再多一點?或許小悅悅之死與我們沒有直接關係,但如果有下一個「小悅悅」,我們還會那樣冷漠嗎?但願小悅悅之死,能喚醒沉睡的良知。(來源:紅網)
推薦閱讀:
※卷下 17、良知是造化的精靈
※如何看待作家劉永彪在95年湖州滅門慘案事件?
※老闆,來三斤窮骨頭
※良知是甚麼?
※解讀丨中國哲學中的「良知」
TAG: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