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良好政治生態要根除「圈子文化」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要根除「圈子文化」
2015年05月27日 14:50:30
來源:求是網 作者:雷波近日,《江西日報》刊發《中共江西省委關於加強作風建設營造良好從政環境的意見》。《意見》要求,切實維護黨的團結。堅持五湖四海,不得搞親親疏疏、拉幫結派,不得以人劃線、排斥異己,不得封官許願、籠絡人心,不得以「老鄉會」、「校友會」、「戰友會」等形式搞團團伙伙、相互關照,不得搞人身依附和只對領導個人負責而不對組織負責。
時下的中國流行「圈子文化」,什麼同學圈、朋友圈、戰友圈和老鄉圈等等,五花八門,形式多樣。中國人重情義,搞個「老鄉會」、「校友會」、「戰友會」,三五成群,隔三岔五的聚一聚,吹一吹,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講講生活,談談理想,發發牢騷,宣洩壓力,本屬正常,也無可非議。但這個圈那個會一旦和官場扯上關係,就變了味,走了樣,產生了官場圈子,形成了官場「圈子文化」。官場圈子的設圈者一般動機不純,入圈者往往心態各異,但目的一致,都是為獲取利益,或謀財,或謀位,甚或尋求保護。當然,也不排除為了友誼而入圈者,但往往很難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最終也只能同流合污。無論是一個地區,還是一個部門,官場「圈子文化」一旦形成,往往產生一個「帶頭大哥」,或為手握重權者,或為一方「土豪」。如果形成一個圈,圈中之人往往唯「帶頭大哥」之命而從,以「圈子」利益為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狼狽為奸,彼此發財,什麼理想信念、黨性原則統統拋之腦後,必然導致政治生態和從政環境越來越惡化。如果形成多個圈,伴隨著的往往是爭權奪勢,爭名奪利,單位四分五裂,一般散沙,,必然導致大家無心幹事,終日陷入內耗之中。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一些地方和部門政治生態不健康、從政環境惡劣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各種拉幫結派的官場「圈子文化」破壞了良好的從政環境,導致政治生態不健康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官場「圈子文化」歷史有之,所產生的惡果也有史可鑒,觸目驚心。唐朝的牛李黨爭、北宋的新舊黨爭、明末的東林黨爭、清末的帝後黨爭,可以說都是官場「圈子文化」惹的禍,最終使國家在內耗中喪失了發展機遇,加深了統治危機。因此,實現「四個全面」,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清正的從政環境,就必須下大力根除官場「圈子文化」。
革除官場「圈子文化」,營造良好政治生態,首先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為黨員幹部補足精神「鈣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奉行官場「圈子文化」的黨員幹部,往往熱衷於人身依附和只對「圈內」領導個人負責而不對組織負責,其根源就是精神「缺鈣」,不信馬列信鬼神,不講黨性講關係,不聽黨的話,只聽「大哥」、「老闆」的話,把理想信念庸俗化,不顧群眾利益,只管「圈內」利益,完全忘記了黨的根本宗旨。只有強化理想信念教育,讓黨員幹部常補精神「鈣片」,時刻以「三嚴三實」的標準要求自己,努力做「忠誠乾淨擔當」的好乾部,才能從思想上革除「圈子文化」。其次要從制度建設入手,全力推進依法治國,讓官場「圈子文化」失去形成的「土壤」。要堅持從嚴治黨,促使黨員幹部真正踐行「三嚴三實」,以更加自覺的行動來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守黨的紀律,嚴抓黨的作風,帶頭講大局、講規矩、守紀律、改作風。同時要加快健全完善各種權力運行機制和監督制度,特別是要嚴格規範選人用人行為,不折不扣執行《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真正「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里」,不斷壓縮官場圈子在幹部任用、經濟利益方面的尋租空間,讓官場「圈子文化」沒有吸引力,逐漸失去滋生的「土壤」和蔓延的空間。最後要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對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所帶來的「窩案」、「塌方式」腐敗實行零容忍,無論多大的圈,圈內有多少人,都要「拔出蘿蔔帶出泥」,「老虎」、「蒼蠅」全打死,讓圈內的人,想入圈的人真正認識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
(作者單位:雲南彌渡縣委組織部)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中國人過聖誕節就是對自己文化的不熱愛」的言論?
※瓊瑤的作品是否屬於三觀不正??
※孫悟空飛不出如來的手心,那麼反過來如來飛的出孫悟空的手掌心嗎?
※【原創】大明王朝覆亡過程中人性與獸性的擴張:張獻忠屠蜀(二)
※霸王別姬里蝶衣為什麼是在革命結束後自殺,而不是設定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