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肩關節半脫位的評定與治療

一、肩關節半脫位的評定

在坐位上肩峰下可觸及凹陷

在下述條件下投照X光片

1.坐位

2.X線管中心的高度與鎖骨外端的上緣一致

3.X線管中心的水平移位與肱骨頭中線一致

4.管球向足側斜15°

5.距離為1m

結果為下列發現為陽性

1.病側肩正位:肩峰與肱骨頭之間的縫隙>14mm

2.兩側肩正位片相比:病側上述縫隙比健側>10mm

  

二、肩關節半脫位的誘發因素

肩關節天生就是不穩定,2/3的肱骨頭位於關節盂外。正常情況下,肩胛骨關節盂朝向上、前及外側。

由於臂處於內收位,使關節囊上部及喙肱韌帶緊張,被動地阻止了肱骨頭的側向移動,也就防止了向下脫位,Basmajian稱其為「肩關節的鎖定機制」當肱骨外展時,該鎖定機制不再起作用.保持關節穩定幾乎完全依賴於旋袖肌,「可以說旋袖肌是肩的保護者」。防止盂肱關節脫位最主要的是肌纖維水平走向的肌肉,特別是岡上肌、三角肌的後部肌纖維和岡下肌。

三、肩關節半脫位的原因

偏癱患者在上肢懸垂於體側時,不僅喪失了被動肩關節鎖定機制,而且從反射或相關肌肉的隨意活動中得到的支持也喪失,將不可避免地引起肩關節半脫位。下面的徵象很明顯:破壞鎖定機制:肩胛帶張力喪失或提肩胛肌主動活動喪失,導致肩胛帶下垂。是前鋸肌喪失了上提關節盂及肩胛旋向前的共同作用,其拮抗肌—胸小肌張力增高,致肩胛骨下旋。由於肩胛骨下旋、內收或後縮,使肱骨在體側相對於肩胛骨來說處於外展位。這時的關節囊不再被拉緊,肱骨頭也就容易向下滑出關節盂。肩袖無力:岡上肌、岡下肌及三角肌的後部明顯萎縮,無法激活以取代已經鬆弛的關節囊的作用。因此,脫位就不可避免。

四、肩關節半脫位的治療

治療目的:

1.通過矯正肩胛骨的位置而矯正關節盂的位置,以恢復肩原有的鎖定機制。

2.刺激肩關節周圍穩定肌的活動及張力。

3.在不損傷肩關節及其周圍結構的前提下,保持肩關節無痛性的全範圍被動活動。

4.在日常治療中保護易受傷的肩關節。

治療方法:

1、矯正肩胛骨的姿勢

a.良肢位擺放:

仰卧位、健側卧位、患側卧位。坐位時,在患肢前方放一平桌,將患肢托起;站位或行走時,治療師應對患肢充分保護,避免自然下垂。

b.向患側翻身:抵抗肩胛骨後縮。

c.Bobath式握手:雙上肢伸展充分上舉,多次反覆進行,卧位、坐位均可。

d.活動肩胛帶:讓肩胛骨向上、外、前活動。聳肩運動,指導患者將患側肩關節整體向上聳起,往複進行。

2、刺激肩周圍穩定肌的張力和活動

a.牽拉反射:治療師一手支撐住患臂伸向前,另一手輕輕向上拍打肱骨頭

b.快速刺激:在岡下肌、三角肌、肱三頭肌上由近及遠做快速摩擦或以冰塊刺激。

c.關節擠壓:健側卧位,患側肩關節屈曲,肘關節伸展,前臂旋後,腕關節背伸,治療師一手放在肘關節處,另一手握患手,沿上肢縱軸,向肩關節處施加壓力。(也可坐位)

3、保持肩關節無痛的全範圍被動度

肩胛-胸廓關節運動:治療師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肩胛下角,被動地完成各個方向運動。肩關節屈曲、外展運動:治療師一手扶持肩胛骨,另一手固定上肢,按盂肱關節與肩胛-胸廓關節2:1的運動比例向前上方。

來源: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康復中心


推薦閱讀:

治療諸咬傷驗方
原發性高血壓中醫治療診斷方法/中醫治療方藥方劑
銀屑病與蒽林治療
入睡困難,時寐時醒,痛苦不堪,看看老中醫怎麼治療?

TAG:治療 | 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