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化下儒家思想對西方教育的影響

文化全球化下儒家思想對西方教育的影響

 

摘要:全球化已經是世界不可阻擋的趨勢,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早就開始了全球化進程。文化是經濟、政治的意識形態的表現,一定的文化是與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相聯繫的。文化全球化是文化的輸出和引入,文化輸出是由主流國家主導的,而隨著中國經濟、政治實力的增強,中國對外輸出文化的步伐加快,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對西方國家的教育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關鍵詞:文化全球化、儒家思想、教育思想的借鑒

一、世界的文化全球化

世界真正進入全球化進程,可以追溯到15世紀美洲新大陸的發現。1492年哥倫布遠航美洲,把東半球和西半球聯在一起,使人類第一次知道彼此之間確實同住在一個不可分割的地球上,它揭開了人類社會全球交往的序幕。世界經濟、政治的聯繫、交流更緊密,文化的輸出與輸入也更加的頻繁。

文化全球化的最初進程是伴隨著經濟掠奪和政治滲透的,歐洲國家在開拓海外殖民地的同時,傳教士也把西方文化帶到了這些殖民地。這些宗教文化,教育文化,經濟文化等迅速地在殖民地傳播開來。

西方的先進文化比較大規模輸入中國開始於清朝末期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培養了新式人才,建立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這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開始。西方的教育理念也開始逐漸傳播進中國。

 由於人們看教育的立場、角度、方法等存在差異,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教育觀,並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狀態,但人們對教育的基本觀點可以闡述為: 教育觀是指人們對教育這一事物以及它與其它事物關係的看法。具體地說就是人們對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屬性和相互關係的認識,還有人們對教育與其它事物相互關係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對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西方的教育觀的內涵豐富,對中國教育界的仁人志士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盧梭是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盧梭的教育論著《愛彌兒》影響深遠。他抨擊了封建教育和經院主義學校,系統地闡述了教育要適應兒童天性的發展: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自然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施加不同內容的教育。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愛彌兒》中的基本教育理念奠定了中國近現代教育思想的基礎。

美國教育界的偉大人物——杜威,他用實用主義教育思想改造了美國舊教育,建立了美國新教育,杜威的教育思想不僅在美國享有權威,而且享有國際權威。杜威強調「教育是對經驗的重建和重組,它能增添經驗的意義,使人們指導今後獲取經驗過程的能力得到增強」。杜威影響了包括蔡元培在內的中國近現代新新教育者。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被譯為多國文字,杜威20世紀初到中國講學,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傳播速度大大加快,他的學生包括胡適、陶行知。中國的杜威研究專家吳俊升說:「中國教育所受到外國學者影響之廣泛與深遠,以杜威為第一人。」

蔡元培倡導「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尚自然,展個性」,他也強調教育要以兒童的個性為出發點,為此他特別提倡研究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和各科教材教法,並倡導學習托爾斯泰的自由學校、杜威的實驗學校、蒙台梭利的兒童室等。中國的另一位教育大家陶行知從杜威的教育理論出發,發展出他的生活教育理念,與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學說既有聯繫又有區別。陶行知是「五四」以後中國教育界最有影響的一位教育家,他通過批判地繼承古今中外各種教育思想的精華和總結自己教育實踐的經驗,形成了一套頗具中國風格和特色的較為完整的教育學說。

二、儒家思想教育理念

中國艱難地從封建社會的枷鎖中走出,經歷了戰火硝煙,建立了新中國,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改革開放,中國逐漸強大起來,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隨著中國的強大,中國的文化越發受到世界的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也跨步走入西方,越來越受關注,在西方國家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對教育方面的影響更是深遠。

中國北京 師範大學教授于丹曾經應邀到倫敦的「亞洲之家」,為中外聽眾解讀2000多年前的孔子儒家文化。此次講學以對話方式進行,吸引了上百名觀眾聆聽,現場于丹妙語連珠,《論語》裡面的小故事信手拈來,氣氛異常活躍。被問及如何看待孔子文化在西方掀起「中國熱」時,于丹表示,她並不想單純地稱孔子文化在西方的普及為「中國熱」,因為所謂的「熱」是轉瞬即逝的。她相信、也希望,孔子文化在西方的影響是長久而深遠的,非常期待中國文化能被更多的人認識,中國文化的魅力能持久而寧靜地影響世界。

伏爾泰說過,當一個人以哲學家身份去了解這個世界時,他必須首先把目光投向東方,因為「東方是一切藝術的搖籃,東方給了西方一切」,對西方乃至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一方面,以其博大的胸懷汲取著異域文化乃至異質文化,從中採擷精華為我所用;另一方面,隨其足跡所至,以其獨特的文化教育理念影響了那裡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在歐洲則催生了西方近代以來以理性反對神權的啟蒙思想和文化教育觀。儒家思想里有很多關於教育的經典言論,這些對西方的教育界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力。

 儒家學派之前,古代社會貴族和自由民通過「師」與「儒」接受傳統的六德(智、信、聖、仁、義、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術)的社會化教育。從施教的內容看,中國古代的社會教育完全是基於華夏族在特定生活環境中長期形成的價值觀、習慣、慣例、行為規範和準則等文化要素之上而進行的。儒家學派全盤吸收這些文化要素並上升到系統的理論高度。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日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一變「學在官府」而為「有教無類」,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儒家思想里的教育理論很豐富。孔子繼承了夏、商、西周三代教育思想的傳統,在長期實踐中創立了相當系統的教育思想體系,為中國古典教育理論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孔子是中國教育史上最早從社會與個體發展兩個方面系統地論述教育作用的教育家。首先,孔子認為教育的社會作用是立國之基、為政之本。《論語.顏淵》記載了孔子與子貢的一次對話:「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認定,通過教育取得民眾信任,使民眾有堅定的信念和信心,這才是立國的根本。其次,孔子強調教育對個體發展的重要作用。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人的先天稟賦是很接近的,後來之所以有較大的差別,是環境和教育的結果。人的聰明才智不是天生的,主要是靠後天習得。

孔子的私學以「有教無類」為辦學方針,不分華夷,沒有貴賤,雜收弟子。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有窮居陋巷、簞食瓢飲的顏淵,卞之野人以藜藿為食的子路,也有少數的貴族子弟,如:南宮敬叔、司馬牛。

孔子和孟子都很重視每個人自身的道德品質和精神境界的教育。君子須具有「仁」、「智」、「勇」三達德,成人則要有「仁」、「智」、「勇」、「藝」、「禮」、「樂」六個方面的要求,這是孔子最理想的培養目標。而孟子則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大丈夫」應具備三項標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可以說孔子的整個教育思想體系便是以道德教育為核心的。首先,孔子強調學生要「知德」、「知仁」、「知禮」、「學道」、「適道」,要先對道德規範有一定的認識。其次,孔子認識到道德情感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再次,孔子重視道德意志的錘鍊,他要求學生「篤信好學,守死善道」。最後,孔子要求把學生的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

孔子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提出具有創造性的教學原則和方法。具體有「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學思結合」、「由博返約」和「溫故知新」。這些教學觀點和方法對西方的教育思想也有推進作用。

三、儒家教育思想走向世界

儒家文化教育思想的西傳,首先是儒家經典的譯介。自16世紀,歐洲傳教士陸續來明朝佈道,在介紹西方文化的同時,將儒家經典翻譯介紹到西方。西班牙傳教士、耶穌會創始人之一沙勿略較早向西方報道儒學影響下的中國人的精神文化特點。他曾在寫往歐洲的書信中,大致描繪了儒學教化下「全國信於一尊」的文化特點,讚揚中國「以正義卓越著稱,為信仰基督教的任何地區所不及」;「中國人智慧極高,遠勝日本人;且善於思考,重視學術」;「中國人聰明好學,尚仁義,重倫常,長於政治,孜孜求知,不怠不倦」。(來源:《新華文摘》2008年第7期)

儒學向歐洲的傳播,深深影響了歐洲的文化、學術與理念。儒家「民為邦本」的民本思想,「為政以德」的治國之道,「選賢與能」的用人之道,「有教無類」的全民教育思想,「學而優則仕」理念下的科舉制度,都為近代歐洲許多思想家所讚賞和嚮往,對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了積極影響。儒家「有教無類」的全民教育觀影響近代歐洲的教育民主。孔子基於「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的認識,率先主張「有教無類」,不分少長、貴賤、貧富、地域,都可獲得受教育機會。孔子「有教無類」思想的提出,被歐洲人視為「教育平等」思想的新紀元。歐洲有學者認為,孔子基於對所有人的信任,期望通過教育提高民眾素質,以實現德治仁政,這對歐洲具有借鑒意義。

德國柏林得月園,矗立著兩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雕塑,雕塑底座雕刻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孔子名言。德國人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為教育學的奠基人。德國前總統約翰內斯·勞說:中國的先哲孔子在德國廣為人知。他的至理名言至今依然能給人們深刻的啟迪。這位古代東方哲人的形象出現在這個偉大哲學家輩出的國度的公共場所本身,就說明了孔子在德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不僅在德國,而且在整個西方,孔子也備受推崇。西方出版的「100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美國人甚至還尊孔子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鳳凰博報:從西方人角度看孔子,談儒學的當代價值)

最早把儒學介紹給西方人的是明清時期來華的耶穌會傳教士,到現在孔子思想在西方流傳至少已有300年的歷史了。

當西方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走到了世界前列,便滋生了「西方文化中心論」。而今中國的再次強大把西方人的目光又吸引到儒家文化的身上。現代教育不再是僅僅的書本教育,面對當今社會出現的種種問題,精神危機、道德危機,信用危機,儒家教育理念在現代社會各種危機下顯得更加重要。

西方國家青少年的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的現象已經是一種事實。今日的美國有著先進的科技與發達的經濟,人們生活水平普遍較高,而這樣的繁榮後青少年犯罪問題不可忽視。據美國司法部和教育部統計,1995至1996年間,美國12至18歲學生發生暴力事件172.67萬例,其中嚴重暴力事件27.35萬例,而近幾年的校園槍擊案件則是頻繁發生。美國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多種多樣,貧困、家庭破裂和失業等,但這些都不是最主要原因。犯罪行為的產生並不是先天遺傳的,而是後天習得的,而種種行為的背後都是有其道德觀和價值觀的支撐的。

美國教育界也認識到了這一點,開始更加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並且把目光投向了東方的儒家思想。孔子的教育理念不僅是要讓學生獲得課本上的知識,同時也要提高他們的道德境界,為自己的社會做出所為。美國教育者借鑒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來教育學生,教育學生什麼是正道的追求,「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是青少年需要達到的正確的金錢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美國教育者希望通過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來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在儒家思想的引導下,世界將往走向更和諧的地域。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議會在2001年通過決議,將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和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誕辰9月28日定為「加州 孔子日」,以紀念這位對人類教育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先師,緬懷孔子有教無類,誨人不倦的精神.

儒學在教育學生方面的方法,經驗是值得世界借鑒的。法國偉大的哲學家、啟蒙運動的領袖和導師伏爾泰(1694-1778年),在他的《哲學辭典》中說,我全神貫注地讀孔子的這些著作,我從中吸取了精華,除了最純潔的道德之外,我從未在其中發現任何東西,並且沒有些許的假充內行式的矇騙的味道。」,他又說,「在這個地球上曾有過的最幸福的、並且人們最值得尊敬的時代,那就是人們尊從孔子法規的時代。」因此,我們可以說教育是全球的,孔子是中國的,儒學是世界的。

 

參考文獻:

           1.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二章(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外著名教育家簡介》第一章、第五章,第六章(福建教育出版社)

          3. 盧梭《愛彌兒》(外國教育名著叢書)

          4 .杜威《民主與教育》

         5.  孔子《論語》)(中華書局)

          6. 杜維明《儒家思想新論——創造性轉換的自我》,江蘇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  于丹《〈論語〉心得》(中華書局)

8.《美國預防和減少學校暴力的對策透視》(當代青年研究,1999)

9.《 伏爾泰全集》1965年版

          

推薦閱讀:

《回訪故鄉》紅學工匠、數學頑童、歌手唐國明鵝毛詩搖滾
山水文化無錢買二股東資產 「印象劉三姐」將花落別家(14.8.27)
開一個腦洞:如果有一個血統不外傳的族群會怎麼樣?(非近親結婚)?
由於收了人家的傭金,我們決定找回遺失多年的傳國玉璽
印象派畫家雷諾阿有哪些重要作品?

TAG:教育 | 文化 | 思想 | 儒家 | 西方 | 影響 | 儒家思想 | 全球化 | 西方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