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沒看下去,沒想到後來會二刷、三刷……

如何評價電影《美國往事》?

林安,微信公號:xtutux6

看到這個問題,又把《美國往事》從電腦里找出來過了一遍。

和很多人一樣,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我沒看下去,大概只看到十幾分鐘的樣子吧,就關掉了……

後來有一段時間,在網上看到各種人對這部片的滔滔讚譽,終於忍不住,挑了一個沒人打擾的安靜下午,把這部近 4 個小時的「滄桑麵條成長史」看完了……

由此一發不可收拾,又連續看了第二遍、第三遍……

後來我發現當初阻斷我看完《美國往事》的一大因素是這部電影的「敘事結構」,而使我愛上這部電影的也是它獨特的「敘事結構」。

很少有一部電影看了 30 分鐘還沒弄清楚它到底在講些什麼,唯一支撐你看下去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疑問了(沒錯,我第二次看時到 37 分鐘才漸入佳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領悟能力比較差的原因……)

導演似乎有意打亂了整個故事應有的敘事結構,從麵條逃亡講起,以那通讓麵條在悔恨中度過了大半輩子的電話切入,一點一點勾勒出整個故事的輪廓來,其間不斷穿插的跳躍式回憶,一會兒是中年時的衝動與悔恨,一會兒是童年時的活力與美好,一會兒又是老年時的淡泊與滄桑。所以這部電影是一定要看兩遍以上才能清晰把握整個故事的全貌的。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我覺得故事開頭的緩慢、晦澀,也許是導演特意用來篩選觀眾的一個手段。

導演從一開始就明確給你暗示:這是一部漫長的電影,我要緩慢地好好地講一個故事,沒有耐心的觀影者還是趁早點擊右上角的那個 X 吧……

這樣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篩掉一部分人,而剩下的,就是看完後讚不絕口,乃至繼續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的腦殘粉了……

作為一個把這部電影拉了幾遍的腦殘粉,每看一次都會發現導演隱藏在影片里的許多不易察覺的小細節

比如麵條準備逃離紐約,在車站那裡買票時的時間情景切換。

這一幕導演切換得極其不動聲色,甚至連通常電影過渡時間時,會打出的 N 年後的字幕都沒準備,

一晃神的時間,麵條就由一個黑髮青年變成了一個滄桑大叔,如果不是帽檐下隱隱露出的白色鬢

角,還真不易察覺此麵條已非彼麵條了。

後來我發現了一個小細節:麵條年輕時車站的賣票員是一位白鬍子老大叔,而當他年老後重回故地,賣票員已換成了一個瘦瘦高高的年輕小伙。(且這兩位賣票員的鏡頭都給了足夠長的時間)

這種年齡交錯的對比,是不是導演在用另一種方式暗示時光的交替呢。

--

還有就是導演整部影片「不解釋」的態度,給你留下一個懸念和線索,前因後果完全靠觀影者自己去摸索。

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導演在考驗觀眾看這部電影的認真程度。比如下面這個場景:

莫胖子接了一個電話,然後把店裡的客人都請走了,之後才是麵條在店鋪對面打電話的特寫,最後麵條出現在莫胖子的店鋪門外。

當時看完這段後我就想,正常順序不應該是 「打電話—接電話—請客人—開門」 嗎?

還別說,這種調換順序的方式真的讓人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

最後想說說片中的幾個主要人物:麵條、麥大、黛博拉。

麵條是一個典型的重情重義、可以說胸中無甚大志的小痞子。

遇到麥大前,他是那個街區的孩子王、大哥大,帶領幾個小夥伴整日幹些小搶小鬧的小事。

哦對了,他還是個喜歡偷看女神跳舞,連女神露個小 pp 都要害羞不敢看的純情少年。

他是個骨子裡極端真性情的人,友情和愛情似乎就是他行動的一切動力,除此之外,他沒有太大野心。

就連年少入獄也是為了兄弟,出獄後也與麥大無限膨脹的野心不斷產生衝突。當麥大在考慮接下來

該接什麼大單幹掉什麼人時,他念念不忘的卻是與她的女神約會。當女神選擇夢想和名利而放棄他

時,他終於再也壓抑不住多年以來積攢的情感強暴了女神。

麵條有一個極易衝動的性子,而每一次的衝動,都是因為在乎的人,因為用情之深。

就是這樣單純真性情的麵條,才會被自己的兄弟背叛了幾十年而不自知。

麥大黛博拉呢,很明顯,是兩個極具野心的夢想家。

麥大的野心少年時就初見端倪。我甚至懷疑他對麵條一直抱著一種愛恨交織的感情。

有一點很有意思,每次麵條和女性接觸或發生性關係時,麥大的眼神都很陰冷。似乎是一種……嫉妒?

我統計了一下,這種眼神共出現了 3 次。一次是少年時,麵條與佩吉在屋頂上 OOXX 的時候,一次是

麵條出獄後與黛博拉在酒店說話時,還有一次是麵條在搶劫時強暴卡羅爾那幕……

這些女人後來都被麥大籠絡到了身邊,足見在麥大內心深處對麵條還是帶有一種嫉妒與羨慕交織的複雜情感。

他背叛麵條的陰謀,應該在很早以前就構想好了。

黛博拉呢,可以說是一個目標極其明確的女子。

她從小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成為出色的演員,在愛情和夢想之間,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夢想。

哪怕要靠做麥大的情婦來取得事業的成功也在所不惜。

重溫電影時,看到下面這段話,難免唏噓……

因為麵條是個一無所有的小阿飛,對黛博拉的事業沒有任何幫助……

所以就可憐了我們的 Noodles。

最好的兄弟一直在內心深處嫉妒算計著他,最愛的女人為了夢想與名利拋棄了他。

當這一切事情的真相在 35 年以後逐一揭開,究竟是幸還是不幸呢?

Iori

多年前,當我還不曾一窺光影奧秘的時候,我在偉大的《教父》前睡著了。奇怪的是,面對刺耳電話聲以及完全不知道故事主線的前四十分鐘,我保持了清醒,並完整看完了這部電影。字幕在麵條的笑容上滾動著,儘管不知道全片講了什麼,我還是激動地告訴朋友:滄桑,太他媽滄桑了。連劇情都沒弄清楚的我之所以會說出這兩個字,是因為我的的確確感受到了那種情緒,它讓我汗毛直豎,彷彿若干年後的我正在回顧當下生活,唏噓感慨。現在想來,滄桑這個字眼,是大部分人評論《美國往事》很難不使用的一個詞,也是本片在中國影迷里額外有地位的秘密。

國人對於電影的評價,大多是將情感思想(尤其是懷古傷今類型)凌於技法之上的——即使是懂得重視欣賞電影語言的觀眾也多如此——這很可能與東方文化的細膩有關,屬於骨子裡的偏好和傾向。就像大家很少鍾情復仇或悲劇主題一樣,西方對「義氣」「時過境遷」這種故事內核比較不感冒,甚至概念模糊。事實上,英文里是沒有準確表達「滄桑」含義的單詞的(如有誤請指正),而表達相同語境的漢字片語、諺語、詩句則有很多,自古下來,已經形成一種文化的偏愛。我們對時間的流逝,更為敏感。因此包括本片在內,諸如《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等豆瓣超高分電影與 IMDB 等網站形成反差都是情理之中的,不存在過譽與否的問題。

那麼,這部電影到底厲害在哪裡,可以讓一個根本沒看懂的毛頭小子也覺得自己霎時滿頭白髮?

除了全人類都能聽出好的莫里康內的音樂之外,營造滄海桑田感很重要的技巧,就是後話前置。

記得在知乎看過一道題是有關最好的文學開場白,前兩名分別是《情人》與《百年孤獨》的 hook。這兩句話的共同點是把經歷了歲月的不可逆的結果前置,用冷靜口吻道出,彷彿期間的所有光陰都被壓縮於其中。《美國往事》便是如此,把最壞的結果在開頭緩緩演繹,而三十五年的長度,也只是一個反打鏡頭和一句 yesterday。當看了顯然是物是人非的前 40 分鐘後,我們知道故事是一個向下的基調,於是在情節發展過程中每一處美好和遺憾都容易被觀眾嘆惋,加劇了戲劇衝突帶來的情感體驗。回憶被全人類所珍惜,正在於其無法再現的特性。當德尼羅平靜而深情的目光穿過那面牆時,觀眾很容易把自己蒙了塵的過去與飄著麵粉、夢幻一般的情景相連,好像記憶是可視而鮮活的,好像當年所鍾愛的任何事物,都和 Deborah 一樣美。

本片還有個譯名叫《義薄雲天》,可見麵條的江湖義氣是被許多人重視的元素。以他為首的猶太黑幫見證並參與了美國發展史,而他卻始終保留著重感情的街頭習性,毫無做大事野心。比起政客,大家當然更喜歡有江湖氣的角色。Noodles 入獄期間對 Dominic 之死的惦懷,以及對 Max 說的那一句「It』s just the way I see things」,都教人不免動容。可以說,整個故事的衝突,都是建立在 Noodles 對愛情與友情的珍視之上,擁有並維繫它們,便是他的人物目標。為了給目標設礙,這些東西麵條註定要失去,而全片展示的就是失去的過程。包括萊翁在內此電影共有六位編劇,他們聰明地把視角集中在麵條與其情感上,將涉入美國重大事件的團體歷程退居次位,使全片充滿了詩意。

賽爾喬·萊昂內對原著小說《The Hoods》進行了主觀表達式的改編,麵條和 Max 曾擁有而又遺失的一切,正是美國在他眼中的樣子:夢幻與現實混合交替,在這個多元的國土上彼此相悖。他曾說,這部電影與其說是美國往事,不如被稱為「一種類型電影的往事」。我想他提到的「類型」應該不單指黑幫、歷史背景、愛恨情仇這些題材,還包括了經典剪輯、首位呼應、閃回等技術特徵,代表著美國工業,更代表了萊翁對電影的情懷。

多年以後的我,已經可以觀察到《教父》在電影技法上的全面與完美,相較下,《美國往事》在技術層面要遜色不少;前者是客觀上的影史前列作品,後者則始終是我個人的最愛。當大特寫給到德尼羅無可挑剔的表情、莫里康內的曲子悠悠響起時,我知道,那些平實的鏡頭凝結了萊昂內電影生涯的執著與感悟,是大師才有的爐火純青。

翻翻文件夾,至今也寫了十幾萬字的觀影筆記,唯獨此片,是我看了多遍仍不敢動筆解析的。太多人傾訴過對它的熱愛,所以多餘的評論在此我就不做了,只能由衷感恩這部電影的存在,慶幸我們可以看到更接近萊昂內創作原貌的版本,並向所有相關人員表示敬意。某天,如果你看到一個人在布魯克林大橋下擺出 Dominic 的姿勢、用山寨機放著 Amapola 自我陶醉,記得把我憂傷蛋疼的眼神照下,並提醒我從這場光影夢中醒來。

接下來是修復版的內容,寫這些的過程中我把它看了三遍,終於得出一句精簡的感想:

我全身的雞皮疙瘩都不夠用了。

【關於修復版】

請見專欄 關於修復版《美國往事》的一切 - 不如我們從電影來過 - 知乎專欄

【其他】

容我膜拜一下德尼羅的演技,這兩句台詞是飽受滄桑的老麵條情緒波瀾最大、也最想保持淡然的時刻。第一句是他與 Max 會面中最具激怒效果的台詞,後者則是無論誰都會動容的昨日重現。在已然處事不驚的 Noodles 臉上微微掠過的這兩個表情自然到幾乎無法被注意,將角色的內外情感表現到了極致。我說羅拔老前輩,您演技這麼牛逼您自己知道嗎?

Deborah 在車站買的報紙,頭版寫著禁酒令廢除在下午 5:32 被批准。(為海灘戲鋪墊)

麵條二人在醫院決定去加州後,喬派西飾演的 Frankie 入畫,默默按了上樓鍵,估計是他把卡車生意接下了。喬派西在本片里沒展示罵人功力,不開心。

讓人遺憾的是,詹妮弗康納利無法穿越回去,扮演她自己長大的樣子。簡直是世界上最美麗生物的少女 Deborah,在片中分明是長殘了。這是我後來才發現的一個事實:

SAD BUT TRUE

(完)

查看知乎原文(63 條討論)
推薦閱讀:

靠農民身份走紅成大明星,一年撈金500萬,卻沒想到欺騙觀眾13年
求婚禮主持司儀的主持稿 包括活動流程 遊戲 走勢 串詞等等有什麼沒想到的哪位大蝦有別吝嗇
萬萬沒想到!小陽台也能變花園!
萬萬沒想到:2016全球土豪地區曝光(雙語)

TAG:電影 | 第一次 | 後來 | 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