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無糖概念有空子可鑽 要會看營養標籤

「飯前喝無糖酸奶,吃飯時喝無糖飲料,飯後嚼一粒無糖口香糖,做飯時也用木糖醇。」當下,無糖食品吸引著糖尿病患者的眼球,也得到了相當數量年輕人的追捧。

  「無糖食品不含糖,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無糖食品不僅可以調節血糖,還有助於降低血糖、減脂清腸」……專家直言,無糖在食品工業中或許意味著不含有糖、未添加糖,但在生理意義上是否能帶來健康,還真的需要打個問號。

  無糖的概念有空子可鑽

  郭先生患糖尿病20多年,幸虧這些年各式各樣的無糖食品陸續問世,他的食譜才又豐富起來。郭先生一直堅持這樣的信念:「無糖總比有糖的好!」然而,讓郭先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雖然喝的是無糖豆漿、無糖可樂,吃的是無糖餅乾、無糖巧克力,但他的血糖卻不降反升。

  在一家超市的無糖食品專櫃前,記者看到一位中年男子買了10包無糖餅乾。「我母親有糖尿病,平時零食就吃這個。」當記者追問「無糖食品到底是什麼」時,這位男士顯得有點迷惑:「應該就是不甜吧?」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內分泌與心血管病診治中心主任李光偉教授表示,「糖」狹義上包括蔗糖(白糖、紅糖、冰糖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乳糖等單糖和雙糖。廣義上說,哪怕沒有甜味,只要能夠被人體消化吸收轉化為葡萄糖的物質,都可以稱其為「糖基物質」,例如植物性食物中的澱粉、動物性食物中的糖原等。

  「無糖可以理解成沒有添加糖,可以理解成沒有甜味的糖,或沒有糖基物質等。」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食品營養評價室王竹教授告訴記者,為了避免這些歧義,目前我國對無糖食品已經有了明確的標準。2007年,衛生部出台《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明確,「無糖」是指每100克固體或100毫升液體食品的含糖量不高於0.5克,「低糖」是指固體或液體食品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於5克。

  「由於《規範》還未納入《食品安全法》,因此,現階段也只是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儘早在產品上標示營養標籤,並遵守《規範》的有關規定。既然不是強制的,就難免有一些廠家鑽空子。」王竹說。

  記者在一家超市拿起一包打著「無糖」標籤的蘇打餅乾,發現在其背面的營養成分表中寫著「糖(sugar)1.5克/100克」的字樣。在另一個品牌的「無添糖消化餅」中,營養成分表一欄也出現了「糖(sugar)4克/100克」的字樣。

  無糖並非就是健康

  無糖食品是否真的健康?對於這一問題,專家坦言,暫且不談目前無糖食品市場是否規範,單從醫學角度講,就不能簡單地確定無糖食品對人體是否有好處。

  「首先,食用無糖食品並不意味著就不會升高血糖,關鍵還要看這種食品中是否含有澱粉等其他成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范志紅教授說,以無糖麥片為例,其中往往添加糊精作為蔗糖的替代品,雖然糊精不甜,但作為澱粉的水解產物,它也能在人體中水解為葡萄糖,而且升高血糖的速度甚至高於蔗糖。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營養科艾華教授向記者介紹了「食物血糖生成指數(GI)」的概念。「這一指數反映的是食物與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據介紹,根據這一概念,葡萄糖的GI定為100,蔗糖為65,而富強粉饅頭是88.1,大米飯是83.2。由此可見,有些人一直避之不及的蔗糖並不比米飯等碳水化合物引起的血糖反應高。「這是因為可利用的澱粉在小腸中可以完全水解為葡萄糖,而蔗糖則水解為一半的葡萄糖和一半的果糖,其中果糖不會引起血糖升高。」艾華說。

  此外,有專家指出,為了保持口感,幾乎所有無糖食品中都添加了「半天然」的甜味劑,包括糖醇類(如木糖醇、麥芽糖醇)、肽類(如阿斯巴甜)、甜味甙類(如甜葉菊糖、甘草糖)以及純人工合成的甜味劑(如安賽蜜、甜蜜素等)。而大量食用這類甜味劑的遠期安全性在學術界仍存爭議。

  例如,今年6月,美國一項最新研究就顯示,長期大量飲用無糖或低熱量飲料的人比普通人發胖速度更快,前者腰圍增長幅度比後者高出500%。而2008年,國內外媒體則爆出,大量食用木糖醇易引起腹瀉等不良反應,為此,歐美國家要求在含有木糖醇的食品包裝上註明「過量攝取可能導致腹瀉」等類似的消費提示。

  記者在一款無糖消化餅乾的營養成分表中發現,其能量為每百毫克2115千焦,遠高於花捲(能量為每百毫克883千焦)、油條(能量為每百毫克1615千焦)、熟米飯(能量為每百毫克485千焦)等日常膳食的能量。

  王竹認為,對於無糖食品的健康評價,應該放在一個特定的區間內。比如,用無糖可樂和普通可樂比,前者自然是健康的;但要是和白開水比,前者就是不健康的。

  會看營養標籤很重要

  公眾應當如何選擇無糖食品?對於這一問題,很多專家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先為糖「正名」。

  一位專家說:「我們對糖有著太多根深蒂固的偏見。實際上在世界範圍內看,我國人均消費糖量幾乎是最低的。根據1997年世衛組織統計,我國內地人均每天糖攝入量僅為19克,香港地區為82克,德國為80克,英國為100克,美國為91克。為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甚至認為沒有必要設立攝入糖的限制量」。

  王竹直言,糖與健康的關係微妙,過分限制吃糖,會讓生活少了許多愉悅;而過多攝入又會引發糖脂代謝紊亂等問題。實際上,最新一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並沒有把「吃糖」或「吃糖過多」作為糖尿病的誘因之一。而衛生部2008年7月發布的《防治糖尿病宣傳知識要點》,也沒有把「不吃糖」或「少吃糖」作為預防措施。

  「消費者選擇何種無糖食品,首先要弄清楚購買的初衷。」王竹說,如果是為了滿足味覺需求,只需確定營養成分表中的含糖量;如果想要降低血糖,那麼應該選擇雜糧、全麥等低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而不是單純的無糖食品;如果要追求健康飲食,則應該遵循「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的膳食原則;如果年輕人為了追求減重、低脂,那麼糖含量絕不是唯一需要考量的指標,脂肪含量和總能量指標更為重要。

  范志紅則提出,選購無糖食品,要確定其是否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較好的營養素平衡。「如果只是甜飲料、甜點心、零食之類,就算不含糖,也沒多大的營養價值。如果是酸奶,哪怕加了糖,也可以為人體提供豐富的蛋白質、鈣、鉀和B族維生素。」

  「學會識別食品營養標籤是選購無糖食品的必備技能。」王竹說,食品營養標籤包括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營養成分功能聲稱3個部分,其目的就是引導消費者健康選擇和消費。「所以,當前最要緊的就是為《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立法,對企業有個約束,對老百姓有個交代。」


推薦閱讀:

太精闢的句子,句句都是一針見血 轉戈壁紅柳 2014-07-07 13:52:07|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舉報 |字型大小大
熱收縮薄膜材料的選擇與發展
三個嫁到將軍樓的女記者與她們的悲慘婚姻(2012-04-09 07:06:49)轉載▼標籤: 雜談
據說,這些是印刷業公認最難印的顏色!
本人帽子靶場

TAG:營養 | 專家 | 概念 | 提醒 |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