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現代化視角的比較

東西方現代化視角的比較- -

                                      

摘自《通向未來之路:與吉登斯的對話》(第7章第11節)

對比吉登斯有關現代性的論述與有關現代化的本土化討論,發現二者之間雖然不能說是南轅北轍,但差異卻是相當明顯的。我們似乎更傾向於討論現代化,並更多地將現代化與富民強國的願望緊密地結合起來;而吉登斯則更側重於討論現代化對社會結構的變遷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個人在現代社會的心理安全與調適。

   

中西方視角之間的差異,實際上反映著東西方文化之間的深刻矛盾。中國對現代性的認同,有一個痛苦的過程。作為一個典型的亞細亞農業國家,中國在近代化的發端時期,與現代性的兩個主要要素即工業文明和資本主義都幾乎是絕緣的關係。現代性是帝國主義由軍艦和大炮給我們送來,與此同行的還有鴉片和傳教士。這些東西與中國傳統社會是完全異質的,幾乎是水火不相容 。中國人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在洋人的武力威脅下,才開始洋務運動的。而與洋務運動相伴隨,中國底層民眾的"義和拳"則讓現代性自進入中國之初就與華夏傳統"針尖對麥芒"。   

"五四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把德先生和賽先生請進中國,這是中國社會向現代化轉型的里程碑。但是,這個社會轉型的過程極為艱難。概括地敘述,可以說民國政府在上層建築上為中國建立了一個粗線條的現代制度輪廓,但因為抗戰和內戰干擾,很不徹底;新中國通過土地改革、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等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在鄉村和基層的層次,從社會組織制度上基本肅清了封建宗法制度的殘餘,但也因為"大鍋飯"式的經濟試驗徹底破產,而最終沒能解決農村現代化問題。因此仔細分析起來,德先生和賽先生雖然經過百年努力,的確進入了中國,但未能反客為主,還大致保留著客人的模樣。

新中國最早提出現代化的概念是在"一五"計劃裡面,當時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後於1964年底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由周恩來總理提出要把中國"逐步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再後,於1987年10月中共第13次代表大會上提出把中國建設成為"富裕、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這三個遞進層次同時反映著中國人對現代化的認知在不斷演進。

如果用"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兩個中國式的語言符號來描述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兩個翼展,我們仍可用鄧小平的批評來總結,即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始終是"一手硬,一手軟",對於經濟發展以後出現的若干社會問題,對於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富民強國"目標後,如何為國家在全球化競爭環境中準確定位,如何為中華文化的前進方向勾划出大致清晰的藍圖,如何對國民道德心理取向進行有效的引導,尚難以進行深入的思考。這種不徹底的現代化,決定了當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我們不能說中國已經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當然也不能說中國仍是一個沒有皇帝的封建國,而只能籠統地標識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最後需要提及一個隱蔽的原因,這就是個人主義在中國社會內仍然受到強力的抑制。而西方社會的基礎是個人主義,這與中國文化傳統和長期以來我們所教育與提倡的"集體主義精神"存在著巨大差異。我們的文化恥於說個人,恥於討論個人的需求,更難以觸及個人隱私。總體上說,我們更側重於重視社會整體的發展與進步,而相對忽視個體成員在社會變遷中必然面臨的精神與心理困難。這種軟硬體不能配套的現代化,會為我們帶來什麼後果,會將我們這艘巨輪引向何方?


推薦閱讀:

我們是如何成為我們:國家、社會、公民 | 東西
丟掉這些舊東西,財運福運自然到?
你為什麼要買貴的東西!
女人都不是好東西
這3樣東西萬萬不能放在夫妻房,會人財兩空、霉運一生,趕緊扔!

TAG:比較 | 西方 | 現代 | 現代化 | 視角 | 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