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與孩子心靈相通的感覺

  暑期

  講堂

  第三課

  當孩子慢慢長大,與社會接觸越來越多,與孩子的溝通就成了父母很困惑的事情。暑假期間,這個問題尤其明顯。孩子天天在家,很多言行父母看了都不滿意,想找孩子談談又不知道該怎麼說,有的父母只要一開口就會和孩子發生衝突,這讓很多家長無所適從。究竟怎樣才能和孩子順利溝通,並且達到想要的效果呢?

  順暢溝通有點難

  在平時的心理諮詢過程中,我常常會接觸到有關親子溝通的案例,大致可以歸納為幾類問題:

  基本沒有語言溝通——

  小峰上初中了,心裡對爸爸的行為有些不同的看法,甚至有時候很不滿,但他從來沒說過,爸爸經常訓斥他,覺得他很多方面做得不夠好,所以小峰知道爸爸在家,就盡量躲開,實在躲不開就把自己關在屋裡不出來。小峰不明白,父子的關係難道都是這樣的嗎?為什麼爸爸不能好好和他說話呢?

  溝通內容單一,沒有針對性——

  嵐嵐的父母在生活中對她照顧得很好,但是只要談到學習他們就會發生衝突,不是不停地告訴她需要怎麼做才可以考上大學,就是不許她干這干那,比如不許和學習不好的同學一起玩,不許和男同學有過多的接觸等等,她覺得父母沒辦法理解她,只知道關心她的學習,也不管她還需要什麼。嵐嵐經常覺得自己挺鬱悶,遇到困難就會覺得無力、很孤獨。

  溝通中不表達真實情感——

  彤彤是一個高一的女孩,最近很鬱悶,心情特壓抑。因為最近老是和媽媽吵架,其實她也不想,但是不知為什麼總是吵。就說這天早晨,可能是頭天晚上睡晚了,起床後沒胃口吃早飯,就不想吃了,可是媽媽不高興了,拉著臉說:「辛辛苦苦給你做了這麼豐盛的早餐,你不吃,你什麼意思啊!」彤彤內心很委屈,心裡說:誰讓你辛苦了,我也沒有非讓你做飯啊!可是嘴上還是說:「我沒胃口,不想吃!」媽媽不依不饒:「什麼沒胃口,我看就是慣的你毛病!」彤彤更加傷心,於是轉身背起書包去上學了,本來胃裡就不舒服,現在心裡也不舒服了。

  以粗暴干涉為主的溝通——

  小文是個初三的女孩,來到諮詢室沒說幾句話就淚流滿面。她不理解為什麼媽媽會偷著翻她的書包和卧室,讓她覺得心裡特別不安全;她也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做主出去和同學玩了一下午就會遭到爸爸的打罵;她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難道只是為了讓父母安心嗎?長大了只是為了聽父母的話嗎?

  不良溝通挫敗孩子的自信

  以上的場景許多家長和孩子可能都覺得發生在自己身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溝通問題呢?我們來分析了解一下產生的原因。

  1、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情況,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溝通;

  2、無法將孩子當成一個個體來對待,總是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強加給孩子;

  3、對孩子的能力發展估計不足,干涉太多,失去了彼此之間的信任,也阻斷了溝通的橋樑;

  4、忽略孩子的感受,無法讓孩子感受到親密的情感,感覺不安全,就無法靠近;

  5、父母之間的溝通模式就是如此,耳濡目染,不知道還可以有什麼方式表達和溝通;

  6、父母的成長經歷造成的觀念,自己不善於表達負性情緒,也不允許孩子表達,導致孩子心靈閉鎖,不與父母溝通內心情感。

  因為這樣的原因造成了親子溝通的問題,從而也會給孩子造成負性影響,讓孩子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1、孩子內心會產生很多的壓抑情緒——憤怒、厭煩、挫敗等;

  2、對周圍人的不信任,處理不好人際關係;

  3、由於壓抑造成的厭學、沒有學習動力等學習心態的變化;

  4、對自己沒有信心,沒有力量,自卑懦弱,沒有上進心,性格偏激;

  5、對自己的未來沒有理想、沒有規劃,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6、更容易發生「早戀」,以尋求心靈的安慰;

  7、直接影響和同學、老師的關係,很難適應學校環境,出現逃學、曠課、離家出走等極端行為。

  給孩子呈現自己的機會

  那麼,家長如何做才能與孩子實現有效溝通,使孩子變得陽光、向上,親子關係更加和諧呢?

  學習和了解關於孩子心理發展的知識,有針對性地關注孩子。家長們可以通過看書、聽一些專業的家長課堂、找專業的人士諮詢的方式了解孩子每個階段的心理特點,只有了解才能最大程度地理解孩子的某些行為和語言背後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和他溝通。

  像希望別人尊重自己一樣,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給他呈現自己的機會。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具備很多好的品質,包括尊重、理解、寬容別人,自從孩子出生,他最直接的楷模就是父母,孩子很多的品質都來源於對父母的認同和父母的言傳身教。所以,當我們尊重孩子,把他當成一個個體來對待,孩子也就學會了如何尊重家長和周圍的人。

  把孩子當成一個需要我們幫助、但有獨立思想、又想探索的孩子,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提供平台。孩子才十幾歲,他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但孩子也已經十幾歲了,他更需要我們對他心靈的關注和力量的輸入,允許孩子擁有與我們不同的思維模式和看問題的角度,支持他用自己的方式來完善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那才是屬於他自己的人生。

  區分孩子和自己,站在同樣的高度,實現兩個人的對話。走近孩子的心靈,接納孩子和我們不同;和孩子拉開距離,用欣賞的心態實現與孩子心靈的交流。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各方面的能力會有很大提高,所以要逐漸放手,與他溝通的語言是商量和提建議,不是讓他聽話和照做。相信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很多的事情他都可以做好,關鍵是我們不要用自己成人的標準來衡量他,打擊他的自信。

  另外,家長還要注意夫妻之間的溝通模式,給孩子積極的認同。夫妻之間的溝通是孩子認同的最直接的經驗,作為父母,可以坦誠地向孩子解釋夫妻之間處理關係的方式、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模式,讓孩子客觀地看待父母之間的關係,從而可以形成自己的模式,而不是盲目地認同。

  允許孩子表達負性情緒,用心聽取,不做評價和建議。如果孩子內心壓抑了太多的負性情緒,內心就不再平衡,如果此時給他評價和建議,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他的內心都被負性情緒佔滿了。所以,要耐心傾聽孩子負性情緒的表達,那樣才可以讓他的心靈騰出「空間」,吸收積極的能量,成為一個陽光、開朗、積極向上的孩子。

  家長們,如果你們愛你的孩子,能夠體會他內心真正的情感和情緒的經歷,就根本不用擔心和孩子無法溝通,因為從他降臨到你們的懷抱中開始,你和他之間就早已熟悉那種心靈相通的感覺,此時只需要回憶和重拾那種感覺就可以了,希望你們和孩子可以重溫心靈相遇時那瞬間的幸福……

  授課老師

  張新天:

  國家職業二級心理諮詢師

  華人心理分析聯合會會員

  曾擔任石家莊市未成年人心理維護中心高級心理諮詢師

推薦閱讀:

《嘉年華》: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孩子,別急,慢慢地長大 !
悉尼這個遊戲中心好棒,好想變成小孩進去玩耍,國內有類似的嗎?
優秀的人為何高發抑鬱?一切從做個好孩子開始
孩子逆襲班級第1,竟因為「糊塗」的媽媽!太殘酷!

TAG:孩子 | 感覺 | 心靈 | 尋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