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奧秘的點撥
太極拳只有前後丹田充實,才能走周天的線路。任督通,百脈皆開,周天形成。任督二脈周流後,元氣按12經脈次序運行。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為一大周天。
太極內功練到丹田,命門充盈後,便有了相當的基礎和「資本」,至此下一步是繼續在帶脈上和脊背上用功。
當命門充實和飽滿後,除可引氣貫背,通臂,飽指。還需要繼續充實帶脈,這時的主要訓練方法是抓閉練法。不能急於求成,循環漸進,水到溪成。太極最忌違背自然,急於求成,苦練,死練。道法本自然,神意專註,但肢體要放鬆。
太極內功最關鍵就是呼吸,吸至及出就是陰極。呼盡鬆開為止為陽極。此為一個開合,即是一個呼吸。太極入門的8個字,這裡就佔一半。陰陽轉換,開合呼吸。
太極內功就是追求『內動』達到「內壯」而不隨肌能動,筋膜,氣脈的強壯,柔韌通達,這是內家上乘功夫的要求。內勁也是因此而產生。
一旦丹田開合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內氣外放,內勁外施,產生超常功力。腰襠的轉換,就是前後丹田的運動,意氣引動,加上開合呼吸的配合,才是外在動作開合的原動力,才是由內發外的程序。
所以太極拳功夫要求內外合一,內動帶動外動,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而不是比手劃腳,漫不經心的肢體體操活動。這是判斷太極功夫入門的一個見證,功夫上身的標誌是,百脈皆開,諸勁通暢,體健神足,手腳輕靈,丹田充實,動之微發之聚,先知已後知人,有守中用中之能力和境界,功夫深時,渾身無處不丹田,丹田即手,手即丹田,挨到何處何處發。丹田內轉功夫,其實不然。在正宗太極門內這是基礎,先要以五行功轉丹田。
轉丹田有二個功用,
一是把丹田活開,使之能納氣,此氣屬混元之氣,還是後天的有形之物,但他是修鍊先天一氣的資本,具有一般根器的練拳者不可能一開始就進入到先天虛靈狀態,因此先練出混元之氣是必經的基礎。
二是培養以丹田運轉肢體的習慣,下丹田是內家拳的中樞,有人說丹田是人的第二大腦,密宗修證出臍下四指有明點,能自賦思維。
太極拳技擊的最高境界是應物自然,而離形丹田則萬萬不能。
先要以意念導引得氣,站太極樁,走太極步,再行功走架,吐納之氣,經絡之氣聚集於丹田,逐漸而成氣丘,內轉此氣丘而旋動脊柱和中脈,以內動而外顯形成拳架,則可入內家拳之門徑矣。
朋友你練了幾十年,一天好幾個小時。功夫上身了嗎?
所以太極終其一生,無法達到最高境界。太極不但是技擊,還是養生,修道之途徑。光會技擊,發人於丈外。不懂得養,也是不得其法。這個先例我們見過。
魯迅說過「中國文化根柢全在道家」,梁瀨溟 說:「中國文化都是內斂的」。修鍊傳統功夫必須內修,內煉,內養,不顯擺。否則不會有所成就。張三丰《大道論》內丹學認為『內葯是精,外葯是氣。內葯養性,外葯立命。性命雙修,方合大道」所謂的外葯是立命的東西,也是生命的根本,內功所要積累充實練養的也是它。太極內功以丹田和命門為做功之地,這個地方是人體這個生命體的生死門戶。圍繞這個部位做功便可增強生命能量,激發生命活力,進而改變體能,變化氣質,開華生命的質量和境界,同時可以施放出過人的功夫。傳統功夫大都精妙不易掌握。傳統武術特別注重基本功 ,八卦轉掌, 意拳站樁試力, 心意雞步單把, 太極金剛搗碓, 每一個能練好就不容易。而且都要經過一段漫長的過程。
拳乃天下之公器,有什麼不能說的。能拿去的證明他的心性格方面是合格的,拿不去的,證明悟性還沒到心性還欠火。別小瞧窗戶紙,還真的是一般人捅不破一般人拿不去的。雖然能捅破但是捅的不均勻會捅的只是一個小點。拿不去的是即便是拿去了沒有善心的培植拿去用了也不會有洒脫的效果。
先磨拳架後琢理,架理相互動太極,陰陽開合靜中求,功有雙修在內外,悟到深層奇中奇。
蹲牆黎明前,雲手黃昏後.站樁夕陽下.推磨台階前.練就弓中玄 ,丹田腰襠合,太極就入門。
推薦閱讀:
※武術名家講解何為太極拳-中國太極拳網
※武當趙堡太極拳精華二十式(上)——李峰
※太極拳練腰需遵循五個要旨
※藍守正 練習太極拳的要領
※論陳式太極拳的腰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