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人性培養:瑪莎· 納斯鮑姆的詩意哲學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芝加哥大學倫理學教授瑪莎·納斯鮑姆,是繼波伏瓦之後又一位舉世聞名的女哲學家,被人形容為「美得緊緻且硬朗,言談舉止像個女王」。我倒是十分驚訝她在各個方面的成就——不僅學術上令人矚目,還當過專業演員,愛好表演和歌唱,而且每天堅持鍛煉,儘管年已七旬,卻依舊有著少女般的身材。如今她的一些重要著作都有中譯本,我曾經邀請她來清華大學講學,她回信說自己目前主要關注印度研究,忙不過來,但我還是告訴她,她在中國有大量學術粉絲,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把她和朱迪斯·巴特勒等當代傑出女哲學家請到中國來進行學術交流。

「培養人性」:培育人類普遍的尊嚴意識

《哲學雜誌》曾評論說:納斯鮑姆一直試圖恢復詩的哲學目的,使之更像討論哲學的助手。她那本厚重的哲學著作《善的脆弱性:古希臘悲劇和哲學中的運氣與倫理》討論的就是這樣一個核心問題:人類容易受到各種運氣的影響,這些運氣在好品格的形成中有什麼作用?蘇格拉底說「好人不可能被傷害」,理由是如果美德有了保障,人們的生活就有了保障。然而生活的事實卻並非如此,於是,許多人對蘇格拉底的上述觀點提出異議,因為即便一個人有了美德,仍會由於一些自身無法控制的因素而被傷害或傷害他人,也包括倫理傷害。「我們無法控制的事件可能影響我們的幸福、成功或者滿足,甚至也可能影響我們生活中的核心倫理要素。看來運氣在我們的倫理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人類繁榮很容易受到運氣的影響,這是亞里士多德之後的古希臘哲學從未懷疑過的一個核心主題。」人類善的生活充滿脆弱因素,古希臘詩人有一個理念——情感是人類關於善的生活之洞見的來源。亞里士多德也相信這一點,相信災難能夠摧毀人類繁榮,而情感讓我們體會到這些不幸的重要意義。

納斯鮑姆的詩意哲學試圖探討情感的本質和人的概念,關注人性培養問題。「只要我們還活著,只要我們身為人類一員,就讓我們來培養人性吧。」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加的這句話一直是她努力的方向。人們把納斯鮑姆理論稱為「新斯多葛派」的政治道德哲學,斯多葛派把情感作為一種價值判斷來分析,但納斯鮑姆對這一理論給予修正,她主要考察人類從兒童到成人情感的演變,以及如何通過文化把社會規範逐漸內化到人類的情感結構中。她提議建立一種情感認知的理論,因為這預示著社會改進的方向。在她看來,「培養人性」就是要培育人類普遍的尊嚴意識,以及「人的價值和尊嚴是平等的」思想。

「高校教育」:培養人性的重要途徑

高校教育是培養人性的重要途徑,為此,納斯鮑姆走訪過十所美國高校,調查分析這些學校所進行的「通識教育」,看它們如何進行人性和公民批判精神的培養,尊重人們的多樣性和複雜性,而不僅僅從政治角度定位人性。Liberal Education和General Education通常被中譯為「通識教育」「博雅教育」「普通教育」或者「自由教育」,主要指為了培養學生品格、批判性思維,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而有計劃實施的學校教育。而就西方教育史而言,Liberal Education和General Education並非完全相同,通識教育只是一種現代的說法,而且內涵更豐富。我感覺把Liberal Education譯為「自由教育」更能體現出西方自由主義價值觀及其精神樣態。其實如何翻譯也不那麼重要,關鍵是這種教育在不同文化中所期待達到的目標,培養有擔當、有責任感、有洞見,有心胸和關懷品質的人才是關鍵。

納斯鮑姆喜歡從哲學入手研究「通識教育」——或借鑒蘇格拉底對生活的反思,或參考亞里士多德對於公民權的反思,以及斯多葛派的「自由」概念,這些反思和理念旨在使人獲得思想自由,不受習慣和習俗的束縛,具有關懷、機敏和敏感的特徵。在高校調研中,納斯鮑姆發現雖然一些院校也聲稱開展「通識教育」,實際上卻以職業技能教育為重,把對人的綜合培養放在次要地位,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提問:我們應當如何培養人性?

納斯鮑姆認為這需要培養三方面的能力:其一是對於自己和自己的傳統能夠進行批判性審視,只有這樣才能過一種蘇格拉底所說的「反思生活」,蘇格拉底把這種生活看成民主最重要的教育目標,強調教育的發展不是靠老師灌輸,而是以批判的眼光審視學生自己的信念。其二是培養一種世界公民的意識,不僅把自己視為某個地區和團體的公民,而且意識到自己與世界和他人的密切關聯,建立起相互承認和關懷的紐帶。這一看法與愛因斯坦的一個觀念十分相似,後者也看到與他人和集體建立和諧關係的意義,強調一個人必須學習去理解人們的動機、慾望和疾苦。其三是要培養一種敘事想像力。這意味著能夠從與自己不同的人的立場出發考慮問題,傾聽他們的故事,理解他們在特定環境中可能產生的各種情感、渴望和要求,以便依據其意圖來理解他們的行為。在國際生命倫理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常常組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案例討論,我想這也就是納斯鮑姆所概括的「敘事想像力」。

納斯鮑姆還對中國式的「大文科」概念進行反思,指出世界上尚無一個國家如同中國一樣把知識籠統地劃分為文科和理工農醫科等科。她認為人文學就是人文學,與經濟學、金融貿易、法學和管理學關係不大,不能把它們籠統地稱為「文科」,確切地說英語中的人文學(Humanities)就是哲學、歷史、文學和語言。在精神品質上,人文學科可能與物理、化學、數學和生物等基礎學科更為接近,而與經濟學、金融貿易學、法學、管理學、工程學相去甚遠。前者屬於基礎學科,後者屬於能夠立即帶來社會效益的實用學科,並屬於職業教育的範圍,主要培養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人。而人文學科培養的是能夠傳承和創造純粹知識的人。

依我之見,儘管納斯鮑姆的這一思考有其合理性,但依舊出於西方人的教育理念。在中國,各種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育人」,人文學是所有學科必備的基礎知識和素養,而並非象牙塔里的純粹學問。我更贊同納斯鮑姆關於通識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人性的說法,人性當然是從事任何學科的人們所必備的本性。此外,人類每天都生活在不可預見的、複雜多變的世界中,幾乎所有的問題都不會依據我們目前的學科體系出現,而問題的解決顯然也不能僅僅基於某個單一的學科。其實通識教育不應僅僅局限在那幾門攻讀經典的「核心課程」中,它應當滲透到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納斯鮑姆曾這樣告誡自己的女兒:「大膽地發表意見,而且是自己的意見。」我認為,高校教師的責任是為學生提供這樣一種思考和表達的空間。

(作者為清華大學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推薦閱讀:

盤點:2013年最受中國男士關注的五大男裝品牌
好工作都去哪兒了?(青春熱線·關注青年焦慮現象③)
糖尿病飲食不跟風走誤區,「它」你值得關注!
虐心情愛受關注的原因
南都:駱家輝的背影,餘韻悠長 謝曄:駱家輝為何突然辭職? 賈秀東:關注駱家輝實為關注中美關係

TAG:人性 | 哲學 | 關注 | 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