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易筋經
一、功法
(一)韋馱獻杵第一勢 《內功圖說》:「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 1.姿勢 ⑴ 左腿向左橫跨一步,兩腳距離與肩寬,兩手自然下垂,頭端正,兩目半開半合,平視前方,舌抵上顎,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收腹松胯,膝松微屈,足掌踏實,全身放鬆,自然呼吸,心境澄清,神意內斂。⑵ 兩手變陰掌,慢慢地向上抬起與肩平,變陰陽掌向胸前靠攏,兩掌心相對,緩緩屈肘。兩拇指少商穴輕輕接觸,合十當胸,指尖向上。松肩沉肘。
操作提示:兩手上提至與肩相平,掌心向下,指尖向外是為陰掌;屈腕,變立掌是為陰陽掌。 2.呼吸與意念 練1勢時自然呼吸,練2勢時用腹式呼吸,氣沉丹田,自覺氣脈流動時,意念隨呼吸在吸氣時導引氣從指尖而出,進入鼻內,下沉丹田。呼氣時,氣從下丹田上胸,循手三陰經入掌貫指。(二)韋馱獻杵第二勢
《內功圖說》:「足趾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1.姿勢 接上勢,兩掌慢慢變陰掌,左右分開,肩肘腕平,掌心向下,成「一」字形,同時足跟微微抬起,腳尖點地(功夫深了只用拇趾點地)。凝神貫注前方,含胸拔背,收腹松胯,舌抵上顎。操作提示:足跟抬起,腳尖點地時要控制身體平衡,可將腳趾分開後再抬腳根。 2.呼吸與意念自然呼吸,意念集中於兩掌內勞宮穴及足趾部。練純熟了改用腹式呼吸,在吸氣時意念集中於勞宮,呼氣時意念集中於足拇趾大敦穴。
(三)韋馱獻杵第三勢
《內功圖說》:「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身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下生津將顎抵,鼻中調息將心安,兩拳緩緩收回處,用力還將挾重看。」
1.姿勢 ⑴ 接上勢,兩手從左右緩緩向上作弧形上舉,將陰掌變成陽掌,掌心向上,指尖相對,直對天門(前髮際上2寸),作托天狀。同時兩足跟提起,微微向外分開,足尖著地,閉住陰蹻庫(會陰穴),放開膀胱經之會陽穴,牙關咬緊,舌抵上顎,兩目用內視法,通過天門,注視兩手掌之間。 ⑵ 兩手握拳,兩臂順原來路線緩緩下降至「橫擔降魔杵」的架子。 2.呼吸與意念 開始用鼻吸口呼,後改為鼻吸鼻呼,氣沉丹田。呼吸細勻長緩,綿綿不斷。吸氣時意守丹田,呼氣時將意念逐漸轉入兩掌之間,等氣脈運行時,則以意隨氣。(四)摘星換斗勢
《內功圖說》:「只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吸口呼頻調息,用力收回左右眸。」1.姿勢
⑴ 接上勢,右手向右上方緩緩高舉,離前額約一拳;同時左手放下,並反手以手背貼於左側腰眼部。兩目注視右手之內勞宮穴。 ⑵ 左手高舉,右手放下,手背貼於右側腰眼處,兩目注視左手內勞宮穴。 2.呼吸與意念 呼吸用鼻吸口呼法,把息調勻,意念注視高舉之手的勞宮穴,並將內勞宮、兩眼與在腰眼處之手背的外勞宮穴用意念連成—條氣線,隨著呼吸的吐納,腰眼發生一凸一凹的運動。 操作提示:在呼氣時注意內勞宮,吸氣時注意下邊手的外勞宮。意念內勞宮、眼睛、腰眼隨著這種凸凹開合的動作,作其微微的運動。(五)倒拽九牛尾勢
《內功圖說》:「兩骽後伸前屈,小腹運氣空松,用力在於兩膀,觀拳須注雙瞳。」 1.姿勢 ⑴ 接上勢。右手從腰眼離開,微向下垂,順勢變成陰掌向右前方抄去,至與肩相平,五指撮攏成「擒拿手」狀,腕微屈,指尖朝上向外,勁蓄袖底。同時右腿跨前彎曲,左腿伸直,成前弓後箭步。左手也同時放下,向左後方抄去,右手與額同高,左手與左箭腿成15o。⑵ 再換左弓右箭步,左手反折抄向左前方,右手收回伸向右後方,動作要領同前。
2.呼吸與意念 呼吸用鼻吸口呼法,意想兩手拉成一條線,似拽牛尾巴之狀。吸氣時,兩眼內視觀注前伸之手,向後倒拽;呼氣時,兩眼內視後伸之手,向前順牽。與少腹丹田的氣運開合相應運動著。兩腿和腰、背、肩、肘等身段各部,亦都隨著倒拽和前牽的韻味相應地顫動著。如此反覆操作3~5次。(六)出爪亮翅勢
《內功圖說》:「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1.姿勢 ⑴ 接上勢,借前手向後倒拽之勢,前腿後收,兩腳併攏,兩手收回,掌指翹立筆直,掌心向外,變成「排山掌」,放於胸脅部待勢。 ⑵ 兩手以「排山掌」向前緩緩推出。開始前推,輕如推窗,推至肩肘腕平時,五指用力外分,身體直立閉息,兩 目張開,不可瞬動眨眼,平直地望著前面,集中心念,觀看兩掌。 ⑶ 再把「排山掌」緩緩向胸脅內收,貼於左右兩側胸脅處,如此反覆做7次。 操作提示:隨向前推掌,五指慢慢外分,掌指翹立筆直,產生麻熱感;兩掌向胸脅收回,五指自然伸直併攏。2.呼吸與意念
用鼻吸口呼法,向前推掌時,配合呼氣,推至前面微停息。開始時輕輕用力,前推至極點,則重如排山。收回時吸氣,意念集中於兩掌中間。(七)九鬼拔馬刀勢
《內功圖說》:「側首彎肱,抱頸及項,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1.姿勢 ⑴ 接上勢,右手向前提,朝腦後做圓周運動,用掌心貼枕部「玉枕關」,用食、中、無名三指輕輕挾拉左耳的尖端「天城穴」(在兩耳尖端,把耳輪折卷,有折縫處),肩肘相平,右腋張開;左手向左方劃弧,反手以手背貼於脊部兩肩胛間,左腋緊閉。 ⑵ 右手放下,反手提起,以手背貼於兩肩胛間。同時左手提至腦後,用掌心貼在玉枕關,手指輕輕壓拉右耳。左腋張開,右腋緊閉。 2.呼吸與意念 以鼻吸鼻呼法,吸氣時,意念集中在抱頭攀耳之手的肘尖,微微拔牽,頭頸同時與掌相應的運動。呼氣時意念集中在貼於背部手背的外勞宮穴,氣沉丹田。左右反覆6~7遍。(八)三盤落地勢
《內功圖說》:「上齶堅撐舌,張眸意注牙,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拿,兩掌翻齊起,千斤重有加,瞪睛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1.姿勢與要領 ⑴ 接上勢。兩手向左右平伸,肩肘腕相平,成「一」字形,掌心向下,同時左足向左跨一大步,兩腳的距離大約二尺五寸(人高矮不同,可略大或略小些)。 ⑵ 兩膝彎曲慢慢下蹲成騎馬襠勢,含胸拔背,至大腿與小腿成90o為標準。兩腿下蹲的同時,兩陰掌亦緩緩下按,按壓至與膝相平為止。動作緩慢,穩穩用力,舌抵上顎,兩眼睜大。 ⑶ 將下按之掌翻轉為陽掌,如托重物之狀,隨兩腿的慢慢伸直一起上升,與胸相平為止。初練反覆操作3~5次。 2.呼吸與意念 以鼻吸口呼法,姿勢下按時呼氣,上升時吸氣,氣沉于丹田。意念集中於兩手掌,象托拿沉重的東西。(九)青龍探爪勢
《內功圖說》:「青龍探爪,左從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氣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兩目注平,息調心謐。」 1.姿勢⑴ 接上勢。左腳向內收回,至與肩等寬待勢。
⑵ 手翻掌向下,變成陰掌「龍探爪」(五個手指的末節指間關節屈曲,掌心空而圓),用腰勁之勁運動,左肘尖領先,向左後方縮去;同時右掌也翻轉向下,變成陰掌「龍探爪」,借左掌後伸的姿勢,右掌如乘風破浪一般朝左側面探爪。將左期門穴、雲門穴放開,右邊的期門穴、雲門穴閉著。隨著左掌後縮,右掌左探,腰部、腹部相應的扭轉,同時要放得很松,才能將「帶脈」鍛煉得柔韌如絲,鬆緊合度。 ⑶ 左探爪做完,再向右縮、右探。向左右探爪時,要同時微微發出「噓」音相配合。頭頸亦跟隨左探、右探動作轉動。 2.呼吸與意念 用鼻吸口呼法。左縮左探,或右縮右探的過程中吸氣,將氣緩緩送入丹田,縮探至盡處;呼氣,口念「噓」字,手十指末節指間關節輕輕一抓,意念集中於兩手掌。(十)卧虎撲食勢
《內功圖說》:「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骽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真形也衛生。」 1.姿勢 ⑴ 接上勢。隨即抬起右腳,向右前方跨進一步,成右弓左箭步,同時兩手向前,五指著地,掌心懸空(初練可用整個手掌著地),頭向上略抬。 ⑵ 前足收回,足背放於後足跟上,先做一個俯卧撐,再下俯,臀部慢慢向後收,兩目平視,腰部放鬆,似虎撲食之準備動作。⑶ 頭昂起,前胸以低勢(約離地4寸),頭、腰、臀、四肢呈波浪形向前運動,似向前撲食之狀,目視前方。至前臂呈垂直時,胸稍停,再收回。如此反覆3~5次,最後還原成右弓左箭步。
⑷ 做完收回站起,再以同法變左弓右箭步,照前法做足次數,還原成弓箭步後,站立成中檔(兩腳與肩等寬)。 2.呼吸與意念 呼吸用鼻吸口呼法,兩手扶地,變前弓後箭步時,用意調勻呼吸。撐起、後縮吸氣;下俯、前沖呼氣,意念凝注前方,有向前撲捉之感。(十一)打躬勢
《內功圖說》:「兩手齊持後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齒牙關,掩耳聰教塞,調元氣自閑,舌尖還抵齶,力在肘雙彎。」 1.姿勢 ⑴ 接上勢,兩腳與肩寬,站立正直,待勢。 ⑵ 兩手抱頭,掌心按耳,兩掌的中指尖微微接觸,指頭貼在「玉枕關」處。兩肘屈曲,肘與肩平行。擺好姿勢後,食指擊打「玉枕關」頻頻敲擊,耳中發出「隆隆」的響聲,稱之為「鳴天鼓」。 ⑶ 鳴天鼓之後,雙手抱頭,慢慢俯身彎腰,將頭向兩膝的空襠中間彎垂下去,以不能再垂彎為度,兩腿挺直,腰胯放鬆,舌抵上齶,咬緊牙關,兩目從胯襠中觀看身後的天際。⑷ 隨即慢慢直立起來,還原全身筆直的架子,再度「鳴天鼓」與下彎。反覆做3~5次。然後站立正直接下勢。
操作提示:身體前俯彎腰時,動作要緩慢,量力而行,動作不可過猛。患有腦血管病者慎做此勢。 2.呼吸與意念 用鼻吸鼻呼法,在彎腰、直立過程中慢慢的微閉口呼吸(久練後可閉住呼吸,直立起來)彎腰時注意丹田,直立時注意兩手掌。(十二)掉尾勢
《內功圖說》:「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壹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為志。更作坐功,盤膝垂眥,口注於心,息調於鼻,定靜乃起,厥功準備。」 1.姿勢 ⑴ 接上勢,將兩手從腦後向正前方推出去,使兩臂伸直,與肩相平,掌心向下。 ⑵ 將兩掌十指交叉扣起,掌心向地,慢慢向胸前收攏,至與胸兩拳遠時,彎腰,隨即慢慢下推及地,兩腿挺直。仍保持彎腰姿勢,再向前、左、右各推一下,頭亦隨之搖擺。 ⑶ 再緩緩伸腰,兩掌同時上提,雙掌鬆開。 操作提示:向下彎腰時量力而行,兩掌不能及地也可。患有腦血管病者慎做此勢。 2.呼吸與意念 本勢用自然呼吸。在推掌及地時意念集中在兩掌心,直立時意念集中於鼻尖。 收功勢:接上勢3之姿勢,兩手豎掌向前推出,兩腳跟微微提起,前腳掌著地。兩手掌逐漸向外翻,至肩、肘、腕平時,掌心向外,劃弧向兩側,翻掌提至腋下,掌心向上,兩腳跟同時落地,腳掌提起;然後再推出,反覆共7次。最後恢復至第一式韋馱獻杵勢收功。自然呼吸,意想自身之氣與天地分離,收歸自身,下沉丹田。二、應用
易筋經是保健強身和發放外氣的基礎功法。通過練習此功法,能活躍激發人體周身氣機、提高氣的敏感性與傳布性。它既能練氣,又佐以練力,久練後可使氣力倍增,既是氣功、推拿、針灸醫師作為行氣布氣的基礎訓練功法,也是老、弱、病、殘的康復手段。具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防病健身之作用。臨床可用於神經衰弱、胃腸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肢體關節疼痛、頸腰椎疾病和痿證。 本功法每天練1~2次。初練首先要將姿勢練熟,然後再進行呼吸、意念和姿勢的配合鍛煉,最終達到三調合一。練功的運動量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和體力情況靈活掌握,逐漸增加,不可操之過急。中老年人練此功法,不可向上提氣,提足跟之動作可以不做,否則易引起血壓升高、頭痛、頭暈等。心腦血管病患者練時宜用意而少用力,各勢均順其自然,量力而行。
第一式 韋馱獻杵第一勢 |
第二式 韋馱獻杵第二勢 |
第三式 韋馱獻杵第三勢 |
第四式 摘星換斗勢 |
第五式 倒拽九牛尾勢 |
第六式 出爪亮翅勢 |
第七式 九鬼拔馬刀勢 |
第八式 三盤落地勢 |
第九式 青龍探爪勢 |
第十式 卧虎撲食勢 |
第十一式 打躬勢 |
第十二式 掉尾式 |
推薦閱讀:
※[轉載]課體簡注(下)
※[轉載]夏季吃一豆健脾補腎竟有奇效
※[轉載]《命理成數》4400——4499
※[轉載]男士棉睡衣套裝(2013
※網友創作歌曲《我爸叫李剛》 引起網友瘋狂轉載
TAG: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