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三國演義》中死不瞑目的十大風流人物
諸葛亮《三國演義》中抱憾終生、死不瞑目的風流人物的第一位當屬諸葛亮。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在七律《蜀相》中的「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詩句,不僅把諸葛亮一生的戎馬生活寫得淋漓盡致,而且也將他死不瞑目的憾事寫得清清楚楚。這部小說全力製造了一位智慧之神,那就是諸葛亮,之後諸葛亮幾乎變成了中國人心中忠誠,廉潔,智慧的化身,不過就是這位被《三國演義》造就的神,卻也只能悲劇收場。諸葛亮本是卧龍崗上一閑散人,本來可以過著每天撫琴下棋,煮酒論詩的自在生活,因為感激劉備的三顧草廬之情,於是卷進了江山社稷的戰亂之中。
龐統「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鳳雛龐統,早早死於非命,沒有顯出真本事,而諸葛亮顯出經天緯地的才學,幫助前半生一直狼狽不堪的劉備三分天下,建立了西蜀的江山。到此為止,諸葛亮都是成功的,可是劉備死後,諸葛亮就開始向悲劇英雄轉變。劉備白帝託孤,留下的是收復中原的遺命,還有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劉禪。這是一對矛盾,因為有劉禪在,諸葛亮就不可能收復中原。諸葛亮六出祁山,打的省長不少,卻未能奪取一寸土地,除去失街亭是諸葛亮用人不當,其他幾次都是因為後方的問題,不得不退兵還巢。到了第六次出兵,諸葛亮已經積勞成疾,可仍然事無巨細,都要自己處理,不用魏兵來打,自己就把自己打倒了,最後將星隕落五丈原。諸葛亮一身的本領,戰場指揮,從未輸過半點便宜,但是一代智慧之神,還是敵不過一個昏庸的年代。諸葛亮死前,已經說不出話來,昏死過去,片刻有轉醒回來,安排繼承人的繼承人,由此看見西蜀諸人的無能。也有這個細節可以看出,諸葛亮死前,除了恢復漢朝大業以外,沒有其他想法,後來西蜀的命運大家都知道了,諸葛亮在地下有知,肯定死不瞑目的。如果說《三國演義》中第一位抱憾終生、死不瞑目的風流人物是諸葛亮,那麼第二位便是號稱「鳳雛」的龐統了。《三國演義》中,雛鳳始終不過是卧龍的陪襯。「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這是《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和龐統的定位,不過在《三國演義》中兩個人卻沒有得到平等的待遇,諸葛亮被神化了,無所不通,言無不中;而龐統卻被弱化,出場機會不多,而且莫名其妙的死於非命。龐統因為相貌的原因和脾氣個性,先後與孫權、曹操、劉備三巨頭謀面,都不被賞識。最後,在諸葛亮的力主下,龐統才可以成為劉備的二號軍師,劉備入川以後的策略基本是龐統所定,在劉備入川以後,劉彰和劉備之間的微妙關係一天一個變化,龐統總能制定出最合適的應變策略。最終二劉在涪水反目,劉彰已經開始著手布置對付劉備。這個時候龐統制定了三個計策:上策輕騎直取成都;中策立刻攻克涪關,下策返回。在危機時刻化解了劉備的窘境,劉備從此更加倚重龐統了。不過,隨後龐統就死於落鳳坡。話說,選擇了龐統所說的中級,在發兵時龐統的馬忽失前踢,劉備於是把自己的白馬給龐統,這匹白馬名為的盧,傳說會妨主,劉備騎著沒有事兒,而龐統騎上卻丟了性命。龐統駕著的盧來到落鳳坡,中了川軍的埋伏,川軍指著這騎白馬的人道:「騎白馬者必是劉備」,於是萬箭齊發,連人代馬一起射死。此時,龐統年僅三十六歲。伏龍、鳳雛,一個趕出了驚天動地大事業,一個卻在剛剛獲得主公信任時就死於亂軍之中。龐統生前曾多次和諸葛亮爭寵,卻得了這麼一個死法,鳳雛定然是比不上眼的。
周瑜說起第三位風流人物便是東吳的兵馬大都督周瑜周公瑾。史說,「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而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的一闕《念奴嬌·赤壁懷古》,更是使周瑜的風采流傳了千古。「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這寫的就是周瑜指揮赤壁之戰,率領東吳將士,大破曹軍八十三萬兵馬時,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神態。周瑜是這時候的焦點人物,是他成就了赤壁之戰,也是赤壁之戰成就了他。一時間不可一世,但是卻很短暫,因為很快,諸葛亮就給了他當頭一棒。赤壁之戰的後,周瑜順勢進攻荊州,與曹仁數番大戰,自己還受了箭傷,然後又上演了苦肉計,才取得優勢,可是諸葛亮卻順勢不費吹灰之力取了荊州,氣的周瑜箭傷複發,金瘡迸裂,這就是著名的三氣周瑜的第一氣,是日後周瑜之死的預兆。後來,周瑜幾次三番的和諸葛亮鬥志,都處於下風,其中還引出了「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歷史典故。就這樣,一代名帥周瑜,竟然被諸葛亮活生生的氣死。所謂「氣死人不償命」,三氣周瑜後,周瑜自知死期將近,卻也沒有辦法,只是在臨死前大叫「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從周瑜臨死前的話可以輕易看出,周瑜是閉不上眼的。
姜維第四位不用說當屬諸葛亮的繼任者蜀將姜維。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相比之下,姜維還是比較幸運的,剛剛二十七歲就做到了征西將軍一職。諸葛亮曾誇獎他文武雙全,膽略過人,而且忠於漢王朝。諸葛亮這樣看重的人才在費禕手下遭殃了,費禕這個人雖然有些才華,但是比較散漫,沒有什麼大志向。姜維多次向他陳述討伐魏國,費禕卻說咱們跟丞相比都差遠了,丞相沒辦成的事兒,咱們能辦成?有時候實在架不住姜的嘮叨,就給他幾千人,讓他去騷擾魏國邊境。後來費死了後,姜維才象出了籠子的猛虎,帶著幾萬人討伐涼州,在桃西一帶大敗魏國,殲滅了幾萬人,這是從劉備漢中戰役後,蜀漢在西線獲得的最大的戰果。魏國如果不是陳泰傻大膽兒當機立斷迎風直上打了個出其不意的話,整個涼州都要被蜀漢吞併了,因為當時連鄧艾這樣的猛人當時都說姜維太厲害,應該避一下,還是放棄涼州的好。後來姜在蜀漢被排擠,到踏中去屯田。後來果然鍾會攻克陽平奪了漢中,鄧艾偷渡陰平直達成都。這個時候姜轉戰到了劍閣,聽說鄧到了成都城下,建議諸葛瞻不要出去和鄧硬碰,守住綿陽一帶的險要就好了,鄧懸軍深入糧草不夠,自然就完蛋了。可是諸葛瞻不聽,出師迎戰,果然被鄧打敗了。姜維這個時候還沒有放棄,讓劉蟬組織成都防禦戰,等待自己回師。可是劉蟬卻投降了,姜維聽到這個消息後,恨的拔出了配刀猛砍路邊的石頭!後來在成都的慶功宴上,鄧艾撓著花白的腦袋醉醺醺的表示:姜伯約也不愧是當代的一個英雄,可惜他遇到了這樣的主子,也加上遇到了自己,才走投無路了。
馬超蜀中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應該是第五位抱憾終生、死不瞑目的風流人物。《三國志·蜀書·馬超傳》中說他:「羈旅歸國,常懷危懼」。《三國演義》中的馬超,應該分為兩個階段來看,第一部分就是在涼州起兵造反,攻打曹操。這時的馬超年少得志,馳騁沙場,在正面戰場上戰無不勝,打得曹操狼狽不堪。不過在戰場之外,馬超就不是曹操的對手了,曹操用了反間計,使得馬超的內部出現了分裂,馬超的老婆和兩個兒子被部將殺死,無奈之下,馬超投靠了張魯。馬超的第二階段開始了,張魯這種貨色自然無法使馬超才盡其用,反而是猜忌重重。這時候張魯派馬超去救援劉璋,攻打劉備,馬超碰到劉備,自然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復返了。劉備平定了西川後加封馬超為平西將軍,是劉備陣營里職位最高的武官了。馬超表面上是常見天日了,其實是開始了另一段噩夢。馬超自己也有問題,大大咧咧,據《三國志》記載馬超見到劉備總是隨隨便便,不太尊重。後來被張飛和關羽看不過去,教訓了他一頓,從那以後馬超就變的謹慎小心了,夾著尾巴做人。一個武將要是沒有了性格那麼他的才華也就被泯滅了,在後來討伐漢中的過程中,馬超的表現讓劉備相當不滿意。完全不見了當初席捲關西的威風,磕磕絆絆的跟一個曹洪打了個互有勝負,甚至被一個老黃忠給搶了風頭。之後,劉備也沒有再給馬超予以過重任。是書中還曾記載,馬超的一個朋友彭漾又一次喝醉了,在馬超的寓所發了幾句劉備的牢騷,馬超當時已經非常敏感,於是向劉備打了小報告,最後劉備把彭漾給殺了。這對於一名武將是很不光彩的,從這之後,馬超更沒有了朋友,在孤獨和壓抑中度過了後半生,章武二年,年僅四十七歲就早早的離開了人世。馬超死的時候給劉備寫了一篇非常簡短凄苦的奏摺說:全家都被曹操殺了,沒什麼親人,連個後代都沒有,只有個弟弟馬岱請您好好幫我照料,在地下也就感恩了。當年,這個十七歲從軍,二十歲就大破郭援威鎮河東的一代名將卻死得如此凄涼。
曹植第六位便是享有「建安七子」之譽的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首至今仍家喻戶曉的的七步詩,說的就是這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三國魏晉才子的終生遺憾之事。魏晉風流數曹植,想來曹植的詩賦一直被後世的文人們所推崇。不過,曹植的才華如果僅僅是吟風弄月那也就沒什麼可遺憾的了,可是歷史上卻並非如此。曹操對子女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根據各人的才華悉心的加以培養。曹操原本最喜歡最看中的就是三兒子曹植,文采方面不用說肯定曹操是非常滿意的,曹操就注意在政治、軍事上給予開導和啟發。比如曹操南征孫權的時候,就讓年僅二十三歲的曹植率兵駐守剛剛平定的袁紹的都城鄴郡,曹植接手鄴郡後做事兢兢業業,遇到不明白的就請教經驗豐富的鮮於輔等人,把鄴郡管理的非常好,曹操也非常滿意,這個時候就已經動了立他為世子的念頭。後來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帶兵水淹了于禁率領的水陸三軍,一時威震華夏。曹操的事業到了危機關頭,如果關羽攻克樊城,黃河以南則無險可守,揮軍直抵許昌,這個時候就會叛亂四起。在危機關頭,必須要派一名親信大將去解救樊城,曹操想到了曹植,任命他為南中郎將,作為統帥抵擋關羽。這個時候曹丕把曹植騙到府里,灌醉了他,耽誤了發軍,結果曹操大怒,一氣之下罷免了曹植。使曹植失去了統帥精銳大軍的機會。後來曹丕得以即位,然後立刻打壓曹植,把他流放到山東一帶看管。曹丕死後,曹睿即位,對曹植的看管逐漸放鬆,並且給了他相當大的自由。曹植就在這個時候上了名垂青史的《求自試表》,在這個表,曹植上面詳細的陳述了三國的形勢,並且結合曹操的用兵經驗提出了一套對吳蜀作戰的方略。文章感人至深,寫到:願意作為一個偏稗的校官,或者歸屬於西邊的大將軍曹真在陸地上衝鋒陷陣;或者歸屬於東方的大司馬曹休在江河上架舟馳騁;一定要擒住孫權抓獲諸葛亮,完成先皇的遺願,如果能夠為這個理想而奮鬥,就算死也沒有遺憾。」可是曹睿又怎麼會讓他稱心如意呢?只是寫了不疼不癢的四個字:其志可嘉。最後一代宗師只能終老深山。
華佗第七位是被世人尊為「中醫外科鼻祖」的華陀。說起華佗,後人曾有詩曰:「華佗仙術比長桑,神識如窺垣一方。惆悵人亡書亦絕,後人無復見《青囊》。」華陀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創用酒服「麻沸散」施行剖腹手術,還又創編「五禽戲」以為防生保健,始開我國體育醫療的先河。關於華陀的醫術無須多說,因為一個「醫仙」稱號已經能說明一切,現在只說說華佗在三國中的命運。華佗在《三國演義》中出場並不多,但每次出場必是經典段落,比如掛骨療毒的故事就是家喻戶曉的,這段故事既突出了關羽的泰然自若,也突出了華佗的醫術高明,但就是這次事件,為日後買下了禍根。後來,曹操犯頭痛病,無人可以醫治,於是找到華佗。華佗診斷後說要醫此病,需用利斧見曹操頭顱劈開,把腦中的毒瘤取出,曹操聽完驚疑不定,華佗就講出關羽的故事,譏諷曹操膽小。曹操卻又犯起了疑心病,怕華佗和關羽有交情,來刺殺自己,於是把華佗關入大牢。華佗的醫術再高,也治不了曹操的疑心病,醫仙自知無幸,於是把漚心瀝血寫成的一部醫書《青囊書》贈給一名帶他不錯的獄卒,希望此書可以流傳後世,醫救世人。獄卒答應了華佗。後來,華佗死在獄中,獄卒替華佗打理了後世,可回到家一看,妻子正在焚燒此書,獄卒連忙搶奪,可書已燒毀,只剩得一兩頁。獄卒之妻自有一番言論:縱然學得與華佗一般神妙,只落得死於牢中,要他何用?《青囊書》只剩下一兩頁,記載了一些閹雞刪豬的方法可以流傳於世。華佗地下有知必然死不瞑目。
魏延第八位是蜀國大將魏延有人說活魏延鬥不過死諸葛。這話也確實並非是空穴來風。魏延初投劉備的時候諸葛亮就不高興,說魏延頭後又反骨,是個禍害,要推出斬首。不過劉備還是看重魏延,收下了他。劉備討伐平定了漢中以後,曾經考慮這麼重要的地方一定要派一個經驗豐富,作戰勇猛的名將來鎮守。當時人們都認為這個角色非張飛莫屬了,劉備統共哥仨,自己守西川,關羽守荊州,漢中理所當然要給張飛。張飛就這樣拉開架勢準備上任了。沒想到結果劉備宣布漢中太守是魏延!整個大軍都驚呆了。在任命儀式上,劉備鄭重的問魏打算怎麼守漢中,魏脖子一梗,硬生生的回答:「曹操如果親自帶著全天下的兵馬來進攻,那我就利用城池和險要來抗拒。如果只是偏將帶領十萬人馬來騷擾,我就打開城門迎戰,全部殲滅了他!」劉備大樂。劉備死後,諸葛亮在南中一帶作戰回到成都,剛剛落下腳,兵馬還沒有來地及休整。魏國的大將郭淮和費耀就進攻涼州的羌人,破壞羌人和蜀漢的聯盟。這個時候諸葛亮令魏延去解救,卻不給他派兵,只讓魏延調用原有的漢中兵力。魏延卻表示:不動用國家的兵馬乾什麼?帶著一隊親兵,指揮著羌人就能完成任務。於是帶著少量輕銳親兵兵秘密的潛進了羌部,指揮著一幫排不上編製的少數民族兵馬在陽溪一帶大破魏兵。諸葛亮樂的合不龍嘴,立刻封他為征西大將軍和南鄭侯,職位高出了趙雲一大塊。可惜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魏延單獨的領兵,在之後的六齣其山過程中,魏都是作為偏將在諸葛亮手下聽用。魏延常常感慨自己的才華並沒有被充分挖掘,越來越有怨氣。最後,諸葛亮死後魏延不服諸葛亮的安排,想要奪取兵權,不過諸葛亮早已料到,在死前安排下了對付魏延的方法,安排了馬岱殺了魏延,魏延的命運始終逃不出諸葛亮的手掌心,就連諸葛亮死後,也是這樣。第九位是魏國的大司農桓范。這個人一生最大的遺憾是敵得過司馬懿的詭計,卻敵不過曹爽的昏庸如果曹爽信得著他,天下也許根本就沒有司馬氏什麼事兒了。司馬氏渭橋兵變的時候,中外一片混亂,形式悔暗不明,大臣們不知所措。這個時候有一個人是清醒的,這就是大司農桓范。他當機立斷,搶到了大司馬印,斬關奪鎖突圍出了洛陽。司馬懿聽到他逃走的消息,跺著腳嘆息:糟糕了,要壞事,智囊走脫了。蔣濟對司馬說:沒事兒,他自然很可怕,不過我看曹爽那個膽小鬼未必敢聽他的計謀呢。桓范到了亂成一團的曹爽軍中,立刻清醒的分析了形勢,並慷慨激昂的說到:這裡到許昌,不到半宿,城中糧草足可以支撐好幾年。調動天下兵馬的大司馬印現在就在我手裡!閣下還怕什麼呢?且如今天子在手中,打著皇帝的旗號號令天下,國中的將領一看就知道該跟隨誰了!可是曹爽這個窩囊廢還是不敢,說了一句窩囊至極的話:現在不指望再掌權了,回家守著幾畝地當個富家翁總可以吧。桓范氣的哭罵:你父親曹真是個頂天立地的漢字,可是生下來的兒子怎麼比豬還蠢啊!最後一位便是呂布的謀士陳登陳元龍。說起陳元龍,實在有點宿命,他曾經在中牟縣救了曹操一命,但結果自己卻命喪曹操之手,難怪他死不瞑目。應該說陳元龍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地位一般,雖然在曹操擊敗呂布的一戰中此人出場很多,但始終因呂布不聽良言而被曹操擒獲。但是總給人感覺此人的計謀並不怎麼樣,才幹上不了大雅之堂。不要說跟孔明、仲達這樣的當代豪傑比較,就是跟郭嘉、程昱這樣的二流人物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可是歷史是否真的如此呢?其實非也。《三國演義》中雖然沒寫,但在史書上有記載,劉備誇獎陳元龍的文武膽識,可以和古代的聖賢相比,當時的人物很少有能超過他的。不過劉備這麼推許的一個人物,曹操卻沒當回事兒,剿滅了呂布後,曹操僅僅讓陳登當了廣陵太守。陳登剛投降過來的時候就對曹操陳述過討伐江南的戰略,曹操沒當回事兒。等到孫權在江東的勢力逐漸穩固後,曹操巡視合肥,往著遠處的長江,嘆息良久。這時曹操才想起陳登的好處,後悔沒有採用陳登的謀略。而此時陳登因懷才不遇而亡故許久。一代英才盛年早逝,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推薦閱讀:
※國內最高政治領導的保鏢能打K1或ufc嗎?
※易的功效與學易的目的
※以婚姻為目的的交往不是談戀愛
※從《約翰福音》中耶穌所行的7個神跡看神跡的目的
※你知道哪些「我們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出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