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米飯易得糖尿病?錯在吃法不科學
最近,市民老王看到網上的一條消息,每天大量吃精細糧食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為了預防糖尿病,老王決定以後多吃菜,盡量不吃米飯了。但糖尿病專家表示,米飯、麵粉等主食是能量的主要來源,也不是吃得越少就越不會得糖尿病,國內外資料研究顯示,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反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生。
白米飯僅是一個誘因
一些研究表明,進食較多的精製白米容易導致糖耐量受損,誘發糖尿病。除了白米飯以外,白米粥、白饅頭、白麵包等精細糧食也屬於高GI(升糖指數)食物,同樣不利於預防糖尿病。
既然如此,為了預防糖尿病,我們每天是不是就不能吃米飯了呢?
其實不然。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每天需要攝入250~400克穀類,其中就包括米飯。米、面等穀類食物中的複合碳水化合物是機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同時碳水化合物轉化而來的葡萄糖也是人腦的唯一能量來源,因此,是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
多吃白米飯會引發糖尿病?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內分泌科雷晨醫生並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他說,糖尿病的發生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遺傳、飲食、運動等多個方面,光從吃白米飯的多少就來判定患病風險增高,未免有些武斷。其實多吃白米飯只是個誘因,危害遠遠比不上肥胖、高油高鹽食物、缺乏運動大。
米飯不是吃得越少越好
臨床經驗也證明,不吃或少吃米飯等主食的飲食結構,會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脂肪、蛋白質攝入過量,體內物質代謝紊亂,結果不僅會引起糖尿病,而且還會使血壓、血脂增高,肝、腎負擔加重,導致冠心病等諸多疾病。
有專家發現,長期不吃或者少吃主食,體內長期攝入碳水化合物不足,胰腺β細胞功能下降,胰島素的分泌就會減少,同時胰島素的敏感度也會下降,對葡萄糖的降解功能減弱。降解不了的糖分滯留在血液里,就會引起血糖過高。這種狀況發展下去,即使恢復正常的飲食,如果體內胰島素分泌滿足不了要求,降解不了的葡萄糖使血糖升高,糖尿病就容易產生。這也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常見原因。
此外,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不吃主食不但無助於控制血糖,而且還有可能影響身體其他臟器的功能。
除了控制主食,還要控制脂肪攝入
防治糖尿病必須個體化、個性化。雷晨特彆強調說,主張科學飲食、合理配比、營養均衡,糧食要嚴格按照規定量吃,不能多吃,也不能少吃,更不能不吃,而是要均衡地吃,每頓飯都要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蔬菜,有利於營養的均衡和減緩葡萄糖的吸收。
還有人認為,糖尿病的飲食只是控制主食量。其實不然,現在提倡不要過多地限制碳水化合物,但要控制好脂肪的攝入量,限制牛、羊、奶油等熱卡很高的動物性脂肪的攝入,適量食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豆油、橄欖油、芝麻油、花生油及菜籽等植物油。另外,動物肝、腎、腦等臟腑類含膽固醇高的食物,也應控制食用。
科學吃米飯
第一,粗細搭配。粗雜糧的GI值普遍低於細糧,且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提倡吃粗糧,把它們和大米混合烹調,比如做成燕麥飯、紅豆飯之類。
第二,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在吃米飯時,多吃綠葉蔬菜,適量的豆腐、魚肉等,注意細嚼慢咽。這樣的吃法,米飯被其他食物所阻隔,在胃里排空速度減慢,吸收速度也相應減慢,餐後血糖升高就慢。(劉威)
推薦閱讀:
※患有糖尿病該怎麼呢?
※糖尿病5個方法可防治
※糖尿病患者常吃哪些食物有助降血糖
※亞洲人更易患糖尿病
※二甲雙胍普通片、緩釋片和控釋片,哪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