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離婚影響小孩情緒健康的狀況
詢問那些父母感情不睦的成人,請他們描述童年的回憶,你很可能會聽到一些傷心、混亂、失望及辛酸的故事。他們可能記得,目睹父母離婚時自己是多麼地迷惑及痛苦。又或者他們的父母是屬於那些頑強的夫妻,雖然婚姻不如意,但 「為了孩子的幸福」,決定留在一起。假如是這樣的話,你會知道小孩子目睹深愛的和最需要的兩個人早晚互相傷害著對方的痛處。
當母親和父親彼此敵視和輕蔑,不論他們是結婚、分居或離婚的狀況,折騰的是孩子。因為結婚——或離婚——的要旨是給孩子製造一種 「情緒生態學」。就像一棵樹會因環境中空氣、水、土壤的品質而受到影響,孩子的情緒健康也會被他們周圍的親密關係之品質所決定。身為一位家長,你與孩子另外一位家長的互動關係會影響孩子的看法及成就、情緒調整及待人處事的能力。一般,如果父母互相關愛及支持對方,他們孩子的情緒智力發展迅速。但父母經常相處不睦的孩子可能會遭遇嚴重的危機。
雖然這對正在經歷婚姻衝突的家長是很令人不安的消息,但希望還是有的,尤其那些有孩子的夫妻 (結婚或離婚的),他們有必要改進他們之間的關係。我們現在知道傷害孩子的不是父母之間的衝突,而是他們處理爭執的方式。我們也發現情緒輔導可以產生緩衝的作用。即當父母可以進入孩子的情緒世界,協助他們處理負面的感受,並引導他們渡過一些家庭的壓力時,他們的孩子在面對許多家庭騷亂,包括離婚等不良的影響時,才有所庇護。
直至目前,情緒輔導是唯一已被證實對抗這些有害影響的緩衝器。
最後,我們也發現一位好家長走的路也是改善婚姻要走的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人際作風——情緒察知、發展同理心、接受共同地解決問題——也是他們婚姻中一個好的作風。除了可以成為較好的父母,他們也改善了與配偶的關係。
在探究情緒輔導如何有保護的功能前,先了解夫妻衝突及離婚如何影響孩子是有幫助的。
夫妻衝突及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透過我們與有小孩子的家庭所做的觀察及實驗室的研究,我和研究組裡的同事發現某些夫妻的衝突,對孩子身心的健康及與同輩相處的能力,有極深遠的影響。我們的資料顯示父母的婚姻有批評、設防及輕蔑的特徵時,他們的孩子比較會表現出反社會的行為並對玩伴有侵略性。這些孩子變得不安時,要調整自己的情緒、集中注意力及自我的安撫都比較困難。另外,他們的母親報告這些小孩健康的問題如咳嗽和傷風的次數較多。他們看來也像是承受著較多慢性的壓力,因為他們的尿液含較大量的 「兒茶酚胺」,那是一個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
為了要估計孩子與同輩要好的程度,我們在孩子的家中利用30 分鐘,觀察他們一場沒有人管理的遊戲。每個家庭邀請孩子的好友參與這實驗的一部分。我們觀察孩子在遊戲時彼此間的表現以做評估。譬如,他們是否在一個需要高度合作的幻想遊戲中花許多時間?抑或他們比較偏向玩 「平行遊戲」
——即各玩各的,並沒有太大的企圖要共同遊戲?
我們也留意研究組裡孩子明顯的負面行為——譬如,爭吵、威脅、中傷、搬弄是非及身體侵略等等。如果發生爭論,孩子有否嘗試找解決的辦法,或
他們的衝突是否導致遊戲的解散?先前的研究告訴我們孩子將來的生活會由於這種行為而有重大的差別;負面及反社會行為是他們幼年時被同輩排斥的一個主要原因。我們也知道孩子交友的失敗是顯示精神問題危機的一個指針。
當我們將這些遊戲場合的資料與我們在第一章內從家庭面談及研究室實驗的資料作比較時,我們發現婚姻關係與孩子交友的行為有深切的關係。父母婚姻不和的孩子,比父母婚姻融洽的孩子,較常獨自地遊玩,並且與玩伴發生較多的磨擦。
其他許多社會科學家對於來自婚姻觸礁的孩子的行為問題也有類似的發現。總括而論,研究顯示夫妻衝突與離婚皆使孩子將來在發展的軌道上出現嚴重的問題。一些問題,如缺乏人際間的技巧及侵略的行為,可能在童年的早期就開始表現出來,引起同輩的排斥。父母由於被自己的問題所困擾,放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和關注也就較少,因此孩子四處遊盪,在沒人看管的情況下,就傾向一些比較出軌的同輩團體。在青春初期,許多來自破碎家庭的孩子已經走入歧途,跌入陷阱,包括學業退步、未成年性行為、濫用物質及少年犯罪。另外有一些不是很明顯的證據表示,來自發生高度衝突的家庭或離婚案例的孩子經歷較多的憂鬱、焦慮及退縮。一個由弗吉尼亞州大學的E。梅維斯·赫瑟林頓 (E。MavisHetherington)指導的研究,發現來自離婚家庭十幾歲的孩子,他們發生有臨床意義的精神健康問題的比率是幾乎一般人口中同年齡的3倍。
社會科學家對於為何來自問題家庭的小孩子有較多的行為及交友的問題,提出了各種的理論。有些認為父母不和或者與前任配偶有爭執,比較沒有時間和精力與孩子相處。離婚和導致離婚的衝突使家長精疲力竭、心神分散、及意志消沉,無法有效地管訓孩子。
在父母分居或離婚的時期,以及離異後的頭兩年,E。梅維斯·赫瑟林頓說那是親子關係嚴重瓦解的階段。在這期間,E。梅維斯·赫瑟林頓說: 「一個心神被佔據和/或情緒被干擾的家長與一個困苦、有所需求的小孩,要互相支持及安撫似乎是有困難的,甚至只會加重雙方的問題。」至於撫育孩子的離婚婦女,她附加說: 「經常變得有短暫的心情不定、沉默及對孩子有不一致的處罰。」而問題不一定會隨時間消失,赫瑟林頓認為: 「在控制及監管孩子的行為上有困難是離婚媽媽要面對的最持久的養育問題。」
這些發現回應了我們在研究組裡對婚姻出現壓力的參與者的觀察。這些家長比較冷漠及不理睬。他們也似乎比較不會規範孩子的行為。
許多專家認為婚姻出現壓力的家長除了缺乏提供好的養育法外,也給孩子如何與別人相處的一個壞榜樣。他們認為孩子眼見自己的父母以戈相待或互相蔑視,孩子在交友時就比較會表露這種行為。他們沒有角色模範來教導如何發揮同理心及共同解決問題,於是孩子依據父母的劇本有樣學樣——所謂敵意與防禦是衝突的恰當反應;好侵略的人能夠得逞。
雖然說孩子生活在父母發生衝突的負面影響下而學習他們的行為模式是合理的看法,但我認為婚姻不和可能對孩子還有一個更深、更重的打擊——尤其那些從小就暴露在嚴重的家庭問題中的小孩。我覺得生活在父母衝突之下的壓力,可以影響嬰兒自主神經系統的發展,以致決定了這孩子待人處事的能力。
無可否認,孩子在目睹雙親的爭執會產生痛苦。研究顯示,即使幼小的孩子對父母的吵架也會產生一些生理變化的反感,譬如心跳和血壓的增加。
學術心理學家 E。馬克·庫明斯 (E。Mark Cummings)曾經研究孩子對大人爭吵的反應,他發現小孩一般都以哭喊、緊張僵直地站著、捂住雙耳、愁眉苦臉或請求離開為反應。對於忿怒非語言的反應可以在小至 6個月的嬰孩身上發現。然而嬰孩或許不懂父母爭執的內容,但他們知道事情出了毛病而有激動和流淚的反應。
我和同事在研究組裡的家庭觀察到這類的反應。譬如,參與我們對新婚夫婦的研究其中的一對夫婦,帶來他們3 個月大的女兒做觀察。較早的面談顯示家長的關係是十分具競爭和好爭論的——在這項實驗中這些特徵變得更明顯。在被指示與嬰兒玩時,做父親的輕搖孩子的腳吸引了她對他的凝視,而做母親的則發出咿唔的聲音試著奪走嬰兒對父親的注意力。這衝突似乎使她迷惑又激動,結果她轉向別處並開始哭。同時,她的心跳增加。雖然父母儘力地安撫她,但是嬰兒的心跳回復正常速度的時間卻是異常的長。
雖然我們對嬰兒的研究仍未完成,這樣的觀察結果卻加強我的信念,認為家長的衝突始自嬰兒期——這是孩子自主神經系統正在發展的階段——就要付出代價。在頭幾個月里,孩子遭受的任何情緒的事件,都可能對它的自主狀態——即孩子調整神經系統的能力——有嚴重和一輩子的影響。有否回應嬰兒的哭喊;她是否經常被周圍的感覺所安撫或刺激;喂育她、給她洗澡及和她玩耍的人是否平靜關心或焦慮沉鬱——這全部關係到嬰兒對刺激的反應、自我的平靜以及從壓力中恢復的能力。
待孩子成長並與其他人接觸時,這些能力就愈來愈重要。孩子為了要集中注意力、專心學習、 「解讀」別人的肢體語言、臉部表情、及社交暗示,都需要懂得調整自己的情緒。缺乏這些情緒智力的成分,孩子在進入社交及學校的環境時,是處於一個不利的狀態。
我們和其他許多的研究者都發現離婚和高度衝突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成績比較差。老師通常對來自破碎家庭的孩子,在性向與智力的評分上,分數打得都比較低。在大西洋月刊寫專欄的社會評論家巴巴拉·達福·懷特黑德(Barbara Dafoe Whitehead)就如此形容這個情況: 「我們當今教育最大的悲劇是許多美國小孩沒有上學,不是因為智力或身體有缺陷,而是因為他們情緒上的無能……老師發現許多孩子心神分散,他們被家庭生活激烈的事件所佔據,心情困苦以致連一些輕鬆的作業如乘法表都無法集中精神應付。」
全國兒童調查約談了一批有全國代表性,屬於童年的中期、青春期及成年早期的樣本,它的分析顯示孩子成年後仍舊背負著這些問題。研究員尼古拉斯·齊爾 (Nicholas Zill)審視240 名 16歲前父母便已分居或離婚的年輕人的資料。就算摒除父母的教育程度、種族及其他因素的變化,齊爾發現來自破碎家庭 18至22 歲的年輕人,比其他的年輕人,表露高度的情緒煩惱或行為問題的比率,前者的可能性是後者的兩倍。他們在高中輟學的比率也是後者的將近兩倍。在輟學學生中,那些來自瓦解家庭的孩子最終也不太可能獲得其他的學位證書或GED。
不過,齊爾的分析中,最令人痛心的大概是離婚與親子關係的聯繫。他的調查發現離婚家庭中的年輕人有百分之六十五與父親關係惡劣,而那些父母沒有離婚的年輕人則只有百分之九。齊爾對這項結果的評語是 「幾乎是不令人驚訝的」,因為事實上,在研究組裡大部分分居或離婚了的父親並沒有給與經濟上的支援也沒有和孩子保持定期的接觸。同時,許多孩子與母親的結合力似乎也受到離婚的打擊。來自離婚家庭的報告,顯示大約有百分之三十的孩子與母親的關係淡薄,而那些沒有離婚的案例,則只佔了百分之十六。
「大部分離婚家庭已成年的孩子至少與一位家長疏遠,一小部分則疏遠兩者,這個事實,我們認為是造成關注社交問題的合理原因。」齊爾說,「它表示許多這些年輕人特別容易受外在影響,譬如來自男朋友或女朋友、其他的同輩、代表權威的大人及媒體的影響。這些影響雖然不一定是負面的,但它們不太可能足以取代與家長穩定及積極的關係。」
其他的研究顯示父母的離婚如何影響人的一輩子。在各類的研究里,父母離婚的成人報告有較多的壓力、對家庭與朋友的滿意度較低、有較多的焦慮、以及處理一般生活問題的能力低弱。
根據最近一項長期追蹤的調查,我們發現父母的離婚甚至可能減短人的壽命。自 1921年起,劉易士·特曼 (Lewis Terman)為了要測試他對遺傳性智力的理論,對1000名天賦才能的加州兒童做社會心理及智力發展的追蹤研究,每隔5 到 10年就做一次調查。為了要尋找社會壓力如何影響壽命,在利佛塞加州大學的豪威·菲德曼最近調查了特曼研究的參與者之死亡證書,半數已死亡。在 1995年,菲德曼報告那些在他們21 歲前父母離婚的參與者比那些父母在一起的參與者早死了4 年。 (相對地,他發現在參與者童年時家長死亡的個案,對壽命沒有太大的影響。他注意到這與其他揭示父母離婚和分居對孩子往後心理上的問題比雙親的死亡有更深的影響的研究是一致的。)菲德曼也發現離婚父母的小孩,自己也比較會離婚,但他們本身的離婚並不一定造成他們較短的壽命。菲德曼的結論認為父母離婚是年輕人在社會錯綜的生活里,預測他們往後貿然死亡一個關鍵的事件。
有這麼多表明了離婚對孩子造成的有害影響,婚姻不睦的家長可能懷疑為了孩子的幸福,是否最好要維繫一段悲傷無救的婚姻。我們及其他的研究對這個問題,可以肯定且響亮地回答 「不是」。這是因為某些夫妻間的衝突,像離婚一樣會對孩子造成同樣有害的影響。即是說,傷害孩子的並不一定是離婚,而是婚姻不睦里父母之間可能產生的強烈的敵意與不良的溝通。一些婚姻問題,包括丈夫在家庭的情緒生活中退縮的情況,與孩子發生心理學家所謂 「內在化」的問題有關——即孩子變得焦慮、沉悶、內向及退縮。另一方面,在配偶之間的敵意和蔑視,則與孩子對同輩的侵略行為有關。
既然不健康的婚姻和離婚都同樣對孩子有害,到底有沒有已證實的方法讓不愉快的已婚夫妻保護自己的孩子?我們的資料顯示是有的。減少孩子受創的途徑就是透過情緒輔導。
使孩子免受婚姻衝突的負面影響有這麼多證據顯示父母的爭吵會傷害孩子,一些家長可能懷疑他們是否應該以避免所有類型的婚姻衝突為目標,或者至少對孩子隱瞞他們的爭執。
這不但不是個好主意,而且是不太可能的。衝突與忿怒是每日婚姻生活里正常的成分。夫妻之間可以公開表達無可避免的差異,並且將問題解決,往後會有較愉快的關係。正如我們已知道的,家長認可負面的情緒,比較能夠協助孩子處理他們自己的忿怒、憂傷和恐懼的情緒。
除此之外,研究顯示孩子可以從目睹某些家庭的衝突中受惠,尤其當家長以互相尊敬的方式爭執,而且很明顯地採取建設性的努力解決問題。假如孩子從未見過他們生活中的大人與別人發怒、不和,然後處理之間的爭論,他們就錯過了促進情緒智力重要的一課。
重點在處理與孩子另一位家長的衝突,使它成為一個正面的教材而非對孩子有害的經歷。當然,知易行難——尤其考慮到配偶 (或前配偶)可以如何刺激對方的情緒。然而,最近的研究給父母提供一些如何與對方相處融洽的線索,以保護及造福孩子。
在婚姻中實踐情緒輔導我們對孩子情緒需求的研究明確地顯示當家長傾聽、了解、並認真地對待孩子,他們是最快樂、最有成就的小孩。但這些習慣在父母身上及他們的婚姻生活上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為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我與同僚審視在研究組裡被標為情緒輔導的家長的婚姻。 (這些是對自己與孩子情緒有察知的男女。他們傾向於將孩子負面情緒的時刻視為傾聽的機會。他們對孩子發揮同理心、立規範、並提供如何料理負面情緒及如何解決問題的指引。)除了獲知他們如何以家長的身份扮演情緒教練的角色,我們也搜集關於他們婚姻生活詳細的資料。在長時間的面談里,我們知道他們婚姻關係中的經歷和他們對婚姻的觀念。在研究室實驗里,我們觀察他們解決衝突的癥結。
同時,經過11年的追蹤,我們獲知多少已離婚、多少曾考慮離婚、還有多少仍然快樂地過著婚姻生活。
我們發現情緒輔導不單只保護他們的孩子,也保護他們的婚姻。與研究組裡其他的家長比較,這些情緒教練對他們的婚姻感到較滿意與穩定。他們彼此之間表現較多的親情、喜愛及欽佩。當這些夫妻談及他們對婚姻的看法時,他們比較容易強調伴侶的價值。他們談論時較常使用 「我們」,視他們共同的生活為一個合夥的事業。他們比較有肯定的態度、較少交戰、較少蔑視對方。做丈夫的比較少有 「石牆」的傾向,或在激烈的交流中停止溝通。
他們比較會認為夫妻有必要討論雙方負面的情感、公開問題、處理而非逃避衝突。這些夫妻較不會視他們共同的生活是亂七八糟的。他們似乎比較會說他們覺得為婚姻而付出的痛楚及努力是值得的。
將這些發現都納入考慮後,有人可能會懷疑什麼是首要的:快樂的婚姻抑或成為孩子優秀的情緒教練所需的社交技巧。在我們現階段的研究,確實很難給它們下定位。一方面,如果家長有美好穩定的婚姻,他們大概比較容易在孩子身上投入他們的注意力、時間及情感的力量。但另一方面,如果大人在傾聽、同理心的發揮及解決問題上有熟練的技巧,他們可以同樣地在配偶及孩子身上,好好地施展這些技巧——以達到圓滿的結果。但唯有完成更多的研究後,我們才可以有把握地說,推動的因素是哪一個,但我比較相信後者是基本的力量。即是說,那些能照料孩子情緒的也同樣如此對待他們的配偶,而這種行為對婚姻關係是好的。
我是根據我們已完成的研究——它顯示何種的婚姻互動關係可以預示婚姻的穩定性——而作的一種假說。這項研究在我的著作 《婚姻成敗之原因》
(Why Marriages Succeed or Fail)有詳細的描述。這裡要說的是,假如你將我們在第三章已探究的情緒輔導的要素 (情緒察知、以同理心去傾聽、解決問題等等)施展在配偶上,你很可能得到可喜的結果。
我們在參與養育小組的父母中,發現這種作法已有了某種程度的論證。
譬如,安說:在幫助她兩歲的兒子確認自己的情緒時,使她更洞悉自己的感覺。如此,也鼓勵了她和丈夫在他們的關係上發揮更多的同理心及肯定對方的情緒。
「不採用這種肯定對方情緒的技巧,必然會發瘋的,」安說,她是一位藝術工作者, 「假如我說:『今天我收到一封被拒絕的信,而我很失望,』
我不希望聽到丈夫回答: 『啊!那你期望什麼?他們沒有餘暇馬上處理你的作品。』而比較想聽到的是: 『我能夠理解,你收到這種否定的反應而感到失望。』」現在他們的兒子不是唯一需要這種關懷與了解的家庭成員,安和她的丈夫也成為對方的情緒教練。
避免啟示錄里的四騎士我們對家庭與情緒所做的長期研究中,發現婚姻不美滿或打算離婚的夫妻,很典型地,他們之間的互動、情緒、態度會經歷某種下轉的旋渦,直到婚姻的瓦解。這個瀑布一般有四個可預測的步驟,即我所謂的 「啟示錄的四騎士」。像災禍的預兆,每一位騎士為下一位騎士鋪路,腐蝕溝通並且使他們將注意力更放在配偶和婚姻的失敗上。根據它們對婚姻關係相對的危害程度,這四位騎士依序排列為:批評、蔑視、防禦、石牆化。
我們發現同樣這四項元素對配偶的孩子也有害,這並不令人感到驚訝。
即是說,當孩子的環境被她的父母以批評的、蔑視的、防禦的、阻擾的行為所污染時,孩子較有可能在婚姻衝突里受到不幸結果的折磨。
好消息是我們現在可以利用這些發現給家長建議改善雙方關係的方法,因而保護了孩子免受有害的影響。就算你和配偶正在思索如何處理這些備受爭論的問題,以下這些閃避 「四騎士」的忠告對你們還是有用的。雖然這些忠告是針對已婚的夫妻,但對於已分居或離婚的夫妻,假使需要一起討論有關孩子的問題,可能也會有效用的。
·騎士1:批評關於批評,我是指對你伴侶的個性作負面的議論,而這通常有指責的意味。表面上,批評似乎可能很類似發牢騷,但發牢騷對兩人的關係可以是健康的,尤其是當一個配偶感到對方未符合他或她的需求。但是發牢騷與批評兩者之間有一個很重要的差別,發牢騷是針對特定的行為,而批評則抨擊一個人的品性。以下是它們的一些例子:
發牢騷: 「當你花費那麼多錢在衣服上,我很擔心我們的財務狀況。」
批評: 「你知道我們有帳單要繳費時,你怎麼可以花費那麼多錢在衣服上?你的表現是如此地虛榮與自私。」
發牢騷:「當你和朋友在星期五的晚上外出而不是回家,我感到寂寞。」
批評: 「你是這樣地不負責任,每個周末外出丟下我和孩子在家。很明顯的,你不關心你的家庭。」
發牢騷:「我希望你不要把衣服丟在地板上。它使睡房看來亂七八糟。」
批評: 「我已經很厭倦跟在你後面收拾衣物。你是不體諒和懶散的。」
發牢騷單純地聲明事實,而批評則常常帶有判斷的意見,並使用「應該」
這字眼。它意味著這位夥伴是無救的。譬如,配偶可能不會這樣說: 「我希望有時候你會買草莓冰淇淋。」反而是:「你為什麼老是買薄荷味的冰淇淋?
到了現在你應該知道我最討厭那口味。」
背叛是另一個常見的主題。 「我但願你跟孩子沒有在我母親的派對上遲到,她很失望。」這樣的說法可能被取代為: 「我信賴你會帶孩子準時到我母親家參加派對,但你又遲到了。我早該料到你會破壞這個家庭的慶祝。」
同時,批評常常使用整體性的字眼: 「你從來不幫忙做家務。」「你經常拖欠電話費。」
批評常常是鬱積的失望及未舒解的忿怒的表現。一個配偶是 「沉默的受害者」,而另一個對升高的刺激毫不知情。當沉默的人無法再壓抑負面的情緒時,他或她就會 「爆發」出一串牢騷。結果或許就是我所謂的「廚房挖掘」
的技巧。即是批評的人將一大堆毫無相關的抱怨統統串連一起,像是: 「你接我下班時,常常都遲到。你從不花多點時間陪陪孩子。你甚至不再在乎你的外表。還有,我們上次一起外出是什麼時候?」這些槍林彈雨是如此廣泛、無法抵抗,承受的人只能將它看作是對個人的侮辱。他或她大概感到驚嚇、被伏擊、受傷及被犧牲——這些全部都替第二位更危險的騎士:蔑視,開拓降臨之道。
你如何避免這種有害的批評呢?當磨擦與問題發生時,處理它們,不要等到你無法再忍受忿怒或傷害的時候才爆發。以明確的方式表達你的忿怒或不滿,並針對你伴侶的行動而不是他或她的個性或品格。嘗試不要責備。專註眼前並避免作整體的要求。避免以這些字眼開始抱怨:「你應該……」「你經常……」 「你從來不……」
我們的研究發現妻子比丈夫有較多的批評。這部分是因為婦女似乎視提出問題來引起夫妻的注意力為她們的職責。丈夫,相對來說,比較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才處理衝突。這可能是一個不幸的組合,因為批評常常是由於未得舒解的忿怒及性急所致的。當妻子發牢騷但無法從丈夫處得到像樣的回復,她的忿怒無可避免地會升高成一種批評。丈夫要避免它的發生,可以將妻子的忿怒看作是改善婚姻的一個資源。當她發怒時,她只是 「強調」一些抱怨。丈夫的秘訣就是在它升高成一種批評前 「接受包容她的忿怒」。
·騎士2:蔑視蔑視跟批評很相像,但程度又更深。一位配偶蔑視他或她的伴侶會真的「想」侮辱這個人並造成心靈上的創傷。蔑視常常來自對你的配偶感到厭惡或厭煩,不滿他或她的行為並要求平等。當你有輕蔑的心態時,你滿腦子都是貶低的思想——我的配偶是無知的、令人厭惡的、一個白痴。婚姻關係里,你愈持續保有這種想法,你愈難記得你以前在配偶身上發現吸引你的特質。
隨著時間的流逝,讚美、情愛及溫柔的姿勢都隨風而逝。仁慈的行為和真實的感情被負面的情緒及惡劣的交流所淹沒。
婚姻已被蔑視所感染的一些常見的徵象包括:侮辱、中傷及敵對形式的幽默,如嘲笑和愚弄。配偶可能對對方忿怒的表現,以忽視、貶低的方法反應,譬如更正發怒者的語法。肢體語言可以表露對方不值得尊敬與信賴。妻子可能在丈夫談話時眼睛瞪著天花板。丈夫可能帶著厭惡的冷笑。
一旦蔑視騎士已經舒適地進駐你的婚姻里,要趕走他不是那麼輕易的事。不過,假如雙方願意改變自己的想法、用字及對對方的行為,還是辦得到的。首先,我們要傾聽自己內心的思緒。當你聽到自己重複著對伴侶侮辱的、復仇的想法,想像將它們擦抹或刪除掉。代以用些較為安撫的主意:「現在很糟糕,但事情不是永遠都這樣的。」或者, 「雖然我感到心煩意亂(失望、忿怒、傷心、受創),但我的伴侶有值得牢記的優點。」
要記住,是由你決定,到底你配偶的行為代表負面或正面的動機。譬如,你的伴侶沒有倒垃圾,你可以有兩種想法,你可以想: 「她覺得倒垃圾有失她的身份。她是如此倔強的女人,要我和她生命中其他的人幫她處理麻煩。」
但你也可以說: 「她沒有倒垃圾因為她未注意到它已經滿了。她大概心不在焉。或許她待會會去處理。」注意,正面的反應是專註在當前特定的事件,即妻子對今天倒垃圾的行為,而不用這件事去決定一生的判決。
雖然這種做法可能很困難,但嘗試放棄在與配偶吵架時,為了要證明你是對的而需要這場爭執的念頭。細想一下或許放棄爭論是否會比較好。
由於蔑視可以毀滅欽佩和情愛的感覺,解藥就是對你的配偶產生一些比較正面、關愛的想法。一些夫妻覺得回想開始墜入情網的理由會有所幫助。
或許你會想起她是有趣的、聰明的、性感的。或者他給你的印象是仁慈的、強壯的、愛開玩笑的男子。如果有幫助的話,就一起看一些舊照片。一起渡過一些單獨的時間來照料及恢復你們的關係。如此,可以在下一位騎士來臨前,使局勢改觀。
·騎士3:防禦當一位配偶感到被輕蔑的侮辱所抨擊時,他或她變得有防禦是最自然不過的事。然而,防禦乃意味著婚姻有了大麻煩,因為當配偶以為自己被包圍時,他們不會互相傾聽。反而,他們經常的反應是推諉責任。 (「傑遜在學校惹麻煩不是我的錯。是你嬌縱他的。」)或者,他們為自己的問題找借口。
(「我本來可以參加凱蒂的獨奏會,但我必須工作到很晚。」)交叉抱怨是另一種防禦的形式。 (他抗議她的浪費,而她回過來抱怨他應該賺多點錢。)因此這種 「對呀,但是……」的回應,只是將贊同點鋒頭一轉,變成一種抵抗的力量。 (「對呀,我們需要輔導,但它也不會帶來任何的好處。」)有時候,人們只是單純地將一個論點重複又重複地提出來為自己防禦。
不論他們的配偶提供怎樣的邏輯或額外的資料都不重要,說話者只是持續不斷地強調著同一點。
防禦也能夠以語氣聲調或肢體語言來表現。哀嘆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表示說話者覺得自己是無辜的受害者,並且無須負起解決眼前問題的責任。
雙臂交叉疊在胸前表明這個人有戒備心,另外,女性可能觸摸自己的脖子,好像在玩弄一條項鏈似的,這些都是防禦的徵象。
雖然婚姻關係里有了蔑視,產生防禦是可以被理解的,但這對於拯救婚姻,並沒有正面的效果。因為,這些以及其他種類的防禦都封閉了溝通的路。
放棄防禦式的溝通,關鍵在不要將你伴侶的話聽成一種抨擊,而是以十分強烈的措辭表達的一些有利的資訊。當然,這是知易行難。但想像一旦解除武裝後,會有什麼樣的可能:你的配偶侮辱你,你不否認對方所說的,也不以別的侮辱回罵,反而發現在這項聲明裡有幾分真實而稍做反省。你可能會回答: 「我從不知道你對這件事的反應那麼強烈,讓我們多談談關於這件事。」你的配偶剛開始會很震驚,甚至可能會不相信你的反應,而可能使關係更緊張。但一段時間之後,隨著你解除武裝,你的夥伴很可能領會到你確實想讓事情有所改變,你在乎你們的關係,你希望你們能更和睦地相處生活。
·騎士4:石牆化假使夫妻無法停戰——即他們繼續允許批評、蔑視及防禦支配著他們的關係——他們很可能會遇見這第四位騎士:石牆化。它是當一位夥伴由於對話變得太過激烈而停止討論。基本上,這位配偶變成 「像一片石頭牆」,對於另外一位配偶所說的話,他完全不表示他有聽到或有了解。
在我們的研究里,石牆者有百分之八十五是男性——這並不令人驚訝,因為男性似乎對婚姻壓力有著較極端的生理反應,所以比較傾向從中逃避。
這個效果可以緣於生理上基本的性別差異,或者可以緣於當男性與妻子不睦時,他比女性較不容易將悲痛的思緒揮散,反而一直被它們纏擾。在面談時問及他們的行為時,許多石牆化的男性視他們的沉默為 「中立的」,而不是傷害他們婚姻的一些障礙物。男性不了解妻子常常因他們的安靜、無反應的態度而心煩,她們認為丈夫的行為是表示自鳴得意、不關心或不贊同。而男性則認為不講話比較好,因為說話可能使氣氛更緊張。
儘管石牆者有正面的動機,研究顯示在婚姻不幸中習慣性的沉默會有問題。
除非雙方願意交談,否則問題不會解決,而孤立的狀況更嚴重。當形勢變得情緒激烈時,男性會退縮。而女性比男性較易於從社交環境中獲得情緒的提示,反而比較不是從身體的感覺而來的。這或許是女性比男性較會留在一段失敗的婚姻里的一個原因,即使它對她們的健康是有害的。
對於察知自己是石牆化並希望改變的伴侶,我建議在討論時,做一些有意識的努力,給配偶多些回應。就算是在交談中,簡單的點頭或喃喃低語「唔」,都向說話者表示對方是在聽。這種確認能幫助改善關係。以此作出發點,石牆者可以進升到更高層次的傾聽,譬如,向對方反映你所聽到的。
生理對壓力的反應可能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因此,那些希望停止石牆化並開始溝通的配偶或許想要探究如何在激烈的討論中保持平靜的新方法。
我們研究組的一些夫妻在爭吵中確實注意他們的脈搏,結果證實是有用的。
當這些夫妻發現他們的心跳比正常休息狀態時的速度多超過了20 次,他們就暫停討論,待他們感到較輕鬆時才回到剛剛的事情上。我建議那些想嘗試這個方法的夫妻,在半小時內重新繼續討論,這樣給你足夠的時間從過度刺激中恢復,卻又不至於有完全中斷討論的危機,妨礙改善關係的進展。在這中場休息時間,你如何處理自己的緊張與思緒是很重要的。深呼吸、放鬆自己或有氧運動或許可以有鎮靜的效果。在這期間,儘可能放棄報復你的伴侶或使他煩惱的念頭,相對地,集中精力于思考積極、安撫、樂觀的信息。
在我的著作 《婚姻成敗之原因》(Why Marriages Succeed or Fail)內,有更多關於趕走這四位騎士及改善你婚姻關係的資料。對家長重要的啟示是,極可能使婚姻瓦解的因素也同樣地使孩子受苦。但假如父母——甚至離婚的父母——可以努力改善他們之間的溝通情況,他們的孩子也會受惠。
如何處理婚姻衝突除了與配偶實踐情緒輔導,家長可以採用一些十分實際的勸言,更進一步地保護孩子免受婚姻爭執引起的負面影響所害。這種處理婚姻衝突的觀念是不要讓孩子成為你問題里的絆腳石,或感覺孩子好歹要對你的問題負責任。保護孩子也需要情緒輔導里那種與他們公開自由的溝通。除了你直系的家庭外,那些能給孩子社會支持的可靠力量也是重要的。
不要利用孩子作為婚姻衝突的武器或許因為家長知道與孩子之間關係的珍貴,因此,忿怒的配偶有時候企圖 「利用」這些關係來互相傷害。離婚的夫妻可能嘗試限制另一人探訪孩子的權利。這個技巧尤其在感到被叛離及無力的母親中是很普遍的,她們覺得透過這種限制對方與孩子接觸的方法是她們在婚姻關係中唯一剩餘的影響力。當無撫養權的父親無法貼補孩子的生活費而使問題更惡化時,母親更覺得將孩子隔離是合理的。
忿怒的家長或許會企圖利用扭轉孩子對另一人的情感而達到傷害配偶或前配偶的目的。它的做法是向孩子述說另一位家長的壞話(不論真的或假的)或要求孩子在婚姻衝突中選擇站在哪一邊。
我認為這類企圖將孩子有意地與他或她的另一位父母隔離,是衝突中的家長對孩子做的最有害的事情。對於深愛雙親、想要對兩者忠誠、同時又覺得有必要保護被抨擊的那方家長的孩子,這種行為會為他們製造了一種慢性痛苦的矛盾。持續地將孩子捲入婚姻的爭執會令他們感到好像自己要擔當家庭不和及修復關係的責任。很明顯地,要維繫父母的婚姻,孩子沒有什麼可以或應該做的事。因此,這樣的行為只讓孩子感到無助、混亂與沮喪。
大多數的孩子需要雙親的愛與支持,特別是當他們嘗試應付父母不和所引起的混亂時。當家長利用孩子像足球般踢來踢去以達到來傷害對方時,輸家卻是孩子。
我對長期彼此對立的家長建議,在家庭生活里實施一套「婚姻切除術」。
即是說他們心中應該將家長及爭鬥中的配偶身份分離。作為家長,他們應該儘力幫助孩子感到安全並且被雙親深愛著,即使這可能表示有一方的配偶必須放棄一些影響力與權力。
不睦的家長應該避免以批評或責備的方式來與孩子討論另一位家長,因為這可能破壞孩子和這另一位家長的關係,或者使孩子覺得自己不忠心、內疚以及增加更多的壓力。假如你可以真誠地做到,接下來,就將注意力放在衝突中有建設性的觀點。在適當時機,告訴孩子你們吵架是幫助爸爸和媽媽理出他們不同的觀點,並找出解答。
不要讓孩子介入其中強烈衝突婚姻里的孩子嘗試成為父母之間的一個調停者的例子並不罕見。一些研究員做的理論認為這是孩子企圖的一部分,想調整他或她的情緒。
他們對家庭中的混亂感到恐懼,很絕望地想對此做一些事情,因此他們表現出業餘婚姻輔導者和裁判的角色。但要維繫一個家庭的責任,對任何孩子而言都太吃力,而且只會節外生枝。
假如你感覺孩子嘗試在你和你配偶之間作一個調停者,就把這種情形看作一個徵象,即它表示你家中衝突的程度已經太嚴重了。為了孩子著想,你必須將戰火降級。這時,情緒輔導的技巧就很有用途。使用它來找出孩子的感覺並發揮同理心。如果你有年紀較輕的小孩,讓她了解照料父母不是她的責任。告訴她大人必須自己尋找解答,同時大家都不會有事的。對於較年長的孩子,你的談話可以比較深入,但嘗試傳達相同的信息——即解決父母之間的爭吵不是她的責任。
你可以承認,聽到父母在吵架是很心煩的,但有時候,家長需要有各自的意見以解決問題。同時,如果你能力做得到,向孩子保證父母在嘗試尋找方法使事情更美滿。
同樣地,讓孩子了解他或她不是你和你配偶之間的問題源頭。研究發現年紀大到能夠明白家長吵架內容的孩子,在目睹一場關於他本身的爭吵時會經歷較大的壓力。在發生時,他很可能有羞恥、自責及害怕被捲入爭執中的感覺。在此情況下,你或許可以說: 「爸爸和媽媽對於要如何處理這個狀況有不同的主張。但我們爭吵並不是你的錯。」
要更進一步防止孩子捲入婚姻的衝突,就不要要求他們在爭論的事件中做一個中間人。想像當孩子被要求傳遞一些他雙親也不想親自傳達的沉重信息時,他所必須承受的壓力。 (「你告訴你父親我不要他未經我同意,就從學校把你接走。」)家長也不應該要求孩子對另一位家長隱瞞秘密的資料。這種行為在家庭關係中是一個欺騙的模式,它只向孩子證明你和其他家庭成員是不可靠的。
同時,孩子需要感到自己可以跟父母談論任何干擾他們的事,而不必擔心後果可能背叛其中一位家長的信賴。最後,儘管父母有不和,孩子需要感到兩人是為了孩子的幸福而共同尋找解答。要求孩子 「保密」只會毀了這一切。
衝突解決時讓孩子知道正如同孩子看到父母爭吵而不安,他們知道父母已找到解答時也會感到慰藉。西弗吉尼亞州大學的 E。馬克·庫明斯教授所指導的研究,發現孩子在目睹大人爭執時,經常表露侵略和煩躁的反應。但假如他們了解大人已解決了他們的不和時,孩子的反應就平靜許多。除此之外,庫明斯發現父母和好的程度對孩子是有意義的。譬如,當孩子確實目睹大人互相向對方道歉或達成一個協議時,他們的反應會比較正面。但對於一些較複雜的解答,譬如,大人只是換了話題或一位家長向另一位投降,孩子的反應就不是那般地正面。至於大人之間的沉默或持續公開的爭吵,孩子則產生最負面的反應。
另外,庫明斯發現解答內所包含的情感對孩子是重要的。即是說,他們能夠分辨大人表達歉意的態度是忿怒的或者達成的協商是不熱誠的。十分年輕的小孩要明白解答及寬恕所代表的抽象深奧的觀念當然是有困難的。對他們而言,父母以一些身體的提示來表明已找到一個解答可能會有益。譬如,父母溫馨地相互擁抱,可以讓小孩知道他們的家長已恢復平穩的關係。
為孩子建立情感上支持的網路當家長經歷高度的婚姻壓力時,較年長的孩子——尤其是十幾歲的——擺脫他們的家庭而在其他地方尋覓情感上的支持的案例是常見的。開始時,他們可能會花多點時間與同輩相處或者發展嗜好,或與一些比較沒有那麼多問題的朋友或親戚的家庭接近。雖然孩子退出他或她自己的家庭是很令人悲傷的事,但倘若他們選擇的人或活動對孩子的生活有正面的影響,這也可能是孩子積極的應付技巧。
很不幸的是,許多孩子的情況並非如此。一些小孩在他們的生活圈裡沒有負責任的大人可以依靠。他們也沒有好的途徑以得到建設性的發泄管道,如運動、學術活動或文藝。在這種情況下,小孩常常成為有害影響的獵物。
如研究所顯示,來自不穩定家庭的小孩被吸引入脫軌的同輩團體和做違法行為的危機是特別的高。
因此,家庭發生糾紛期間,對孩子的朋友和活動有更多而非較少的注意力是重要的。找出他如何以及與何人使用餘暇;與他朋友的家長保持聯繫,並且盡量監督和管理孩子的活動。與孩子的老師及導師交談,讓他們了解你的家庭正承受著一些壓力。告訴他們你會感激他們的支持和對孩子的注意。
盡量確定在你孩子的周圍有可信賴的大人——導師、老師、阿姨、伯父、鄰居、祖父母以及朋友的父母——讓他能夠向他們求助以獲得照料和支持。
雖然較年幼的小孩在家庭有危機時,沒有行動和獨立的能力在外尋求情感上的支持,但這不代表他們不需要這類的避難所。同樣的,與孩子的老師及託兒所的照料者交談,讓他們了解你的家庭正經歷一段特別艱辛的時期,並請求他們必要時給孩子一點額外的耐心和照顧。經常去其他家庭 (或許是你自己家族內的親戚)拜訪暫住,好讓孩子體驗到歸屬感以及獲得情感上的支持。
以情緒輔導方式來討論婚姻衝突你要和孩子討論有關他們的感受,最好的時機莫過於當家裡爆發婚姻衝突的時候。雖然家長與配偶發生衝突後感到憂傷或忿怒,還要在情緒上有力量與孩子討論這件事,對他們而言,可能是有困難,但很可能孩子也感到心情惡劣,並需要一些指導來處理這些情緒。
當你感到比較平靜時,利用一些時間與孩子談論他或她對家庭里發生壓力的反應。你可以說類似這樣的話作開頭: 「我發現當爸爸和我在吵架時,你變得確實很安靜並回到你的房間。我很納悶你是否覺得我們的爭執令你心煩。」鼓勵孩子談論他可能感受到有關憂傷、恐懼或忿怒的情緒。發揮同理心傾聽他的談話並幫助他描述自己的情感。你或許能夠發現一些孩子的恐懼是以前你未察覺的。或許他害怕你跟你的配偶會分開,而他將永遠看不到你們其中的一位。或許他納悶他將在何處居住,只有一位家長又如何能夠給他一切。或許他害怕自己在某方面是問題的禍根而感到內疚或因此而煩惱。又或者他不確定自己害怕些什麼;他只知道有些不好的事情發生了,而他對於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而感到焦慮。不論他表達何種的恐懼,你可以讓他知道就算爸媽不和,你們倆會永遠愛他和照顧他的。或許你可以向他保證就算你和配偶的關係有問題,你們不會考慮分居或離婚的。另一方面,你可能真的打算分居,而這時候正可以告訴他你的計劃。任何一種情況下,你都可以向他保證發生問題不是他的過錯,而修復的責任也不在於他。告訴他爸媽正在為大家著想而尋找一個最佳的解答,而你會持續地告訴他新的發展。
解釋完情況及幫助孩子表達他對此的感覺後,你可以利用接下來的時間協助他找出處理自己憂傷和忿怒的方法。其中包括約見幫助兒童應付家庭問題的專業輔導員或加入援助離婚家庭孩子的團體。孩子也可能以寫日記、繪圖或其他藝術性的表達得到慰藉。問他對自己如何可以感到慰藉的看法。但無論如何,不要期盼奇蹟的出現。我們的研究顯示,就算有接受情緒輔導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在經歷父母離婚時受到比較好的對待,但他們和其他所有的小孩是一樣地憂傷。這種情況下,家長最好能夠做的是向孩子保證他感到傷心是正常的、合理的並且是被了解的。
假如發生婚姻衝突和離婚,情緒輔導可以幫助家庭渡過難關,同樣地,未來假使有繼父母的加入或發生撫養權的爭執,它可以繼續發揮作用。譬如,當一位離婚婦女懷疑女兒對母親再婚的計劃感到焦慮時,她可以運用情緒輔導的技巧來討論這個敏感的話題。譬如,她可以說: 「最近你似乎有點心神不定。你是否擔心舉行婚禮之後,生活會是怎樣的呢?」或者,「許多時候,小孩子對於繼父要搬進來一起住的念頭感到局促不安。他們害怕自己不會喜歡繼父,又或者假使他們真的喜歡繼父,他們的親爹就會氣瘋了。你是否曾有過這類的感受呢?」
與孩子談論他們對婚姻衝突的感受很少是輕而易舉的差事。你可能會納悶如何開始這場對話,或者你可能擔心孩子會有怎樣的反應。假如你記住提起這個主題乃是表明你想親近孩子的渴望和意願,這可能會對你有幫助。也請記住尼古拉斯·齊爾對離婚的長期後果有令人傷心的發現——曾經目睹父母婚姻瓦解的孩子,比那些父母婚姻穩定的孩子,長大後與自己的雙親有更多的疏遠。雖然我們的研究仍未有資料可以告訴我們,情緒輔導的家庭在發生離婚後,對渡過青春期的階段會有怎樣的境遇,不過或許我們會發現這種方式的溝通對親子間的關係會有所影響。或許情緒輔導會讓父母與孩子形成並維繫一個持久的關係——一種可以持續至成年,不會因婚姻衝突和離婚而造成的混亂及變化而受影響的結合力。
維持對孩子日常生活細節的參與緩和孩子對婚姻衝突負面影響的秘訣就是隨時給他們情感上的需求。這是需要留意每天引發他們產生情緒的小事情,這些事可能與你婚姻上的問題無關,但就算家長被自己的麻煩弄得心神不安,孩子仍舊是過著他們的生活。
譬如,年幼的孩子或許因為一個新的保姆而感到焦慮;或者第一次要睡 「大男孩的床」而感到害怕。至於年紀較大的孩子,他們的問題可能從對數學課的挫折感到對班上迷戀對象的單相思發愁都有。假如家長能夠振作自己,儘管在還要承受婚姻危機的壓力下,仍然能專心與孩子在這些問題上實踐情緒輔導,他們確實是為孩子付出心血。小孩需要在情感上與家長接近,尤其當家庭發生動亂時更需要他們的依靠。
推薦閱讀:
※容易三觀不合,情緒衝動離婚的生肖
※《武俠》:武俠的情緒與筋骨
※控制情緒做情緒主人只要2招,還能保證高逼格有人品
※有效運用情緒結構管理情緒
※場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