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代 — 湄公河,金三角,高棉帝國,呵叻盆地,吳哥窟
雖然蘇門答臘島因為三佛齊的崛起,而成為了最大的貿易中轉地,但從位置來看,馬來半島也同樣有機會讓往來於馬六甲海峽的商船,更多的停靠在自己的港口。問題在於,馬來半島本身的地緣潛力有限,需要外力支撐來完成這一目標。問題在於,外力並非總是起到積極作用。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最有可能對馬來地區構成影響的,並不是中國或印度,而應該是近在咫尺的中南半島,這其中又以陸地相接馬來半島的泰國為甚。事實上,在爪哇人征服馬來世界,並建立「滿者伯夷帝國」之時,也正是泰國在中南半島崛起為最強大國家的時刻。這意味著,如果有人想在這個時刻經營馬來半島,很有可能同時受到南北兩個方向的巨大壓力。
今天的中南半島,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強國。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寮國五個國家中,越南、泰國、緬甸算是呈三足鼎立的第一陣營。人口都在5000萬-1億這個區間(代表農業潛力),也都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代表海洋潛力);柬埔寨和寮國的實力則明顯不足。前者情況稍好,有1500萬人口及一小段海岸線。後者則完全是個龍套角色的內陸高地小國,人口約700萬。
然而在14世紀之前,柬埔寨卻是中南半島最強大的國家。其鼎盛時期的領土範圍,不僅包括今天的柬埔寨全境,還包括寮國南部、泰國東北部,以及越南南部。由於主體民族為高棉族,這個中南半島最早的強大文明體史稱「高棉帝國」。要想搞清泰國的地緣結構,就必須先對高棉人的歷史有所了解。
高棉帝國大體經歷了三個時代:扶南王朝(公元1世紀-7世紀)、真臘王朝(公元7世紀-9世紀初),以及因吳哥窯而聞名於世的吳哥王朝(公元802年~1431年)。為類似史料缺乏的古代帝國,划出一條具體的疆域線是非常困難的事。事實上即使中國這樣能夠詳細記錄歷史的國家,因為標準問題,歷史地圖該如何表述也是件頗有爭議的事。相比之下,在地緣層面認定一個政權的覆蓋範圍會更為的明了。從這個角度說,高棉人曾經的帝國,核心就是一個「湄公河平原帝國」。
先來了解一下湄公河流域的板塊結構。作為中南半島的母親河,湄公河流經了中南半島的全部五個國家。其上游最北邊的一段,目前為緬甸-寮國-泰國三國的國境線。以河流為界,是劃定國境線時最常見的方式之一。相比用認定山脈分水嶺的方式,認定一條河流的主航道要更容易操作。然後依河劃界的最大問題,往往容易把地緣相近的族群割裂。要知道,河流在人類遷徙、交流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同一流域且具備相似地理環境背景的區域,在心理認同上往往趨同。
上述問題體現在緬、老、泰,因湄公河而國境相接的這一地區,就是形成了著名混亂之地——「金三角」。結合地形圖大家會發現,在這個三國交界之地,以地緣板塊來劃分,分別對接著緬甸的「撣邦高原」、泰國的「泰北山地」,以及寮國的北部的「上寮高原」。然而問題在於,撣邦高原和泰北山的主體,都不屬於湄公河流域(前者為薩爾溫江流域,後者為湄南河上游),真正屬於湄公河流域的,只有靠近河流右岸的一小部分。這片身處緬東、泰北,在心理歸屬上卻與寮國邊境地區更為趨同的湄公河流域,正是金三角地區的核心所在。
與泰國、緬甸相比,寮國可以說是一個純粹的湄公河國家。除了金三角之南,以及最南端與泰國、柬埔寨相鄰的少量地區以外,寮國的絕大部分領土都位於湄公河左岸。在大家的印象中,寮國是一個典型的高地國家,全國80%以上的土地為山地、高原。然而與吉爾吉斯、塔吉克等給人同樣印象的國家一樣,寮國能夠有機會成為獨立國家的原因,恰恰在於那不到二成的平原。同樣的例子在中國境內也能找到,比如「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福建。
寮國的輪廓很像一柄中國古代的「如意」,內部可分為三部分:上寮、中寮、下寮。全境為高原山地的上寮部分,便是這柄「如意」的頭部(中寮和下寮人如意柄),其面積占寮國國土總面積的一半。從地形上看,湄公河在南出上寮高原後,沿高原南麓向東延伸,在遇到分隔寮國、越南的長山山脈後,轉而向南,最後經柬埔寨、越南南部流入泰國灣。湄公河拐的這個彎,便天然造就一寮國境內的另兩個板塊:中寮和下寮地區。
今天寮國首都萬象所在的中寮平原,便是位於湄公河之北,與上寮高原之間;而下寮平原,則位於湄公河之東,與長山山脈之間(除南端少部位於湄公河西部)。需要注意的是,地緣政治層面的中寮、下寮地區,還包括高比例的附屬山地(超過50%)。去除掉這些山地,寮國人能夠擁有連片平原之地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地形圖上看,總會覺得寮國幾乎就是一個純粹的高原國家。
然而一如我們前面所說的,寮國之所以有機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這點平原之地的存在卻是至關重要的。當我們把視線拉高,會發現這條位於湄公河左岸的狹長平原帶,屬於另一個更大的板塊——湄公河中游平原。這片為山地包裹的碟形台地平原,一般被稱之為「呵叻盆地」或者「呵叻高原」。其西部為縱貫泰國中部的「棟帕耶費山脈」;南為分割泰國、柬埔寨的「扁擔山脈」;東為老、越邊境的「長山山脈」;北即為「上寮高原」。
事實上,呵叻盆地的海拔僅為100-300米,以至於在一般的分色地圖上,呈現的也是代表平原地貌的綠色。它之所以也被稱之為高原,是因為棟帕耶費山脈之西是 「湄南河平原」(又稱「曼谷平原」),以南則是「湄公河下游平原」。 這兩個下游沖積平原的平均海拔,僅為25米左右。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這樣一對比,呵叻地區也就紅著臉擠進高原隊列了。
湄南河流域是泰國人的龍興之地。高棉帝國的興起之地,則是湄公河下游平原。在17-18世紀,這片平原最南端的三角洲地帶,大部為越南所侵奪。為了更好的對應這一政治背景,我們可以將柬埔寨部分的湄公河下游平原,稱之為「金邊平原」;越南部分稱之為「湄公河三角洲」。前者的地緣中心,為今天的柬埔寨首都金邊;後者的核心則是當年被稱之為「東方巴黎」的胡志明市。不過相比這個政治色彩濃厚的名稱,它的舊名「西貢」聽起來會更具浪漫色彩。
西貢本身其實不是在湄公河三角洲,而是依附於三角洲邊緣一條獨流入海的小河「西貢河」之上。當然,無論從地理還是地緣角度,這都不影響它劃入湄公河三角洲板塊。純粹從地理位置上看,正處在湄公河三角洲與下游幹流的分割點的「金邊」,更應該是整個湄公河下游,包括三角洲地區的地緣中心。一般而言,類似的節點是很容易成為全流域的地緣中心的,中國的南京、埃及的開羅都是此類位置的受益者。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越南人當年沒有能夠再把國土向北方延伸一些,也與金邊是高棉人的都城有關。不過金邊並非一直是高棉人的政治中心,公元1431年之前,高棉帝國的都城是在那個著名的世界遺產——吳哥窟(今為柬埔寨暹粒市所轄)。那次遷都也意味著吳哥王朝和高棉帝國時代的終結,新的高棉王朝被稱之「金邊王朝」,並一直延續至今。值得一提的是,高棉歷代王朝之間都有直接的血統繼承關係。這使得今天的柬埔寨王室可以追溯到扶南王朝初創的公元1世紀。從這個角度說,柬埔寨王室足以壓倒只能追溯到公元4世紀日本皇室,成為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王室(現任國王為第97世)。
吳哥窟位於金邊平原的西北部,金邊則位於南端,連接二者的是一條名叫「洞里薩河」的湄公河右岸支流。由於吳哥與金邊之間的低洼地形,洞里薩河在這個區間得以擴張成為了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它的另一個名稱是「金邊湖」,如果當年高棉人不遷都的話,就可能叫「吳哥湖」了。從控制整個湄公河平原的角度來看,吳哥其實比之金邊要更為合適。在這個位置上,高棉人不僅可以向北控制湄公河中游的呵叻盆地,還更容易往西部的泰國境內的湄南河三角洲滲透。
位置從來都是雙刃劍,在你強大之時,這樣一個位置固然能夠幫助你向外擴張勢力範圍,一旦衰弱卻又容易讓自己陷入危險之中。最終逼迫高棉人遷都,並失去呵叻盆地的(同時也喪失了對上僚高原的影響力),正是崛起的泰國。只是高棉人應該沒想到,當年為了躲避強敵而選定的新都,隨著越南人對湄公河三角洲的入侵,在200多年後又變成了「天子守國門」的局面。
事實上,從高棉人手中拿到湄公河中游平原(呵叻盆地)的泰國,以及同樣收穫到湄公河三角洲的越南,依然對柬埔寨最後保有的這塊肥沃土地抱有極大的興趣。高棉帝國衰弱後,這兩個方向也多次對金邊的存在構成直接威脅。最近的一次,就是越南在上世紀70年代末的那次入侵了。值得慶幸的是,當時的世界地緣政治舞台正發生著一次重大變化,退無可退的柬埔寨,得到了來自中國的援手。投桃報李,在關乎中國海洋戰略的南海問題上,柬埔寨一直是中國最堅定的支持者。一切一切,都那麼符合遠交近攻的外交邏輯。
現在我們基本搞清的柬埔寨的情況。接下來能夠真正對馬來地區構成威脅的「暹羅王國」,將正式登上地緣政治舞台。
推薦閱讀:
※"神秘"的金三角
※手中有「金三角」的人,命格不凡,遲早會成為有錢人
※緬北戰況(2016年11月25日)
※《湄公河行動》中的十大未解之謎!聽聽事件經歷者給你如何講述
※行走小勐拉那些讓你活下去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