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歷代妝容:唐代的髮鬢展示

本內容受果殼網青年資助項目萬有青年養成計劃支持。

歡迎大家前來觀摩中國歷代妝容的展示現場。

上期我們說了唐朝的妝容,這次來看看唐朝的髮型。

說是說髮型,但唐朝的姑娘們尤其鍾愛髮髻,在髮髻上做的文章實在是很有創意。

與同時期的服飾、妝容一樣,髮髻也同樣擁有異樣的衝擊力,

所以,本期我們就單獨把髮髻拿出來,讓大家來感受一下。

開始唐代之前,還是先啰嗦一下隋這個短命王朝。

記得寫隋朝妝容的時候,提過隋煬帝這個美男子,對於審美還是有一定要求的。

所以他在位的時代,後宮女子的妝容式樣還是相當豐富的。

當然妝容豐富,髮型也不例外,來聽聽史書記載的一大波新名詞吧:

九真髻、凌虛髻、迎唐髻、翻荷髻、坐愁髻、朝雲近香髻、歸秦髻……

是否這每一個髮髻式樣,光名字都讓人浮想聯翩呢?

樓主:樓主能吐槽那個叫「迎唐髻」的么?

這名字實在適合搞文字獄啊!

合著當年設計師就占卜到李唐王朝要接任么?

然後呢?

對不起,沒有然後….

因為隋煬帝短命,所以髮髻和妝容一樣,

名字被記錄下來,其他的全都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這讓樓主好生失落,這麼多好名字卻找不著主,太可惜了。

樓主:樓主翻看了微博知名博主Niki_鏡子的微博,

發現她能找到一些隋代文物圖片,大家有興趣可以參照著看一下,畢竟樓主沒有找到。

沈從文先生在敘及此處曾寫道:

「凡小說雜著敘妝飾部分,常為有意附會,巧立名目,難於徵信。」

樓主:恩,樓主看了先生的話,決定不糾結了。

所以,然後就是:「請大家自己浮想聯翩吧。」

現在正式進入唐朝。

唐朝的髮型名目也是多得可以,而且名字也都不賴:

鬧掃妝髻,

墮馬髻,

愁來髻,

拋家髻,

雙環望仙髻,

雲髻,

螺髻,

反綰髻,

驚鵠髻,

半翻髻……

同隋朝一樣的,樓主相信未被發掘出來的髮式肯定還有更多。

樓主:恩,和隋朝例舉的時候一樣,

別問樓主為什麼都用省略號結尾,

唐代髮髻有這麼多名目,特點有三個:

階層性:大致可分宮廷、貴族、平民、丫鬟,這個等級制度還是相當分明的。

階段性:從盛唐的簡約到唐末的奢靡,參見樓主寫的從妝容看王朝盛衰。

藝術性:呵呵,這個嘛,解釋性的文字不用了,大家看下去就懂了。

樓主還是按照階段性的分野來介紹名目繁多的髮髻品種。

恩恩,這裡介紹的都是會有圖片的,大家請準備。

【初唐】

雲髻:

髮型上部平起雲皺,變化不多,因髮式作雲朵狀,連額發也處理成雲朵形。

 

雲髻——《步輦圖》局部

唐初李壽墓中石刻舞伎、樂伎及女俑的衣著髮式風格也是如此。

驚鵠hu2髻:

前身是南北朝時期流行的驚鶴髻。

鵠指的就是天鵝,看看下面髮型與天鵝著實有幾分相似。

 

梳驚鵠髻的婦女——陝西乾縣永泰公主墓出土

樓主:沒看出來?樓主提示一下,再對比看看,看出來了嗎?

 

反綰髻:

有兩種形式,一種為雙高髻式,從頭兩側各取一綹頭髮向腦後反綰,高聳於頂;

另一種集發於後,綰成一髻,由下反綰至頂,便於各種姿態的活動。

梳反綰髻的婦女——江蘇揚州城東林庄唐墓出土

宛陵女兒擘飛手,長竿橫空上下走。

已能輕險若平地,豈肯身為一家婦。

宛陵將士天下雄,一下定卻長稍弓。

翻身掛影恣騰蹋,反綰頭髻盤旋風。

這首詩便是描寫了一個梳著反綰髻的雜技女藝人的嬌美身姿。

螺髻:

南北朝時出現,本為兒童髮式。

武則天時盛行,成年婦女也開始梳起,是當時最流行的髮式。

有單螺、雙螺之分。雙螺髻(包括雙鬟、雙髻)為處女的標誌,出嫁後合二為一。

在詩文中,這種髮髻被稱為「同心結」

 

梳螺髻的婦女——陝西乾縣永泰公主墓出土

雙環望仙髻:

一種少女髮式。

《妝台記》中便有「開元中梳雙環望仙髻」的記載。

首先要明確的是鬟與髻的區別:

髻一般是實心,而鬟則中空做環形。

鬟的形式有高低、長大和短小之分,如:

「出意桃鬟一尺長」形容的是長而大的鬟式,

「低鬟轉而掩雙袖」形容的則是低的鬟式;

鬟有梳在頭頂上的,如:「雙鬟梳頂鬟」;

也有梳在腦後的,如:「柔鬟背後垂」。

 

梳雙環望仙髻的婦女——湖北武昌唐墓出土

 

半翻髻

由隋代的翻荷髻演變而來,形狀像翻卷的荷葉。

 

梳半翻髻的初唐婦女

樓主:覺得眼熟嗎?那部電影里看過?

吼吼,像極了斯巴達勇士們的頭盔啊有木有!

 

半翻髻據說還有單刀、雙刀之分。

但是很抱歉,我翻閱了很多資料,暫時無從證實其出處以及形象。

初唐(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女子髮式風格:

  1. 髮式簡潔,基本無珠翠等頭飾
  2. 高髻盛行

這與李世民有很大的關係。

唐太宗「俗好高髻」,不顧大臣的反對,

認為「好高髻的社會風氣與朝代興衰並無關係」。

他對舉國上下追求美的風氣不加干涉,促就了唐代這樣一個妝飾時代。

  1. 層堆盤卷的造型手法

造型時,均先以絲絛或綿把頭髮全部束縛於頂,緊緊纏繞;

將發分作多層,層層堆上,進行盤卷做成各種髻式。

這種挺拔而簡潔的高髻與初唐時期健康、挺拔、骨肉均勻的女性形象相呼應,

襯托出初唐女子秀美的身姿。

  1. 式樣繁多,而流行的15種髮髻中,有4種是繼承前朝的,其餘11種都是新創的。

唐代前期宮廷婦女裝束還是比較樸素的,和前期統治者勵精圖治有關係。

然而此時的髮式也已開始呈現出各不相同的趨勢,於是乎「髮髻王朝」進入全勝時期。

【盛唐】

寶髻與插梳:寶就是寶貝,就是指頭上帶滿珠翠珍寶。

寶髻圖例:

 

這個圖瞅著比較累,來看看寶髻在影視劇中的運用,

下面這個例子,還是很能給大家比較直觀的感受的。

 

圖片援引自《唐風流韻》——楊樹雲

整體上形象還是比較接近的,不過大紅花純屬亂入。

插梳圖例:

 

樓主:把梳子當裝飾插頭髮上還是很有創意的吧?

 

插梳的仕女——《搗練圖》局部

 

插梳的婦女——《揮扇仕女圖》局部

烏蠻髻:

梳烏蠻髻的婦女——陝西西安鮮於庭誨墓出土三彩俑

回鶻髻

梳回鶻髻的回鶻族婦女——湖北武昌第四十五號唐墓出土陶俑

 

梳(變形)回鶻髻的婦女

樓主:頂著一個包包在頭上有木有?

坐地鐵、上火車、乘飛機,過安檢可以攜帶好多違禁品有木有?

峨髻

梳峨髻的婦女——簪花仕女圖局部

特殊髮式:鬢髮藝術——薄鬢

薄鬢,又稱蟬鬢、雲鬢,以其髮鬢的輕薄透明而得名。

薄鬢始於魏晉南北朝,直至唐宋都盛行不衰,

讓我們來看看各種出土的薄鬢形象。

樓主:前方高能圖片出現,請注意!

 

作蟬鬢的婦女——江蘇南京市郊六朝墓出土陶俑

 

作蟬鬢的婦女——陝西西安西郊棗園唐墓出土陶俑

 

樓主:第一張圖這臉蛋兩盤的兩大坨,像蜂窩的是什麼鬼?

不告訴樓主這是髮型,樓主還當是耳垂呢!

下面來看看描繪梳理鬢髮的場景:

作蟬鬢的婦女——《揮扇仕女圖》局部

樓主:你看,人家的耳朵也很像這個髮型,有木有?

 

好了,下面扯正經的。

鬢髮藝術——兩鬢抱面

個人認為,兩鬢抱面是除了高髻以外最具有唐代特色的髮式。

兩鬢抱面是在蟬鬢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形象上是鬢髮垂於耳際且向臉部梳攏。

兩鬢抱面髮式特點的運用:

唐代丫髻——《調琴啜茗圖》

其實單看資料的話,樓主完全不能理解兩鬢抱面的審美和形象。

不過好在,中國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富有文化內涵,堅持理想和信念,

並將自己的熱情體現在作品中,這類人,我稱他們為藝術家。

看看鬢髮藝術在影視劇中的運用,

絕對與上面文物圖片給大家的感覺大不一樣。

梳蟬鬢的楊玉環——林芳兵飾

造型:楊樹雲

圖片出自:《唐風流韻》

 

兩鬢抱面的楊貴妃

造型:楊樹雲

圖出自:《唐風流韻》

樓主:頓時美翻了有木有?

原諒樓主的流口水表情……

所以,咱們要感謝影視化妝師在造型上的用心打造,

正因為有這樣一群認真負責、技藝超群的,

但是又近乎無名的藝術家們的存在,

可以讓我們看到如此愜意的、古典貴族女性的影視形象。

這也讓樓主更加堅定希望能再形象造型上的發展。

樓主覺得,在現代髮型中,對於鬢角的修飾似乎不太注重,

然而古人愛美之心促使他們不放過小小的一個鬢角。

古人在梳理鬢髮上的成就幾乎足以使鬢髮成為古代妝容中一個獨立的分支。

看看不被我們重視的鬢角,唐朝的姑娘們是怎麼玩壞的。

樓主:本人傻呆木,不跟你們玩%>_<%

 

盛唐婦女髮式以高髻居多,初唐時創新的髮髻到此時已基本成熟定型。

髮髻高聳成為流行主體,因為此時唐代經濟繁榮、國泰民安、對外交流不斷擴展的上升時期,豐富多彩,日趨高聳的髮式也是人們對國家強盛與發展充滿自信與自豪的體現。

髮式特點:

  1. 盛行假髻
  2. 鬢髮抱面

盛唐女子梳理鬢髮別具一格,有將鬢髮披於耳際且靠攏臉部的「兩鬢抱面」

  1. 寶髻、插梳

    盛唐好裝飾。寶髻一名是由在髮髻上點綴各種珠寶得來,唐人喜好講將梳點綴於頭上。
  2. 吸納外族元素

    烏蠻髻、回鶻髻為少民髮髻,然而由於民族交流頻繁,也為漢族女子所效仿。

 

唐代中晚期

拋家髻

《新唐書。五行志一》載:

「唐末,京都婦人梳發以兩鬢抱面,狀如椎髻,時謂之『拋家髻』」

因頭上髮髻似拋出之狀得名。

 

=

拋家髻——圖自百度

 

拋家髻——紈扇仕女圖局部

樓主: 為什麼樓主覺得這名字聽著感覺能和「敗家」聯繫在一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墮馬髻

漢代墮馬髻是垂髻,唐代的墮馬髻更類似倭墮髻。

白居易就寫過「風流誇墮髻」這樣的詩句。

故事是這樣的,相傳楊貴妃在一次騎馬中不慎掉下,

所綰高髻偏向一側,有髻鬟下墮欲解之狀,十分美麗。

被宮女紛紛仿效,隨後倭墮髻名傳四方。

唐代墮馬髻和拋家髻極為類似,都體現為慵懶、無力、寄食、享樂之態,

和初唐健康向上的氣質相反。

 

髮式圖例——墮馬髻

 

亂髻

唐代一度流行「亂髻」,典型的有「鬧掃妝髻」——

一種髻式蓬鬆,呈雜亂狀的髮式。

還有一種名為「拔叢」的髮髻,約流行於唐昭宗時期。

《唐語林》載

「唐末婦人梳髻,謂『拔叢』;以亂髮為胎,垂障於目。」

此二種髮型與可視為現今的頹廢髮型了,也體現了唐末人心惶惶、百無聊賴的心境。

 

髮式圖例——拔叢髻

 

|樓主:介紹了三個髮髻,

頭一個名字就感覺敗家,

後兩個真心夠扯淡。

果然,唐王朝命不久矣。

 

中唐時期是唐代最重要的轉折期,婦女的高髻逐漸減低。

新創的拋家髻不如盛唐高髻那樣巍峨高聳,而是蟬鬢抱面。

改進的倭墮髻則搭於前額,雙垂髻則垂於耳際,都不再聳於頭頂。

低髻樣式成為時尚,不如盛唐利落美觀。

而晚唐一襲中唐式樣,幾乎不再創新了。

因為自安史之亂之後由於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人們久經戰爭磨難,渴望安定富足的生活,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唐前期人們自豪的心緒。

婦女在髮式追求上較前期缺乏了一些勇氣,垂喪之氣誕生。

此外政府也屢次下達禁令禁止高髻。

髮式風格:

無論服飾或者妝飾,晚唐都在盛唐的基礎上更加富麗堂皇,並逐漸崇尚病態美。

最後附帶提一下唐朝對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影響。

唐朝後期,婦女無論在服飾上或是妝飾上都更加趨向奢靡,且法令都已經無法禁止了。

此時的大唐王朝,已經走向無可挽回的衰敗。

五代十國時期,政治分裂,但是經濟上相互依賴。

南方各國戰爭較少的地區經濟處於上升期。

此時貴族婦女在妝飾上繼續延續晚唐的富麗奢靡,

而普通女子則一改大唐的豐腴雍容之態,趨於秀潤玲瓏。

唐代女子好高髻的風習直接影響了五代十國的女性,

女子在髮式上也是崇尚高髻,製作假髻的。

而范爺大片《武媚娘傳奇》中號稱初唐時期髮式的朝天髻,

實則是在五代後蜀流行起來的,並且一直流行到北宋年間。

 

南唐高髻纖裳的造型風潮——《韓熙載夜宴圖》

雖然我們系列已經做到唐代了,但其實所介紹的妝容、髮型都還是沒有定論的。

可能還有更多的髮式妝容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也可能真實的歷史是完全另一番模樣。

但是不論是哪一種,都只能說我們目前所得的結論都只是暫時的,

而樓主所做的、能做的,只是把目前的結論進行一個整合梳理,

使其較民間各種流傳和議論相對可靠而已。

參考書目:

女性服飾妝容與唐代審美情趣研究

論唐代髮式設計的文化意蘊

略論唐代婦女髮式的特點

唐代女俑髮髻折射一代王朝興衰

脂粉春秋

中國歷代婦女妝飾

唐風流韻


推薦閱讀:

中國妻管嚴城市排行熱傳 上海位居第一
中國的大眾舞廳和舞廳舞
清朝的遺產
淺談中國畫筆墨和色彩的關係

TAG:中國 | 盤點 | 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