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占豪丨中日關係「緩和」背後的邏輯

中日關係「緩和」背後的邏輯



今天是「東方之星」沉船事件遇難同胞的頭七,在這裡向事故遇難者同胞致哀!祈福他們天堂之路走好!同時也希望遇難同胞家屬節哀!

 

最近,中日關係緩和跡象非常明顯。在5月份的萬隆會議上,中日兩國領導人進行了會見,雙方握手交談。相比去年11月的APEC峰會,習總臉色好了一些。接下來,日本在5月份又派出了由自民黨總務會長領隊的3000人訪華團,這次訪問團習總也進行了接見,可謂是近年中日交惡以來最友好的一次。

 

進入6月,中國發生了「東方之星」遊船傾覆事故,誰都知道這事外人是幫不上忙的,但安倍晉三為表示對華友好,專門向中國表示可以提供幫助。6月5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訪華,中國副總理張高麗進行了會見。與此同時,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在擱淺幾年後再5月份也開始重啟,6月6日中日財長對話也再次重啟。

 

種種跡象表明,中日關係都「緩和」了下來。那麼,中日關係緩和到底背後有什麼邏輯呢?是什麼原因促使中日關係緩和呢?在占豪看來,5原因促使中日關係持續「緩和」:

 

一、中日在進行了5年博弈後,達成新的平衡點。

 

在2010年初美國開始針對中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背景下,中日自2010年9月開始交惡。雙方經過5年激烈博弈,事實上彼此已經開始找到了新的平衡點。說白了,就是當中日關係差到不能再差,跌到冰點以下又還不到爆發軍事衝突的背景下,考慮到中日的共同經濟利益,政治家們就會緩和雙方關係。特別是日本,由於在經濟上更加依賴中國,在其相關政治目標實現後,日本人就務實地開始緩和與中國的關係了。中國則是順水推舟,暫時適度緩和對彼此都有利,於是就形成了新的中日平衡。

 

二、過去5年,中日彼此都實現了自己的階段性政治目標。

 

2010年初,美國開始執行重返亞太戰略。2010年5月,剛剛執政8個多月的日本民主黨領袖鳩山由紀夫被迫下台。2010年9月,日本搞出在釣魚島抓扣中國船長詹其雄的事件。這一事件,表明日本已確認配合美國的重返亞太、遏制中國戰略。自此,中日開始交惡,東海開始風高浪急。也正是從那時開始,中國開始常態化巡航釣魚島。2013年11月,中國又劃設了東海防空識別區。雖然剛開始美國、日本都不予承認,但最終迫不得已還是承認了。

 

日本挑釁中國,搞釣魚島私有化,目的是向美國請纓,日本將全力配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但是,隨著美日合作的深化及自民黨安倍晉三的再次上台,日本走新軍國主義路線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安倍政府試圖通過配合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來獲得美國在軍事、政治上的更大支持,從而促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經過過去三年的醞釀,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在去年解禁了集體自衛權,今年又修訂了美日防衛指針,距修憲已只有一步之遙。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安倍政府的階段性目標已經實現。既然階段性目標實現了,緩和關係比不緩和關係更有利。對中國來說,中國常態化巡航釣魚島,劃設了東海防空識別區,進出第一島鏈如家常便飯······階段性目標也實現了。在這種時候,既然日本極力要緩和,博弈的時候中國又沒吃虧,也就順水推舟了。

 

三、中日在地緣政治上都需要空間,避免彼此將棋走死。

 

對中日兩國來說,現階段都不希望在東海發生軍事衝突是事實。對日本來說,安倍政府還沒準備好,他需要進一步修改憲法,並在軍事上做更多準備,才可能有信心對中國真正強硬。否則,在經濟上已經不如中國且非常依賴中國的日本,就是自取滅亡。對中國來說,「一帶一路」戰略正如火如荼地推進,此時自然不希望與有一定實力的日本爆發衝突。

 

然而,現實卻是,中日關係在日本的挑釁下已嚴重惡化,雙方一度連部級溝通都不存在了,這很可能會使雙方產生誤判,從而爆發不必要的麻煩。在這種背景下,中日在地緣上都需要迴旋空間,都不希望把棋走死。特別是在美國對中國施加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中日雙方就更是希望迴旋空間大一些。所以,兩國在這種情況下緩和彼此關係也就不難理解了。

 

四、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促進。

 

自2013年以來,中美一直在推動「新興大國關係」的構建,雙方在去年11月APEC峰會後海簽署了涉及全球經濟秩序的大氣協議,也簽署了兩軍的一些互信協議。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合作的深化,使日本看到與中國改善的契機。正是基於這種背景,安倍晉三才在2014年11月APEC峰會期間,使勁放低姿態以和習總見一面。最終,中美在達成協議後,中日關係也開始進入了緩和周期。

 

五、TPP和亞投行的影響。

 

從戰略上說,TPP是美國為圍堵中國而搞的貿易聯盟,亞投行則是中國在美國的逼迫下不得已對美國實施的釜底抽薪之策。最終,日本以不加入亞投行和準備加入TPP為條件,換取了美日新防衛指針的簽定。但是,當這一切都確認後,對日本來說,卻是在經濟上的重大損失。如果最終美國推動的TPP真的簽定,亞投行也真的運行起來,日本可能將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

 

如何盡量避免損失?對日而言,就是和中國進一步發展經濟關係,通過經濟上的更深入的對接,以進一步對沖日本加入TPP和未加入亞投行的經濟損失。對中國來說,「一帶一路」戰略融入的資金越多越好,哪怕日本不通過亞投行搞亞洲的基礎建設投資,通過其它渠道搞也是可以接受的,這對亞洲的互聯互通都有利。更何況,TPP終歸是對中國不利的一個貿易聯盟,日本既然願意和中韓搞中日韓自貿區,那麼大家搞一搞也無妨,這有利於中國對沖未來TPP的壓力。如果連中日韓的自貿區也成立了,那美國的TPP對中國恐怕也就形同虛設了。

 

上述5原因,應是中日關係「緩和」的主因。不過,現實告訴我們,考慮到美國「亞太再平衡」的態勢,考慮到日本的最終戰略目的,中日關係不可能從根本上緩和,中日關係也不可能真正走好。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安倍訪美時的言論及近期否認《波斯坦公告》的言論,安倍夫人參拜靖國神社等事情上看出,日本沒有任何回到正軌的跡象,中國也從沒準備真正與日本進行大的妥協。

 

由此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中日關係,將是雙方一方面彼此有一定程度的關係緩和與外教彈性,另一方面又是各干各的事,並不斷進行博弈局面。

 




推薦閱讀:

預言正在驗證,中日關係向回暖趨勢走
身在海外,請記住,祖國是我們的後盾!但這面盾也需要我們自身去持續維護!
【剖析】日本過半民眾不肯對中國讓步,中日兩國何以如此充滿矛盾?
兩個甲子的悲情——探訪中日《馬關條約》簽訂處
《民族試論第二篇:日本人並沒有存在過》

TAG:中日關係 | 邏輯 | 轉載 | 中日 | 關係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