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985-2014:香港政改一路走來( 轉載)

1985-2014:香港政改一路走來

2014-10-03 10:28政見網

香港局勢風起雲湧。8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20162017年政改方案,公民提名被否決,民主派候選人失去入閘的可能。隨後,香港各界紛紛表態、行動。香港民主化終於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走到這裡,用了將近三十年時間。

實際上,中共曾與香港民主派協商,並達成政改方案。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馬岳曾經撰文,回顧香港民主派爭取民主化的歷程,以及2012年改良性政改達成的艱難妥協過程。

這一進程始於1985-1989年基本法起草時期。當時,在由59人組成的起草委員會中只有兩位民主派人士。同時,政治保守的香港企業家階層成為北京當然的盟友,以尋求保護自身商業利益。在中、英、港民主派以及企業家階層的多邊博弈之下,香港在基本法框架內事實上形成了以商業利益為主導、部分民主的管治制度。

1989年後,香港民主派與中共的關係急轉直下。民主派人士宣布退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並開始在國際社會上尋求支持以推進民主化進程。1992年,以民主黨為首的泛民主派積極支持末任港督彭定康推行的立法局改革,並獲得壓倒性勝利。這也引起中方的猛烈抨擊,中方指責民主派「充當西方顛覆勢力的工具」。在1989-2003年的15年間,北京與香港民主派之間始終沒有過正式的對話,也沒有建立任何協商機制。

1997年香港回歸後,特區政府遭遇一系列管治危機,特別是2003年有關23條立法的爭議使香港民眾意識到民主派一直以來所捍衛的主張——沒有民主的香港最終也將失去自由。在此背景下,民主派組織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要求在2007年和2008年實現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全面普選。但是,北京的回應異常強硬,重申中央政府對香港政改擁有最終決定權,決不允許不愛國的人治理香港。2004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否決07、08雙普選。

2005年,特區政府提出「五號政改方案」,建議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由800人增加至1600人,包括全港十八區的區議員;並且,將立法會議席由60個增加至70個,其中分區直選和功能組別各增加5席。特區政府希望藉此提升合法性,但是民主派認為這既不是普選方案,也沒有實現普選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即指定實現普選的年份)。雙方談判失敗,最終07、08的選舉方案保持不變。馬岳教授認為,在2003-2007年,香港要求實現普選的呼聲很高,但是北京與香港民主派之間始終缺乏信任也無實質性的協商,最終使得政改原地踏步。

07、08政改失敗後,民主派繼續動員要求在2012年實現雙普選。2007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否決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雙普選,同時仍維持功能組別佔據立法會一半議席。但是承諾2017年行政長官可由普選產生。當行政長官以普選產生後,立法會全數議席由普選產生,即不會早於2020年。

2008年後,香港民主派經歷了「轉型期疲勞」(transition fatigue),即在曠日持久的動員、期待、落空的周期中,民主派因內部產生路線衝突而逐漸分裂。香港民主派經常被稱作泛民,其中包括了溫和、激進、進步等各種路線,同時又因各種政治議題而變化。與此同時,不斷拉大的收入差距和政商勾結的醜聞使特區政府陷入合法性危機,公眾情緒在2009年的反高鐵事件中達到高潮。公眾將矛頭直指以商業利益為主導的管治制度及其具體表現在佔據立法會一半議席的功能組別。(政見觀察員註:非直選議席的功能組別由28個不同的商會及行業選舉產生,大多數選票為公司票和團體票,即香港人所說的「小圈子選舉」。泛民主派基本上得不到功能組別議席,所以也被稱為「永遠的少數派」。)

2009年末,公民黨和社會民主連線因不滿特區政府提出一個較2005年僅屬微調的政改方案,發起以爭取「儘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為選舉議題的「五區總辭」運動,造成民主派內部進一步分裂。新成立的公民黨和社民連認為大規模集會、請願等常規手段始終收效甚微,只能轉而採取這種更加激進的手段。而成立於1994年的民主黨推動香港民主化進程近20年,認為這種「變相公投」會引起北京的強烈反對,使雙方不信任加深而無法推進政改,宣布拒絕參與「五區總辭」。2010年1月,民主黨另起爐灶與民協等組成「終極普選聯盟」(簡稱「普選聯」),爭取2017年及2020年終極普選方案。

「五區總辭」運動正式將泛民內部支持公投的強硬派與傾向協商的溫和派區分開來。前者認為持續的社會動員展示要求民主的決心是向北京施壓的最好方式,妥協或者接受零敲碎打的政改方案會拖延真正的民主化進程。而以民主黨為首的溫和派堅持缺乏互信是政改僵局的根源,其主張並願意與北京溝通,必要時也可以接受政改一步步推進。

在中央政府方面,保守派一直對香港民主派抱有懷疑態度,並且擔心在西方的滲透之下,香港的民主示範會對大陸產生溢出效應。而相對開明的改革派認為,只有實現全面民主才能徹底解決香港目前面臨的管治危機,同時這也有利於推動大陸的政治改革。

在香港民主派與北京之間以及各自內部的雙層博弈之下,雙方陣營中的溫和派和改革派逐漸佔得先機,並努力斡旋以期縮小分歧,希望最終能夠達成妥協。2010年2月,胡錦濤派出特使向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提出,作為正式對話的前提,民主黨必須退出「普選聯」。但被何俊仁拒絕,民主黨書面回復要求不設前提的直接對話。5月24日,中聯辦副主任李剛代表中央政府就政改方案與民主黨核心成員何俊仁等會面。這是自1989年以來中央政府與香港民主派核心人士的第一次正式溝通,被香港媒體形容為「破冰會」。

經過艱難協商,民主黨在最後時刻做出讓步,接受經改良的政改方案,即2012年立法會增加5個直選議席,同時新增的5席區議會功能組別連同原有的1席,全部開放投票,使在傳統功能組別未有投票權的320萬登記選民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即所謂全港選民一人有兩票);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由800人增至1200人。民主黨最終放棄要求全面普選的承諾,引發泛民的猛烈批評。社民連指責民主黨私下與北京達成秘密協議,背叛民主運動承諾。公民黨也堅決反對改良方案,繼續要求政府承諾最終普選符合國際標準、廢除功能組別。但最終在民主黨和民協的支持下,這份改良方案得到超過三分之二多數獲得立法會通過。

馬岳教授認為,2012年政改方案的達成,其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這是中共與香港民主派之間就香港民主化問題的第一次面對面協商,也是第一次就重大政制問題達成協議。但是,這也表明北京希望香港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繼續維持這種管治制度,所以北京一定會控制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的提名程序,並且在接下來2020年立法會功能組別改革中維護親北京陣營的商業利益。換句話說,北京需要香港實行「民主選舉」,以獲取管制的合法性,但是決不會接受選舉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

(轉自「荷蘭在線」)

推薦閱讀:

蘇珊米勒2014年1月星座運勢
李居明屬蛇的人2014年運程
2014除夕祝福語(2)
2014 年全球經濟金融方面都有哪些大事件?
提前預知誰將在2014年發大財

TAG:香港 | 轉載 | 2014 |